蔺相如仅凭一句话就震慑住了廉颇

王世贞曾有过一篇文章专门谈论完璧归赵,通过分析,他得出一个结论,蔺相如完璧归赵,《实属浪得虚名》。

其实,此言一点都不差。还是廉颇的话比较中肯:“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反爬到我头上了。”

蔺相如爬到廉颇头上,确实是历史的错误。这就是赵王的昏聩了。蔺相如只有小聪明,只有半点匹夫之勇,没有真正的经世、治国的才干。他真的只有一张嘴皮子,哪里比得上战国时期的任何一位纵横家。

我们只能说,蔺相如通晓的是人性,对付单个的人,他可算天下无敌,而面对天下人,他应当会立马变得束手无策。所以说,蔺相如没有才华,只有心机。

而赵王重用这样的人,赵国焉能昌盛,焉能不忘?战国时期,重用勇武而有气概的人才是,蔺相如机智有余,气概不足,心里没有大格局,顶多只能把他当作门客看待。不能任以卿相之职。

蔺相如立了两次大功,于赵国的长远前途却全然无一点益处,却得到赵王的看重,实属赵国无人才,使得竖子成名。

而廉颇呢,则真正属于赵国的肱骨之臣。他能征善战,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战国时期,国家更需要这样的人才。秦国有白起,秦国的江山才得以一次次地得到拓展。而赵国呢,廉颇反而得不到重用。这就是赵国在国策上,在用人方针上出现了失误,在治国上,没有真正的智慧,看重的只是一些小聪明之辈。

因此,蔺相如是没有自知之明的,他嘴上说是以国家利益为重,其实看重还是自己身居的权位。廉颇虽无礼在先,但他不应当躲避廉颇,而应当举动找上廉颇推心置腹地谈论一番才是。或者找赵王出面,把话讲开就好,廉颇也不是那么十分无礼的人。

他不这么做,却在背后抬高自己,说秦王不敢进攻我们赵国,是因为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这实则是给自己脸上贴金。秦王真正怕的恐怕是廉颇。就算廉颇心中看不惯蔺相如,但是真正面对国家的大是大非,他还是能够放弃各人恩怨的。他最后跑到魏国避难,也是时刻准备着为国家效力。

他最有权谋的一句话还不是此,而是他说的:“我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啊!

蔺相如此话一出,如同敲山震虎。他话语的弦外之音,指的则是廉颇胡乱,则是不顾国家利益了。你说,廉颇听了此话,还敢胡闹下去么?他要是继续任性,赵王听了蔺相如的话,会第一个饶不了廉颇。廉颇无礼,将相不和,赵王却一直不出面劝和,由此也可见赵王的昏聩了。

廉颇是国家的功臣,心里有委屈,作为国王的应当尽力安慰才是,不能跟做臣子的一般见识。何况,廉颇之忠心天地可鉴。

蔺相如就凭借那么两句话打败了廉颇,果真是十分精通权谋之术,也果见,在赵国干实事的不吃香,会耍小聪明的反而前途无量。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不亦悲乎!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