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回纥民族为何与唐朝关系密切
回纥是古代丁零人的后裔,喜乘高轮车,所以南北朝时称高车,又叫铁勒或敕勒。铁勒分布很广,回纥是其中的一个部落。他们过着游牧生活,活动于娑陵水(今蒙古人民共和国色楞格河)和温昆水(今鄂尔温河)流城,也有一部分住在天山一带。809年,回纥首领遣使请求唐朝允许改为回鹘,取“回旋轻捷如鹘”的意思,所以也称回鹘。回纥族在唐朝历史上是第一个接受唐朝领导的少数民族,并多次帮助唐朝平叛,安史之乱时唐明皇就在回纥人的帮助下平定的。
北方回纥族
一、回纥族受突厥奴役过深
自西汉初到南北朝,回纥同其他铁勒部落一起,先后受匈奴、鲜卑、柔然的奴役,突厥族兴起后,又为突厥人所征服。突厥可汗残酷压榨铁勒各部。605年(隋场帝大业元年)西突厥处罗可汗在大量搜括了他们的财物后,把各部首领数百人集中坑杀。回纥联合各部起兵,共同反抗突厥,终于摆脱了突厥政权的统治。在反抗压迫的斗争中,回纥逐渐壮大起来,有兵五万,人口共十万。那时回纥分九部,号称九姓回纥。唐朝初年,回纥杰出首领菩萨,骁勇善战,每战身先士卒,深得部下拥护。627年(贞观元年)回纥与薛延陀进攻东突厥,菩萨以五千骑兵击破东突厥十万大军,追奔至天山,虏获突厥大批部众,对唐朝灭亡东突厥,起了很大的作用。正因为回纥民族受到太多不公正待遇,而唐朝当时是世界上经济、文化都比较发达的国家,回纥人想借助唐朝的力量帮助他们脱离其它少数民族的奴役。
回纥族女人
二、回纥首领认识到和平比战争有利
回纥灭了突厥以后,声威大振。东突厥既亡,北边就是薛延陀和回纥最为强大了。628年,薛延陀政权建立后,回纥依附于薛延陀。第二年,回纥遣使入唐。646年(贞观二十年),回纥首领吐迷度,乘薛延陀内乱,联合各部,配合唐军灭掉了薛延陀。于是越过贺兰山,进入黄河流城,自称可汗。就在这一年,吐迷度遣使入唐,要求隶属唐朝。唐太宗亲自至灵州(今甘肃灵武县),接受回纥的要求。647年,唐朝在漠北回纥所统地设置六都督府、七州。封吐运度为怀化大将军兼沿海都督,其他回纥酋长接受唐朝官职的达数千人。吐迷度仿突厥制度,设立官属,正式建立回纥汗国,使回纥社会前进了一大步。从此回纥与唐朝的联系大为加强,这对于回纥诸部的发展,有着重大作用。吐迷度及其继承者对唐保持和好的政策,还时常派出军队帮助唐朝作战。744年(唐玄宗天宝三年)唐朝封回纥骨力要罗为怀仁可汗。745年,怀仁可汗攻杀了突厥的最后统治者白眉可汗,在突厥故地建立起东起兴安岭,西到阿尔泰山南控蒙古大沙漠的大汗国。安史之乱的时候,回纥两次出兵助唐平乱。自758年唐肃宗的幼女宁国公主嫁回纥可汗开始,唐朝先后三次将公主(守国公主、成安公主、太和公主)嫁给回纥可汗。回纥吸取自匈奴以及突厥、薛延陀失敗的教训,知道和好比战争有利,采取不同于任何漠北强国的态度来与唐建立关系。唐玄宗设防边节度使,也不把回纥列为敌人。唐与回纥为邻,北方边境平静无事,建立起一种历史上罕见的和好关系。
三、回纥归唐促进两族之间健康发展
回纥与唐和好,促进了两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唐朝同回纥的经济往来,十分密切,回纥经常用马匹交換唐的丝织品和茶叶,每年往往用几万匹马,从唐朝换回丝帛几十万匹,并把共中的一部分转运巴尔感什以西的广大地区出售,牟取厚利。往来唐经商的常达千人,甚至远及长江和珠江流城,也都有他们的踪迹。他们中有不少人在长安建造房屋,与汉人通婚,娶妻生子。在唐朝先进文化的影响下,促进了回纥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
考古工作者发现回纥人已从事农耕生产,他们使用的铁犁铧头较长,有了犁壁。回纥人建筑用的莲花纹瓦当也与唐朝中原的瓦当完全相同。公元八世纪中叶,回纥地区开始建筑城市、官殿,走向半定居的生活。考古发现证明,在漠北有若干城廓是属于回纥汗国时期建造的,例如色格河的富贵城,哪尔浑河昨的哈刺巴刺合孙。哈刺巴刺合孙是回纥汗国的都城,规模宏大,城址占地二十五平方公里,度坡上还我存着城堡土墙及堡中的浴池残迹。城堡的墙垣,现在残存的还高达十米,楼高达十ニ米。城堡中心耸立着了望楼,高达十四米。在城堡内部发据出来的宫殿,建筑华丽,瓦当和唐朝中原地区的风格一样。
回纥文
九世纪中期,回纥内部发生了严重的变乱,可汗和贵族之间进行了连续八九年的战争。在内战时期,出现了严重的瘟疫,又加上稀有的大雪,人畜死亡很多,社会生产力受到严重破环。就在这样垂危的时刻,居住在西北边的黠戛斯人(今吉尔吉斯入),受回纥统治者的压迫,乘机发动进攻。840年,杀回纥宰相及可汗,焚毁都城,回纥汗国从此灭亡。大部分回纥人向西迁移:一支迁到葱岭以西,一支奔河西走廊,叫甘州回纥;一支迁到西州(今新吐鲁番盆地一带),叫西州回纥。另外还有一支南下到今内蒙。迁到西州的回纥人,曾建立高昌回纥政权,后被成吉思汗所降服,西州回纥从元朝改称“畏元儿”,就是今天新疆维吾尔族的先人。勇敢勤劳的回纥人民,不仅英武善战,在文化上也有一定成就。十九世纪末在今哪尔浑河畔发现的九姓回纥可汗碑,形式和中原地区的碑相同,碑文是用古回纥文、汉文和突厥文叙述回纥历史的早期纪录。考古工作者在敦煌发现了回纥木刻活字,在新疆哈密和吐鲁番曾发现用回纥文写的佛经和契约。成吉思汗兴起后,曾借用维吾尔(即回纥)文写蒙古语言,后来就演变成蒙古族的通用文字。回纥人在唐朝时信奉摩尼教(又叫明教),西迁后改信佛教,最后才改信伊斯兰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