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补不如食补”,但是你知道饮食养生中的这些禁忌吗?
昨天18:01
中国人最熟知的一句养生用语大概就是“药补不如食补”了,中医养生的精髓也正在于此——食养,而不是去寻求什么长生不老的药物。所谓“养生”,就是一种细水长流的生活方式,也意味着年年月月的长期坚持。如果我们成年累月地泡在药物当中,那身体所承受的压力也就可想而知了。《黄帝内经》就说:“故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如是,则辟邪不至,长生久视。”又说:“五味入口,藏于肠胃,味有所藏,以养五气,气和而生,津液相成,神乃自生。”这也就告诉我们,养生就是顺应着四季的变化,在食物上有选择、有避忌地去合理选用,我们的身体也就自然有活力、有精神了。我们都知道,食物虽然没有药毒,但同样的食物却不是对每一个人都适用的,饮食也是有禁忌的。李时珍所说的“善食者善生,不善食者伤身”,也正是这个意思。那什么样的人在养生中适合什么样的食物,又应禁忌什么样的食物呢?说来也简单,《黄帝内经》讲得很清楚:“谷肉果实,食养尽之,无使过之,伤其正也。”这是说我们吃的米、肉、水果、蔬菜等物都要根据自己的身体视情况而定,但绝不能太过,否则就会伤害身体。应该说这是食养当中的第一忌:不论吃什么,一定要注意适量适度,不能太过。我们都知道,我们平时所食之物被分成不同的味道,味道不同,当然也就具有不同的功效,这就要求人们对自己的体质与食物有一个考量,比如有的人胃不好,那么不管是春天还是冬天,对于辛味之食就要谨慎食用,特别是那些不易消化的、刺激性的、酸性的食物。而有失眠症状的人则应该要远离浓茶、咖啡等含有兴奋成分的食物。所以《黄帝内经》说:“五味各走其所喜,谷味酸,先走肝;谷味苦,先走心;谷味甘,先走脾;谷味辛,先走肺;谷味咸,先走肾。”我们如果不了解这些食物的适用性与禁忌性,不注意相应的忌口,那也就等于在自寻其害了。《黄帝内经》同样也对那些大补性的食物做出了说明,比如我们经常说的人参、燕窝、甲鱼等物,这些食物是带有一定的偏颇补养性质的,基本都是大温大补之物。有的人体质本就偏热,这类食物就应该少吃或者不吃,不然就等同于给自己的身体“火上浇油”。还有一些盲目的养生者,为了增强体质、防感冒就乱用十全大补汤之类的药膳,却完全不曾了解自己的身体到底缺什么,需要什么,禁忌什么。这样的做法无异于在自己破坏自己五脏的平衡,反而使身体陷于紊乱之中。所以“勿使补泻过之”是《黄帝内经》一再关照的事情。此外,我们都知道食物还有寒凉、温热之分,《黄帝内经》说:“勿使寒热过之。”“寒者热之,热者寒之,微者逆之,甚者从之。”这意思很好理解,就是需要什么你才能补什么。若体质偏寒,我们就应该吃温热性质的食物,如此才能提高体内的热度;反之,若身体亢热,则应该用寒凉来对症平息;若是轻微的寒热体质,则可以食用寒热之物来逆治其病。总之,不管寒热,都应该对症而补,这样才能达到有治有养的效果,这就是养生的根本所在。此外,《黄帝内经》还对患有不同疾病者给出了明确的禁忌提示:“肝病禁辛,心病禁咸,脾病禁酸,肾病禁甘,肺病禁苦。”这是五味禁忌之说的延伸运用,因为“辛走气,气病无多食辛;咸走肉,血病无多食咸;苦走骨,骨病无多食苦;甘走肉,肉病无多食甘;酸走筋,筋病无多食酸;是谓五禁,无令多食。”也就是说,在生活中,我们应该根据自己的身体所需来进行养生,根据所缺所少来进行补养,但又各有禁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