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书、阅读、写读后感,其实还可以这样做
主播:大宝
提到经典书籍,我们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书名,陌生的是内容。有的人拿起书却读不下去,有的人读了却消化不了。针对这些问题,日本明治大学文学部教授、畅销书作家斋藤孝,在书中给出了非常实用的经典阅读法。
在之前的晨读中,我们已经分享了书中的部分方法,下面再来看看另外四个。
①
『自己的文库』
经典有一定的“共识性”,很多人认可的书,是经典无疑了,比如《西游记》《安娜·卡列尼娜》;但经典也有一定的“个体性”,有些书不怎么受关注,但只要对你来说非常有价值,那么它就是你自己的经典,比如《斯通纳》。
公认的经典并不一定适合自己,比如《红楼梦》虽好,但很多人读不下去,消化不了。倘若按照“属于自己的经典”的思路去选择,阅读兴趣就会大大提升,不愁读不下去。
“属于自己的经典”和“喜欢的书”,最大的区别在于,后者是非常感性的,喜欢就行了;而前者加入了其他限制——意义和影响力。怎么判断哪些书能列入“自己的经典文库”呢?有两个参考标准:第一,这本书让你观察社会及事物的视角发生了重大变化;第二,你时常想起书里的内容,再次阅读也不会感到厌烦。只要符合其中一项,就可以收录了。
②
『浸泡式阅读』
在之前的晨读中,我们介绍过书中的一个阅读法——活用自己的经验,把经典书籍里所写的内容引入自己的生活中,用自己的经验去理解。浸泡式阅读正好相反,我们要摒弃自己的经验,“走进”书中的世界,感受里面的风土人情,体会里面的世情冷暖。
比如司马迁的《史记》里面,写舜多次被自己的父亲和弟弟置于死地,但他逃出生天后像什么都没发生一样,继续孝敬父亲,爱护弟弟。阅读的时候,如果你觉得假,就不能体会到舜的宽厚和孝顺。
遇到不符合自己固有认知的内容和观点,如果立马排斥,表示不能容忍,我们的视野就得不到拓宽。经典著作带来的冲击,其实是一种迷人的魅力,不妨穿越时空,去理解里面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我们才能学到更多东西。
③
『表演式阅读』
经典书籍的“经典”,不仅体现在故事情节和思想上,也体现在遣词造句中,要想更深入地品味经典,可以尝试一下表演式阅读。怎么做呢?很简单,就是朗读书中的内容,遇到对话或者独白时,就以书中人物的口吻读出来。
斋藤孝曾经选出三岛由纪夫的长篇小说《金阁寺》中的某个场面,让一些大学生和小学生朗读,结果他们都不约而同地表示,“大声朗读后第一次意识到经典的伟大!”朗读会加大理解的深度,我们读的时候,还可以配上表情和动作,让自己“身临其境”,用整个身体去感受书中人物的处境、心情等等,这样能读出更多东西。
另外,表演式阅读还能防止走神,下次阅读的时候,试试这个方法吧。
④
『以写促读法』
通过写读后感,我们可以更好地记忆和消化书中的内容。但读后感不是简单的好词好句摘录,我们还需要写出自己的见解。很多人写读后感的时候容易卡住,不知道要写什么,因此懒得写。
其实,写读后感也是有“套路”的,斋藤孝在书中给出了三个步骤,帮助我们写出更有深度、更有价值的读后感。
第一,精选出你最想引用的三个经典句子,或者三个片段。
第二,思考一下,这句话吸引你的原因是什么?然后写出来。
第三,思考一下,你是否有过相关体验?包括真实的生活体验,以及从其他书籍或者影视剧中得来的体验等等,都可以写。
按照这三个步骤去写读后感,你的思路会更清晰,思考的质量也会更高。
总结一下,创建自己的文库,可以让你找到更多经典书籍;浸泡式阅读、表演式阅读和写读后感,可以帮你读出更多东西。经典书籍里蕴含着丰富的思维能力和非凡的想象力,拥有“经典”的视角,你的视野也会更加开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