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观察:重度“消化不良”的茶行业 · 续

主要回答两个问题。

把宝押在消耗开汤品鉴)上真的会好么?

前文一出,就有同仁私信我:

“大家现在并非不喝茶,只是没喝到你说的那个份儿上,没喝到你的那个高度,但不能说没消耗,只是量没上去。如果真把重心放在开发喝上,真能解决当下产过剩、库存多的顽疾?”

我先举了几个例子。

首先是“发菜”。本是漫山遍野的一种野生植被,可食,但无甚功用,此前少量作为配菜出现。因与“发财”谐音,故被炒作为高档宴席之必备菜式(主要是广东),价格也水涨船高。结果呢,——放马而去,一路上发菜踪迹难觅,并已被列为国家I级保护植物。

只是理念的一个偏转(有诱导之嫌),就导致这样的结果。能说明点儿问题么?

再来看大闸蟹。国人对此是毫不陌生的,中秋至冬日,都有这美味相伴。

仅2020年大闸蟹的总交易金额就高达1000亿。还有一个数字,大闸蟹每年总产量在70~80万吨,其中最出名的阳澄湖也只能出产1200吨,占产总量的0.5%都不到(傅骏 · 美食鉴赏)。

至此插一句,奉劝某些人先别急着跑马圈地、产区保护,说什么老挝茶不是普洱茶。别真有一天自己的茶不够卖要开发老挝茶了再自己打自己的脸。

回来继续说大闸蟹。跳到地球另一端的德国,那个传说中的大闸蟹却在泛滥成灾。

满街,满地。

同样境遇的还有古巴。

要知道,在中国一对顶级的半斤、四两对蟹是能卖到人民币300元的,下一等三两半、二两半对蟹也要100元,这还是人工饲养的。人家德国、古巴满地爬的可都是纯野生的。

别说卖了,他们为什么连吃都不吃呢?甚至好像有人建议他们把蟹收集起来打碎作饲料都没被采纳。因为他们觉得不论是给人还是动物,——那东西就不能吃!

如果换作中国人的地盘上,这蟹是剩不下的……

为何会如此天差地别?——认知差异。

没见过,没吃过,更不知道它好吃,——那自然敬而远之;

不光见过,还吃过,甚至还琢磨怎么做得更好吃,——那自然剩不下。

饮食之道,魅力无穷,而现实所对应的正是那无数张亟待满足的嘴……

近些年的例子还有小龙虾,这个大家就更熟悉了,不再赘言。

吃就说到这儿,再说又该饿了。还是说我们的茶吧。

饮食之道的魅力想必已领教一二。所以问我把宝押在“消耗”上可不可行?同为饮食,想想上面的例子吧。

同时,我也顺带回答一下这个问题背后的那个潜台词——“单纯依靠品饮能否消耗掉那么多的茶?

这个担心是多余的,只要人们意识到茶原来可以“好喝”,那么就会有人去琢磨怎么才“好喝”?怎么能更“好喝”?会不会有各种“好喝”?而这本身就是极大的消耗。而一旦发现茶可以那么“好喝”后,品饮也将是几何级数的增量。所以我并不担心中国好茶——多。

但这一切的前提是要让人们先知道茶可以——那么“好喝”。

焖煮的消耗方式如何?

有做黑茶、白茶的朋友很开心的跟我说:

“你看我们就是在倡导把茶喝掉啊!黑茶焖、白茶煮,我们的客人天天都在这么喝,——这不就是你说的消耗么!”

的确,我非常高兴能有上游人士意识到“要把茶喝掉”这件事,而且也在为此实践。

我首先对此予以肯定!如果泡茶技术欠佳,那焖煮可能是更实用、更能导致消费,更不容易砸锅的形式,貌似也更有仪式感。同时它也满足了大众对于日常品饮操作简单化的需求。

但我还是要指出——这只是实现了适口性(甜、滑、厚),满足了“喝”这个基本诉求,还远未达到可供“品味”的高度。

在开汤理论中有述:焖煮方式的诉求是将茶体内溶物尽可能一次性充分析出,进而获得某种单一口感,很难实现我们对层次变化的追求

而且它们还有两个相同的局限性:

一、用时过长。焖一壶茶动辄两三个钟头,煮一壶也得小二十分钟甚至更长。只卖两三款茶或许还行,两三把壶一齐焖、一齐煮也就是了,但如果客人想尝尝另外的茶,可就难操作了。总不能说,“您先出去转转,过俩钟头再回来尝……”

二、口感趋同。无论你是在选料、工艺、仓储上有怎样的别具匠心,都会在焖煮过程中有所折损,导致无法在茶汤上清晰感受茶款的细节优势。经常有人反馈给我,价值¥300的,¥800的,¥3000的,¥5000的,甚至更贵的,焖煮之后味道接近。结果呢?——买了¥300的。这就让老板尴尬了,——好茶还进不进?

100分的茶焖煮后是80分,一款60分的茶焖煮后能给个70分。这么说吧,焖煮更适合大众茶款(就性价比而言)的销售与品饮,而不适合高端茶款的销售与品鉴。

如果您就定位于大众茶品,那焖煮足矣;如果您也有高端茶品若干,那还是需要更专业的形式来呈现茶品,辅助销售。

好了,回答完这两个问题想必您也就更清楚我所谓的“消耗”战略是个什么思路了。

希望更多人能实现自己的销售闭环~~

泡茶找空山,这里是空山茶话
(0)

相关推荐

  • No.76 寒夜客来茶当酒----玩读逯耀东《寒夜客来》

    闲趣坊丛书<寒夜客来>,作者台湾历史教授逯耀东,2005年12月由三联书店出版.这本书与秋禾.少莉编的同是的<旧时书坊>,2006年买回家,在书柜上放得有年月了.自买回来,两本 ...

  • 好物透视 | 中秋网红爆款【大闸蟹月饼模】PK排位赛

    今年的中秋感觉特别早~8月才刚刚开头大家就开始晒月饼了,美妆代购都转行月饼代购了,我也是很震惊~ MOON CAKE// 做过很多月饼,最后家人赏月还是用了最传统的广式月饼蛋黄豆沙馅这样的搭配,可能在 ...

  • 戈军珍:大闸蟹的绳子有点轻?

    珍谋钧略  ▏专注农牧行业  ▏高端咨询企业  ▏一流的智业机构  ▏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近几年来,大闸蟹被炒得火热.每到中秋临近时,市面上各种各样的大闸蟹销售就开始火爆起来. 伴随着大闸蟹销售的火热 ...

  • 春天肝阳上亢

    春天肝阳上亢

  • 行业观察:重度“消化不良”的茶行业

    "中国茶行业在渡劫--" 这是我与一位业界前辈深入探讨后得出的结论. 一家茶店生,锣鼓喧天:灭,悄无声息.不经意间人去楼空,变了东家,换了营生.苦苦硬撑的,也都如热锅上的蚂蚁,有时 ...

  • 行业观察:茶城的底层角色

    茶城或茶叶市场作为一个商业实体,其经营者本质上只是在通过租赁商铺.库房以赚取租金.说白了,其底层角色就是--房东. 既然经营者将其定性为茶城.茶叶市场,故而不得不讲一些冠冕之言,比如"提升城 ...

  • 行业观察:为何茶要回归品饮价值?

    为何茶要回归品饮价值?--因为食材总要回归其食用价值.而且从长久而言,这也是唯一一条可持续发展的路. * * * * * 当茶行业经历了"炒作金融属性(越陈越香,保值增值)"与&q ...

  • 行业观察:竟为妾身——消费端茶行业的“非主业现象”

    在消费端市场,以茶的经营为主业或唯一业务的从业者,主要还是以当年举家至此做茶生意的江浙.福建茶人为主.这个比例也在最近十几年有所下降,而消费端当地茶人进入到这个行业从事茶品经营的比例则在上升.但两者最 ...

  • 行业观察 | 远程通信单元(4G)产品资质引出的疑惑

    阅读提示: 本文共有3个章节: 一.一份澄清引发的困惑 二.是否需要进行无线电发射设备型号核准 三.非独立操作使用的无线电发射模块"型号核准管理争议点 一份澄清引发的困惑 根据国网招标文件要 ...

  • 行业观察 | 现代农业——世界领先的6大新模式!

    小镇学习园区 政策前言 最新动向 4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放眼全球农业发展趋势,几乎各个国家和地区都在致力于现代农业建设.所不同的是发达国家更着眼于抢占"制高点",争取继续引领世界农 ...

  • 中国茶行业最大的悲剧,大家一起套路,最后一起玩完

    大家都知道,中国是茶叶大国,历史源远流长,据统计,中国茶园的面积占据全球6成,产量占据全球4成以上,其中20多个省份都产茶,也是全球唯一盛产6大茶类的国家.截至目前,国内在业及存续茶叶相关企业数量已经 ...

  • 【行业观察】称其向中国泄露敏感图纸,霍尼韦尔被美政府罚款1300万美元

    导读:据defensenews网站5月4日报道,美国国务院宣布与霍尼韦尔公司达成一项1300万美元的和解协议,指控该公司将F-35战斗机和其他武器平台的零件技术图纸出口到中国和其他国家. 根据美国国务 ...

  • 行业观察:小程序热度这么高,到底该怎么做定位?

    诸葛君说:上周,诸葛io正式发布了<小程序运营实战指南>,截止到目前,共计通过20个互联网行业平台推送相关消息,推文累计阅读量将近10万,收到了20000多个有效邮箱申请获取这本手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