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嘴
作者 ▏曹天成
连山民间把那种乘人不备就抓食物吃的猫儿叫“偷嘴猫儿”;把小孩子在开饭前动手拿菜吃(腊肉香肠排骨等)的行为叫“偷嘴”。
“偷”原指不劳而获者的行为,多含贬义。笔者试着拆开看“偷”字,还是很有意思:左边一个大“人”,垂手掉肩,好似休息状;右边一个小“人”胯下藏把“利刀”,若有乘人不备抢夺肥“肉”的意思(“月”字旁叫“肉”)——代指别人的财物。翻查《新华字典》:“偷,窃取,乘人不知道,拿人东西据为己有。”“小偷”是指私拿别人东西的人,其行为是违反法律法规的,至少是不道德的,要受法律制裁或者與论谴责。
“偷嘴”却是指小孩乘自家大人不知道,悄悄拿食品吃,不能算“小偷”。笔者小时候也有“偷嘴”习惯。每逢过年过节,大人们准备好吃的食物放在桌子上,还不到开饭就乘他们不注意,悄悄咪咪拈一坨塞进嘴巴头或捏在手中,急奔出门,边走边咀嚼,品味解馋;有时还会与要好的玩伴分享—一瘦腊肉或腊鸡撕扯成细条条、细丝丝,每人一丝,吃得呡嘴添舌,口水长流。不过瘾,又重复去碗里抓;甚至去拿菜板上的肉。家婆发现了,会疼爱地骂道:“打你偷嘴猫儿!等不得了。”“偷嘴”属“自盗”、“家贼”,不在法律管辖之列哈!
记得有首老连山儿歌唱道:“花脸猫儿,偷油渣儿,婆婆逮着打嘴巴儿。”小伙伴辇猫猫、打仗冲锋,弄得灰尘满脸,一副戏剧脸谱样子,被大人昵称为“花脸猫儿”。
物质匮乏年代,油渣可是好东西。计划经济下,百姓生活品都是按定量分配供应。我们县商业局制有“食品供应票”,民间简称“100号票”——每月初公布那些号买白酒、那些号买猪肉,买多少等等,过期作废;不会喝酒的人偷偷拿“白酒票”交易或者换所需号票。那儿年辰,有肉吃可高贵啦——不是“肉食者卑”(《曹刿论战》)买猪肉都喜欢挑选肥肉,刀儿匠会肥瘦兼搭;有面子的如干部家属可以买到最肥的正“饱肋肉”和“猪油带头”(补足重量的肉叫“带头”)。连山民间把人偶遇好事叫“饱肋肉搭板油”,也指享受特殊待遇。
生猪油熬后剩下的油渣,香得很,猫咪会想方设法抓来品赏,一饱口福;笔者小时也最爱偷来吃。油渣切成碎米颗粒,合上白糖,做成包子,糖甜油香面软,口水搅拌,好吃的舌头都快要吞下肚子头了。油渣烧洋芋、煮菜脑壳、炒莴笋片片,堪称美味佳肴。现在广汉浏阳路三段二医院旁边,有一家鸡毛店,其招牌就叫“油渣汤”——你看,这一大汤碗里,浮着几小坨金黄金黄的油渣,几多青叶子蔬菜,少许姜片、葱花、味精或鸡精,引诱食客。生意不错,十多年不衰。
如今,人们保健意识增强,担心“三高”——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压,肥肉少吃、猪油不好卖。这都是改革开放的附加值。
最“饿”的人恐怕要数“小儿郎”,大家都有亲身感受。学生时代,活动量大,卡路里燃烧快,饥饿感特强,放学回家就到厨房“偷嘴”。后来读师范,星期六回家也是先钻厨房“找吃的”。老了,有胃炎,饿不得,作客等人时,也会先动筷子,美其名曰:“尝尝厨师手艺。”——姑且算是“偷嘴”的托辞吧。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这句老话证明“吃”是动物界和人类生存的第一要务。看嘛,国人日常生活中,什么事都能用“吃”作指代、打比喻。譬如说:见面打招呼问“吃了没有?”路遇多年不见的老同学询问职业“你在哪里找吃哟?”“你娃吃得开呢,当官了!”把偷偷兼职、沒有执业证照的叫“找野吃”“乱喝汤圆开水”;老总批评工作失误者怒吼“你是干啥子吃的?”、“吃不了兜着走”“这次生意,你让老子吃亏太大了”;对家人诉说自己工作累,就称“简直吃不消了。”讽刺揩油者、占小便宜的人叫“吃豆腐”、“吃欺头”、“吃粑合。”不知趣不觉悟者是“敬酒不吃吃罚酒”。羡慕职业好的是“吃香的、喝辣的”······连山有句歇后语,说有理由“吃”是“裁缝的尺子一一正吃(尺)。”
“菜板上,切腊肉,有肥又有瘦。我吃肥,你吃瘦,幺妹来啃骨头。”这首流传于连山铺的老儿歌,形象地刻画了儿童“偷嘴”的情景。
我们这些农村孩子长大的退休老人,可以说都有“偷嘴”、当“偷嘴猫儿”的“不光彩”历史。“儿时坎坷成感伤,饥饿难耐心发慌。生吃食物图保命,那管清洁顾健康。”这个顺口溜说出了笔者少年时代的状况——“三年自然灾害”与“十年文化革命”,造成百姓生活窘迫与困难。敲打这段“回收站”,“五味杂陈”,无法形容。如果写成小说,现在的年轻人会认为是“满纸荒唐言”,“不解其中味”。
想起一件事,说来味道长。有一年过中秋节,家婆做了酒米馍馍,以充当月饼——圆圆的,黄黄的,香香的,装在苕箕里。等她做完后,端出来放在桌子上,大家围在一起,吃一个拿一个。小孃孃年龄最小,不到十岁,吃得慢。她见我和幺舅拿第二个吃,就又哭又闹,怕吃完了。家婆就教她端着苕箕,不哭了。可是,她端起苕箕,又两手不空,反而吃不到东西了,只好又把苕箕放到桌子上。家婆说,“不要挣,有你吃的哈。眼大手杆小,端起吃不倒!”
笔者儿时团年那天都会“偷嘴”,几成常态。那些年,烧柴草煮饭,特别是煮腊菜,花费的时间很长,年夜饭八、九点吃算不错了。小孩瞌睡多,等到全家围桌吃年饭,就早已进入梦乡了。大人在做饭,我就会“偷嘴”,许多时候家婆会反手悄悄塞给我鸡脚、兔头之类精品。妈妈则会指责“吃饭都等不得,还等得到发财?”
小猫喜欢“偷嘴”。有次,我们去沟塘捞回些鱼儿放在瓷盆中。转身离开就听“啪啪啪”的水响,回头看,一只花猫正伸爪子到水中抓鱼。“打你偷嘴猫儿!”我大吼一声,吓跑猫儿后,拿筛子盖在盆盆上,防止猫“偷嘴”。农村晒粮食,也要防止鸟儿“偷嘴”;煮的猪饲料,要盖好,避免狗儿、耗子等“偷嘴”。厨房里还有一种害虫,普通话叫“蟑螂”,连山土语叫“偷油婆”。看来,务须时时刻刻预防“偷嘴”。
“偷嘴”还含转意,成年后才晓得。说有些人不守本分,乘配偶不在家,与外人有染,连山民间称之“偷嘴”、“找野吃”、“惹腥味”;作壁上观者评说曰“家花没有野花香”、“见色不打三分罪”、“饱汉不知饿汉饥”、“皇帝不急太监急!”竭尽冷嘲热讽与善解人意。
中国传统文化中有“食色、性也。”“民以食为天。”“饥寒起盗心。”这些名言高度概括了百姓温饱与社会和谐的密切关系。为了实现共同富裕,进入全面小康,国家实施十年“脱贫攻坚”战略,2020年11月全国所有“贫困县”摘帽。改革开放红利全民共享,美好幸福生活全民欢度。
小时候,听说有人介绍男女婚姻大事,女方在媒人的带领下到男方“看家屋”——家庭经济实力的考察。她们进屋后不久,便假故到寝室、厨房、储藏室、家禽家畜圈到处看。拳头敲打粮柜子,听听虚实,伸手摸摸米罈子,查看粮食储备情况;清点酸菜罈子个数,还要看柴草堆的大小等等,直观了解未来女婿家日常生活“七件事”情况,决定可否!这证明连山俗话说得好——“家中有粮心不慌,脚踏实地喜洋洋。”后来谈婚论嫁又时兴标配“三转”(电风扇、缝纫机、手表)“一响”(收音机)加“叮当”(自行车)。现在升级为“三大件+”——房产证、存单,汽车+彩礼。人们对美好生活质量的追求,永远在路上!
现在物质极大丰富,物流畅通,“国际国内双循环”,人们生活水平跳跃式升腾,需求关系可以说到了“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你买不到的;只有你买不起的,没有造不出的”崭新局面。有次我把过去“偷嘴”当“偷嘴猫儿”的往事讲给儿孙听,他们觉得好好笑人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