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厌于日
好久没上中医药论坛,昨天闲着无聊,遂上论坛看看别人的发帖。让我极度惊讶的是,有的人(包括历史上的古人)连很浅显的古文都不能理解,但却都在著书立说,如此必更误后人。
《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有这样一段话:
“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疾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其中的“无厌于日”是什么意思呢?我以前阅读《素问》时,这根本不是难以理解的问题,但是没想到的是,别人连如此简单的古文都乱解释。
有的人解释说,不要厌恶太阳,要多晒晒。有的人解释说,对阳光不要太满足,对日照不要太过(因为夏季气候炎热),否则容易中暑。历史上明清的医学家解释说,无厌于长日,气不宜惰,因为夏天的白天太长了。如明代医学家马莳的《素问注证发微》中这样说:“起早而无厌于日,盖夏日昼行之度,较夜最永,人所易厌也。”
这些解释真的很可笑很可笑,脱离了上下文关系而引入自己的想法乱解释。
其实是非常简单的意思,无厌于日,无厌恶于整日,即整日保持良好的心情,因为夏天天气热而容易烦躁的缘故,故而下文说:使志无怒。
如此简单的古文都不能理解,怎么能理解复杂的病理医理药理呢?又谈什么养生呢?所以现在的中医真的是不行了,不是现在才不行,而是已经不行很久很久了。中医其实早就失传了。
有的人很怕古文,以为古文很难懂。其实古文并不难懂,所谓读书百遍而义自见,反复阅读,自然就能懂。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