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叙五运六气大司天之一
李阳波说五运六气理论是中医皇冠上的明珠。可惜明珠蒙尘百年,当封建糟粕而弃之已百年!实际上“五运六气理论”是古人认识世界,把宇内万事万物分成“金、木、水、火、土”五大类别,五大类物质的运动变化“五行”形成了这个多姿多彩的世界。这个“五运”可视作古圣在分析地球的自转和地球内部运动规律,“六气”是古圣解释地球在太阳系的位置与太阳、大行星等天体的相对位置,角度,光谱照射,磁场等变化规律对自然与人的影响。“五运六气”就是古人讲的天体运动,讲的是时间和空间,讲时空对人对万物的影响。因为这个空间位置存在时间上的周期性规律,“天体运行周期性规律”,所以“五运六气理论”能对很多自然现象进行预测,也就不那么令人觉得神秘而奇怪了。
地球上四季的更替,人易于见而理解。雷丰,清代著名医学家,中医理论精深,临床经验颇丰,所著的《时病论》以《内经》按春、夏、秋、冬四季气候之不同,发病之各异,特别是“一岁之中,时病多而杂病少”的观点当引起我们警醒。当今民病,除七情内伤与时病新感之外,皆时病误治或失治而变迁成的“杂病”,如心肌炎、肾炎、过敏性病、鼻炎、哮喘、慢性肠、胃炎等。也就是说,这个“杂病”,实际上还是时病,是久久不愈延生演化了的时病。
地球上四季的更替,人易于见而理解,而对于几十年一变的“大一点的四季轮回”就不容易接受和理解了。晨为春,日中如夏,暮秋夜冬,此一天中的“小四季”,地球上有我们平时说的春、夏、秋、冬一年四季,太阳系中有“中四季”,银河系中自有其更大的“大四季”。周期性有大小,如此而已。
《黄帝内经》是中医学最神圣的著作,运气学中谈到上元中元下元三甲子,三甲子一共为180年,这180年中有太阳系在银河系中作周期性运转而产生的类似于地球上的四季更替。《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云:“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可知阴阳四时气机的变化,宜知晓并顺从,才能明白病理之所在与治理之所生,对疾病的治疗才能中肯合綮,而痊愈之。而阴阳四时的道理可分一日的阴阳四时,如:寅卯时为春,寅其阳,卯其阴;巳午时为夏,午其阳,巳其阴;申酉时为秋,申其阳,酉其阴;亥子时为冬,亥其阴,子其阳。另有月的阴阳四时、年的阴阳四时、60年的阴阳四时、360年的阴阳四时等。所以在唯物辩证的原则之下,时间气机的变化是人体疾病产生的重要原则。是故《内经》乃云:“必先岁气,毋伐天和。”必先了解岁气,在辨证原则下,年年月月日日,其气机的不同,方知病之所起,而不会只是针对病证的证状穷追滥打。《四气调神大论》又云:“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病未成而已知何种病病气将至,而预先防范。或病气未至,已知所将至之病是何气运所生,如此岂有失治之理?
老子谓:道者一也,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五运六气学说是中医之道,中医学院得此,可让中医学子早成;中医师得此,可早出歧路而心明;患者得此,能更好地愈病;健康者得此,更利于养生。
大司天的概念
《素问·天元纪大论》云:“帝曰:上下周纪,其有数乎?鬼臾区曰:天以六为节,地以五为制。周天气者,六期为一备;终地纪者,五岁为一周。君火以明,相火以位,五六相合,而七百二十气为一纪。凡三十岁,千四百四十气,凡六十岁,而为一周。不及太过,斯皆见矣。”又云:“至数之机,迫迮以微,其来可见,其往可追。敬之者昌,慢之者亡,无道行私,必得夭殃。谨奉天道,请言真要。”
天地之至数,五日为候,三候十五日为一气;二十四气为一年;六年天气循环一周,谓之一备。五岁,五行迁转方尽,谓之一周;三十年七百二十气为一小纪;一千四百四十气为六十年,又是一周。扩而大之,以六十年为一大气,三百六十年为一大运。五运六气迭乘运转,满三千六百年为一大周。
以五运言,六十年为一中运,三百年为一大运,圆满十二运为一周,亦以三千六百年为一大周,以五运六气推衍,其数相同。
为明此理,明朝薛方山先生作《甲子会纪》,追溯自黄帝命大挠作甲子,贞下起元,从下元厥阴风木运开始。以厥阴为下元,则少阴为上元,太阴为中元。又以少阳为下元,则阳明为上元,太阳为中元。若以黄帝八年起数,前30年为厥阴风木司天,后30年为少阳相火在泉。以此类推,至1984年为第七十九甲子下元之始。
大司天的主病
1.气之所主:
《天元纪大论》云:“厥阴之上,风气主之;少阴之上,热气主之;太阴之上,湿气主之;少阳之上,相火主之;阳明之上,燥气主之;太阳之上,寒气主之。所谓本也,是谓六元。”
因为三阴三阳是天地气机的代表标志与符号。寒暑燥湿风火是气机根本的内容,故云本也。古代哲人用之以推算天地间物质辩证的原则。
2.六气司天在泉之主病:
《五常政大论》说明六气司天的主病如下:
(1)少阳司天:因为火气下临,肺气上从,产生肺病。由于大暑流行,产生肺热的病,如咳嚏鼽衄鼻窒疡症。寒热紿肿的外症。心痛,胃脘也痛。火气厥逆,鬲气不通,而且病起暴速。
(2)阳明司天:因为燥气下临,肝气跟着受制而病,因此胁痛目赤,掉举振摇,筋痿不能久立。阳气郁发,小便变赤,寒热如疟,甚则心痛。
(3)太阳司天:因为寒气下临,心气跟着受制而病,因此人病寒气清冷。心虚热烦,嗌干善渴,鼽嚏,喜悲数欠,热气妄行。寒气时降。善忘,甚则心痛。寒湿客至,故水饮内蓄,中满不食,皮疒群肉苛,筋脉不利。甚至紿肿身后痛。
(4)厥阴司天:因为风气下临,脾气跟着受制而生病。体重肌肉痿,食减口爽,目转耳鸣,动摇掉举。
(5)少阴司天:热气下临,肺气跟着受制而生病。喘呕寒热,嚏鼽衄鼻窒。暑热之气流行,甚则疮疡燔灼,胁痛善太息。
(6)太阴司天:湿气下临,肾气因此受制而生病;胸中不利,阴痿大衰,不起肾水的作用。腰椎疼痛,动转不便,厥逆上气。心下痞痛,少腹痛。其他在泉、主运、客运,均各有所主之病。
数千年来,名医门派林立。各学派学说的主要论点势若冰炭,互不相容,甚至有互相攻击的现象。实际上每个学派的学说正好如同四季用药的特点,是不同时代背景下的应乎天时的产物。陆懋修《文十六卷*六气大司天上篇》云:“守真辟朱眩用温之误,申明仲景用寒之治为三已效方,三一承气也,以其所值为燥火也。东垣以脾胃立论,专事升阳者,以其所值为寒湿也。丹溪以知、柏治肾,专事补阴者,以其所值又为火燥也。明乎此,而知古圣昔贤著书立说都是补偏救敝之人。仲景为医中之圣,师表万世,黄芩、白虎即守真所本也。建中、理中即东垣所本也;炙甘草汤、黄连阿胶汤即丹溪所本也。补泻温凉,各随其运。设以守真而遇温寒诀不偏于寒凉;东垣而遇风燥,决不偏于温补;丹溪而遇寒湿,决不偏于清滋。乃读其书不论其世,因而不知其人!
总之一句话,你不必怀疑五运六气学说的正确性。若学中医而又不信运气学,将是你最大的损失,是不可饶恕的错误。在《素问》的第九篇"六节藏象论"里,有这样一段话:"不知年之所加,气之盛衰,虚实之所起,不可以为工矣。"这句话讲得非常严重。不可以为工是什么呢?就是不可以当医生。现在大家可以问问自己,你知道年之所加吗?不知道!可是不知道你还是在当医生,你还是要为工,这就是当今中医界的现状。(待续)
冯门中医工作室师训:慧心治病,良心做人,疗效至上,医德永存。
欢迎关注冯门中医工作室公众微信号:fenghuiwenz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