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看台976 | 汕尾报的一篇报道救了一名老板的命

广东省作家协会主席 蒋述卓 题

报社一家

·刘永文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转眼间,汕尾日报社已成立30周年,《汕尾日报》也将在明年迎来创刊30周年。近日,不经意翻起创刊初期的《汕尾报》,纸张已然泛黄,可那些报道看着依然亲切,当年新闻背后的一些情景也依稀浮现出来。

1988年3月,汕尾立市,汕尾报社也于8月份开始筹建。当时在市区城内路西23巷租用了一栋两层六房两厅的民居,作为报社办公和员工生活场所。当时我还是个20出头的小伙子,与孙彦修同志在9月份的同一天到位,参与报社筹建工作。

汕尾报社于1988年10月挂牌成立。那天的挂牌仪式十分简朴,在大门贴上一副对联,放上一串鞭炮,便宣告成立了。末了,全体员工一共10人在大门前开开心心地照了个“全家福”。左邻右舍闻声前来道贺,清茶一杯,其乐融融。

经过11月、12月的两期试刊,《汕尾报》于1989年的1月1日创刊,与广大读者见面。虽是一张四开四版的小报,但在那个“铅字时代”也是意义重大,市委书记陈远睦、市长彭禹贤均题词祝贺。

还记得成立时大门上那副对联的上联是:党群喉舌;下联是:舆论先导。横批是:报社一家。对联总括了汕尾报的党报性质和肩负的历史使命,横批却包含着社内社外一家亲。同心协力创新业的广义。汕尾日报社30年稳步发展的历程,正印证了“报社一家”的这一深广含义。

建市之初,百业待兴,开荒牛们的工作生活条件都比较差。市区大部分居民区供水供电都不正常,以致“水在滴、电在闪”成为形容当时市区民生设施落后的顺口溜。草创阶段,报社与其他市直单位一样,办公场所都是“二合一”功能,办公生活都挤在这栋小楼里,就像一个大家庭,同事们就像是一家人。报社所处的城内路坑坑洼洼,满街烂泥盖过脚面,有路难行,居民饮用水都要用自行车到二马路的供水站运载。我们几个年轻人承担起载水的任务,经常连人带车摔倒在泥水里,成了泥人。当时虽请了一位小姑娘做饭,但下班后大家总是齐齐动手,你洗菜我切肉帮着做饭烧菜,并以此为乐。有时记者采访晚归,总编刘金合还起来为部下热菜,家长般的关爱令人难忘。

在工作上,大家也是互帮互助,共同克服困难。夏天的天气闷热,晚上赶稿时,照明用的是蜡烛,男同志光着膀子,左手扇子右手笔,实在热的受不了,便到水井打来一桶水,再冲个冷水澡降温提神,硬是要把稿子赶出来。记得有一次陆河遭遇洪灾,我赶赴采访灾情,稿件出来后已是晚上10点多钟,急需发回编辑部编发。当时用县委的长途电话报稿,电话这头我一句一句念,电话那头同事庄小杰一字一字记,因为通话质量不好,时断时续,来来回回的核对,一千来字的稿子竟花了1个多小时才发完,结果两人都是口干舌燥,非常疲惫,却有如卸下身上的担子一样轻松。

那时大家都有个习惯,初稿一出来会第一时间向身边的同事请教:主题把握得好不好?角度切入准不准?导语写法新不新……?大家也是热心的互相提点,一遍又一遍不厌其烦地修改,直至满意为止。大家还有个习惯,改得多的稿件都要重新抄正,以方便码字工人和校对看清楚,减少差错。

报社同事之间像家人,与通讯员也是一家亲。当时全市各县区、各个乡镇、各行各业都发展有通讯员,队伍可谓庞大,每个人都是报社的编外记者,是办好报纸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他们把自己当成报社大家庭里的一员,及时向编辑部提供新闻线索,输送稿件,更重要的是为报社记者采访穿针引线,提供各种方便,并在报纸发行、广告业务等方面发挥很大的作用。

陆河相对比较偏远,当时汕尾与陆河还没有直通班车,我们每次到陆河采访,早上从汕尾出发到陆丰再转班车,一般要到中午1点多钟才能到达。陆河县委新闻秘书余群敬总是饿着肚子在县委招待所的餐厅等候,见到我们时他那眯着眼的笑容能让人顿消旅途的劳累。老余人出奇的肥胖,患有高血压,感觉他走起路来都非常吃力,可照样和我们一起上山下田,进村入户,到现场采访,胸前还时刻挂着一个大相机。有时山路难走,他自己都气喘吁吁,却总是一路对我们呵护有加,提醒脚下小心,那种家人般的温情今天想来还是特别的享受。

时任城区红草镇委书记的洪响同志,早在《海丰信息报》时就是我们的通讯员,汕尾报社成立后又成为汕尾报的通讯员,投稿非常积极,也经常到报社探望我们。记得有一次,我们一起到该镇养殖基地调研养殖扶持贷款回收难的问题,鱼塭的路道狭窄又崎岖,洪书记已年过半百,却硬要用自行车载我,我不好意思地推辞,他却说:“自家人不用客气,我人高马大,气力比你大,载你合理。”就这样,这一整天我们在养殖区里走访了七八个养殖场,都是他当“骑手”。回来后,我写了《新的“吃公”现象》这篇新闻调查,并配了评论,刊发后引起了很大的社会反响,此文获得了首届全国地市报好新闻奖。

通讯员是报社大家庭里的一员,这种亲情我感受至深。

报社与读者、与群众也有着一种别样的深情。每一位采编人员心中都有一份为群众排忧解难、为民请命的激情,平民百姓碰到困难也会主动向报社反映,寻求帮助。记得当年海丰可塘镇有一对50多岁的夫妇,家庭贫困,唯一的儿子在三岁时被人贩子拐卖到邻市,苦苦找寻了9年,终于寻得了孩子的下落,却因为各种原因无法要回孩子。在困惑之中他们想到了汕尾报,便写信向报社求助。对此,报社上下都十分重视,在核实情况后,兵分几路,在公安、司法等部门的协助下,开展解救行动。同时接连组织刊发了跟踪系列报道,引起市领导的高度重视,市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曾兵在报纸上批示,要求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一定要协同配合,尽快解救孩子。经与邻市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孩子终于解救出来回到了亲生父母的身边。这对老夫妇给报社送来了感谢的锦旗,感激涕零地说:“你们这些同志,不是亲人胜似亲人啊!”群众这种由衷的赞赏,让我们倍受鼓舞。

有一次,我到海丰鲘门镇采访,办公室主任老何陪我到广汕公路一家刚扩建装修不久的餐厅吃晚饭,落座后餐厅老板过来招呼,一听说是汕尾报的记者,便不停地夸汕尾报的报道让他免遭40万元的损失。原来,当时汕尾“民间标会”曾一度盛行,一些不明就里的群众不知是骗局,把积蓄都拿去标会。我花了一个月的时间关注标会,摸清是个危险骗局后,写成一篇新闻透视《给狂热的“标会”泼冷水》,让市民认清标会的实质和危害,随着,各级政府对民间标会活动进行了整治。这位老板也为标会的高“回报”所诱惑,在汕尾亲戚的鼓动下,准备把长年辛苦经营小餐厅赚积下来的40万元拿到汕尾入会。成行之前,他却看到了汕尾报的这篇报道,让他及时醒悟没去入会,不然就是竹篮打水一场空。不久,他把这笔钱投入餐厅扩建,规模大了生意做得更红火。当知道我就是这篇报道的作者时,他一下子激动起来,转身到柜台拿出好烟好酒,并说:以后我到鲘门去他餐厅吃饭,不用收钱。虽然之后到他餐厅吃饭我都坚持付钱,可他那亲热劲实在让人暖和。

……

30年不长,30年不短,偶尔自问,是什么让自己一辈子坚守新闻职业?答案也许就是舍不得离开汕尾日报这个充满亲情的大家庭吧。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40万元相当于现在多少钱?请留言!

转自:汕尾日报2018.11.18

善为网:http://www.shanweinews.net/

你可能会读

拆字做人——太精辟

204名中央委员,只有她是“高中毕业生”

八八才是中国父亲节

碣石面皮恶如雷公

有一种“二货”叫摄影师

看看这群甲子人,竟敢大闹CCTV!

发生在纽约街头的视频

潮州歌册《英台行嫁》点击超过50万

如果被突然袭击,全景展示中国军力震撼反击

美国纪录片《鸟瞰中国》,美哭了全球华人

这张“ 吸奶照 ”火了 !

人民日报:退步与向前

书法的自杀与他杀

痛风一个小方子,一天见效,发1次,救人无数

一个塑料瓶搞定膝盖疼痛!赶紧给爸妈看看吧

文学看台975 | 吴庭苇的父亲是一个谜

文学看台974 | 《人民文学》著名作家采风团汕尾行

文学看台973 | 文化之旅152: 红楼,血染成的高楼【陈辚张佩兰沈洛羊王映婵王万然陈俊杰】

文学看台972 | 戴运辉在十字路口碰到的那些人

文学看台971 | 王诗彬怎么不试试这不说话的爱

文学看台970 | 黄维明无怨悔的人生

文学看台969 | 卓俊标为自己爱的人做上一桌温馨可口的饭菜

文学看台968 | 朱丽娟的弟弟说偷懒的女人会不漂亮,会老得快

文学看台967 | 刘映辉年少逐春心

文学看台966 | 吴春红在帽子峰捡到一片黄叶

(0)

相关推荐

  • 苏得平丨五味杂陈话稿费

    大凡喜欢写文章之人都会有收领稿费的经历.算起来,我写稿也有二十几年的历史了,所收到的稿费单也不知有多少张多少回了.虽每次钱不多,但这个收领的过程是五味杂陈,喜忧参半.有很奇妙也很享受的,当然也有很煎人 ...

  • 饶阳著名通讯员老范“走”了

    惊闻我的老友,饶阳县著名通讯员范建民同志去世,我很悲痛,赶紧和好友赵泽民兄说起这个事情,他也非常惊讶,说什么时候的事,我说和老范的三女儿联系了,说是去年腊月初三走的,因为在疫情防控期间,不便通知人们, ...

  • 程双红:白泥日落(长篇小说连载之四)

    阅读本文前,点击标题下面蓝色字体"温馨微语""关注"我.我用心做,您免费看.倡导原创,感谢转发,欢迎赐稿.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 深圳市晚报共十六个版面,每日刊出 ...

  • 想过田园生活

    想过田园生活 一个祖祖辈辈大别山偏僻山沟农民,转眼在城市里拼搏40年,从一个充满活力和奋斗精神的青年小伙变成一个60岁的大叔,真的不敢相信,时间过去太快了. 60年代初,我出生在豫南大别山下固始县南部 ...

  • 赵旭东:又是一年春风度、榜上无名感慨多

    又是一年春风度.榜上无名感慨多 曾经我说过,只要<河北农民报>还在,我就一直订报.可是,三年前我食言了,我食言的原因不是因为报纸涨价,不是因为因为版面不好,而是因为报纸消亡在最后一公里的路 ...

  • 文学看台1478 | 汕尾的春节*刘映辉:过年

    广东省作家协会主席 蒋述卓 题 这位汕尾人任广东工业大学校长 汕尾历任书记市长名单 通过红会定向捐赠是别有用心.钻空子 刘映辉:你说你的名字叫"安" 冬至同题诗[曾庆洲刘映辉郑新派 ...

  • 文学看台1477 | 汕尾的春节*丘惠谊:春节的新衣

    广东省作家协会主席 蒋述卓 题 年礼的变化 手写春联庆新年 春节.除夕与年 过年炊甜粿 大年初一 儿时的年味 春节的鞭炮 通过红会定向捐赠是别有用心.钻空子 这位汕尾人任广东工业大学校长 汕尾历任书记 ...

  • 文学看台1476 | 汕尾的春节*龙晓初:幸福的时光体现在当厨师上

    广东省作家协会主席 蒋述卓 题 年礼的变化 手写春联庆新年 春节.除夕与年 过年炊甜粿 大年初一 儿时的年味 春节的鞭炮 通过红会定向捐赠是别有用心.钻空子 这位汕尾人任广东工业大学校长 汕尾历任书记 ...

  • 文学看台1475 | 汕尾的春节*刘奔海:心中的年

    广东省作家协会主席 蒋述卓 题 这位汕尾人任广东工业大学校长 汕尾历任书记市长名单 年礼的变化 手写春联庆新年 春节.除夕与年 过年炊甜粿 大年初一 儿时的年味 春节的鞭炮 通过红会定向捐赠是别有用心 ...

  • 文学看台1474 | 汕尾的春节*蔡赞生:除夕的渡口

    广东省作家协会主席 蒋述卓 题 这位汕尾人任广东工业大学校长 汕尾历任书记市长名单 蔡赞生:我说服自己要习惯于冷 蔡赞生:海遇之金町湾 蔡赞生:业余作者如何变成编外记者 蔡赞生:会有一段歌谣,伴着   ...

  • 文学看台1473 | 汕尾的春节*林进挺:备年货

    广东省作家协会主席 蒋述卓 题 这位汕尾人任广东工业大学校长 汕尾历任书记市长名单 林进挺:故乡风物 /植物组章 林进挺:黄昏观鱼在深田湖村 林进挺两次挺进年度散文诗选 林进挺:又是一个怀伤的日子 林 ...

  • 文学看台1457 | 汕尾的春节*许宇奈:年礼的变化

    广东省作家协会主席 蒋述卓 题 郑振涛当选省政协副主席 张晓强任汕尾市委书记 邱学青任广东工业大学校长 汕尾历任书记市长名单 许宇奈:春访平安峒 许宇奈:薄饼不薄 年礼的变化 ●许宇奈 春节是一年当中 ...

  • 文学看台1456 | 汕尾的春节*温水义:手写春联庆新年

    广东省作家协会主席 蒋述卓 题 郑振涛当选省政协副主席 张晓强任汕尾市委书记 邱学青任广东工业大学校长 汕尾历任书记市长名单 戏音悠扬小山村/走进长沙湾/观山悦海去大湖[温水义刘海涛马壮实] 温水义: ...

  • 文学看台1455 | 汕尾的春节*林永炼:过年炊甜粿

    广东省作家协会主席 蒋述卓 题 林永炼的童话 郑振涛当选省政协副主席 张晓强任汕尾市委书记 邱学青任广东工业大学校长 汕尾历任书记市长名单 过年炊甜粿 ●林永炼 过去,每逢过年(春节),炊甜粿是潮汕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