禀赋效应:我是怎样把到手的钱丢了的?

(B站视频,讲得不错)

禀赋效应(Endowment Effect):https://s.lr.link/ehbg8k

1 低迷的仓位,值得拥有吗?

前几天,市场狂跌了2个点,朋友和我抱怨说把自己利好的卖掉,继续持有下跌最严重的几只。

不但如此,下跌严重的,不但没有及时止损,更是不停地加仓。心想着,一定能大涨。

不过,最后受不了了,不得不亏本止损。

其实,这位朋友犯了许多人常犯的一个通病。

禀赋效应(Endowment Effect)。

由于非常害怕损失,股票的拥有者在承受股价下跌时,往往会变得风险偏好。也就是在相同期望收益的情况下,人们往往更愿意选择风险较大的。

投资者往往抱着亏钱的仓位不放,却卖掉正在赚钱的仓位。

为了避免损失而愿意冒价格进一步下跌的风险继续持有股票,希望有朝一日股价能重新上涨。

这里面,其实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心理作用。

因为,卖掉已上涨的股票,会使投资者实现利润,也使他们建立自豪感。

相反地,如果抛售赔钱的股票,他们会招致损失,产生懊悔的痛苦情绪。

同样的,房地产市场也一样。这就产生了一种奇怪的现象:

股票或房地产的价格越低,其成交量反而越低。

这与传统的经济学的需求曲线是相悖的。

看完上面这个例子,大家对“禀赋效应”有了一定的理解。那禀赋效应的具体定义是什么呢?

所谓的禀赋效应,是指当个人一旦拥有某项物品,那么他对该物品价值的评价要比未拥有之前大大提高。

或者说,人们对所拥有之物的价值评估要大于未拥有该物之时。

该理论由Richard Thaler于1980年提出。什么意思呢?

举个例子,我手边有一个杯子,你手边有一块同等价位的巧克力。这时我们两人互换彼此手上的东西,我会觉得我的杯子价值更大。

你也会觉得自己手上的巧克力更好,从而不愿意交换。

同样的道理,当我们卖一件物品,我们希望价格越高越好。

但是,当我们去买别人同样的一件物品时,我们希望对方的价格越低越好。

2 沉没成本,到底有多大?

这时候,人已经不能准确估计所拥有之物的实际价值。

为什么会存在这样的差异呢?

因为禀赋效应包括两种心理:“我的”与“不是我的”、

“我的”一一价值大!

“不是我的”一一价值小。

在我们内心中,“我的”价值涉及到两种辩护,分别是:

心血辩护和系统辩护。

什么是心血辩护呢?

所谓心血辩护,是指人们对结果的价值判断基于为该结果付出多少心血,而非该结果的客观价值。

标准句式:

· 满满的充实感

· 不要太在意结果,体验过程的美好

· 来都来了,就……

举个例子,当我们去看一场电影,看到中途却发现自己一点兴趣都提不起来。

尽管如此,当你的朋友说走时,你的回答很可能是“来都来了”,“好不容易买到的票呢”。

那什么是系统辩护呢?

系统辩护是指,人们经常为所处的系统(社会体系、政治经济教育制度等)的正当性辩护,并对现状(Status Quotation)保持乐观的态度,无论该体系是否存在严重缺陷。

例如,大家常听到身边的人说:

·这是老祖宗的智慧

·这社会就这样

这种情况似乎很常见,人们在潜移默化中去接受某些观点,而不论其是否过时,是否适用于现在的需求。

当人们不能准确估计该所拥有之物的实际价值时,往往会出现上面谈到的心血辩护和系统辩护。

这其中,也体现了人们的损失厌恶心理。(可参考 找对方法,让你的文案成为销售女皇

损失厌恶是指人们面对同样数量的收益和损失时,认为损失更加令他们难以忍受。同量的损失带来的负效用为同量收益的正效用的2.5倍。

换句话说损失1块钱的失落感,是得到1块钱所带来愉悦感的2.5倍。

在经济学中,有一个常见的概念一一

“沉没成本”。

由于先前已在某事上投资很多,即使新证据显示那是错误的选择,仍倾向于加重投资。

刚刚过去的双11,和即将到来的双12,有一个活动是人们提前交定金,就可以减免多少,这其中就运用了沉没成本的原理。

3  满满的充实感,多少钱一斤?

沉没成本是成本吗?

不是。

沉没成本不是成本。

这是很多人的一个误区,认为沉没成本是一种成本。这往往也是导致做出错误选择或者错误决策的影响条件。

“孩子都这么大了,算了吧,还是就这样过一辈子算了吧。”

“这件事我都做了这么久,现在让我放弃,门儿都没有。”

“我要再来一次,把之前输的赢回来。”

……

别欺骗你自己了。

明明没有任何感情了,纠缠下去对双方都不好,为什么要说成是为了孩子呢?

明明已经错了,为什么还要继续投资自己的更多时间、精力乃至金钱呢?

明明是觉得输钱没面子,为什么要说再来一把去赢回来,靠大话来硬撑呢?

为什么不对呢?

首先,人们倾向于不考虑经济学家所说的“机会成本”。

所谓的机会成本,是指如果你花时间做一件事,你已经失去了做另一件事的时间。你也失去了花费时间的其他机会

也可以说是,当你在一件事上花费了金钱,你就失去了花钱做其他事的机会一一你失去了让钱花在其他地方的机会。

举个例子,我曾花了3000块钱买一位老师的课,我付出的成本是什么呢?

3000块钱。

那我得到的是什么呢?更加懂得思辨,更加理性地看待问题,以及接触到一个更棒的圈子,认识一群更优秀的人。

机会成本等于你放弃的最大价值。

换句话说,少走一些弯路,就表明你的机会成本降低了。

因此,跟着优秀乃至卓越的人学习,不断降低机会成本,那么真的有机会在我的面前时,我就能以最小的代价去取得这个机会。

这是因为,之前的我,已经投资了自己。

我付出了从每月生活费里抠出来的那点零花钱,损失了一些满足自己好吃好穿的机会。但是,我把这大量的时间、精力用来学习,实践所学到的东西。

正如基思·斯坦诺维奇所说的,

“伪科学存在大量的机会成本。当在伪科学上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金钱),人们不但没有收获,还浪费了本可以花在更有价值的事情上面的时间。”

就像某些知识付费产品,听着还挺爽,但这不代表你会了。

让你爽的,更不表示,是正确的。

以及,是有价值的。

所有问题的根本,不是解决问题本身,而是认识到问题的存在。

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1)以结果为标准,以结果为导向,去除那些虚假的“满满的充实感”。

必须既付出心血,又付出“脑血”。

放弃“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的想法,就如干了大半年的庄稼,最后田里的杂草比秧苗还高,几乎颗粒无收,这做的有价值吗?

对不起,这个时候要吃饭,要生存。

2) 当遇到纠结要不要继续持有的时候,提醒自己是不是进了沉没成本之中。

培养自己的机会成本意识。

想想怎么做才能达到价值的最大化。做更有意义的事。

3) 换个圈子,不要长时间待在同一个“气泡圈”中。

这条看着有点虚,也只有当你的视野更大的时候,或许就能体会到杜甫那“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的辽阔无垠。

其实,曹操说的“山不厌高,海不厌深”也很有味道哦。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