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要一个玩具,爸爸却给了我一巴掌——今天我们聊聊“求而不得”(怀众心理每周播报)
【观心阁会所】
前段时间看一场演出,结束后1000多的观众陆陆续续散场往外走,路两边摆满了各种售卖的小玩意儿,挺有趣的,拥挤的人群,我看着边上的的东西想着要给我们家小羽买点啥好玩的呢。
边走边想,突然在我正前方的一位父亲转身扇了他牵着的儿子一个大耳光,这个孩子大概五六岁的样子,这个耳光声音巨大,我被那声巨响惊吓到,然后孩子开始哭。小声地哭。
小孩大概就说了一句话:爸爸我想买一个玩具,然后遭来一个耳光,这个转折太快,以及至于我被吓到,孩子不敢大声哭,牵着爸爸小声哭,爸爸整个过程没有说一句话,就继续往前走,好像于他而言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
看着孩子小小的背影,我非常难过,我无法体会他的痛,也无法切身地感受到他小小的心灵在想什么,那一刻,我想起我也是有孩子的妈妈,特别难过,不禁流下了眼泪,现在想起来这件事还是喉咙鼻子一阵酸。
我小时候也有很多想要的东西,妈妈不给我买时我就一直哭,虽然妈妈没有给我买,但是也不至于提出一个需求就马上遭来毒打,我特别心疼这个小孩,很想抱着他,给他一些安抚。
哭着哭着,这个孩子慢慢的在人群中走散了,虽然看不到他,但是还是能够隐隐听到他的哭声。
不知道未来他是否敢提出自己的需求,不知道他会不会成为一个恐惧和匮乏的孩子,不知道他会如何去消化和归因这个创伤......
上文中被打了一耳光的男孩,长大后也许就是现在的小雅。
现在已经三十多岁的小雅,最大的困扰还是不敢向别人提出需求。每次鼓足勇气说了自己的需要,都会立刻补充一句:如果你不想做也没关系。别人做了,她在这个过程中也会不断确认,你还好吗?累吗?要休息一下吗?做完了以后,她却好像做了多大的错事似的非常愧疚,又或者好像欠了那个人一个天大的人情,会想各种办法弥补。
小雅已经能很清晰地看到自己的这个模式,不过却还是经常会重复,让自己困在自己的限制中,苦不堪言。她回忆起小时候自己提要求的一些例子,除了鲜少被满足,还经常被打击。小雅又一直很敏感,所以总是牢牢记着那些被拒绝的瞬间,甚至很多画面都像就在眼前似的。
她印象很深的一次,在她还没上学的时候,大概五岁吧,爸爸买了两个笔盒给两个哥哥。那个笔盒对当时的她来说,简直就是一件极品,有好几层,制作复杂、精美。每一层拉出来都可以放不同的东西。她真的太喜欢了!实在按捺不住自己的渴望,她对着爸爸说:为什么我没有啊?
谁知爸爸很不耐烦地回了她一句:你怎么什么都想要啊?!
那个眼神,那个语气,一下子让小雅掉入了冰窟。甚至到现在,那句:你怎么什么都想要?还一直萦绕在耳边,久久不散,也让她每次在提出要求时都犹豫再三,裹足不前。
在这种经历下,再经过成长过程中小雅自己内在的强化,演化,泛化,现在的她,竟然变得什么事都束手束脚了。连每次去旅游景点买东西还价都非常痛苦。
网络知名作家和菜头也曾经分享过他小时候求而不得的事情。他当时站在橱窗前,看着里面的绿皮火车模型,怎么磨破嘴皮,大人都不给他买。他的失望和无奈,简直无法形容。
长大后,他有了赚钱的能力。可以买很多很多绿皮火车。可是,他说,就算收集了非常多各种各样的绿皮火车模型,就算自己的橱柜都摆不下了,当初那个失望和无奈,却似乎还是弥补不了。
当初的那个洞,本来只需要一个火车模型就可以填满,但现在却变成了一个黑洞。什么扔进去,都被吸走。而黑洞依然还是黑洞。
所以,今天聊的是“求而不得”。
一个人,如果在生命的早期,经常有“求而不得”的经历,那么,在他/她的人生中,慢慢就会形成这样的模式:不敢要,不想要,不要,没有需要。
看起来无比强大的,总是什么事情都自己搞定的人背后,却是“不敢”要。因为害怕,所以武装自己。坚硬的外壳,脆弱的心。而要抵达这颗脆弱的心,就要穿越这层坚硬的外壳。这个过程很漫长。
不敢要的循环
一个不敢要的人,还会衍生出什么样的循环呢?
他(泛指男生和女生)不敢要,所以就什么事情都靠自己,硬扛着。实在没有办法了,向别人提出需求,也非常战战兢兢。别人拒绝了,那就再一次受伤,别人接受了,又觉得对不起别人。
自己提出一个要求这么困难,当别人向自己提出要求时,就不忍心拒绝。因为投射,以为别人提要求也像自己这么痛苦,被拒绝也会像自己那么受伤。如此,别人要求自己做什么,就去做什么,就算没办法,很忙,很累,也会坚持做下去。
在这个基础上,如果提出要求了,别人答应了,他又很难安心接受。还是投射,他以为别人其实是想拒绝的,但因为不好拒绝,所以只能违背自己的意愿来做。所以,他想到别人可能很不情愿,自己接受起来也非常痛苦,非常不安心,不断去确认别人目前的状况怎么样,可以选择不做。
以上可以看出这个循环。一个因为过去被拒绝而受伤,从而没办法提出要求的人,会慢慢变得不敢拒绝别人,不敢接受别人。于是继续武装自己,继续远离别人。
……
如何打破这些模式?唯一的方法,就是老老实实从自己下手,好好疗愈过去被拒绝后所留下的创伤。一点一点,慢慢放下坚硬的外壳,靠近那个脆弱但真实的自己。
上周末的觉察初级工作坊,黄铭松老师跟我们分享了不敢提出要求的循环。相信很多小伙伴都会在自己身上发现这个部分或多或少的模式。对自己觉察的每一步,都值得欢欣雀跃。也许,改变还尚有时日,但我们已经走出了关键的一步。
本周五至周日,王敬伟老师即将为我们带来“***理论基础班”。在这个课程里,王老师将更加淋漓尽致地阐述我们的内在世界。那些我们找不到答案的问题,在这里,也许都能找到让自己觉得“对了!”的答案。
期待和你一起畅游我们浩瀚的潜意识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