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丽赏花 | “百花深处”菊花香
市花市树30周年系列文章(十七)
漫谈北京菊花历史
—— “百花深处”菊花香
作者:付 丽
主播:晓 丽
编辑:付 丽
“大胡同三千六,小胡同多如牛毛”。在北京数不胜数的胡同中,有一处名字极其风雅的所在:“百花深处”。
“百花深处”胡同东起护国寺东巷,西至新街口南大街,北侧与新太平胡同相通,南侧与护国寺西巷相通。在新街口南大街,远远地,就可以看到“百花深处”的指示牌。
“百花深处”,这么雅致的名字是如何得来的?根据《燕京今古所闻录》的记载:
在明朝万历年间,有张氏夫妇二人,膝下无子,为人老成勤俭,略知文字。他们购买了新街口以南的二三十亩空地,以种菜为业。
通过多年的辛勤劳动,攒下了不少的积蓄。于是将菜园改建成花园,种树木、置假山、挖池沼、建亭阁,形成了一处幽雅之所。尤其喜爱花木,牡丹芍药满圃,荷花莲藕满塘。
每到夕阳西下,撑起一只小舟,来往于绿波之中,直觉满塘荷花香气扑面,令人神爽心怠。
每到金秋菊黄时,持壶把酒,喜气洋洋;每到银冬梅红时,煮雪烹茶,暖意融融。
春夏秋冬,阴雨晴雪,总是有花可赏,相看不厌。这么雅致的所在,自然吸引了北京城中的众多文人墨客,他们相邀前往,赏花赋诗,给这个花园又增添了许多风雅。于是就有了“百花深处”这个风雅的名字。
后来,随着张氏夫妇的离世,花园也逐渐荒芜了。再后来,这个地方变成了一条小胡同,虽然花园不在,百花凋零,但是“百花深处”的名字却留了下来,成为这条胡同的名字。乾隆时期曾将它改名花局胡同,而光绪年间又改回了百花深处胡同的名字,民国时简称“百花深处”,沿用至今。
由此也可以想见,在明朝,菊花不只出现在皇宫别苑中,在民间的私家园林中也是常见的花儿。
金秋之际,菊花傲霜盛开,独占秋色,文人雅士相聚于园林之中,把酒赏菊,吟诗联句。菊花,已经成为京城秋日不可缺少的景致。
包括菊花在内的众多花木,成就了“百花深处”胡同;而这雅致的胡同名,又汇聚了多少的浪漫与诗意,又成就了多少的艺术成果。
老舍先生在《老张的哲学》中,专门描写了“百花深处”:
朦胧派诗人顾城在文革回京后,曾在“百花深处”做过木匠,许是受了这诗意的胡同名的影响,还写了一首《题百花深处》:
2002年,英国某公司邀请了15位世界大师级导演,拍摄10分钟短片。陈凯歌导演作为唯一受邀的中国导演,拍摄了名为《百花深处》的短片,以“百花深处”胡同为背景,表现了历史和现实的隔离与渗透。
多说一句,凯歌导演就出生在百花深处胡同北面的新太平胡同,许是“百花深处”这个雅致的名字也令他念念不忘吧。
提起“百花深处”,最让我们想到的,还是陈升的《北京一夜》。
在摇滚乐的年代,全亚洲设备最顶级的录音棚就在百花深处胡同,所以“百花深处”也是中国摇滚乐的摇篮,唐朝的《唐朝》、张楚的《姐姐》、何勇的《垃圾场》都出自于此。
那一年深夏,才思枯竭的陈升从百花录音棚出来,微醉,站在胡同口,哼起“One night in Beijing”,成就了《北京一夜》。
歌里唱“……不敢在午夜问路,怕走到了百花深处。人说百花的深处,住着老妇人,犹在痴痴等,面容安详的老人,依旧等着那,出征的归人……”千回百转的青衣唱腔迎合着不加修饰的粗狂声音,竟精美得如凤舞龙游,摄人心魄。
今天,我也站在了“百花深处”的胡同口。见不到砖墙上蜗牛爬过的银轨,听不到音棚里发出的摇滚呐喊。
我只能抚摸着墙上的斑驳,感受着当年的繁花似锦,感受着当年的岁月静好,感受着当年的摇滚激情,感受着当年的嬉皮颓废。
抬起头,望着碧空如洗的天空,飘零而落的黄叶;深吸一口湿冷的空气,嗅着五百年前的菊花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