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皇帝收复蒙古和西藏的高明战略

康熙大帝

明末清初,蒙古族分为三大部分,按地理位置划分为漠北、漠南、漠西三大部。漠南蒙古在1635年时就归顺了大清,成了大清的一部分。漠北、漠西也向清朝进贡,但他们只是大清的附属,还未成为清朝的一部分。

康熙时,漠北蒙古内乱,漠西蒙古准噶尔部趁机进攻,将漠北土地尽数占领。当时,漠北蒙古各部纷纷南下,投靠清朝,清朝将他们安置在内蒙古各处牧场。后来准噶尔首领噶尔丹进攻内蒙古,被清朝打败。康熙帝趁机宣布,将以统治内蒙古的方法对待外蒙古各部。这是什么意思?要知道,内蒙古就是漠南蒙古,当时已是大清国土,内蒙古各部已是清朝子民。而外蒙古呢,也就是漠北蒙古,他们只是大清的属部,并非大清子民,外蒙古那地方当时也不是清朝国土。康熙帝宣布要以统治内蒙古的方法对待外蒙古,分明是要将外蒙古纳入清朝国土嘛。如果当时外蒙古各部仍在故土,那清朝此番宣言分明是侵略言论嘛。可是,当时外蒙古各部有求于清朝,自然不敢反对,所以当清朝打败准噶尔后,召开了一个多伦会议,也叫多伦会盟,将内外蒙古各部聚焦在一起,制定了外蒙古的大政方针。于是,当清朝从准噶尔手中收复外蒙古后,漠北蒙古各部虽然返回故土,却失去了往日的独立,成了大清的子民了,外蒙古也成了清朝的国土了。本来,清朝要想收服外蒙古,最大的敌人应该就是外蒙古各部,双方应是敌人。谁料清朝竟然成了外蒙古各部的大恩人,清朝不是侵占外蒙古,而是帮助外蒙古收复故土,从准噶尔人手中解放了外蒙古。这是不是出人意料?那么,康熙是怎么达成这种效果呢?这就是他的高明战略。其实这种战略汉人早已有之,只是被许多人忘记而已。这叫什么战略?这就是古人所说的“假途灭虢”,康熙只是稍加变通而已。于是乎,本应出现的清朝与外蒙古的战争没有出现,清朝反而成了外蒙古的大恩人,顺利地占领了外蒙古地方。

后来征服西藏也是同样的策略,清朝没有与西藏当地人发生战争,反而是帮助西藏人打退了准噶尔。但清朝也不离开西藏了,西藏就顺理成章地成了大清的国土。

这两块土地都相当之大,清朝却花费了相对较小的代价,取得了如此之大的成功,这显示出康熙皇帝的高明战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