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僧一首哲理诗,被讹传为王维之作选录课本,全诗很少有人读懂

大家好,我们的搞笑豫西八大碗又来了,今天起我们一起来分享历史知识,也许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哦。
唐朝是一个属于诗的时代,也是诞生诗人的绝好时代,所以这一期间的诞生了许多著名的诗人。我们熟知的,最有名的或许是杜甫和李白,这二位固然伟大,但在当时,有些诗人的名头,却还胜他们一筹。记得有位作家说过成名要趁早,诗人王维就是一个年少成名的才子。
王维自幼聪颖,而且多才多艺,不仅能够写诗,还精通书画、音律,十五岁的之后,他去长安应试时,便受倒了一众王公贵胄的座上宾,二十一岁的时候,就考中状元,可谓春风得意。不过也正是因为才名太盛,安禄山攻进长安的时候,强行软禁了王维,并给他安排了一个官职。
幸亏王维曾被拘期间写了很多思念朝廷的诗歌,以及一些在朝中为官的亲朋活动,肃宗收复长安以后,才使得王维逃过了一劫。此后王维的官宦生涯到还是比较稳定,官至尚书右丞,后世也多称其为王右丞。
大图模式或许是经过安史之乱的变故,中年以后的王维,诗歌都有一种超然物外的格调,在写山水田园的同时,还寄托着一种淡雅的闲情和出世的思想,正如胡应麟所说的“读之身世两忘,万念皆寂。”苏轼则言其“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也是因为王维恬淡闲适的心境,才塑造了这种意境。
由于这种显著的风格特点,一些佚名而风格与王维类似的诗,都被归于王维名下,如: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犹在,人来鸟不惊。
这首诗被选录至小学课本,虽然这首诗一直被讹传为王维所作,但并没有典籍记载,所以课本上也未写明年代和作者。读者也将此诗看做是一首谜语诗,整首诗诗仿佛就是形容一幅山水花鸟图的。
因为水流是有声音的,春天过去花是会凋零的,鸟也是惧怕人类的,但这些景物都违背了常理,是一种静止的状态,所以这描绘的很明显是一幅画。故而很多版本都为这首诗添了一个题目,即《画》。
大图模式然而有学者考据,这并非是完整的诗,而是南宋高僧道川禅师的一首充满哲理的诗:
远观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头头皆显露,物物体元平。
如何言不会,衹为太分明。
这首诗其实是一首偈颂诗,是道川禅师注释《金刚经》所作。道川禅师本是一名捕快,经常在附近一座寺院听院中僧人颂经,并练习坐禅,后因学佛耽误了工作,被县令责罚,他干脆辞职出家,法号道川。
道川极具禅心,出家之后,佛性进境极快,对一众佛经也有自己的妙悟,所以当地的僧人对他十分尊敬,常询问他《金刚经》的经义,因此,道川禅师作了一系列偈颂,来开示经义,这也就是现在流传的《川老金刚经注》,而此诗就是其中一首偈颂诗。
那么整首偈颂诗是何意呢?很少有人读懂,当然我也没读懂,只能在此说说自己的理解。此诗前面有一段佛经原文,在此就不抄录了,内容是关于“清净自性”、“实相”。山有色相,一般来说,这是正常的,但水无声,却是不正常的,然而有即是无,无即是有,山有色也好,水无声也好,都是空相,也无所谓真假。
如果心中有,春过去了,花儿依旧会盛开在心中,若是心中无,那么花儿在眼前盛开,心中也是一片虚无。鸟儿因人来而惊慌失措,其实并非是真的受到人的惊扰,而是鸟儿心中起了妄念。
其实大道禅理无处不在,万物的本性也并无分别,可为何无论怎么说,人们总是不明白呢?就是人们搞不懂清净自性,起了分别心,对世界产生了固有认知。
此诗自然是大有深意的,诗中的词句,并非是为“画”作谜语这么简单,不过个人学识有限,只能说出一些粗浅的认知理解,定然是有许多不当之处,讹传言此诗是王维所作的,或许也是感受到了诗中的禅意,毕竟王维号称“诗佛”。
喜欢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说说自己的意见,我们一起来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说的不对的也要指出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