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范仲淹警告,被欧阳修看中,张载22字肺腑之言,成国人精神坐标

宋朝虽然比不上唐朝那样鼎盛,但在文治方面还是有着长远的发展。从宋代走出去的大文豪数不胜数,光是公元1057年这一年,科举考试榜单上的人物,各个响当当,这一年也被称为“千年科举龙虎榜”。

在这榜单上的人都有谁呢?苏轼和弟弟苏辙想必大家不陌生,还有唐宋八大家之一曾巩、程朱理学“二程”之一的程颐等人。

这份榜单上,一共出了9个宰相和8位大文豪,可以说体现出了北宋时期的文治鼎盛时代到来。在这份榜单上还有一位不怎么出名的人物——张载。

他一生经历较为波折,但对国家有着一份朴实的奉献情怀,有人问过他读书有什么用,他以22字应对。这22个字后来称为中国人的精神坐标,后人再如何创新回答这个问题,都比不上张载的这一句话。

范仲淹劝他走上文官之路

张载的名字取自《周易》中“厚德载物”这句话,但后世人都喜欢称他为横渠先生。横渠是陕西宝鸡境内的一个地名,张载辞官后在这个地方讲学,也长眠于此地。

他本是西安人,之所以选择定居横渠,是因为他的父亲被安葬于此。在张载还小的时候,他的父亲在今重庆做知州,他还有个比他小10岁的弟弟。

张载15岁时,父亲病逝,母子三人准备将父亲的灵柩护送回老家长安。由于路途遥远,他们路过横渠这个地方时,身上的盘缠几乎用光了。

这时传言西北地区正在打仗,为了让父亲能够有个安宁的身后之地,在商量过后,便决定把父亲安葬在横渠。一年后,战乱稍微平息后,张载回到长安老家,将祖上的房产变卖掉,全家都搬迁到横渠定居。

张载年少时十分喜欢兵法,也喜欢和他人讲兵法作战技巧,希望自己能有朝一日帮助大宋王朝收复失去的土地。但在21岁时,他遇到了一位大人物,改变了他此生的志向。

这个人就是范仲淹,当时范仲淹在陕西任职,主要负责西北地区的防务,张载听说范仲淹名气很大,便奔波数百里,只为求得先生赐教。

在先生面前,张载针对边塞防务提出了《边议九条》,令范仲淹大为赞赏。但范仲淹当着张载的面并没有赞扬他,而是向他提出警告:

读书人应该努力钻研学业,不应该过分热衷于兵法。

因为当时的宋朝重文轻武,提倡文治而非武治,因此范仲淹希望张载能在学识上多下功夫,并送给他一本《中庸》书籍,劝他专注于儒学。

欧阳修赏识他,王安石拒绝他

在范仲淹的点拨下,张载回到横渠埋头苦读多年,同时他对弟弟也要求颇为严格。经年累月的学习后,到了嘉佑二年,欧阳修奉命主持本年度的科举考试,这次考试提拔上来的人才很多,张载就是其中一位,这时的他已经38岁。

欧阳修看到张载所作的文章后,对他大为赞赏,并提拔他在相国寺进行讲学

。张载第一讲就在京城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天不亮就有人提前来相国寺占座。

他所讲授的《易》吸引了大批年轻学子,加上张载温厚的性格,更加受到学子们的爱戴。他在讲学时,也极力提拔程灏程颐兄弟,让此二人在京城也有了超高名气。

后来,张载并没有依仗着自己的名气留在京城为官,他向朝廷申请了外放的机会,辗转多地为官,并造福一方百姓。

后皇帝更换,北宋到了宋神宗时代,王安石受到宋神宗的赏识,刚登基就开始推行王安石变法。其后,张载被引荐进入朝廷,也向宋神宗提出了和王安石相似的意见,但由于王安石提前一步,张载便没有获得支持。

张载入京后对王安石推行的新法还不太了解,王安石变主动接近张载,希望张载能够支持和协助他的变法。

张载委婉地拒绝了王安石,两人之间虽然没有什么政见上的对立冲突,但王安石成为宰相后,张载便被调离了京城,去往浙江审理一些贪污案件。作为一位出色的文官,张载更擅长于政见,而让他去做贪污案的审理,其中原因,自不必明说。

王安石其实也“委婉地”拒绝了张载。

对儒家学说的发扬光大

王安石变法在继续推行,张载弟弟因反对这一变法被贬,后来张载也便决定辞职归乡,在横渠办学堂,开始了讲学生涯。很多学生不远千里奔赴横渠,只希望能够听一听张载的讲学。

张载所处的北宋,文人学者们对儒家思想进行了一次提炼和升华,,其中张载创立“关学”,并对宇宙本源提出“气本论”,都是十分重要的理论。

这些闪烁着智慧光芒的思想进一步推动和丰富了儒学,但好景不长,张载只活到了58岁便去世了,跟随他的弟子们也纷纷转投二程门下,使得张载的学说思想很长时间没有人传播和继续发扬下去。

后来,他的很多理论被程朱理学进行吸收和兼并,成为后者的一部分,但不可否认,程朱理学的壮大发展,也有张载的贡献。

直到近现代对张载的相关研究多了起来,他那辉煌的思想超越了时代,成为人类思想史上的一颗灿烂明珠,人们才终于发现,张载是一位多么伟大的思想家。

他半生时间都在致力于学业和知识的研究传播,当有人问起读书的目的究竟为何时,他的回答如下: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短短22字,道出了千百年来万千读书人的求学心声,也展现出中国文人的爱国情怀,这是一种令人动容的人生信念,即使到了21世纪的今天,它仍然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坐标。

小结:

张载已经去世七八百年了,但他所代表的爱国精神仍在。清朝灭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人带着张载的精神,继续努力拼搏,为国家为人民。相信未来,他的这22字仍然会引领中国人,走向更加辉煌的时代。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