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项全能:石介巜中国论》十少年中国说

石介——宋理学先驱

  石介(1005-1045)字守道,一字公操。兖州奉符(今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徂徕镇桥沟村)人。北宋初学者,思想家。宋理学先驱。曾创建泰山书院、徂徕书院,以《易》、《春秋》教授诸生,"重义理,不由注疏之说",开宋明理学之先声。世称徂徕先生。"泰山学派"创始人。关于"理"、"气"、"道统"、"文道"等论对"二程"、朱熹等影响甚大。

  天圣八年进士。曾任国子监直讲,"从之者甚众,太学之盛,自先生始。"官至太子中允。和孙复、胡瑗提倡"以仁义礼乐为学",并称"宋初三先生",强调"民为天下国家之根本",主张"息民之困"。从儒家立场反对佛教道教、标榜王权,为宋初加强中央集权提供论据。主张文章必须为儒家的道统服务。曾作《怪说》等文,抨击宋初浮华文风。著有《徂徕集》二十卷。

  石介是北宋庆历之际为儒家争"正统"、排斥佛、道二教和抨击四六时文的思想家。关于"理","气","道统","文道"等论对后来理学的形成起了筚路蓝缕之功。

所以宋代的理学家对石介的评价一向很高,如"二程"就十分尊崇石介(《朱子语类》)"不敢忘此数公,依旧尊他。"朱熹更称赞石介"发明一平政底道理",是超过韩愈仅次于"关、洛诸公"的"第一等人"。是一个"刚介"的有"不动心"的人等等。

巜中国论》 宋—石介

夫天处乎上,地处乎下。居天地之中者曰中国,居天地之偏者曰四夷。四夷外也,中国内也。天地为之平内外,所以限也。夫中国者君臣所自立也,礼乐所自作也,衣冠所自出也,冠昏祭祀所自用也,縗麻丧泣所自制也,果瓜菜茹所自殖也,稻麻黍稷所自有也。东方曰夷,被发文身,有不火食者矣。南方曰蛮,雕题交趾,有不火食者。西方曰日戎,被发衣皮,有粒食者。北方曰狄,毛衣穴居,有不粒食者。其俗皆自安也,相易则乱。仰观于天则二十八舍在焉,俯察于地则九州分野在焉,中观于人则君臣、父子、夫妇、兄弟、宾客、朋友之位在焉。非二十八舍、九州分野之内,非君臣、父子、夫妇、兄弟、宾客、朋友之位皆外裔也。二十八舍之外干乎,二十八舍之内是乱天常也。九州分野之外,入乎九州分野之内,是易地理也。非君臣、父子、夫妇、兄弟、宾客、朋友之位,是悖人道也。苟天常乱于上,地理易于下,人道悖于中国,不为中国矣。闻乃有巨人名曰佛,自西来入我中国;有庞眉曰聃,自胡来,入我中国。各以其人易中国之人,以其道易中国之道,以其俗易中国之俗,以其书易中国之书,以其教易中国之教,以其居庐易中国之居庐,以其礼乐易中国之礼乐,以其文章易中国之文章,以其衣服易中国之衣服,以其饮食易中国之饮食,以其祭祀易中国之祭祀。虽然中国人犹未肯乐焉而从之也,其佛者乃说曰:天有堂,地有狱,从我游则升天堂矣,否则挤地狱。其老亦说曰:我长生之道,不死之乐(药),从我游则长生矣,否则夭死。且又有为耒耜以使人农也,为诗书以使人士也,为器材以使人工也,为货币以使人商也。臣拜乎君,弟事乎兄,幼顺乎长冠,以束乎发带,以绳乎腰履,以羁乎足妻子,以侍养宾师,以须乎奉縗麻丧泣之制,使人为哀禋祭享之位,使人为孝尔之劳也。如是,我皆无是之苦。于是人或惧之,或悦之。始有从之者,既从之也,人则曰莫尊乎君。与之抗礼,无兄以事也,无长以从也,无妻子以养也,无宾师以奉也,无发以束也,无带以绳也,无縗麻丧泣以为哀也,无禋祀祭享以为孝也。中国所为士与农工与商者,我皆坐而衣食之。我贵也如此。故其人欢然而去之也,靡然而趋之也。噫。今不离此而去彼,背中国而趋佛老者几人。或曰如此,将为之奈何?曰各人其人,各俗其俗,各教其教,各礼其礼,各衣服其衣服,各居庐其居庐。四夷处四夷,中国处中国,各不相乱,如斯而已矣,则中国中国也,四夷四夷也!

这篇中国论是宋代理学大家:石介的作品,文中阐述了四夷的衣食住行,生活习气,包括精神信仰,都与中国人有着极大的不同。石介首次以“中国”为题名,其所论述的中国,包括地理意义,文明意义,民族意义,三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内容,并且将“华夷之辨”“胡汉之争”上升到理学的高度,是一篇华夏文明的自我告白书。《中国论》不像以往对历史简单的言说与重复,体现了两宋知识分子的睿智与思辨,关系到华夏历史上汉人王朝的合法性与正统性。

《中国论》中不仅突出了地理空间上“汉人”居天下之中,而且突出“汉人”的文化是中国之唯一正统,蛮夷戎狄自称的所谓文化,皆为胡文化,并非汉文化。中国论开篇即说:夫天处乎上,居天地之中者日中国,居天地之偏者日四夷,四夷外也,中国内也。天地为之平,内外所以限也。

这句话什么意思呢?意思是说:中国人(也就是汉人)是居住在天地之中的,创造了最灿烂的华夏文明,四夷之人是居住在天地之偏的,他们需要学习汉文化,才能走出蛮荒蒙昧的状态,华夏文明之光辅射四方,带给他们文明与温暖。如果他们想要用自己的野蛮,改造或消灭处于天地之中的华夏文明,那就属于以夷变夏。以野蛮改变文明,是文明世界的中国人所不能容忍的,文明世界的中国人必须组成强大的武装,抵御野蛮,保卫汉文明。天地之间的正常秩序就是:文明不断的改变野蛮,汉人的天命就是不断的改造周围野蛮的部族,让他们的生产生活方式逐渐和汉人趋同,让他们心悦诚服的拥抱汉文化,走出蛮荒,走向文明。

四夷处四夷,中国处中国,各不相乱,如斯而已矣,则中国中国也,四夷四夷也!最后这几句话,我觉得说的非常好,四夷处四夷,中国处中国,各不相乱,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各回各家,各找各妈,有些所谓的难民,不要自己的国家一动乱就老是想往别国跑,自己的国家再乱,那也是你们的家,你们有责任和义务去面对这个现实。而不是往别国跑,把混乱带到别的国家,各自管好各自的事情,别有事没事到邻居家串门,串门就串门吧,有的人,串完了就赖在这了,就不想走了,那就是无赖了。别人家再好终归不是你的家,早点回家,才是正道!

华夷之辨是自古以来华夏民族坚守的绝对真理,从夏商周至秦汉是华夷之辨思想的萌芽,形成,和强化的阶段,魏晋宋齐梁陈(六朝时期),由于五胡乱华,蛮族入侵北中国,而使“内中国而外诸夏”“内诸夏而外夷狄”的华夷大防思想空前的完善,隋唐大一统的局面维持了仅一百多年,又迎来了第二次蛮族入侵(安史之乱),使得华夷大防思想往理论的高度,空前加强。

到宋朝建立,这个正统的汉人王朝受到北方各蛮夷之邦的包围,汉人处于武力上的守势,国势远不如之前的汉唐强大,因此更加注重华夷大防。这篇《中国论》不仅从文化上严格的辨别夷狄与华夏,而且从精神信仰的层面,严格区分夷狄与华夏,从而为守住汉人的文化主权奠定了理论基础。

宋朝虽然被历史学家称为“弱宋”,但我个人认为宋朝是中国历史上非常稀有的伟大时代,是民族主义昂扬的时代,《中国论》所论证的宋朝的正统性与汉文明的绝对优势,尽其致的标示了我们的文化主权,激烈着我们这些华夏后辈为保卫我们的华夏。

少年中国说

梁启超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此岳武穆《满江红》词句也,作者自六岁时即口受记忆,至今喜诵之不衰。自今以往,弃哀时客之名,更自名曰少年中国之少年。

欲言国之老少,请先言人之老少:老年人常思既往,少年人常思将来。惟思既往也,故生留恋心;惟思将来也,故生希望心。惟留恋也,故保守;惟希望也,故进取。惟保守也,故永旧;惟进取也,故日新。惟思既往也,事事皆其所已经者,故惟知照例;惟思将来也,事事皆其所未经者,故常敢破格。老年人常多忧虑,少年人常好行乐。惟多忧也,故灰心,惟行乐也,故盛气。惟灰心也,故怯懦;惟盛气也,故豪壮。惟怯懦也,故苟且;惟豪壮也,故冒险。惟苟且也,故能灭世界;惟冒险也,故能造世界。老年人常厌事,少年人常喜事。惟厌事也,故常觉一切事无可为者;惟好事也,故常觉一切事无不可为者。老年人如夕照,少年人如朝阳;老年人如瘠牛,少年人如乳虎;老年人如僧,少年人如侠;老年人如字典,少年人如戏文;老年人如鸦片烟,少年人如泼兰地酒;老年人如别行星之陨石,少年人如大洋海之珊瑚岛;老年人如埃及沙漠之金字塔,少年人如西伯利亚之铁路;老年人如秋后之柳,少年人如春前之草;老年人如死海之潴为泽,少年人如长江之初发源:此老年与少年性格不同之大略也。梁启超曰:人固有之,国亦宜然。

梁启超曰:造成今日之老大中国者,则中国老朽之冤业也;制出将来之少年中国者,则中国少年之责任也。彼老朽者何足道,彼与此世界作别之日不远矣,而我少年乃新来 而与世界为缘。如僦屋者然,彼明日将迁居地方,而我今日始入此室处。将迁居者,不 爱护其窗栊,不洁治其庭庑,俗人恒情,亦何足怪。若我少年者,前程浩浩,后顾茫茫,中国而为牛、为马、为奴、为隶,则烹脔鞭箠之惨酷,惟我少年当之;中国如称霸宇内,主盟地球,则指挥顾盼之尊荣,惟我少年享之,于彼气息奄奄,与鬼为邻者,何与焉? 彼而漠然置之,犹可言也;我而漠然置之,不可言也。使举国之少年而果为少年也,则 吾中国为未来之国,其进步未可量也;使举国之少年而亦为老大也,则吾中国为过去之 国,其澌亡可翘足而待也。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 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 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

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

鹰隼试翼,风尘吸 张;奇花初胎,矞矞皇皇。

干将发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苍,地履其黄。

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

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 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