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港湾|剑钧|《永乐盛世》与《永乐大典》
文|剑钧
几个月前的一个周末,我到国家图书馆参观“旷世宏编 文献大成——国家图书馆藏《永乐大典》文献展”。此前,我刚刚获赠长篇历史小说《永乐盛世》(李硕儒、胡玉琦著)一书。所以,临去之前,我特意翻阅了这部厚重的大作。随即为其恢宏的气势和内涵的张力所吸引了。这是一部以朱棣与郑和的性格、命运为经,以南下西洋、北征漠北、修《永乐大典》、迁都北京等历史大事件为纬,绘制出的一幅永乐盛世的历史画卷。朱棣身为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四子,明朝的第三位皇帝,年号永乐。这位皇帝以其文韬武略,开疆拓土,维护了中国版图的完整,加强了中外友好往来,开创了大明王朝的太平盛世,故后人称之为永乐大帝。
拜读之前,我曾想,若要把这一历史题材用小说形式表现出来,不但需要有驾驭这类大题材的工力,还需要下一番苦功夫的。通读之后,我想说,两位作家用文学的手法,出色地诠释了这段为中华民族留下丰富文化遗产的历史。这部书很值得一读,
《永乐盛世》全书重点塑造了两个历史人物:朱棣和郑和;重点描写了两大历史事件:郑和下西洋和编纂《永乐大典》。而主导这段历史进程的跨越,应归功于这位永乐大帝的先见之明和大智大勇。书中有关编纂《永乐大典》的描述虽说不及郑和下西洋的那般详尽,但也足以展现出朱棣治国的胆魄和睿智,理政的勤勉和眼光。
书的开篇就为编纂《永乐大典》做了铺垫。尽管朱棣一登基就忍痛杀了大儒方孝孺,大有“焚书坑儒”之势,也让天下的读书人惶惶不可终日,但这只是朱棣在严峻的历史背景下,为维护自身的皇权地位,所不得以采取的政治手段而已。他内心深处,还是深知治理天下尚需依赖的贤臣:“武者,视运筹帷幄、开疆拓土为功业;文者,以著文铭志、匤扶天下为己任”。
书中,朱棣与姚广孝的一席谈就道出了真谛:“朕杀方孝孺并不是与读书人过不去,朕是恨他的迂腐,将读书人的理智、思辨都丢了。他的学问只用来与朕为敌!”朱棣激动地望着天际说:“还是宋人张载说得好哇: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才是读书人的大胸怀、大气魄!朕欣赏这样的读书人,朕也将倚重这样的读书人!”
朱棣编纂《永乐大典》倚重的就是这样一群读书人。永乐元年(1403年)七月,朱棣命解缙、姚广孝、王景、邹辑等人纂修大型典籍类书。初始,朱棣并不满意于大文人解缙最初创意编选的《文献大成》仅入选了孔孟之学,嫌其眼界过窄、格局过小,随即召集民间贤士学人,广征天下藏书,并设立了文渊阁。至永乐二年(1404年)十一月编成《 文献大成》,即《 永乐大典》,一举囊括了炎黄子孙的历代文明,可谓功德无量。
我在“国家图书馆藏《永乐大典》文献展”展厅一饱眼福,观赏到国家图书馆藏《永乐大典》12册,以及其他珍贵善本古籍、金石拓片、名家手稿和舆图,各个时期《永乐大典》入藏国图的档案,以及不同时期出版的《永乐大典》影印本及海外收藏《永乐大典》影印本等。睹物思人,不禁想起《永乐盛世》书中编纂大典的生动描写。朱棣不光知人善任,还亲力亲为,派人赶赴各地去征集书籍。当各地征书官员回朝秉报:浙江征书两万三千册,江西征书两万一千册,湖南征书一万五千册,河南征书八千册,河北征书六千七百册……他感慨地说:“难怪江南出才子,从征书数量也可窥其一斑。”兴奋之余,他还移步龙案,挥笔题写了“万卷楼”。从这些细节描写中,可以看出朱棣编纂《永乐大典》绝非一时心血来潮,而是出自对中华传统文化传承的极端重视。也正是这种远见卓识,使得《永乐大典》成为了中国古代编纂的一部大型类书,收录入《永乐大典》的图书均未删未改,成为了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成为了中国古代最大的百科全书,也成为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百科全书,比十八世纪中叶出版的《大英百科全书》和《法国百科全书》要早三百多年。这部集天下学问之大成的旷世经典《永乐大典》,足以验证朱棣是内外兼备,文武兼修,高瞻远瞩,重视文化传承的一代明君。恰如明代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李贽所言:“我国家二百余年以来,休养生息,遂至于今。士安于饱暖,人忘其战争,皆我明成祖文皇帝与姚少师之力也。”
我读《永乐盛世》,也体味到了两位作家洋洋洒洒,游刃有余的文风。尤其是有关编纂《永乐大典》的描写,生动中透着文雅,热烈中透着冷静。当朱棣在文渊阁看到朝思暮想的大稿完成之时,“顿时眉宇舒展,血脉涌流,他沉静了一下,才拿起一册细细翻阅。他越看越高兴,终于高举书卷,回环踱步说:'这才是是朕所要之书,这才是我永乐王朝的辉煌书卷,赫赫两万多卷,洋洋三亿多言,囊括了自盘古开天地以来,我炎黄子孙的历代文明,此书就叫《永乐大典》!’”这大段的描写将朱棣喜形于色的的兴奋之情,跃然笔端,很有镜头感。
我站在“旷世宏编 文献大成——国家图书馆藏《永乐大典》文献展”长廊,曾久久沉思,《永乐大典》是国家图书馆的四大专藏之一,也是镇馆之宝。国图共收藏有《永乐大典》224册(其中62册现暂存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占存世《永乐大典》的一半以上。这些珍贵典藏,都离不开朱棣这个名字。朱棣作为历史人物,在作家的笔下,自登基以来便“睡一更,起四更”,勤勉理政,无论是郑和七下西洋,还是开放海禁;无论是编纂《永乐大典》,还是休养生息;无论是迁都北京,还是南北征战,他都有开明之君壮举,以其执著果敢之躯,开拓了明初的“永乐盛世”。这些流传史册的大作为,若无开明的思想,开放的眼光,超然的胆魄和气度是不可能做到的。
当然小说的作者也没有避讳朱棣人性中残忍的一面,小说的一开头便艺术地再现了永乐元年那段血雨腥风的历史。为了稳固登基后的宝座,朱棣也曾不折手段,多疑好杀,甚至殃及无辜。但若放在当时的历史环境去看待朱棣,去反思历史,就可得出结论,这位皇帝功大于过,仍不失为一位名垂青史的历史人物。
剑钧
剑钧,本名刘建军,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诗学会理事、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现居北京从事文学创作。曾入选新浪读书超强阅读人气榜作家。今日头条、腾讯新闻、天天快报专栏作者。迄今结集出版长篇小说、长篇传记文学、散文(诗)集等作品20余部,累计500万字。有13部电子书和实体书正在亚马逊、当当网、京东销售,并在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文在线等媒体平台上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