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摩
几年前去三门峡看望吴兄弟,那时就知道达摩死后葬于三门峡陕县的空相寺。空相寺原名定林寺。
相传,东魏使臣于元象元年自西域取经返回途中,遇见达摩杖挑只履西归,后命人挖开达摩墓葬,唯见只履空棺,遂将定林寺更名为“空相寺”。
空相寺位于洛阳至西安的古道上,在古代是个大去处。如今古道早已经成荒僻之地,空相寺也就不为人知了。不谦真人也未去过空相寺。
达摩初到中国,见梁武帝,并不顺,后到嵩山少林寺。少林寺建于北魏,离洛阳不远,但也不近,估计那时的少林寺也就是一个小庙宇。
传说达摩在嵩山上的一个岩洞中面壁九年,一举成名。俗话说,外来的和尚好念经,这是很有道理的。
有一部老电影《达摩祖师传》,不谦真人喜欢看武侠,故有时候会看武侠电影打发时间。
《达摩祖师传》里面有段台词对白,大体上是这样的:
异见王问曰:“何者是佛?”
波罗提曰:“见性是佛。”
王曰:“师见性否?”
提曰:“我见佛性。”
王曰:“性在何处?”
提曰:“性在作用。”
王曰:“是何作用?我今不见。”
提曰:“今现作用,王自不见。”
王曰:“于我有否?”
提曰:“王若作用,无有不是。王若不用,体亦难见。”
王曰:“若当用时,几处出现?”
提曰:“若出现时,当有其八。”
王曰:“其八出现,当为我说。”
波罗提即说偈曰:“在胎为身,处世为人。在眼曰见,在耳曰闻。在鼻辨香,在口谈论。在手执捉,在足运奔。遍现俱该沙界,收摄在一微尘。识者知是佛性,不识唤作精魂。”
从这段对话,我们可以洞察佛教自身的心理,佛教是想要解答某些人心中的疑惑,以此来确立佛教自身的社会地位,以此来成为世俗之人的精神领袖。但是佛教的这种解答真的能解惑吗?您要是入局了,就入了迷局,只会更加迷惑,永远不能在迷惑中超脱。
不谦真人以为,人之一生,有两执,一则执于迷,二则执于欲。迷也是欲。
您不知道自己一生的意义,不知道此生何求才是真理,不知道世界的本质是什么,不知道未来的人生之祸福,您因此而迷惑。您因为迷惑而想要得到解答。
您在人性中执迷,而欲在人性中解答,您只会越来越迷惑。所以您以为得到了解答,其实是入了迷局,您终身都不能跳出此迷局。正所谓,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若您的思想高于人性,又有什么人性的疑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