【对话】宋卫平:开发商大都不靠谱
宋老板好像已经很久没有亲自出席活动了,在上周一场小雨中,他却在上海西郊宾馆低调现身。
出席的是绿城·静安公馆的产品推介会,但是宋卫平提的最多的却是他的小镇梦想,还在中国房地产未来与上海机遇的话题展开对话时,频曝惊人语录:“现在大多数的房地产开发商都不靠谱!”
弱弱的问句宋老板:您是来砸场子的吗?
宋卫平说:越来越不习惯自己的名字挂在大屏幕上面“招摇撞骗”。
久未发声的宋卫平现身上海,又说了很多“似乎不该说的话”。
他的评价划分为四级:【靠谱】【还可以】【马马虎虎】【那不靠谱】
主持人:我今天是第一次见到宋总,突然发现他特别可爱。平时紧锁的眉头背后,凝结的是他对现实问题的思考。宋总,还有一个问题,我特别想问问您,在「还可以」和「靠谱」之间,您对自己的评价是?
宋卫平:马马虎虎。
主持人:还有一个问题,我特别想问,绿城·静安公馆的房子,您会买吗?
宋总:我正儿八经认真考虑过,到上海总不能老是住酒店吧,没有几个酒店是值得住的。
主持人:所以您会住静安公馆对吗?
宋总:静安公馆,我倒是会住。我刚才看到159方的户型,我看哪里可以做点改进没有,地段肯定毫无问题,户型也还行,我不知道层高是多少?3.3米的层高?那也还行。我当然喜欢待在这种多少有点历史感的房子里面。
宋老板才不喜欢做教父
这位绿城中国联席董事局主席,似乎已经不太喜欢“中国豪宅教父”这个称号,他把更多精力,花在思考“穷人”的城镇化问题上。过去几年,他一直在思考超越了房地产开发的“小镇计划”;现在,他在近百家媒体前公开放言:在中国所有地产商中,这件事大概只有他能做。
5-10年建5-10个理想小镇
宋卫平透露,城市核心的高端住宅与郊区的小镇项目,将是其两大战略重点。绿城未来5-10年将打造5-10个理想小镇,并有可能带动中国新一轮农村改造。
“在中国,大部分的发展商都是不靠谱的”,宋卫平称,大多数项目不是为了房子来做开发,而是为了所谓的利润等数据来做,这些发展商真的挺没道理的,但是中国最多的就是这种发展商。
根据宋卫平的最新布局,绿城“小镇计划”超越了房地产意义的商业模式,可能为中国城镇化领域的“供给侧改革”提供一个解决方案。
▲宋卫平其中一个小镇项目的开发基地
宋卫平:我们构想的小镇模式是这样,大概120万平方米的建筑,其中90万平方米是居住,居住主体部分是城里人,三分之二或四分之三是城里溢出来的中产阶级。比如说五六十岁,他们带着他们的孙辈,住到小镇上来。
这个小镇上,有两个教育系统:一个是0到16岁的,就是到初中的教育活动;另外一个是60岁到120岁的,老人家在里面继续学习。小镇里面会有健康管理系统、医疗诊断和康复系统,有日常生活所需的商业活动。
我想一个标准的小镇,应该有三个酒馆,一个是红酒馆,一个是啤酒馆,一个是米酒馆;可能会有几个茶室,可能会有几个风味餐厅,土菜的那种;会有一到两个书店,然后可能会有几间电影放映厅,会有几个广场,会有一些水面,会有一些湖畔,会有小的教堂。
这些小镇,它的主要居民来自于离它不远的一线二线城市里面,他们在城里面已经烦了,虽然城里面让人称道的东西有很多,比如说杭州的湖滨,上海的外滩,但是小镇里面更亲切,更自如,生活成本也不高。那些房子,我算过,目前的地价加造价大概一万块钱一个平方米左右。
上海可能是首个落地城市
“我在去养老院以前大概还能工作5-10年时间,我希望5-10年的主体部分能够用于探索城镇化,有可能带动中国新一轮农村改造。” 宋卫平说,将在5-10年里最起码做出5-10个理想小镇样板。
根据宋卫平对小镇的基本描述,一个小镇大约有1平方公里的开发建设面积,总体100万平方米左右的建筑面积,带动3-5平方公里农业改造,构成3万人的小镇。
小镇100万平方米的建筑面积,包括5-10万平方米的配套设施,与90万平方米左右的居住,居住主体部分是城里人。大约2/3~3/4是城市里溢出来的中产阶级的需求,比如50-60岁的夫妇,带着孙辈住到小镇,因此小镇里有两个教育系统:一个是0-16岁到初中的教育系统,另外一个是60-120岁老人家在里面继续学习。小镇里面还有健身管理系统、诊断医疗康复系统,以及日常生活所需的商业系统。
宋卫平指出,标准的小镇里面要有三个酒馆:朋友的酒馆、啤酒馆与米酒馆。“还要有几个茶室、几个风味餐厅,土菜馆,1-2家书店,有几家电影的放映厅、会有广场、水面、湖畔,主要区别来自于与周边不远的一线城市二线城市风情”。宋卫平还透露,小镇的房价大概1万元/平方米,带俭朴一点的装修,比如两口子带小孩、孙辈一起过,只需要80-90平方米。宋卫平希望以后小镇居住的人群以城里人和农民各占一半。
小镇模式很难用一个讲故事的方式说清楚,但是宋卫平希望3-5年内基本成型。此前,绿城·桃李春风,是以小镇模式为基础的别墅产品创新,绿城·乌镇雅园则是探索小镇养老。宋卫平认为,这两个项目本质上还是房地产开发,而他正在启动的“小镇计划”,则完全超越了房地产开发,将以农业或文化等产业作为主导,深度整合教育、医疗、养老、园区服务等跨界资源,在城市近郊形成一个完整的城镇化解决方案。
据了解,宋卫平的“小镇计划”将在全国范围内启动,布局在一二线城市甚至县城的郊区。上海有可能是首批进驻的城市。
小镇梦想能否解决当下问题?
有没有发现,过去的世茂也不喜欢说自己是豪宅教父了,现在人家是小“M”。
绿城也不例外,走下神坛的昔日豪宅教父,现在开始做起小镇的梦。道理很简单,走过了黄金时代的房地产时代,迎来了用户定义,不如用户定制的体验时代。不转型能行么?
在宋卫平看来,楼市未来,还有中国城市的未来,是一个非常严肃的大话题。即便你现在有房子,等到你七八十岁,应该住哪里?还有很多年轻人,房价已经涨成这样,怎么办?
像上海和杭州,大概有将近一半左右的人,他们是游离在这个城市当中的。特别是在城市里勉强安顿下来的低端行业劳动者,大概有90%是租住在城中村和市区周边的农民房里。那么,在城镇发展过程当中,这些人怎么办?这些人把他们的美好青春,给了这个城市,他们自己也借此离开了农村,但他们有未来吗?他们的子女有未来吗?
这个问题是那么严峻地摆在面前,但是多数人都漠然视之,没有人关心。很多媒体人都当作没看到。
当下,我们必须认真思考、探索甚至重新设计城市的未来。地越来越少,现在这么拍地,毫无疑问价格会越来越贵。比如说上海外环之内,普通老百姓根本没办法去住。
这个城市如何往前走?讲楼市一点都不好玩,绝大多数开发商只能面对现实,拿一块地、盖房子,交给物业服务,走人。政策好,大势好,他就赚钱,要不然他就赚不了钱。
但是,每个城市里面对于中低收入阶层的保障问题,对农民的拆迁安置问题,对市民的旧城改造、棚户区改造,这里面需要做一个非常清晰的系统设计。对不起,我没看到过。或许是我不知道,真的不知道。
所以今天借这个机会,我们只能做一个探讨。中国楼市的未来,今天这个话题,我在来之前想了老半天,因为不能胡说八道,要实事求是。
曙光已经来临?
宋卫平:我是在半个月以前,听到上海外环那块地,实际楼面地价要五万多,房价要卖到八万块钱。听到这个消息,我心里非常沉重。
我构思里面的「小镇」,是因为我相信中国后面三十年的城市建设,大面积的开发将会停止,主要就是城市改造、城市更新。比如说北京五环之内,上海外环之内,要来解决年轻人的住房问题,不可能的,没有可能。(哭)
农村在过去三十多年当中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当然有一些好的变化,比如说农村里面的主要劳动力全部进城。对年轻人来讲,这一定是好的选择,因为城市里面所能得到的,所能看到的,再怎么差,哪怕是一个蜗居几个平方米,都比农村要强十倍以上。
三十多年过去了,大城市光芒耀眼,但是乡村和城镇建设,乏善可陈。现在,我们终于有可能利用城市里面所形成的经济能量——它的外溢会形成,可以带动周边城镇和乡村的兴起,这是今后三十年一个最理想的可能。
我们构想的「小镇」,是一个平方公里要开发建设,然后带动三个平方公里或者是五个平方公里的农业改造,然后做成一个三万人的小镇,构成农业科技在农村生产过程中的应用,试图做到农村的生产、生活、生态的协调和平衡。
在很多城市,第一产业农业在其经济比重里面大概只有百分百六点几,无所轻重。每年中央的一号文件都还是讲农业的问题,我相信经过那么多年的积累和探索,曙光已经出现,中国农村得以改造的可能性,已经出现。
NOBODY NOBODY BUT ME !
小镇是一个生命体,小镇是一个有机的结构。我大学毕业1982年,工作分配到舟山,舟山有两个县城,一个叫定海,一个叫沈家门。当时它们的人口就是四五万人,那就是一个小镇。这个小镇里面什么都有,有电影院,有五金,有百货,有烟糖酒,有中医院、人民医院,小学有两三个,幼儿园有好几个,政府管理系统有一大堆。
我最近也在研究,中国的县城是小镇主要的覆盖面和载体。他们告诉我,三十个人到三十五个人当中有一个人是吃「皇粮」的,就是说有一个县是有35万人的,有1万人是管理人员。如果你做一个三万人的小镇,是不是得有一千人的管理体系?
你如何在这样的社会结构里面重新设定,就是说你三万人从哪里来,然后里面的众筹、共建、自治、分享,怎么样构成一个新的组织形态?政府派来的机构,办公室在哪里?
甚至,要不要通过一个小镇的公约,来规定好这个小镇对乞讨者的姿态?我的一个想法是说早上六点到晚上六点,应该允许叫花子进来的,但是晚上天黑了以后,希望他们不要在小镇里面过夜,但是马上就有一个问题,他们到哪里去过夜?乞讨是基本人权之一。
诸如此类的问题,在小镇里面都会碰到,会碰到非常有趣的问题。一个一个去解决它,这个毫无疑问是一个桃花源式的思考。对一般人来讲,这只能是说说而已,但是我相信我是做得到这一点的。在中国房地产商中,如果我和我的团队做不成小镇,那中国就没人做出来小镇。
“反正我是不会买”
最后,我们以刘德科/张育群对宋老板的幽默对话结束。
刘德科:宋总,您刚才聊了未来对于乡村改道的小镇计划,那么对于城里面的房子,像今天发布的这个绿城·静安公馆还有兴趣吗?
宋卫平:商品里面有珍品、藏品、孤品。比如说,清朝末年的邮票「龙票」,就这么一寸见方,大概三百万人民币左右,就这么大,它有价值吗?它是收藏,是孤品。所以,像静安公馆这块地,要说地不大,项目也不大,但是它的历史文化方方面面,值得做成珍品、藏品、孤品。现在回过头来看,做得还不够,但比一般的项目要好很多。它大概算是藏品,离真正的孤品还有距离。
把它放在上海所有的项目里面,算是有那么一点文化气息的,注重它的文化脉络,注重它的语言系统。但是我认为如果重来来过,还有提升余地,已经不错了,还过得去。
刘德科:宋总,评价自己的项目,从来都是这样,好的评价就是「过得去」或「还不错」,似乎从来没有说过「非常好」。
张育群:宋总,我印象中,您过去很少来上海,今年大概来了两次,一次是去参观绿城·黄浦湾,一次就是现在的绿城·静安公馆,这不是意味着绿城今后要回归上海?
宋卫平:我上次去黄浦湾,印象最深的一点是,那里的鸟叫,居然是那么的清晰。这个鸟肯定不是他们用录音播放的,这个鸟叫非常的欢喜,非常的自如,而且是在闹市区里面,这很奇妙。大家知道,黄浦湾项目有过一些变化和曲折,这个房子在绿城里面,还过得去,大概可以打个70分。
刘德科:上次你私下打的是80分,今天公开场合你给70分。
宋总:在哪里打的?
刘德科:在黄浦湾现场。
宋总:现场打的,可能有很多销售人员在场。说实话,那个房子应该做得更好,现在的布局还可以,景观也还行。
刘德科:当然,我们要说一下宋总的禀性,宋总对一个事物,或者对一个人的最高评价,只有两个字,叫「靠谱」,第二高的评价就是「还可以」。那些真正他看不下去的话——他这两年好多了,过去他是直接骂过去的。
宋卫平:要多鼓励一下,我们那个黄浦湾也还可以。
张育群:那静安公馆你打多少分呢?
宋卫平:其实,还应该更努力一些。当然,每一个项目你都要把它做得登峰造极,这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一般来说,八九十分是非常困难的事情,能得七八十分已经不错了,很公平的说,能够做到这样,也过得去,不算最优秀,但也能够站得住脚。我自己管了几百个项目,大概也就是三五个,能达到八九十分。
刘德科:我们可以假设一下,如果把中国一万个楼盘放在宋总眼里,能达到六七十分的,会超过五十个吗?
宋卫平:大多数房地产商,其实不是为了房子,而是为了数字,为了所谓的利润来做的开发。大多数房地产商都是不靠谱的。
刘德科:宋总,不能再让你说下去了,要是再说下去,你的秘书要来找我们了。
宋卫平:没事,我可以说这个话,中国大多数发展商是不靠谱的。哪个发展商愿意跟我来较真,那我可以,我说你哪些地方不靠谱,他反驳不了。但是你去比的话,我们还算是好的。比如我去看过汉城那些高楼,中国二三十年的建设,比韩国人要靠谱得多。朝鲜战争以后,韩城没有很好的文化传承,他们起步的时候还比较穷,也请不起世界上大牌的设计师来做整体的城市设计,他们的城市没有整体的设计,到处都是一栋栋楼,有的楼——说句不好听的话,甚至连外粉都没有做完,就住了人。像他们那种在经济高速成长时期做成的城市,不会好的。
刘德科:所以幸福感是比较出来的,这样的结尾应该很正能量吧?我们的国家还是很好的。好,谢谢大家。
(关注我们 听艳姐话)
(地产人言 版权所有)
正在浏览此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