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学堂 2020-12-15
温和灸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传统疗法,在临床中起着重要作用,但其疗效与施灸量有密切的关系。目前诸多书中记载温和灸施灸时间10-20分钟不等,施灸程度以局部皮肤红晕为度。
从临床疗效验证,此施灸量对某些病证不能收到最佳疗效。
从临床体验看,很多顽证、痛证、里证、虚证,如关节炎、风湿和类风湿性关节炎、坐骨神经痛、脱证、遗尿、痛经等证均要采用长时间的温和灸,方能取得最佳疗效。
而且,长时间温和灸多可产生灸感。其灸感多为施灸部位或病变区出现温热、痒胀及循经传导现象。一次灸感的产生大多须长时间施灸即在40分钟以上,甚或燃尽1根艾条(约90-120分钟)。灸感产生与否与疗效有密切关系,若能得气则疗效显著,与针刺“气至而有效”相一致。
今天整理了部分周楣声大师的经典案例分享给灸友,周老提倡对某些疑难病证进行长时间温和灸,具体是如何操作呢?看看下面的案例也许您就明白了。
邱某,女,43岁。3年前即患有便后出现直肠脱出现象,屡治无效。近日来脱出加重,需用手托扶纳回,伴有消瘦乏力,纳差,便溏,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诊为脱肛。予商丘及昆仑穴施艾条温和灸。第1次施灸至40分钟后,肛门开始有收缩感,并随施灸的持续而逐渐加强,至施灸60分钟后,肛门收缩感减弱而停灸。依上法施灸3次,症状有所改善,脱出直肠可自动回缩。继续施灸10余次,便时脱肛现象消失。3个月后随访,脱肛未再发生。按:本例脱肛系由肺脾气虚,中气下陷,大肠失于收摄,肛门失约而脱出。选取足太阴脾经商丘,意在补脾益气,升阳举陷,以治其本;足太阳膀胱经经别别入于肛,依“经脉所过,主治所及”,选取足太阳膀胱经昆仑穴,以利灸感循经至肛门部而提高疗效。灸法治疗脱肛多用于脱肛术后恢复及脱肛的急性发作期。手术后的灸治有利于伤口的愈合,提高手术的治愈率;急性发作期灸治可使脱出的直肠自动回缩,缓解症状。但灸法治疗脱肛,亦有的患者停灸后,有复发现象。案戚某,女,53岁。黎明泄泻约7年,经中西医药物治疗效不显。患者形瘦畏寒,偶有腰酸痛,饮食正常,舌淡红苔薄,脉沉细。诊为五更泄。予命门穴施艾条温和灸,每日早、晚各1次,每次1根艾条。施灸的温热感可从局部渗透于腹内,并在停灸后可持续1-2小时。经此法治疗月余而愈,1年后随访无复发。按:五更泄系由肾阳虚弱,命门火衰,不能温煦脾土,水谷难以腐熟运化所致。命门位于十四椎之下,为督脉所入之门,其所在处与肾关系密切。故重灸命门,可借艾灸的温热之力,渗透皮肤直达深部,增强温补脾肾阳气的功效,可消除因命门火衰而致泄泻。王某,男,19岁。患者近1周来双手背多发性湿疹,呈片状分布,大小如粟粒,色红头尖,且逐渐加重,瘙痒难忍。曾给予清热利湿中药浸泡熏治患部后,双手背糜烂、溃疡,且有脓性分泌物渗出,双手肿痛伴有烧灼感,体温37.8℃,白细胞总数10700/mm3。诊为痈疡(化脓性感染)。予艾条温和灸曲池穴,当灸至20分钟左右,自曲池至手背病变部有温热感的传导,继之病变部温热感逐渐加强,并有痒胀感(虫行感),继续施灸至1小时左右,手背部的痒胀、温热感逐渐减弱而停灸。依上法每日熏灸2次。3次后,病变部的脓性分泌物逐渐减少,肿痛减轻,烧灼感消失,体温亦趋正常。按照上法继续施灸3次后而告痊愈。按:《内经》云:“汗出见湿,乃生痤”,由于湿热之邪郁阻肌肤,内不得通,外不得泄,营卫不和,肌肤失于濡养而发湿疹,加之复感外邪,引起疾病进一步加重,形成糜烂、脓肿。《备急灸法》曰:“其候忽然遍身痛痒如虫啮,痒极搔之,皮肤脱落,烂坏作疮。凡有此患,急灸两臂屈肘曲骨间(即曲池穴也),各二十一炷”。本症熏灸曲池穴,一则属于近端取穴,可使灸感快速、直接到达病变部位;二则曲池为手阳明大肠合穴,具有清热利湿,凉血解毒之功,善于治疗皮肤病。临证中,灸法治疗皮肤破溃、脓肿、褥疮等症,如运用得当,其疗效优于针刺。案汪某,男,46岁。患盗汗3月余,时轻时重,入寐后周身汗出如洗,神疲乏力,时有心悸,舌淡脉细。诊为盗汗。予左右阴郄穴同时艾条温和灸,约至50分钟后,温热感可沿手少阴心经直达心区,待其灸感减弱后停灸。当夜汗减大半,未全止,隔日未灸,汗又再出,后又继续施灸5次,盗汗被控制。按:盗汗是由于阴虚,腠理不固,而致汗液外泄的症状。该患者主要由于心血不足,心气亦亏,汗为心之液,故熏灸手少阴心经阴郄穴,具有益气补血敛汗的作用。另外,艾条熏灸少冲穴,亦有病人灸感可传导至心区,但施灸时患者的体位一定要舒适、平坦。否则,会影响灸感的传导。虽说灸量不足难凑效,但也不可莽撞,切忌妄施过量,否则会欲速则不达,特别是初灸者。而且,周老提倡的长时间温和灸有个前提,就是取穴少而精,依辨证取穴、循经取穴,选取1-2穴长时间温和灸,以气至为度,才能取得满意疗效。所以,请灸友谨慎辩证施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