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因互怼人渣千古成名,上呛皇帝下说逍遥,满身风雨也难掩他一身骄傲
古典书城
「最受欢迎的古典文化公号 最具人气的古典文化社群 」
国学经典 | 古典文学 | 诗词歌赋 | 历史趣闻 | 风俗礼仪
放眼千年前的唐朝,才华横溢之人如满天繁星,数不胜数!但在一生中几经官场沉浮,眼见王朝一步一步倾颓、故友一个一个凋零且在文学、哲学、政治等各领域皆有突出影响力的人却并不多。
刘禹锡就是那为数不多中的一员,可能不是唯一的,但一定是最闪耀的。当时另一位著名诗人白居易曾评价他“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白兄的意思,简而言之就是刘禹锡这人,很有才,诗写的很棒,可一生很却“苦逼”,总是波折不断。那刘禹锡的一生真是这样吗?
风华绝代美少年
刘禹锡,字梦得,洛阳人,因为祖上都是当官的,所以当时算是一位官二代公子爷。此外,刘禹锡还自称是中山靖王刘胜之后,有皇族血统。
刘禹锡的前二十多年那是相当顺利的,不仅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在科举上也是春风得意。
据记载,他21岁进士及第,同年登博学鸿词科正式出仕。两年后再登吏部取士科,被任命为太子校书。随后又历任淮南节度使掌书记、京兆府渭南县主簿等职。
在他尚不足三十岁时升任监察御史,相当于如今的最高检察院检查员。从今天来看,刘禹锡的简直就是坐着火箭在升官。
在仕途上一路高歌猛进的同时,刘禹锡在才学上亦可睥睨同侪。小时候就得到了诗僧皎然、灵澈的真传,据《澈上人文集纪》中记载,当时他“方以两髦执笔砚,陪其吟咏,皆曰孺子可教”。
或许是世家大族的熏陶渐染,或许是人生经历上的春风得意,或许是佛家道学带来的禅心慧性,刘禹锡早期的诗文呈现出一派清峻明朗的风格,比如这首著名的《始闻秋风》:
昔看黄菊与君别,今听玄蝉我却回。
五夜飕飗枕前觉,一年颜状镜中来。
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眄青云睡眼开。
天地肃清堪四望,为君扶病上高台。
诗中刘禹锡将悲凉萧索的秋风拟人化,侧面表达了他对秋天的喜爱之情。连众多大诗人笔下的“悲秋”都喜欢的不得了,可见当时的刘禹锡那是春风得意,一帆风顺的!
祸起萧墙阻通途
我们都知道一个道理,好花不常有,好景不长留。
命运之手(如果有的话)终于决定和春风得意的刘禹锡开一个玩笑,这个玩笑有点大,足以影响他的一生。
刘禹锡有个业余爱好,爱下围棋,可大祸也就是这个爱好而起的。话说爱下围棋的基本上都会有一两个棋友,就像咱今天打斗地主一样,都得有个队友。
而不幸的是,刘禹锡的这个棋友就是当时太子李诵、后来唐顺宗的伴读——王叔文。
乍一看,这个王叔文是很有身份的,那可是太子的秘书。按说有这么个有头有脸的棋友,也是一件风光不断的事。可惜啊可惜,这个王叔文并不是一个老实人。
永贞元年(805年),王叔文撺掇的“永贞革新”因触犯藩镇、宦官及大官僚利益,遭到保守势力强烈反扑,最终失败。王叔文被赐死,唐顺宗被迫退位。
而刘禹锡因参与其中,被贬为远洲司马。顺便提一嘴,和他一同被贬的还有一位“猛人”,柳宗元。因为此次被贬的共有八人,且名气都比较大,所以历史上合称其为“八司马”。
于是,锦衣玉食的官二代刘禹锡至此开始了他二十三年的贬谪之路。
在经历连州(今广东连县)刺史、朗州(今湖南常德)司马、夔州(今重庆奉节)刺史后,刘禹锡来到了安徽和州。
就在这里,他遇到了一个极品“人渣”,从而也成就了他千秋的美名。
斯是陋室,德馨千古
刘禹锡来和州的路上是很高兴的,毕竟是从夔州的“巴山楚水凄凉地”来到了一个相对富庶的地方。然而刚到和州,刘禹锡就笑不出来了,因为他遇到了一个极品“人渣”——策知县。
唐朝的贬官是很没有地位的,但刘禹锡就算被贬了,也还是个刺史,相当于今天的市委书记。可这位就是个县长的人一定要演一出“蚍蜉撼大树”的好戏,非要和刘禹锡过不去,给他不停的穿小鞋。
蚍蜉虽然撼不动大树,但这位县长却成功的撼动了“大树”。按规定,刘禹锡应该是住衙门里三间三厦的屋子,这策知县装作全然不知,先安排刘禹锡住到了城南门郊区。
综合史料来看,刘禹锡当时应该是不知道自己该住什么规格的,所以听到策知县让他住郊区,他十分高兴。还心想,这知县真心不错,竟然还知道我喜欢清静。
此时,城南郊区,面对长江上的点点白帆,刘禹锡提笔写下了一副对联:“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
策知县听说了这幅对联后,非常生气。于是又让刘禹锡搬到了城北门,且住房面积缩小了一半。
刘禹锡是相当聪明的,此时他也看出了这位策知县是一个反对革新的保守派。于是在城北门,他又提笔写了一副对联:“垂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
策知县听说后,十分愤怒,可又拿刘禹锡没办法。于是,绞尽脑汁后,策知县让刘禹锡住在了一间破败不堪的陋室,想用降低住宿条件的办法迫使刘禹锡向他服软。
不过,策知县想是看低了刘禹锡。因为知县永远只是一个知县,怎么能看穿心怀天下的伟人呢?
要真正了解一个诗人,就要从他所写的诗中找。
当所有人都在悲秋时,刘禹锡写下了“我言秋日胜春朝”;看着那些在湖边歌唱情歌的少男少女时,他禁不住便要歌颂一下美好的爱情:“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情还有情”。
你们说能写出“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的人,能和一个小小和州知县一般见识吗?能把“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作为自己人生信条的人,能向一个蝇营狗苟的人妥协吗?
所以,刘禹锡坐在这小小的陋室里,脸上泛起一丝嘲讽的笑。然后提笔写下了名垂千古的《陋室铭》,并且找人,刻在了石头上,永世流传。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短短的81个字,将自己安贫乐道、洁身自好的立场阐明,也与策知县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所以当策知县看到这81个字后,脸都气绿了。
可就算气绿了也一点办法没有,毕竟刘禹锡还是朝廷命官,他一个小小知县,也只能背地里使使绊子而已。
可策知县永远也没有想到的是,刘禹锡的这篇文章,会让他的“人渣”之名流传千古而不朽。
波折从未中断
刘禹锡用一篇文章使自己成功逆袭,打了个漂亮的翻身仗。他微笑的背着手,看着满天红艳艳的晚霞说:“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这一年,他五十三岁。
不久后,大和元年,刘禹锡终于被调回了洛阳。他怀着激动的心情,吟诗一首曰《玄都观桃花》:
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结果这首诗不知怎地被唐宪宗看到了,皇帝心中很不爽,因为才把你调回来,你竟然就说一切物是人非,还讽刺朝廷用人?于是皇帝说,你还是回去吧,打哪来回哪去!
于是,刘禹锡又被贬谪到了更远的蛮荒之地。后来又过了十年,终于熬到唐宪宗死了,现任皇帝召回了刘禹锡。
谁知爱抒发感慨的刘禹锡老毛病又犯了,他回到洛阳后,又吟诗一首,曰《再游玄都观》:
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
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全诗抒发了一种“王者归来”的霸气,此时他六十一岁。
然而这首诗又被现任皇帝看到了,觉得很不爽,于是刘禹锡从贤殿学士又被贬到了同州刺史。
都这么老了,老让人折腾也不是个事。最后新皇帝也看不下去了,便让他以太子宾客分司东都。
会昌二年(842年)一生充满坎坷的刘禹锡终于笑了,含笑九泉,病卒于洛阳,享年七十一岁。死后被追赠为户部尚书,葬在河南荥阳(今郑州荥阳)。
纵观刘禹锡的一生,官场上是一路波折,诗文上却是独树一帜!对他的一生,古典君觉得《新唐书·刘禹锡传》中的评价最为中肯,也最为直白:
禹锡恃才而废,褊心不能无怨望,年益晏,偃蹇寡所合,乃以文章自适。素善诗,晚节尤精,与乐天酬复颇多。乐天以诗自名者,尝推为“诗豪”,又言:“其诗在处,应有神物护持。叔文实工言治道,能以口辩移人,既得用,所施为人不以为当。太上久疾,宰臣及用事者不得对,宫掖事秘,建桓立顺,功归贵臣,由是及贬。”
※ 下拉屏幕参与文章留言
责任编辑| 明若清溪
▸其它公众号如转载,请回复「转载」查看相关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