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山之珍 独步江南
这是陈从周先生对环秀山庄的评价
半亩之地,却有尺幅千里的气势
——环秀山庄
说到环秀山庄,最值得一说的便是假山
著名古建筑和园林专家陈从周称誉
“环秀山庄假山允称上选,叠山之法具备
造园者不见此山,正如学诗者未见李杜
诚占我国园林史上重要一页”
清代叠山大师戈裕良留传于世的作品只有两处
一处是常熟燕赵园的黄石假山
再就是环秀山庄的这处太湖石假山
有“独步江南”之誉,堪称假山之珍
池东为主山,次山迤北。主峰高7.2米,迭成崖峦状突兀于前东南,动势朝向西南,左右设以峡谷,置以平桥,以三个较低的次峰环卫陪衬。西南角石壁向外斜出,石卷做成斜涡,形成上下二层,或用大小卷错综组合,使表面有涡或小洞,既能自然采光,又发挥了承受上部壁体的作用。东南角石壁用垂直凹槽为主,与小圆柱相组合,使凸起部分高低不平如钟乳状。东北土坡上的散点叠石,和次峰一起映带主峰,余脉不尽。
主山分前后两部分,于园东北部以土坡作起势,西南部累叠湖石,其间有两幽谷,一自南向北,一自西北向东南,会于山之中央,将山分为三区。前山全部用石叠成,外观为峰峦峭壁,内部则虚空为洞。后山临池用湖石作石壁,与前山之间形成宽1.5米、高4~6米的涧谷。前后山虽分而起势连绵,混成一体,由东向西犹如山脉奔注,忽然断为悬岩峭壁,止于池边,峰态倾劈,有直插江边的磅礴态势。如张南桓所谓“似乎处大山之麓,截溪断谷”之法。
山径长60余米,盘旋上下,危岩峭壁,峡谷栈道,石室飞梁。湖石大部分有涡洞,少数有皱纹,杂以小洞,和自然真山接近。
山顶采用穹窿顶或拱顶结构,犹如喀斯特溶洞,逼真而又坚固,历时200余年而无开裂松动。恰似戈裕良言:“只将大小石钩带联络,如造环桥法,可以千年不坏。要如真山洞壑一般,然后方称能事。”
山径据险而设,盘旋而登至高处,如处悬崖之上。经小径入洞室,采用钩带法,钩带大小石迭造洞顶,洞高不及丈,洞直径约3米,高约2.7米,中设石桌石凳,可供小憩,以发圈起拱手法,用合于自然结构的岩层纹理,由不规则的卷涡做成洞顶钟乳石垂挂,顶壁一气成为穹形,无刀砍斧凿痕迹,不仅得洞之形,且得洞之骨。洞四壁有透光通风孔穴五、六处,即使在最阴沉的白昼,也能辨别人形。石桌旁有直径约半米的石洞凹陷地下,微见池水,使天光水色映入洞中。出洞便是山涧峡谷,宛如山峡,涧中有小洞凹入山体,散点峰石和步石,四周石壁耸立,磴道涧流会于步石,与真山涧无异。
出洞仰视,始见苍穹,4米高的峭壁对峙如一线天,这是苏州园林中唯一的实例。岩壁危立,石梁横空,疑将下坠,有幽崖晦谷、隔离天日之感。
主峰峦头迭有通道,为洞上之洞,在苏州古典园林中所仅见。穿过峦头通道,过湖石迭成的山涧石梁,左瞰池水,右临曲涧。石壁占地甚微,却有洞、壑、涧、谷、悬崖,构筑自成一体,又与主山互应。
山之下部,具有涡洞,杂以小洞,石面光润仿佛经受过长期浪蚀。
假山顶山径铺地有暗八仙法器图案,寓含避邪纳吉,有与神同在、仙气来临之意。后山走上去依次为:汉钟离的芭蕉扇、何仙姑的荷花、张果老的渔鼓、吕洞宾的宝剑、李铁拐的葫芦、曹国舅的云板、韩湘子的横笛 、蓝采和的花篮。
主山前山与后山间有两条幽谷,一为从西北向东南的山涧,一为东西方向的山谷,涧谷会合于山之中央成丁字形,把主山分割成三部分。前后左右呼应,崖道、峭壁、山洞、幽谷、石室、危径、蹬道、飞梁、峰峦,山势起伏,岩脉石理,浑如天成。远观近赏,两相得宜,步移景异,变化莫测,远近高低总不同,咫尺之地有千里之势。主山后山东北角余脉处,立石峰一座,为环秀山庄唯一石峰。
次山在西北部补秋舫西侧,从后面小院可进入。摩崖山不大而峰石参差,道路崎岖,山顶与边楼相接,拾级下山有溪涧一道,涧侧即石壁,壁下即为泉水,涧有矴步,及其险巧,瀑布奔腾而下,犹如飞雪,乃古泉旧址。
池水回曲于山涧谷中,缭绕于两山之间,涧谷约12米。主山直出水上,水萦如带曲折回环,山高与水宽比例恰当。
山根和池水相接,岸脚上实下空,表面有涡、有洞、有透、有漏,形成一个个小穴,挑出巨大太湖石,宛如天然水窟,水在石下,深邃幽黑似泉源,达到宋元山水画“溪水因山成曲折,山溪随地作低平”的意境。若从水池东南望主山,峥嵘峭拔,气势雄伟,如黄子久的《富春江图》。山涧北口筑小坝,水满自溢。山涧南口设人工瀑布,流水注入涧中。
由“补秋舫”眺望,一幅《石梁飞瀑图》。
山后,问泉亭边石壁,有飞雪古泉,雨后瀑布奔腾而下,涧有步石,极险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