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见的“益林”地名华中银行5万元本票

本文作者 朱清华

↓↓↓

抗日战争胜利前夕,苏皖各根据地已经连成一片。中共中央华中局和新四军政治部决定成立华中银行,发行华中地区统一的货币—— 华中银行币。

华中银行于1945年8月1日在盱眙县张公埔成立,首任行长陈穆、副行长徐雪寒,龚意农。下设发行、业务、稽核等局和营业部、印钞厂管理处等机构,同时发行华中银行币,并与盐阜、江淮、淮南、淮北等解放区地方券等价使用。华中银行实行三级制管理,即总行、分行、支行(办事处)。根据1946年初统计,该行共有分行六个、支行十九个、办事处三十九个。

华中银行从1945年~1949年间共发行过5角到5千元13种面额纸币,还发行过5万、10万元本票,已知5万元本票有加盖南通、泰州、扬州三种地名。

笔者从上海弘盛2012春拍纸钞中喜得一枚首见华中银行5万元本票加盖“益林”的地名券。

该票为竖式黄布纹纸,纵 20,横11cm。正面主基调为红色,底纹为桔黄色,正面上第一行自右向左横书红色“华中银行”四字;第二行书“本票”两字;第三行为蓝色冠号及本票号码AB123975A,本票中间竖书“华中币伍万元”。本票右侧印“此票限在益林地区流通使用,出境无效,凭票即付”。“益林”两字为手工加盖。左侧为益林办事处一九四九年 月 日签发。

“益林办事处”也为手工加盖,左侧印有时任华中银行行长忻元锡、副行长邓克生、孙更舵的手书体签名。

该本票背面为淡绿色边框,框内印有“使用本票注意事项”,全文如下:

一、此项本票为无记名式,认票不认人,可以自由转让流通。

二、此项本票系无息即期票据,随时可向签发行兑换与票据面额等数字之现款,但非发本票之各地华中银行,概不负责兑现。

三、此票任何部分不得刀刮皮擦及涂改书写文字,违者概不兑现。

四、此项本票必须有签发行之行戳,签发行行长之签章及流通地区之戳,否则概作未签发之本票,不得使用。”

从华中银行有关资料得知:1949年,解放战争后期,人民解放军大举反攻,解放区日益扩大,为了适应战时经济发展之需,华中银行发行定额为华中币伍万圆、拾万圆本票,在指定地区使用。当时,华中银行发出通告:“为便利公私企业大宗款项之收付,发展信用事业,特指定在通(南通),扬(扬州)、泰(州)三地,举办本票业务”。

笔者检索国内各大拍卖机构从2003年至今各种钱币拍卖会的成交记录。发现华中伍万元本票的地名券多寡依次为南通、泰州、扬州。这也与华中银行公告所示地名完全吻合,而“益林”地名及“益林办事处”的华中银行伍万元本票则在各大拍场中从未出现过。

华中银行公告中没有提及的“益林”地名为何会出现流通的伍万元本票呢?

益林镇位于江苏省盐城阜宁县西南,西邻准安,东南接近盐城,为阜宁县优良之水旱码头,面积虽不大但交通极为便利,自明代以来,一直是苏北盐阜地区的战略要地和商业重镇,享有“苏北小上海”美誉。抗战期间,益林镇有居民三千余户,人丁二万,刘少奇、陈毅、黄克诚、张爱萍、洪学智等老一辈革命都在这里战斗过。1948年发生的益林战役还载入《毛泽东选集》第四卷。

在华中银行与华中印钞厂的有关资料中没有查阅到关于“益林”地名本票的发行资料与档案,但可清楚得知:原盐阜银行改为华中银行第五分行,设于淮安,后迁至益林,辖合德支行和阜宁、盐城、盐东、东坝、涟东、响水口等6个办事处。

因此笔者认为,随着解放战争的不断胜利,华中银行业务和货币流通规模的扩大,加之“益林”作为重要的商业重镇与水旱码头,“益林办事处”完全有可能因业务需要加盖“益林”地名的华中银行伍万元本票,限“益林”镇使用,以满足流通需求。因“益林”镇范围不大,人口不多,加之伍万元在当时已属大额,所以签发加盖之量很少,加之在社会上存留时间极短,建国时回收非常彻底,保留下来的乃凤毛麟角之物也,这样解释“益林办事处”发行过“益林”地名的5万元本票,并且建国后60多年首次面世的原因也就不足为奇了。

华中银行伍万元本票“益林”地名券的面世,为华中银行本票地名券增添了新品种,同时也填补了益林镇在解放战争时期发行本票的空白,更为华中银行发行的纸钞补充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本文刊载于本刊2013年第二期)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