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做错事需要分情况处理,原则性问题需要严肃对待并且尽遭立规矩;如果是一般性的错误,需要父母告知后果并带着他去一起善后。
有调查指出:在中国,68% 的家长都曾伤害过自己的孩子,不是打也不是骂,而是——语言暴力。
但可悲的是,很多家长在用语言对孩子进行「施暴」,却始终不自知......
有一次在公交车上,坐在前面的小男孩一直兴高采烈地和妈妈分享在幼儿园发生的事:
“妈妈,今天我在幼儿园吃了两碗饭” “妈妈,今天我被老师表扬了” “妈妈,我今天画了一张画送给你” ......
妈妈一直看着手机,时不时“啊、哦、嗯”地敷衍孩子。最后终于绷不住了,不耐烦地说了句:“你好烦啊!”
听到妈妈这句话,小男孩瞬间把头低了下来,在剩下的车程里一声不吭,一直处于“低气压”的状态。
满心欢喜地和妈妈分享在幼儿园发生的趣事,却遭到了妈妈冷漠无情的回应。
很多家长可能从来没有意识到:有时候自己无意的一句话,会像一把小刀,深深地扎进孩子的心底,留下伤疤,痛苦且无法痊愈。
下面是最伤孩子的 5 句话,提醒父母们一定要嘴下留情,以后再生气也不要再说了。
应对孩子突如其来的需求,爸爸妈妈可能都很自然地全部定义为「无理需求」,习惯性地直接拒绝:
想买玩具,不能买;想吃冰淇淋,不可以;想去游乐场玩,不准去......
父母一句拒绝的话脱口而出、不痒不痛,那被拒绝的孩子会怎样呢?
一是开始哭闹撒泼,为达到目的不顾一切,无奈之下打骂一顿,最后又搞到双方崩溃收场;二是触发逆反心理,被拒绝的事情开始偷偷做,甚至变本加厉;三是慢慢地开始压抑自己,觉得爸爸妈妈不爱自己了,把心事都藏在心里,亲子关系慢慢疏远;
没有人喜欢被拒绝,尤其是一个冷冰冰的“不行、不准、不可以”。如果你每天都在跟孩子说“不”,甚至孩子还没说完就直接拒绝。那你就要深刻地去进行反思,自己是否真的了解孩子的内心需求。面对孩子的要求,聪明的父母从来不会一刀切地说“不”,也不会说谎欺骗孩子,更不会用武力责骂解决。要先摸清孩子提出无理要求的原因,然后「对症下药」,给予孩子足够理解,适当满足孩子,同时教会孩子克制。
特别是男孩子,爱哭鼻子的话更是会被贴上胆小、窝囊、没用的标签。在孩子崩溃大哭时,通常什么话都听不进去,在这个时候讲任何道理都徒劳无功。而且你们有没有发现:当你跟孩子说不能哭时,他们是不是哭得更惨了?每个孩子都有哭的权利,大哭一场,可以让孩子释放情绪。情绪并没有对错之分,靠言语恐吓来强行终止孩子发泄情绪,更不利于身心健康发展。孩子是需要被理解的,在他们伤心哭泣时,不妨去共情他们的情绪,理解他们的需求和失落。当孩子能感受到自己时被爸爸妈妈理解,能让他们尽快从情绪中出来。在成长过程中,孩子总会有做得让父母不如意的事情:考试考砸了,不小心弄坏东西、做错辅导过的题目......当脾气上来时,父母可能会冲口而出对孩子来说具有很大伤害性,甚至是有羞辱性质的话:
这些给孩子贴上负面标签的话,一旦说出来就是覆水难收,对孩子的伤害是不可逆的。孩子还小,认知不足,缺乏对这些情境的辨识能力,他只会觉得,自己就是妈妈口上说的那样笨。并且,如果孩子长期接受父母的负面评价,会让他们觉得自己无论做什么就是做得不好,做事畏手畏脚,慢慢就真的变成了父母所贴标签的样子。父母否定的话在脑海中一直萦绕不停,久而久之内心就不再乐观自信,逐渐变得抑郁自卑。比起一味地批评、否定孩子,倒不如多用积极、正面的语言去表达对孩子的期待、去夸赞孩子的闪光点。告诉孩子:“你不是笨,你只是暂时没做好,继续努力,下次肯定会更好!”。除了辅导作业是一件难事,让孩子不磨蹭、主动完成作业更是难上加难。但在培养孩子主动完成作业这件事上,90% 的家长的第一句话就说错了。很多家长在孩子一放学,刚踏进家门的时候,对孩子说的第一句话就是:“先把作业写了。”但人民日报调查发现:孩子最不喜欢家长的话,第一句便是:快去学习/快写作业。也有网友说过,孩子听到父母催促自己快去写作业,相当于丈夫一回家就问妻子:“你饭做好了没?”但其实这是最没用的方法,孩子会越催越慢,越催越叛逆,带着情绪做作业,效率更会大打折扣,也不利于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孩子放学回到家后,先别管作业,先关心孩子:花几分钟和孩子聊聊天,问下他们今天在学校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在开始学习前,让他们看看喜欢的动画片、吃一块小蛋糕、到游乐场玩玩滑梯、在小区和朋友嬉戏玩耍......先让身心得到放松,才能更有动力、更有效率、更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上。
沉迷看动画片时,说:“离电视机近点,能看清楚点”;肚子痛、身体不舒服时,说:“多吃点薯片和冰淇淋,就不会痛了”;
对大人而言,说反话是为了达到某种教育效果,让孩子乖乖听话的一种手段,看似满足了情绪发泄。但孩子们的思维很简单,他们还不能很好地理解爸爸妈妈“一语双关”的反话背后的深刻含义,自然也不会去过分地解读。并且在他们的世界里,爸爸妈妈是一种「权威」般的存在,父母说过的话对他们的认知有着巨大的影响。这种方式不仅不利于亲子之间的沟通,慢慢地就会形成「代沟」,还会让他们感到困惑:到底做什么才是对的?督促孩子有很多种方法,但说反话,却是最愚蠢的做法。想象一下:如果家长在说反话,孩子刚好乖乖“听话”:不起床、不去上学、拼命吃冰淇淋......时,这时候家长不是会更生气吗?不要让孩子去猜测你的内心想法,不要再让「反话」,导致教育起到反效果。“当人在受到语言暴力的攻击时,情绪的疼痛在大脑区域的反应,和身体上疼痛极为相似。”也就是说,父母那些不经意的、伤人的话,会像疤痕一样留在孩子的脑海里。亲爱的父母们,孩子不是你呼来喝去的附属品,请从今天开始,和孩子好好说话。亲子派
700万妈妈关注亲子派,养娃不易,在育儿路上和派妈一起做快乐妈咪!
10篇原创内容
Official Account
*本文作者:Amy妈,豌豆思维(ID:vipthink01)特约作者。专注于3-10岁少儿数理逻辑思维培养,百万中国家长关注的育儿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