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伯特·帕特南等 | 纪念时刻:塞缪尔·亨廷顿

作者简介:罗伯特·帕特南(Robert Putnam),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Peter和Isabel Malkin讲席教授;亨利·罗索夫斯基(Henry Rosovsky),哈佛大学经济学系Geyser荣休教授;斯蒂芬·罗森(Stephen Rosen),哈佛大学政府系教授,Weatherhead国际事务研究中心主任。

塞缪尔·亨廷顿(1927.04.18-2008.12.24)

塞缪尔·亨廷顿(Samuel Huntington)或许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美国辉煌一代政治学家中最为杰出的一位,他的著作改变了许多学者和政治家的思维方式。作为神童,他努力摆脱命运的束缚,以至于他到60多岁时还和30多岁时一样笔耕不辍。亨廷顿曾荣膺美国政治学会主席一职,他在国际关系、美国政府和比较政治等领域的研究为从文武关系到比较民主化、宗教对世界政治的影响等议题的后续研究奠定了基础。

亨廷顿写作第一本著作《军人和国家》的灵感源自杜鲁门总统和麦克阿瑟将军之间的不和。有鉴于此,他呼吁军人应该在专注发展其专业能力来为国家服务的同时保持政治中立。这本书在美国军队内部和哈佛大学引起了广泛讨论,以至于时至今日它仍然是人们在研究军队和自由社会如何能更好地共存时的首推之作。

多年来,他阐述政治发展的力作《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一直是政治学研究中最常被引用的文献,这部著作聚焦如何以和缓的方式满足教育程度日益提高和工业化不断推进的农村社会对政治参与日益增长的需求。作者想传达的中心思想简洁明了,即越来越多的人们要求能更多地参与到与他们自身休戚相关的政治决策中的诉求是无法阻挡的。现实的做法是建立有效的制度来促进民众形成有序的政治参与,否则将引发无序且非法的公共活动而扰乱社会和政治生活。

他在民主化研究的著作《第三波》中考察了世界各地的经济增长状况,并以此预测了像西班牙和中国台湾地区等地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足以支持一个稳固的中产阶级的水平时,这些国家和地区的政体将向民主和平过渡。《美国政治:失衡的承诺》也许是他最具原创性的作品。关于美国不是通过血缘而是通过一系列政治原则来定义的看法是普遍的。亨廷顿指出,每50年左右,美国社会就会被对自由平等原则的重新承诺所激发,并且在他所谓的“信条激情”的控制下,美国人会通过与政府对抗去要求政府在实际政治生活中兑现这些原则。亨廷顿依次介绍了历史上这些充满激情的时代:美国独立战争、杰克逊时代,从19世纪50年代兴起的废奴运动,第一波女权主义浪潮以及在20世纪之交兴起的由选民创制和罢免来实现直接民主的运动。而在20世纪中,则有50年代开始一直持续到60年代的民权运动和第二波妇女解放运动。在对美国政治的周期性理解的基础上,亨廷顿在1991年预测了在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和第三个十年,当改革不可避免的遇到挫折将呼唤有效能的权威,这也将导致出现另一波信条激情。

今天,亨廷顿更可能会因为专著《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而为人们所铭记。事实上,该书书名由出版商从书中的一部分选取而来但并不为亨廷顿本人所特别喜欢。全书的核心论点是,在理解人们认为自己是谁之前,你无法理解他们想要什么。虽然宗教信仰形塑了身份,但也并不能以此决定利益,更遑论行为了。文明之间的冲突并非不可避免。亨廷顿与历史学家威廉·麦克尼尔(William MacNeill)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后者同意由宗教所定义的文化领域存在并且相当的重要,但于此同时他认为文明之间的交流互动是驱动知识和文化创造的主要动力之一,亨廷顿也同意这一结论。如果“9/11”事件和之后发生的一系列事件导致人们认为世界陷入文明之间的战争,这并非亨廷顿的本意。在这本书中和他生命的最后几年里,他强烈地倡导国际社会多元文化主义的共存,这是一种生存之道,让不同文化的生活方式共存并且不受干涉。

亨廷顿的作品引起了争议,但他将争议作为拒止自身自满的武器。亨廷顿认为文人政治家不应该任命将军,就像他们不应该任命医生一样。这种任命权应留给专业人士。穷国应该有更多的民主吗?这取决于他们是否建立起了有效的政治制度。美国应该向世界散播其价值吗?不,它应该致力于在国内传播其核心价值观。他执着于信念,坚持自身的结论并坚信所有论点都应该受到最严格的实证检验。他永远不会在争议中退缩,也永远不会放弃在争论和批判中捍卫他的观点。如果他坚持让他现在位于美国各地政治学系工作的学生同意他的观点,将是非常不可思议的。他特别喜欢挑战他看法的学生,只要他们的论点以逻辑和数据为基础。

他本科就读于耶鲁,但是却将毕生奉献给了哈佛。他名副其实地承担起教授的职责,毫不吝啬地耗费心血来推动哈佛的学术建设。他在思想上努力创新但在某些方面因循守旧,他以信仰盎格鲁-撒克逊新教传统为荣,衣着拘谨,对朋友和原则极其忠诚,这让他看起来威仪严肃。用莎士比亚的话来说,对那些不喜欢他的人而言,他可能显得冷若冰霜,但对于那些他所挚爱和爱戴他的人而言,他宛如冬日暖阳。亨廷顿于2008年12月离世,他的家人与朋友每天都在想念他。

谨呈

罗伯特·帕特南

亨利·罗索夫斯基

斯蒂芬·罗森

翻译:杨端程

编辑:吴温泉

审读:贺竞超

感谢魏琢艺对译文的修改意见!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