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帝】二十三、阴阳家
一提起诸子百家,我们一般首相想到的是儒、墨、道、法四家。除此之外,熟悉周朝历史的朋友,可能会再想到战国时代大放异彩的兵家和纵横家。但要说起阴阳家,就不是那么的被我们所熟知。
阴阳家的创始人是齐国邹衍,跟孟子是一个时代的人,曾担任当时亚洲最高学府稷下学宫的教授,人称邹子。阴阳家学说跟儒家学说一样,深受道家学说的影响。后来的形成的道教,就吸取了阴阳家不少理论。儒家经典《周易》讲八卦和六十四卦,而阴阳家经典《邹子》讲阴阳和五行。这俩学问凑一块,才是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生六十四卦。
在邹子时代,主要的哲学思想就是五行相克的理论,当时还没有五行相生之说,五行相克衍生出了五德理论。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五德学说非常的流行。五德指的是金、木、水、火、土五种王朝属性,这门学问最大的作用,就是后世新王朝建立以后,用五德理论来证明自己取代前朝的合法性和必然性。
举个例子说吧,大禹治水,就是土克水,所以大禹朝为土德。大禹传位伯益,夏启以武力夺取帝位,建立夏朝,则是木克土,夏朝属木。后来商灭夏,取得是金克木,商朝属金。周朝代商,则是火克金,周朝属火。秦文公出猎,曾获黑龙。证明了秦属水,因此后来秦朝取代周朝,是水克火,合理。
这套理论有依据吗?没有。邹衍的本意是考这套理论规劝帝王对上天有敬畏之心,不能由着自己的性子和权力乱来。结果传着传着就成了确认王朝合法性的理论依据,这哪说理去?传到到汉朝这出事了,汉朝该是哪个属性?丞相张苍精通儒、道两家,又懂历法、算学,经过他的精密研究,汉朝属于水德比较靠谱。
到汉文帝十四年的时候,有俩阴阳家强势崛起,这二位一个是公孙臣,善于测算;一个是新垣平,善于望气。公孙臣首先站出来质疑张苍,他上书汉文帝,说汉朝属于土德,不应该再穿黑色龙袍,得穿黄色。汉文帝问张苍,公孙臣说的对不对呀?张苍要是说这俩后生说得对,那不是抽自己嘴巴么,所以张苍对公孙臣的测算嗤之以鼻,说他胡说八道。
这种蒙人的学问,没有个标准。他不像科学,有唯一答案。俩人比着算,必然有一个对一个错。蒙人怎么分对错?能,公孙臣又想出一个办法。他说秦朝属水,有上天的预兆。秦文王时期出现了黑龙,黑色就是水属性,这是上天的预示。而汉朝属土德,必然有黄龙降世。张苍越发的觉得离谱,很想找个明白人去告诉公孙臣:你有病。
这事发生在汉文帝十四年年底,转过年来,也就是汉文帝十五年的年初,正值春暖花开之际,陇西郡成纪县(今甘肃省东南部)上奏,说成纪县出现了黄龙。汉文帝下诏,全面改穿黄色龙袍,去掉过去黑色的装饰。张苍一看这情况,主动提出内退,汉文帝准奏。公孙臣、新垣平正式进入朝堂。
对这件事,历史上最多的评论就是张苍在测算方面的业务水平确实不如专业测算的公孙臣。我倒不这么认为。这个事件疑点特别多,你想啊,五德属性本身就是胡诌,哪来的精密测算?宋朝以后,朝廷一般不把五德当正事提了,忒没谱。所以这件事不是能测算出来的,王朝属于什么属性,全看怎么去瞎说。再说黄龙事件,出现的时间太巧合。再一个,史书上对天降神龙的记载并不少,我们不能一味地去否定世界上有龙这个事情。但是,有些龙事件发生在大庭广众之下,比如夏朝的坠龙事件,大家都看着呢,而且夏朝孔甲帝还养过一段时间的龙,这种记载还靠谱。但是成纪县黄龙事件,谁见了?一个成纪县老谁家的小谁说的证词,并不足以被采信。还有,丞相的主要工作并不是算这个。只不过张苍是中国历史上能力最全面的丞相,他比诸葛亮还牛。因此他有多余的精力去涉足天文、历法、数学、音律等事务,测算这种把戏,就算是算错了,谁行谁上就可以了,犯不着为这点小事内退吧。就算是张苍脸皮薄,汉文帝作为一个皇帝,怎么着也得挽留一下啊,然而并没有。
历史上,任何小题大做的事情,都是有深刻的背后原因,这次也不例外。五德测算这种事,并不是科学学术之争,而是政治斗争。张苍为什么说汉朝是水德呢?你想啊,按顺序来,陈涉起事,秦朝变成了秦国,陈涉是诸侯领袖,属性为土,土克水。陈涉死后,项梁为领袖,木克土。项梁战败,拥立熊心为领袖,金克木。项羽杀掉熊心,火克金。刘邦取代项羽,水克火。但是汉朝从来都不承认西楚反动派,所以公孙臣说汉朝是土德,直接土克水,汉代秦,这就完事了。
汉文帝之所以揪住这个事情不放,最深刻的原因是汉文帝早就看张苍不爽了。当时汉朝内部新人和老臣之间常有政见不合而斗争的事情发生,而张苍为相,不站任何一派。无论是当年的老战友还是他的弟子贾谊,张苍谁的队也不站。但是这并不代表张苍是个不结盟者,他保举的都是他自己人,汉文帝不想看到朝中出现三国演义,借机打击张苍也就理所当然了。而且,汉文帝非常想让他小舅子窦广国当丞相,张苍不挪窝怎么能行?
汉文帝十五年,张苍内退,公孙臣和新垣平上位。公孙臣当了博士之后,对汉文帝来说就没有什么作用了,这就到了新垣平表演的时间了。
新垣平善于望气,那么啥叫望气?以前刘邦闹革命初期,藏在芒砀山当山大王。吕雉带着孩子去找他,找到之后刘邦故意当着大家的面问吕雉是如何找到这里的。吕雉一边销毁地址,一边高调的说,朝着有龙气指引的方向走,就找到了。这就是所谓的望气,咱们都看不到,咱们最多能看到雾霾和沙尘暴。
既然只有望气士看得到,那可不就是凭他一张嘴胡说八道嘛。他想怎么说就怎么说,只要说的领导开心,工作就算完成的不错。新垣平通过望气,力主汉文帝去建设一些国家工程,比如五帝庙。该怎么去盖?当然是新垣平说了算。工程款他能谎报多少,那就是随意的事了。新垣平忽悠的好,所以他混的就比一次性产品公孙臣好。公孙臣也就是当个博士,而新垣平官拜上大夫,仅次于九卿。
也就是说,事实上新垣平跟邓通一样,属于弄臣。表面上看是新垣平忽悠皇上,实际上是皇上用新垣平忽悠天下。你别看新垣平蹦的欢,还策划大型国家活动,但是,张苍是轻易吃个哑巴亏的人吗?张苍倒不针对公孙臣,很明显这货就是替皇上做局的。而且当了博士的公孙臣非常低调,也就是混口饭吃,没必要跟他较劲。倒是这新垣平忒可恶,这货上蹿下跳,搞得朝廷乌烟瘴气。汉文帝这么多年来,没修过未央宫、长乐宫、上林苑等皇家宫殿园林。倒是在新垣平上位后不是修建五帝庙,就是搞大型封禅活动,靡费国库,而新垣平趁机中饱私囊。张苍虽然告病,但是名义上他依然是丞相。他知道新垣平就是个混子,什么望气,都是蒙人的。张苍授意廷尉张释之,盯住新垣平,不信他不出事。
新垣平权柄越来越重,整个汉文帝十五年,他没出事,反倒是河间王刘辟强死了,汉文帝很开心,以刘辟强没儿子为由,废了河间国。汉文帝十六年,新垣平也没事,倒是齐王刘则死了,汉文帝很开心,以雨露均沾为名,把汉朝最大的齐国分给了齐悼惠王刘肥的六个儿子。杨虚侯将闾为齐王,安都侯志为济北王,武成侯贤为川王,白石侯雄渠为胶东王,平昌侯为胶西王,勒侯辟光为济南王。自此,汉文帝的心腹大患齐国,将不再是一个大国的概念。这招这么好使,汉文帝欲罢不能。弄完亲大哥的齐国,就要对付亲弟弟的淮南国。当初刘长死的疑点重重,社会舆论普遍对刘长报以同情,认为是汉文帝做局害刘长,跟个疯子过不去。这回汉文帝为了表示自己对弟弟的关心,把淮南国一分为三,分给刘长的三个儿子。阜陵侯安为淮南王,安阳侯勃为衡山王,阳周侯赐为庐江王。
汉文帝太开心,感觉就像上天真的帮他一样。你看这些大王,别管是弟弟还是侄子,哪怕是孙子辈的,都死在了他的前面,这多给力。新垣平趁机忽悠皇上,完了出大闹剧。本来阴阳家们弄出来一个成纪县黄龙事件就够离谱的了,新垣平决定把闹剧升级。汉文帝十六年九月,新垣平拿着一个刻着“人主延寿”的玉杯子给皇上,愣说是他通过望气,找到了神仙馈赠的这礼物。汉文帝大喜,这祥瑞太给力。新垣平导演这个闹剧是为了什么呢?没有特别的原因,想挣钱了呗。他趁着汉文帝开心,说他经过望气,找到了中华民族失传多年的宇宙级国宝。
中国历史上,正儿八经的宇宙级国宝有两个,这俩代表着中华民族的天命所归,非常的重要。当然了,这俩神器现在都没了。一个是大家熟悉的传国玉玺,宋朝之前,没有传国玉玺的皇帝不是真皇帝。比如刘备,虽然谥号是昭烈帝,但是在史书上,明明白白的留下了一篇《先主传》。比传国玉玺更权威的,就是大禹王铸造的九鼎,这才是国之重器。夏、商、周、秦四代,得到了九鼎才算天命所归、君临天下。秦末,楚霸王项羽把九鼎安放在楚朝的都城彭城,后来项羽覆亡之前,为了不让刘邦得到九鼎,就把九鼎推入泗水,然后一直到今天都没人找到。
汉文帝十六年,新垣平居然说他通过望气找到了九鼎,奏请汉文帝让他去找九鼎,从而借此机会改元,改元就得办庆典。过去中国历史上没有年号纪年法,也没有改元这一说。新垣平忽悠汉文帝把汉文帝十七年改为元年,史称后元年。
新垣平有把握找到九鼎吗?没有,但是他会造假。他找出来的也好,山寨出来的也好,总之他说是就是,皇上也得靠这玩意儿证明天命。就像宋元两朝的传国玉玺,明明是假的,皇帝们却拿假的当真的说事。元朝末代皇帝顺帝听说徐达打来了,丢下大都跨马北逃,啥都不带也不忘带着那颗假的传国玉玺。
也就是说,新垣平知道,真的假的都无所谓,只要去做这个工程,就能赚钱,汉文帝还会喜欢他。许负就是这么发的家,自己为什么不行?可是人家许负人家没仇人啊,新桓平可有张苍和张释之盯着呢。
汉朝继承了秦朝的历法,每年的十月为年初。汉文帝十六年九月,其实就是那年的年尾。年尾新垣平要求打捞九鼎。转过年来,也就是后元年十月,就有人告发新垣平欺君。前后一共不到一个月,张苍的人抓到了给玉杯子刻字的工匠,然后让别人去弹劾新垣平。
汉文帝不好做了,如果没人问,这就是祥瑞。既然有人提出来新垣平欺君,如果汉文帝袒护的话,别人会说汉文帝是个缺心眼的昏君。所以汉文帝不去罩着新垣平,让廷尉张释之主审此案。
新垣平平时是嚣张,但是往阴暗的小牢房一放,再让审案子的高手张释之一问,那他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把这些年来的胡说造假等等罪行和盘托出,张释之一字不漏的记下来,让新垣平签字画押,结案。汉文帝大怒,新垣平这厮为什么不自杀?这下好了,事情到了这个地步,弄得大家都很难堪。传旨,新垣平夷三族。
自此,汉文帝心灰意冷,对什么祭祀、祥瑞、五德、服饰、改元什么的都不再上心,丢不起那个人了。随着新垣平案尘埃落定,历史上具有惊人相似的一幕再度重演,到底是什么事件呢?下节再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