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易、林散之、童大年临《石门颂》才能和勤奋两者兼备

《石门颂》原碑

黄易临《石门颂》

黄易临《石门颂》

黄易临《石门颂》完全是意临。作品连贯柔和,循规蹈矩,温润丰厚的浓墨与纤细劲挺的细笔形成强烈的对比,如“贬”、“荡”、“与”等字,用笔以圆润轻柔为主,没有丝毫方刚急躁的火气,从柔润流畅的笔意中,可推想作者书写时灵活的用腕。纵有行,横有列,纵疏朗,横密聚,方整而不呆板,充实而不拥塞,他将篆刻中的分朱布白合理地运用到书法作品中,字与字疏密相得,灵活巧妙,如“绥”、“丞”、“纲”、“雅”等字将左右分张,文字的点划伸展穿插到邻近字的笔画的空白处,整体注重疏密关系,如“明明”处;“以”和“弘”字处茂密厚实的笔画中露出大块空白,如“遗”、“清”让人更觉得通透开朗,生动活泼。

林散之临《石门颂》

林散之临《石门颂》

一个有成就的艺术家,既需要才能,也离不开勤奋,林散之两者兼备。赵朴初有诗赞誉:“庄严色相臻三绝,老辣文章见霸才。”他自己曾总结学书“夫学书之道,无他玄秘,贵执笔耳。执笔贵中锋。……学既贵专,尤贵于勤。”他将名家碑帖都曾悉心研习,从他留下的临仿汉隶名碑如《石门颂》中可以看到他在汉隶名碑里尽情漫游、吮吸,加以融会贯通,取舍扬弃,摸索着自己风格的形成。起笔方圆兼用,运笔处处中锋,线条圆润、遒劲,收笔复以回锋。一些横笔线条较原碑有些弧度,看似不经意,但极有法度,有些笔画的转折很随意巧妙,完全成为绘画性的语言。

童大年临《石门颂》

童大年临《石门颂》

《石门颂》古人赞评此摩崖刻石“无庙堂之气,得山林之趣”。童大年临《石门颂》却采用汉隶章法布局,纵有行,横有列。以实临为主,意临为副。 结体平正,布白匀称,这本身也是一种风格,它给人一种端庄、典雅的美感。形体多取扁方,利用“波画”、“掠笔”展示的夸张稳定重心,如“光”、“魁”、“过”;由于文字本身的繁简、开合,文字本身内部的空间已经由笔画间的空间和诸偏旁部首相邻的空间来共同构成,如“德”、“承”、“以”等字都是有主笔来协调。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