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大年 /一个沉重的话题:如何应对青春期孩子的自伤、自残......
这是一个最沉重的话题,也是一个最有价值的课题。我只希望我的研究可以引起关注。
——詹大年
教育的首要任务是保护孩子生命和教给孩子保护生命的意识、智慧和能力。教育的价值在于让生命自由而丰满。离开此,教育毫无意义。
青少年轻视生命、放弃生命的理由——生命被控制。
预防、处理青少年自伤、自残甚至自杀的问题,并不复杂,但需要我用心去把握。
青春期的孩子情绪容易激动、烦躁。控制不好,就会出现自伤、自残甚至自杀。
一、如何区分自伤、自残与自杀
三者关系密切,程度依次加重。
【自伤】 目的是为摆脱某种情绪或者获得关注,不想死,想活。通过对身体的刺激减轻心理痛苦。其本身是低致命的,但是如果没有受到关注、帮助,程度可能会步步加深,导致自残甚至自杀。
【自残】 通过生命伤害结束某种行为,留下某种记忆。
【自杀】 是因为心理极度痛苦,想活但活不下去,希望用结束生命的方式结束心理痛苦。因此是非常危险和致命的。
二、自伤问题。
从很多发生的真实案例来看,这一问题需要父母的高度重视。据调查,青少年中有自伤念头的比例很高,有不少的孩子有过自伤行为。我在某一所学校做过调查,有近三成的孩子有自伤伤口,有的孩子甚至有多次自伤行为。这很危险。
1、自伤定义:一是为减轻心理痛苦而进行的,意义上积极的而非消极的,是主动的而非被动的;二是低致命;三是影响自身身体发育和健康。
2、自伤的病理因素有:为摆脱不愉快的某种痛苦情绪和感受;获得关注;对痛苦、轻视、敌意等发泄;精神状态、生理或者心理神经系统的问题;提醒自己;性的满足等。
3、自伤的诱因有:童年期遭受或者目睹来自家庭或外部的暴力袭击。儿时受到身体虐待。因群体感染或者自身孤独获得自伤的快感。无效的家庭环境(父母没有各自承担起应有责任,遭受他人嘲讽,误解,排斥等)。同性恋是导致自伤的重要一个因素。受小说、游戏、影视等影响,悲情意识太重,浪漫性人格为了摆脱某种情绪等
自伤有两类情况: 第一类是为了摆脱某种情绪的自伤,有三个特点:会在不易被发现的时间、地点自伤;掩饰自己的情绪,表面放松平静的,不会让人看见伤口的。第二类是为了引起关注或者阻止某事发生(如父母离婚)会假“自杀”,表现一是在会在大庭广众之下公开进行,“我要自杀,不活了……”;二是情绪激动,场面吓人;三是故意展示伤口给有关的人看。这种情况我们一定要关注到,否则下次程度更严重。
比如,孩子自伤的目的是为了引起妈妈的关注,那么,妈妈在场时就有意无意的露出来“给妈妈看”——是你伤害了我,你惹恼了我,我恨你。因此父母老师需要特别注意观察。
4、 如何处理出现的自伤问题?
关注的核心应该是情绪情感态度上。
孩子如果自伤了,这种心灵创伤的伤口愈合很慢。相对来讲,自伤还问题不大,但要重视。如果时间长了,自伤没有获得及时的帮助疏解,可能会造成更严重的自残身体手指等,再程度严重的会可能导致割腕等自杀。
遇到孩子自伤怎么处理?
第一、关键词:平静、关心、中立、倾听、接纳、帮助、转告。
【平静】 一定首先是要非常平静,不要惊讶惊慌,不要夸大,一定不要过度反应,要低调处理。把它看成是孩子的一种表达,千万不要说“你怎么割腕了?!”或者责骂等。冷静最好!
【中立】 一定要中性表达,不褒不贬。如“你这个部位划了一下吗?”不要问“你为什么划伤自己?”。不责备,不批评,不教训。
【关心和帮助】一定不要置之不理,没反应,而要向他表示“我注意到了”,不要说太多的话。观察他的眼神,根据情况给相应的帮助。这是正常处理。同时传达给孩子的信息应该是“我随时随地都在你身边”。这样,孩子有问题时就会得到有效帮助。
【倾听和接纳】父母对孩子所有的成长方式都能无条件的接受。尤其是情绪上,不论孩子听话与否。但父母在态度上要平静地表现出“不能接受这种行为”。如果孩子情绪太激动,就想办法离开这个情景,以此转移情绪。在他情绪稳定时,再慢慢和他谈心。用各种方式如做在一起说话、拥抱、送礼物等温暖他,关心他,也表示自己的内疚等,让孩子慢慢从阴影中走出来。
【转告与尊重】 给孩子最信任的人(如班主任),中性表述转告,尊重孩子心理。提醒他们如何对待孩子,注意观察,不要让孩子觉得自己有问题。
第二、七大伤害孩子的做法,千万不能有:
一是让孩子因此感到内疚,觉得对不起父母和老师等;二是表现出来震惊不悦,责骂质问;三是公开孩子的这种问题;四是试图教孩子怎么做;五是评价这种行为。六是惩罚孩子;七是给不应该的承诺,如给钱买东西等等吃喝玩乐的承诺以换取孩子不这样做。
三、如何预防自伤(自残、自杀)
青少年的自伤问题,皆可以预防并制止发生。
可能提前表现出来的症状;一是自我破坏,撕扯头发,衣物,摔东西等胡来的行为。二是消极抑郁,做事没有精神,平日爱说爱笑爱玩的人突然变了,很难看到原来样子!三是低自尊。比如衣着暴露,自轻自贱,说脏话,捡烟头抽烟等。四是有异常表现,如激动或者漠然的极端情绪。五是有可自伤的工具,如刀子,玻璃等发多放到床头。六是同伴关系突然改变,同学之间、社会、家庭等出现问题。如果发现,首先要高度关注,父母要及时检视自己的家庭问题。一起去吃饭、聊天、看电影、音乐等。亲子之间,其实没有不可以谈的事情。
总之,自伤、自残等青春期焦虑来自情感,因为情感问题带来情绪的突发。
应对策略:
第一、有效沟通,真实关注。只有通过谈判,互相妥协, 达成双方共同价值取向的沟通才是有效的!或者至少要保持沟通线路的畅通!
第二、鼓励孩子与同伴建立良好关系。同伴不一定学习成绩好,只要有正能量,都可以作为同伴。孩子喜欢模仿同伴。家长要尊重孩子对同伴的选择,理性的提出自己的建议。不要绝对的认为孩子只能交往学习好的人。事实上,跟谁在一起并不重要,干啥才重要。对此,一定要分清界限。
第三、父母一定要建立家庭内部的成长环境,家庭成员共同成长。
首先,家庭成员之间彼此能够自由表达,平等沟通,共同讨论关注的问题。尤其是情感问题,对于青春期的孩子来讲,非常关注这一问题,渴望并期待得到这一方面的帮助。
其次,孩子在家里一定要感觉到是安全的,不会遭到嘲笑,谩骂,轻视等。一家人共同接受教育,家庭里各负其责,而不是只有孩子需要学习,只有家长可以教育孩子等。孩子犯错是正常的,鼓励孩子在家里犯错,不要因此责备打骂孩子,弄得家庭亲子关系不和谐。
再次,家里是随时都可以获得帮助的地方。让孩子知道“有问题回家一切都会解决的”。家长要学习帮助孩子解决心理问题的技巧,要在孩子青春期多关注孩子身心,让他感觉到父母一直在关注他,善意的、温暖的关爱着他!
最后,我们需要提醒的是,生命不等于生活。肉体生命是物质的,一旦失去不可再来。而属于精神层面的生活,是可以反复变化的。生活不能承担之重,绝对不是生命不能承受之痛。用结束生命的方式解决生活问题是愚蠢的。生活是生老病死,是生命状态;酸甜苦辣,是生活本质。
( 范明珠 根据 2016年3月21日詹大年公益微课录音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