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非著名诗人轶事7则:牛人如何一句话噎死皇帝

文/唐俑

01
吴筠,陕西华阴人,通经义,文辞很优美。
去考进士,结果名落孙山,而他并没有屡败屡战的精神,估计也不想折腾,就跑到南阳倚帝山,隐居为道士。
隐都隐了,也不知他的大名是如何传到大老板耳朵里的。
唐玄宗便派人,把他召到京师,和他摆龙门阵。
他所说的,大老板都愿意听,听了还很高兴,就给了他一个待诏翰林的工作,负责起草诏令,就政事发表意见和建议。
工作之余,吴老师热衷于著书立说,把他写的《玄纲》三篇,献给唐玄宗。
老大想起他当过道士,便向他问道(唐朝不少皇帝,包括唐太宗,都有过得道升天的梦想,他们的死,也都与吃丹药有关)。
吴老师说:要想得道,就读五千字的《老子》吧,不要读别的书,别的书,都是浪费纸张。
唐玄宗接着问神仙冶炼之术,也就是所谓的炼丹术。
看来这位老大,也信什么狗屁长生不老。
可是那玩意儿纯粹是扯淡,怎么能信呢?
吴筠说,这是乡野之人干的事情,不适合您老人家这种身份的人。
大老板向一个“小小的”待诏翰林问道,让一个人很不爽。
那人可不是一般人,是唐玄宗身边的大红人,有“千古贤宦第一人”之称的大宦官高力士,也就是传说中李白叫他给他脱靴的那位。
和吴老师一样,高力士也是有信仰的,只不过他不信道,而是信佛。
大老板向吴筠问道而不来向他问佛,搞得他很不爽,便忍不住在唐玄宗面前,说了几句吴筠的不是。
高力士不爽,吴老师更不爽,你是老大身边的红人,难道老子不是?
吴筠便利用手中的笔,在多篇文章中,对佛家进行“深诋”。
好在,他对佛家的诋毁,并未给自己带来严重后果。
后来他预感到天下将乱,请求放他回嵩山,苦求了几次,才如愿以偿,唐玄宗又下诏,用公款为他修了个道观。
结局还算不错。
筠,字贞节,华阴人。通经义,美文辞。举进士不中,隐居南阳倚帝山为道士。天宝中,玄宗遣使召至京师,与语甚悦,敕待诏翰林。献《玄纲》三篇。帝问道,对曰:“深于道者,惟《老子》五千言,其余徒费纸札耳。”复问神仙治炼之术,曰:“此野人之事,积岁月求之,非人主所宜留意。”筠每陈设名教世务,帝重之…高力士素奉佛,尝短筠于上前。筠故多著赋文,深诋释氏,颇为通人所讥云。后知天下将乱,苦求还嵩山,诏为立道观。
02
卢鸿,博学,既会写诗,还会书法(善八分书),且能画山水树石,但他很早,就到嵩山隐居去了。
这样的才子,想低调都不行,反正他的大名同样被唐玄宗知道了。
唐玄宗备了礼物,派人请他出来做官。
请了多次,他都没给面子。
卢鸿不出来,老大就直接给他下了一道诏书,说了一些很不客气的话,把人家逼来见他。
人倒是来了,可卢鸿在东都谒见大老板时,拜都不拜一哈。
这也太没礼貌了!
在一旁当陪衬的宰相懵逼了,问卢老师这是何故,站在你面前的,可是大老板哦。
卢老师回答说:
礼者,忠信所薄,臣敢以忠信见帝。
意思是,要啥子礼哦,只要有忠信就行了嘛。
不拜就不拜吧,唐玄宗也不计较,把他召到内殿,请他喝酒,拜他为谏议大夫。
老大你这就没意思了,我来见你,是给你面子,你怎么能得寸进尺,叫我做官呢?
不行不行,绝对不行,做了你的官,我还隐居不隐居了!
卢老师固辞。
唐玄宗无可奈何地说,算了算了,你不想做官,我也不勉强,反正也留不住你,你想回嵩山,随时都可以给我爬!
卢老师的固执,气得唐玄宗没脾气,在心里发誓:从此以后我要是再管你,我特么就手板心煎豆腐给你吃!
尽管如此,卢鸿临走的时候,他还是忍不住管了,除了赐给他隐居服,还吩咐有关部门,用公款给他在嵩山盖个草堂。
回到嵩山,卢鸿用那笔公款广置精舍,招了五百多学生。
这说明那笔公款数目不小,而不仅仅只能盖个草堂。
卢老师死后,唐玄宗又第一时间得到消息,下诏赐万钱为他办后事。
这说明卢老师在嵩山,一天隐居的日子也没过过,因为他随时都被大老板关注着。
想必卢老师心里的滋味,与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差不多。
鸿遂至东都,谒见不拜,宰相问状,答曰:“礼者,忠信所薄。臣敢以忠信见帝。”召升内殿,置酒。拜谏议大夫,固辞,复下诏许还山。将行,赐隐居服,官营草堂。鸿到山中,广精舍,従学者五百人。及卒,诏赐万钱营葬。
03
崔国辅,山阴人,开元十四年严迪榜进士。
崔国辅做官,最初从县令做起,最后做到礼部郎中。
天有不测风云。
天宝十一年,御史大夫、京兆尹王鉷之弟王焊(户部郎中)等人谋反,崔国辅竟因系王鉷近亲而被连坐,贬为竟陵(位于湖北天门)司马。
在竟陵,他遇到处士陆羽,也就是后来人们所称的“茶圣”。
所谓处士,是指有德才而隐居不愿做官的人。
按照这个“标准”,陆羽其实不应该算处士,因为他并非不愿做官,而是因为相貌丑陋,又是个结巴,纵使才华盖世(陆羽也是个诗人),官场也不要他。
不管啥情况吧,反正他遇到陆羽,就像遇到了知音。
陆羽遇到他,也是一样的感觉,所以两人才玩得到一起,并且一玩就是三年,成为形影不离的挚友。
三年当中,除了吟诗作对,他们谑笑永日,一起品茗的节目,自然也是不时上演,心里同样很苦的两人,混起日子来,才没那么苦…
初至竟陵,与处士陆鸿渐游,三岁,交情至厚,谑笑永日。又相与较定茶水之品。临别谓羽曰:“予有襄阳太守李憕所遗白驴、乌犎牛各一头,及卢黄门所遗文槐书函一枚,此物皆己之所惜者,宜野人乘蓄,故特以相赠…”

04
张志和,浙江金华人。
初名龟龄,皇上一个诏令,叫他把名字改了。
最高领导叫他改名的原因,大概是“老子是万岁,你叫龟龄,你想和老子平起平坐吗”!
十六岁明经科及第后,张志和得到唐肃宗接见,一番交谈,大老板对他很是欣赏,命待诏翰林,负责起草诏书。
但没干多久,他就因亲丧辞职,此后不再出来做官,浪迹江湖。
在江湖上呆久了,他的性格,更加无拘无束,自称“烟波钓徒”,还撰写了两卷《玄真子》。
他哥怕他遁世,便在离闹市不远,也就是越州城东,给他建了座房子,叫他到那里去住。
虽然只是茅屋数间,但有花草环绕,有小溪流过,看起来很不错。
张志和经常带上豹皮做的席子,脚穿棕鞋,沿溪垂钓。
但只不过看起来是在垂钓,他志不在鱼,也很少钓到过鱼,因为他从不投饵。
人家这是在模仿姜太公。
这样的行为艺术,对成名确实很有帮助,于是,观察使陈少游很快就知道了,多次去问候。
然后,皇帝也知道了。
与陈观察使相比,皇帝的问候,就实惠多了,赐了他一个奴,又赐了他一个婢,张志和把他们配为两口子,一个叫渔童,一个叫樵青。
他和“茶圣”陆羽,还当过颜真卿的食客。
颜真卿初任湖州刺史的时候,张志和坐船去拜访他,颜老师见他的船很破旧,说不定哪天,坐着坐着就沉了,便想给他找个固定的住的地方,想把他这个水上人,变成岸上人。
张志和婉拒:感谢颜老师好意,但我习惯了以船为家,东飘西荡,往来于江湖之中,这样才爽啊!
然后他跳上他的破船,喊着“江湖号子”,逐渐消失在,茫茫江雾之中...
观察使陈少游频往候问。帝尝赐奴、婢各一人,志和配为夫妇,号渔童、樵青。与陆羽尝为颜平原食客。平原初来刺湖州,志和造谒,颜请以舟敝,欲为更之,曰:“愿为浮家泛宅,往来苕、霅间足矣。”善画山水,酒酣或击鼓吹笛,舐笔辄就,曲尽天真。自撰《渔歌》,便复画之。兴趣高远,人不能及。宪宗闻之,诏写真求访,并其歌诗,不能致。后传一旦忽乘云鹤而去。
05
元结,河南人。
元同学少时放荡不羁,是个小混混,二十岁才改掉之前的毛病,发奋读书,天宝十三年考中进士。
官儿还没当多久呢,就遇到天下大乱(安史之乱),他只好沉浮人间,到江南避乱。
后来遇到诗人苏源明,苏源明推荐给唐肃宗,被授右金吾兵曹,又累迁御史。
再后来,又成为来瑱(开府仪同三司、行兵部尚书、中书门下平章事、充山南东道节度观察处置等使、上柱国、颍国公)府上的幕僚。
但是后来,他又走上避乱之路,这一次,是到商於山隐居,人们称他为“元子”。
从此以后,他每到一个地方,就会得到一个外号,他的外号有好多,他的人生就有多颠沛流离,有多颠沛流离,就有多苦逼。
很快,他就在商於山呆不下去了,只好再度逃难,逃入猗玗洞,于是,他又有了一个,“猗玗子”的外号。
猗玗洞又叫“飞云洞”,位于湖北黄石的狮子山,该山“层峦嶙峋,奇峰峭拔,林木葱郁,曲径幽远”,猗玗洞又位于山东面的陡壁之间,洞又分上、中、下三窟,嵌岩面江,幽深奇幻,是个避难的好地方。
实际上,在猗玗洞避难期间,元老师得到的外号,可不止一个,有的人叫他“浪士”,一些打鱼的渔夫,叫他“聱叟”。
所谓聱叟,意思是年高德重隐居不仕的老头子。
一些酒徒,则叫他“漫叟”,意思是为人放纵、无拘无束的老头子。
由此看来,那时候的元老师,已经不再年轻了。
唐代宗时,安史之乱平定,局势稳定,元老师还出来做过官...
始隐商於山中,称“元子”。逃难入猗玗洞,称“猗玗子”。或称浪士,渔者或称聱叟,酒徒呼“漫叟”。及为官,呼漫郎。皆以命所著。
06
古代有两个苏涣,一个是唐朝的苏涣,一个是北宋的苏涣,后一个苏涣,是苏东坡的伯父。
这里要讲的,是唐朝的苏涣。
巧的是,这个苏涣,也是四川眉山人,和苏东坡那一家子,是一个地方的。
这个苏涣,生卒年均不详,唐代宗广德二年杨栖梧榜进士。
这位苏同学,又是一个浪子回头的典型,是可以拿来励志的。
少年时期,苏涣是个强盗(也有人说他是杀富济贫的侠士),经常拦路抢劫做生意的,巴蜀商人苦他很久了,称他为“白跖”。
后来,他自觉地认识到,自己的所作所为不是什么好事,便痛改前非,刻苦求学。
后来他就考上了进士,写诗也小有名气,累迁侍御史,再后来,又被湖南崔瓘中丞辟为从事。

大历五年,兵马使臧玠叛乱,杀了崔瓘。
崔瓘被害后,苏涣的脑子就像被驴踢傻了,逃到交、广的他,竟然煽动循州(今惠州)刺史哥舒晃(名将哥舒翰之子)谋反。
而哥舒晃那个傻叉,竟然听进去了,杀了岭南节度使后,真的起兵造反,与中央分庭抗礼。
大历十年,唐代宗任命路嗣恭为岭南节度使,平定了这次叛乱,杀了哥舒晃,苏涣自然没有好下场。
值得一提的是,大诗人杜甫晚年流落到湖南,认识了苏涣,两人一见如故,杜甫还有过赠答之诗。
对于苏涣的诗,杜甫还有过这样的赞语:
“殷殷留金石声”,还称他“才力素壮,辞句动人”,“突过黄初诗”。
“黄初”是三国时期魏文帝曹丕的年号,杜甫这么说,意思是苏涣的诗,比曹丕写得还好。
由此可知,他们两人的交情,不是一般的好,决不是泛泛之交。
这样的交情,足以使杜甫受到牵连,而跟着他倒霉。
只不过五年前,杜甫就穷死在长沙往岳阳的一条小船上了。
涣,广德二年杨栖梧榜进士。本不平者,往来剽盗,善用白弩,巴賨商人苦之,称曰“白跖”。后自知非,折节従学,遂成名。累迁侍御史。湖南崔中丞瓘辟为従事。瓘遇害,继走交、广,扇动哥舒晃跋扈,如蛟龙见血,本质彰矣。居无何,伏诛。

07
沈千运,吴兴人。
沈老师气格高估,士人都很敬慕他,尊称他为“沈四山人”。
沈老师这辈子最后悔的事情,大概是取了个“千运”的名字,因为他的命运,和他的名字正好相反。
当然了,你也可以说那也是走运,只不过走的是霉运。
他的霉运,从天宝年间就开始走起。
那些年他届届参加科考,一直考到牙齿落了,背也驼了,也没考上个举人啥的。
后来他没兴趣再考,在襄阳、邓城之间“游荡”,低三下四地到处干谒名公。
也不知有没有名公理他,反正一直没人为他开个后门,给他找个工作啥的。
他便继续“游荡”,来到濮水之滨,依旧怀才不遇、落魄潦倒,便写诗吐槽——说好的圣朝优贤良,草泽无遗族呢?
言下之意,我这个贤良,怎么没人来优?
不过他很快就想通了,人生各有命,有人命好,有人命不好,他的命就属于后者,都五十了仍无寸禄,这辈子估计就这样了,没希望了,只能被人嫌弃,招人怨恨毁谤,再怎么折腾,也没卵用了。
沈老师失去了进取之心,再也不想去奔什么前程了。
于是他就回家了。
回家后,有陋舍栖身,有薄田度日,有儿稼女织,吃了饭躺在床上,发发今古之幽思,也特么不错嘛!
回到山里的日子,简直神仙也不能比,想喝酒了,有白云来劝酒,想睡觉了,有明月相伴,想睡在哪里,就睡在哪里,整个世界,仿佛一辆空荡荡的列车,而你是那唯一的乘客…
后来,唐肃宗终于知道了他,准备让人带上礼物,把他征召到朝廷来,他却没活到那一天。
其时多艰,自知屯蹇,遂浩然有归欤之志…遂释志,还山中别业。尝曰:“衡门之下,可以栖迟。有薄田园,儿稼女织,偃仰今古,自足此生。谁能作小吏,走风尘下乎?”高适赋《还山吟》赠行曰:“还山吟,天高日暮寒山深。送君还山识君心,人生老大须恣意。看君解作一生事,山间偃仰无不至。石泉淙淙若风雨,桂花松子常满地。卖药囊中应有钱,还山服药又长年。白云劝尽杯中物,明月相随何处眠。眠时忆同醒时意,梦魂可以相周旋。”肃宗议备礼征致,会卒而罢。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