督导工作中的皮格马利翁效应

 出品 | 社工客(ID:shegongke)

作者 | 徐楚霞

    单位 | 深圳市新现代社工服务中心

什么是“皮格马利翁效应”?
皮格马利翁效应亦称“罗森塔尔效应”或“期待效应”。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格布森提出,“指人们基于对某种情境的知觉而形成的期望或预言,会使该情境产生适应这一期望或预言的效应。”
换句话来讲就是“你期望什么,你就会得到什么,你得到的不是你想要的,而是你期待的。”
不知道大家是否有体验过这样的一种情况,就是对于某一件事情,如果我们充满自信的期待,只要真的相信事情会顺利进行,事情往往是会顺利进行的,但是,如果我们觉得事情会有很多阻力,这些阻力就会产生。这就是心理学上所说的皮格马利翁效应。
心理学家武志红在《为何家会伤人》一书中,曾讲述了自己用一年时间从原本只能考普通重点大学到圆了自己的“北大梦”的经历,而这是怎么做到的呢?其实他运用的就是“自我实现的预言——皮格马利翁效应”,他相信自己能行,他最后就能行,如果怀疑自己不行,那就会退步。
而他也提出了预言需要基础,即“如果你抵达过某种境界,再做这样的预言,你自己就容易相信。”就是你如果有出现过成功的经历,那么你再去给自己设定“我一定可以实现的”这样的预言就会更加容易实现,也就是成功经历对于自我实现也有一定作用。
皮格马利翁效应与督导工作的结合
笔者在近三年的督导工作中,督导了多位从来没有从事过社会工作服务的一线社工,这类型同工在一开始都会很不自信,每次让其策划服务时,他们都会感觉压力很大,万分紧张,有时候甚至会怀疑自己是否不能胜任这份工作。
面对这种情况,在个人督导时,笔者除了给予其情绪支持外,也会给予该同工更多的赞美和信任,鼓励其看到自己优秀的方面,看发掘自己的潜能,相信自己。
特别是针对其服务中做的好的方面,给予更多的肯定和赞美,并告诉同工“我相信你肯定能成为一名优秀的社工。”并在其有需要时,及时给予相应的支持和帮助。
那么同工慢慢的就会相信自己真的有成为一名优秀社工的能力,他会把社工的服务越做越好,自然就能获得更多服务对象的认可,以此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
最终,一名优秀的社工在此过程中“诞生”了。而这正是皮格玛利翁效应在社工督导工作中的运用。
这样看起来是很简单的,似乎只需要我们多鼓励和肯定同工就好了。但是实际上,在此过程中,需要我们每位督导者做的工作有很多。
如何在工作中运用?
1、多方收集信息,针对不足及时指出,看到优点,不吝啬赞美。
我们每位督导者除了需要多于该同工沟通外,也需要与其身边的共事的同工交流,多方面收集信息了解同工日常服务的开展情况,面对其做的好的方面,不吝啬赞美,对于不足的方面也需要给予指出和指导,让他们有方向性的去学习和成长。
2、督导形式多元化,多方面给予教育和支持。
在培养该类型同工时,可以不局限于个人督导和集体督导,通过更多的督导形式为他们提供学习成长的机会,会更容易达成效果。
如笔者有时会邀请该类型同工旁观或协助笔者开展活动,在活动后笔者会进行答疑解惑和个人服务经验分享,有时会让该同工开展服务,笔者进行现场督导,也有时会在该同工接到个案服务。
但是不知道该如何开展时,陪同其一起开展等。通过多元化的督导形式,给予该类型同工更多的教育和鼓励,让他们相信自己肯定能成为一名优秀的社工。
“皮格马利翁效应”告诉我们每一位督导和督导助理一个启示:赞美、信任和期待具有一种能量,它能改变人的行为。
当我们作为督导者,给予我们的同工信任、赞美时,他便感觉获得了社会支持,从而增强了自我价值,同工会获得一种积极向上的动力。
同时,如果我们能给予他们足够的支持和帮助,多看到他们成功的经历,给予更多的鼓励,那么同工会尽力达到督导者的期待——能成为一名优秀的社工,更好的为服务对象提供服务。

推荐了解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社工客平台立场。

小客说:

你在工作中常用到哪些理论?快来留言区分享一下吧~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