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真长善,向美正心——对新时期初中学生行为心理的分析与思考
【前言】在中国古代社会,八岁时入小学,学习洒、扫、应、对等日常的礼节;十五岁时入大学,学习做人的道理,就可以学习《大学》、《中庸》等经典了。现代社会,人的生理与心理发育提前,要学习的各种文史科技知识也与古代不可同日而语,年满六岁就可以入读小学了,十一二岁就可以上到初中了,为此,义务教育阶段,也正是学习做人、学习做学问的关键时期。在他们的人生路上,初中是一个节点,甚至是拐点,在大多数教育从业者的心中,都有一个共识,初中正是心智不成熟,又急于表现自我,渴望冲破篱笼,获得独立自由的时候,是基础教育中最难管教的一段青葱岁月。就当今初中学生而言,的确在心理和行为上存在诸多不良现象,需要我们及时介入,采取正确的教育方法,加以纠正和引导,使其人生少走弯路,早日步入光明,最终成人成才。
一、'唯我独尊'
【表现】事不如愿,哭、闹、逃、躲,把自己封闭起来,不愿见人;听不进老师和同学的劝慰,不肯进教室,觉得丢面子,自尊心受到伤害;学校不好,要回家;轻者闹个一天半天,重者三五天不上学,甚至要换环境。
【危害】如果老师、学校、家长妥协、让步,则会进一步助长其'自我中心'主义,认为周围所有的人,均应以'考虑他的感受',满足其心理需求。久而久之,缺乏'敬畏心','规则'意识淡薄,处事凭喜好,不计后果,以自己的利益为核心,很少顾及他人,缺乏感恩和利他之心;更有甚者,可能危害他人,怨恨社会,酿成大错。
【探因】随着社会的发展,现在初中生家庭条件一般比较优越,即使是农村孩子,也很少经历过'稼穑劳作'之苦。加之还有很大一部分独生子女,他们从小独自享受着父母、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无限的爱;他们可能已经习惯于'我想要得到的,就肯定能满足'的'条件反射'之中,'只要我愿意,就必须满足我',没有想到这种'潜意识'的欲望,在校园会'碰壁',如是惯用的'伎俩'就会自然展现出来。
【改进】一方面在原则问题上,不能让步;另一方面引导其'换位思考',树立'法制'意识,认清'丛林法则',学会'控制欲望',懂得'取之有道',靠'实力'才是赢得'尊严',凭真本事,才能实现自我。
二、 '借口百出'
【表现】这是××的主意,××也这样,只是老师不知道;××老师知道的,我家长也知道,也没有说什么;我们以往也这样,原来的学校也有这样的,也没不允许。
【危害】无改错意愿,不认为有什么错;认为老师小题大做,故意刁难;无责任意识,喜欢推给别人;认不清问题的本质,故意隐瞒真相;学会避重就轻,顾此言彼;担心一个人受罚,总想联系一大片。在学校,可能导致同学关系紧张,朋友减少;步入社会,可能团队合作困难,失去同事信任,得不到单位器重,影响事业发展。
【探因】心理上,有了借口,就能掩盖事实,就能证明没有错,就能表明这不是个事,就能逃避责任,就能减轻处罚,就能推给他人,就能表明自己无辜,就能赢得同情,就能'责不罚众'。客观上,可能我们给了合适的借口,太多的宽容与忍让,太多的轻描淡写与放过,使得一次次的借口,一次次蒙混过关,一次次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促使其安然无恙,依然我行我素,屡试不爽。
【改进】老师和家长要牢记'勿以恶小而为之',不可放之任之;要避免'只是小孩子、小问题',这样的轻视思想。小错不断,'量变必然引起质变';小错不罚,必然滋生骄纵麻痹心理。一次侥幸,可能终生不幸。小恶易除,积习难改。家长和老师应该互通信息,认同一致,方案一致,措施一致,联手共治,不给小恶泛滥的空间,及时长善抑恶,扬善惩恶。
三、 '依赖指望'
【表现】个人生活自理能力差,拖沓散漫;自己的事根本不上心、不操心,丢三落四;经常不知道作业任务是什么,回家或返校总会落下一些重要东西;接受任务推诿,完成任务应付,关键时刻掉链子,集体活动跟不上趟。
【危害】没有独立生活的能力,缺乏独立自主的勇气,处事优柔寡断;团队协作能力差,集体荣誉感淡漠;做事漫不经心,把自己当做局外人;不愿意辛苦付出,更谈不上奉献;遇困难易回避,经受不住挫折;不能积极主动地独立承担或领导某项工作,缺乏个人魅力,对周围的人缺乏影响力,很难团结其他人,未来不易成为单位的核心人物或者是领导者;随着年龄的增长,有可能发展成'巨婴',成为'啃老族'。
【探因】在成长的过程中,事事家长包办,基本的'洒扫应对'教育缺失;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养尊处优、习惯不劳而获,享受现成的。遇到困难,有家长顶着;犯点错误,有家长搞定;大不了换个学校读书,甚至不读书,我家长也不会把我怎么样,这已成为他们基本的思维定式。
【改进】家长和老师应大胆放手,让孩子学会独立完成和处理自己的事情,给予孩子锻炼成长的机会;克服'未长大',不能承受的思想,适度予以打击,磨炼其意志和品格,提升其抗压、抗挫折能力;揭露其内心的空虚,打击其消极懒惰、逃避的思想,树立起人生的目标,培养其独立自主,学会对事、对人、对集体勇于和敢于担当的意识,在生活上做一个强者,工作上做一个奋斗者,事业上做一个攀登者。
四、'满身长刺'
【表现】具有很强的占有欲,自己的物品容不得他人摸一摸、碰一碰;过于敏感,总觉得别人在背后说自己的坏话;遇事斤斤计较,霸道、逞强,得理不饶人;缺乏包容心和同理心,非得争个赢势;与他人相处过于执拗,遇事不能转弯;容不得半点委屈,容易出言不逊。
【危害】过于较真和猜忌,会使事情偏离本质,激发矛盾;内心过于脆弱,缺乏理智,情绪易怒,容易失控,走向极端。性格决定命运,这是制约自身发展的一大缺陷。
【探因】娇宠的生长环境,养出'皇帝病、公主病';传统文化教育的缺失,传统美德的忽视。
【改进】谁都愿意与性格平和,懂得理解和包容的人相处共事,要成就自己,必须努力克服。家长和老师,可以帮助其结合自身的爱好,找到一种以静制动的练习方式,如太极、书法、绘画、围棋、古琴等。加强传统文化的教育,建立起内心的强大和自信;注重文明礼仪的养成,提升自己说话做事的涵养;挖掘和表扬其本质的'真、善'之心,肯定其基本面;遇事慢三分,学会理智、冷静,控制情绪;及时疏导、学会自我控制,引导和分析事情的本质、大小、轻重,帮助其厘清为人处事的真正价值取向和得失,认清自身的缺陷,一起鞭策和改进,做一个内心温暖而宽厚的人,做一个完美圆满的自己,收获同学、朋友间的友谊,享受学习和生活的真正快乐。
五、'无病呻吟'
【表现】面对作业或考试,想办法逃避;经常性地身体不适,请求休息;课堂上习惯性地上厕所;知道一点的,迫不及待地表现,拉拉扯扯,没完没了;一时未照顾到时,撒点娇气,说点风凉话,唯恐他人不知;意见不合时,制造点麻烦委屈,纠缠不放;没有什么事时,无事找事,鬼扯连篇;真有一点问题时,嚷嚷不断,唯恐路人不知;出了一点成绩,欢天喜地,一定要获得高度的表扬,大家知晓;喜欢的活动,兴奋过头,东窜西跳,情不自禁。
【危害】过于矫情和做作,贪图虚荣,总希望自己比别人优秀,获得的赞赏、奖励比别人多;华而不实,最终难以成'大才、良才',难堪重用;往往成为'矮才、庸才',碌碌无为、得过且过一辈子。
【探因】有渴望,不愿奋斗;有期待,害怕失败;有想法,难以行动;小聪明,不在正途;想表现,没有成绩;获重视,求得关注。
【改进】家长和老师,需要毫不留情,斩钉截铁,督促其回归本真,苦练基本功,集中精力做正事,提升自己的综合实力;毫不犹豫地令其切切实实地付诸行动,增强执行力,做到'立即、马上','必须、肯定',没有为什么,无条件地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不留余地,不容商量,没有迟疑,没有可是,没有解释;我们需要看到踏踏实实的过程,货真价实的结果。
六、 '校园广播'
【表现】××挨批了,××同学这样,老师都不批评;××家长来学校了,××要转学;××在谁那里、老师那儿说你坏话;新来的这个学生如何如何;××老师太差劲;××老师就是不喜欢我和你;××老师不让我们如何……
【危害】传播不良不实信息,制造矛盾;喜欢搞小团伙,拉帮结派,危害集体;过于关注他人的一言一行,惹火烧身;自己无所事事,无计划、无目标,可能会一事无成;言多必失,祸从口出,必致灾祸。
【探因】喜欢用自己的方式猜度和评价别人,喜欢窥探别人的隐私,自己内心空虚、迷茫,找不到奋斗的方向;他人在忙碌,自己觉得无事可做;耐不住寂寞,总想找人说话等。
【改进】培养兴趣和爱好,转移关注力;找准自己的人生方向,专注于自己的学业与发展;谨言慎行,做一个堂堂正正的真君子。
《大学》修身
【原文】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译文】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在于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
知道应达到的境界才能够志向坚定;志向坚定才能够镇静不躁;镇静不躁才能够心安理得;心安理得才能够思虑周详;思虑周详才能够有所收获。每样东西都有根本有枝末,每件事情都有开始有终结。明白了这本末始终的道理,就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了。
【原文】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译文】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弘扬光明正大品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先要修养自身的品性;要想修养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要想端正自己的心思,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使自己获得知识;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识、研究万事万物。
通过对万事万物的认识,研究后才能获得知识;获得知识后意念才能真诚;意念真诚后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后才能修养品性;品性修养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管理好家庭和家族后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后天下才能太平。
《中庸》养性
【原文】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道也者,不可须臾(yú)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xian))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译文】人的自然禀赋叫做'性',顺着本性行事叫做'道',按照'道'的原则修养叫做'教'。 '道'是不可以片刻离开的,如果可以离开,那就不是'道'了。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在没有人看见的地方也是谨慎的,在没有人听见的地方也是有所戒惧的。越是隐蔽的地方越是明显,越是细微的地方越是显著。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在一人独处的时候也是谨慎的。
喜怒哀乐没有表现出来的时候,叫做'中';表现出来以后符合节度,叫做'和'。 '中',是人人都有的本性;'和',是大家遵循的原则,达到'中和'的境界,天地便各在其位了,万物便生长繁育了。
【结语】在老师的一生中,遇到'得意门生'是教师的幸运。'孔子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人中龙凤'毕竟'凤毛麟角',更多的是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瑕疵',需要打磨的普通人、平常人,如果我们能在一段最宝贵的'师生缘'期间,做好导师,尽到本分,助其成长,使其成为有益于家庭、有益于社会、有益于国家的人,则是为自己、为他人、为社会、为国家,积善修福了。为此,请热爱老师这份职业,请珍惜受您教育的每一个人,请穷尽自己的一切努力,不要放弃生命中的每一个学生。
'士不可以不弘毅,做个好老师吧!'
【人生警句】一切福田,不离方寸!从心而觅,感无不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