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弃伪守真,舍小聪明得见真智慧,洞彻心灵自由的本质

在解读今天这部分《道德经》之前,我们略微谈一下中医。中医讲究辩证,什么是辩证?就是根据个人体质,按照“八纲”辨别出个人体质的,阴阳、虚实、表里、寒热,这是小辩证。

还有大辩证,是根据时间,地域,气候,再配合小辩证的“八纲”,来判断一个人具体的问题,只有辩证清晰才能对症下药。

中医被称为国医,必然承载了国学的基础哲学理论,不单单是指中医以气的一元,阴阳、五行为基础框架,串联基础哲学的那根主线就是辩证的“辩”。

现在我们就用“辩”的思维体,体会一下老子这句话。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译文:抛却聪明和智巧,人民可以得到百倍的好处。

杜绝仁慈,抛弃道义,人民才会回复到孝慈的本性。

抛弃伎巧和获利,就不会有盗贼产生。

“圣智、仁义、巧利”这三者全是巧饰,不足以治理天下。

所以要让人民的思想认识有所归属。保持纯洁质朴的本性,减少私欲杂念,抛弃“圣智礼法”的学问,就没有忧患了。

老子的启示(一)绝圣弃智,此智非大智

这一章是上一章思想的延续,“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表面上看老子在否定“仁义”,并认为这是大道缺失后的追求,智慧也是如此。

有了智慧就有了伪君子,这是智慧产生后必然的结果。有人用智慧和仁义做正人君子,有人却把智慧和伪善做为欺世盗名的工具。

在这里老子说:“绝圣弃智”,和上一章的观点是一致的。如果想理解老子对社会人文的具体看法,就需要有设身处地的代入分析,老子生活在聪明人、强者、恶人比比皆是的春秋战国时代。

那时社会动荡,时局混乱,国家之间随时随地发动战争。老子在这样一个犹如浑水般混乱的年代,所见所思必然与和平时期的人是不一样的。

这就是前面所说的“辩”的方式,不同的时间,不同的环境,对于同样一句话的理解是不一样的。所以这一章与其说是老子的思想观点,不如说是对于他身处当时环境的感叹。

“绝圣弃智”,真正的圣贤致力于和平,而不是用所谓的智谋,互相蹂躏,争夺资源。

由此可以看出,他不是在反对智慧,而是反对卖弄智巧阴谋导致的混乱的人,在乱世中最苦的是挣扎在底层劳动者。

“太上,下知有之”,真正拥有大智慧的人,别人都看不出他的智慧和出色的地方,这样的智者安静、谨慎、敦厚、若拙,自然不会利用自己的智慧去伤害别人满足私欲。

既然老子不反对智慧,必然也不会反对仁义,“绝仁弃义,民复孝慈”,也不会是表面意思说的,放弃了仁义,人们就回复到了孝慈的本性。

孝与慈本就是道的体现,老子岂会违反道的规律,去反对孝慈。他的本意还是在引申,他所处的那个时代,如果人人敦厚,诚实,拙朴,以有道者为精神榜样,自然体现不出孝与不孝的分别,因为有真仁义和伪善的区别,所以才有了慈与不慈的对比。

如果不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去满足如深海一般填不满的欲望,自然也不会有人铤而走险作奸犯科,过度的欲望是一条深渊,自我的放纵也是堕落的开端。

“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明知不可为自然不会强为,真正的智者张弛有度,不会被欲望蒙住眼睛,迷失生活的方向。

老子的启示(二):洞察自由的本质

为什么要“绝圣弃智”“绝仁弃义”“绝巧弃利”,是因为要见“道”与明“道”,得“道”之后,就没有了卖弄聪慧、小聪明的心思。

所见所闻更高更广,就升级到了庄子说的“夏虫不可语冰”,脱离了夏虫的眼光,才能看到冬天的冰雪。

有道之人,其旷若谷,其涣若冰释,大巧若拙,这样胸襟的人,仁义只是他外在的表现,自然没有是一个伪君子的担忧。

如何明“道”,老子给了一条锦囊妙计:“见素抱朴,少私寡欲”,思可以思,要尽量简单纯粹,少则得,多则惑,所以少思更能增长真正的智慧,而不是智巧小聪明。

正确的思考,才能带来真正有益于人生的智慧,这也是老子说“绝圣弃智”的本意,有更宽阔的大路可以走,何必去选择独木桥。

他认为,“夫物芸芸,各归其根”,既然万物有根,那就从根本处着手去观察,体会,不要舍本逐末,在末端上浪费光阴。

智慧是分层次的,小聪明也是智慧的一种,只是这是小智,于人无大益,老子反对的就是这种小智,小智慧用多了,聪明反被聪明误。做人的追求,是大智。

欲是人的本能,但是要做到适可而止的淡泊,欲望的追逐没有穷尽,控制了对私欲的冲动,才能真正的获得心灵的自由。杜绝了低级的思维,自然增长高级思维智慧,这也是一种因果的必然,是谓不求而得,无为而为。

(0)

相关推荐

  • 老子的思想是消极思想吗?

    老子曰: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则无有." 这句话又是后世批判老子消极的证据之一,他们认为老子这是愚民政策,想要让社会回归原始状态,让人们只知道吃饱 ...

  • 道德经第十九章译文——原文对照

    开经语 道妙德善抱无得一 行善利生济世救人 虚静恬淡寂寞无为 知强守柔神定气闲 求真返朴天地人和 慈心大用智慧超逸 道常无名玄同无碍 上德无己法雨无边 学习道德经,开启大智慧 第十九章 弃智章\返朴归 ...

  • 如何理解老子“少私寡欲,绝学无忧”的教诫?人需要欲望管理吗?

    此篇承接(世人赞美仁义,老子却说"绝仁弃义",背后有什么重大历史事件?) 学习道德经,开启大智慧. 经文: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老子前文说"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

  • 什么是东方绝学

    <老子>第十九章: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 译文:抛弃断绝假聪明之智巧,民众可以得到百倍的好 ...

  •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

    ‍赏析 / 严勇.音频 / 张佳‍ ‍ 译文 弃绝聪明才智,百姓得利,返璞归真:放弃世俗倡导的仁义,百姓孝慈,回归本性:抛弃巧诈和货利,盗贼也就没有了. 赏析 这是老子讲"绝圣弃智,绝仁弃义 ...

  • 知名男星“顶级豪宅”曝光,扔6000件物品引热议:伪断舍离有多坑人?

    终身成长词典已上线1571/10000词条 今天是精读君陪伴你终身成长的第2710天 1 前段时间,日本著名演员高桥英树在节目<彻子的房间>,罕见公开了自己的"顶级豪宅" ...

  • 道德经|“自见”是烦恼根源,“不自见”的智慧决定了人生高度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译文:踮起脚跟走路的人会站不稳,跨步前行的人反而走不快. 自我张显的人不明于道,自以 ...

  • 《道德经》第十八章:乱世见忠臣

    道经第十八章 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偽: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译文 大道被废弃了,才有提倡仁义的需要:聪明智巧的现象出现了,伪诈才盛行一时:家庭出现了纠纷,才能显示出孝与慈:国家 ...

  • 真正聪明的人,懂得隐藏智慧,《道德经》劝人远离小聪明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 绝仁弃义,民复孝慈: 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 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绝学无忧. --老子<道德经> 意思是:抛弃聪明才智,靠耍小聪明的人 ...

  • 《道德经》10大天机,人生10种智慧

    作者 :儒风君 1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道德经> 很粗的树木也是从小树苗长来的:很高的台子,也是一点点建造的:走一千里路,是从迈第一步开始的. 凡是成大事的人, ...

  • 《见真脏曰死,何也?》

    这是经文中黄帝的一句问话,其意思是黄帝问岐伯,临证见到真脏脉象,则就预示着患者即将死亡,这是什么道理呢? 经文里,岐伯对此回答说:"五脏者,皆禀气于胃,胃者五脏之本也:脏气者,不能自致于手太 ...

  • 老子《道德经》:非常厉害的两条天规,触动心灵,顿悟人生

    这里是悦读国学,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内容是--老子<道德经>:非常厉害的两条天规,触动心灵,顿悟人生 01不争而得 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语出<道德经> 意思是说,正是因 ...

  • 眼能见的只是现象,眼不能见的才是真实的存在,才是本质真相

    2021-5-13摘于 灵性觉醒中国梦 的文章 我们肉眼所见到的并非真实存在,(心得:在世俗层面说"眼见为实是对的,在胜义真理层面,眼见一定不为实,能见的只是现象,真理规律本质是无形无相,眼 ...

  • 【每日晨读】细微处见真章---肺门区CD的精彩分析

    就算没有天分,只要你愿意每天花一点时间,做同样一件事情,不知不觉间,你就会走得很远. 1 微信群发言 王秀仙: 左肺门肿块,边缘光滑清晰,血管贴边,明显均匀强化,考虑PSP,鉴别类癌. 杨丽: 学习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