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夏史连载4】古埃及第1王朝是大禹姒姓十二氏的王朝
《鹰蛇之夏》精选连载之四。1 第一王朝世系公元前第三个千年,是古埃及早王朝发展、古王国兴起和衰亡的千年。也是在三皇五帝时代之后,华夏文化起源和发展的重要阶段,是家天下王朝兴起和发展的千年。古埃及第一王朝是那尔迈/美尼斯(大禹)开创的家天下王朝,与第二王朝一起被学者称为古埃及的早王朝时代,根据近年埃及学研究,早王朝跨度年代大约介于公元前3000年到前2686年。这个时期权力中心仍然集中在提尼斯。第一王朝确切的开始和结束年代仍然存在争论,开始年代可信区间大致在公元前3218-3035年之间。维基百科给出的第一王朝统治时间大致在公元前3150-前2890年之间,跨度260年。但维基百科给出的年代与其他网站给出的时间差距比较大。出处网站第一王朝时间维基百科前3150-前2890年(260年)绝对埃及学Absolute Egyptology前2920-前2770年(150年)Ancient Egypt Site前3000-前2800年(200年)Digital Egypt for Univerities前3000-前2750年(250年)关于第一王朝的信息主要从很少的考古遗迹推导出,其中最重要的是那尔迈调色板和权杖头,以及登(Den)和卡(Qa’a)墓中出土的第一王朝王表。除了简洁的巴勒莫石碑,没有关于早王朝时期两个王朝的详细记录幸存下来。曼涅托记录的世系与考古证据和其他历史记录也存在冲突。第一王朝时埃及的象形文字已经成形,在接下来超过三千多年的时间,其形状改变不大。除了在孟斐斯附近的萨卡拉和赫勒万的陵墓,在阿拜多斯和涅伽达的大型国王坟墓多以木材和泥砖建成,同时亦会以石头作墙壁和地板之用。不少石头亦用来制作装饰物、器皿,有时亦会用来制作石像。这时期最重要的木工技术之一是使用固定的榫和榫槽接合。使用榫卯结合的木工结构也成为地中海地区和埃及的造船最重要的特征之一。榫卯结构是中国传统建筑的主要技术之一。榫卯是在两个木构件上所采用的一种凹凸结合的连接方式。凸出部分叫榫(或榫头);凹进部分叫卯(或榫眼、榫槽),榫和卯咬合,起到连接作用。这是中国古代建筑、家具及其它木制器械的主要结构方式。人殉是第一王朝时期所有国王葬礼中的一部分。在这段时间,每个国王墓穴中都葬有几百名仆人,以及其他于葬礼作为牺牲品的动物。这些人和动物(例如驴)被认为可在死后的世界继续侍候国王。因为未知的原因,人殉现象在第一王朝结束之后便停止了。代之而起的是模仿真人的陶俑(shabtis)随葬。中国的情况和古埃及发生的情况几乎一致。中国商周早期也有人殉现象,秦始皇陵已使用大量兵马俑做随葬。第一王朝统治者名单如下表。名字英文名在位时间说明那尔迈/美尼斯Narmer/Menes?荷尔-阿哈Hor-Aha开始于前3080BC±30哲尔Djer41年杰特Djet10年美丽奈茨Merneith登的母亲,女摄政,可能是以自己的权利统治的国王。登Den42年第一个被描绘带埃及双皇冠的国王,第一个有金荷鲁斯名和树蜂王位名的国王。阿涅德吉布Anedjib10年瑟莫赫特Semerkhet9年卡Qa’a33年从第一王朝时期第五位国王Den和最后一位国王Qa’a位于阿拜多斯墓葬中发现了两枚第一王朝王表印章,这样第一王朝王表名单全部确定。
其中第一王朝建立者那尔迈的名字就是禹,他的皇后嫘斯霍特普就是禹的妻子女娇。他们的儿子阿哈继承了王位,他的名字就是启。根据司马迁在《史记·夏本纪》中所记载的姒姓十二氏,已经完整匹配出第一王朝全部九位国王所对应的汉字名。2 《五子之歌》与《史记》第一个大错误的发生《夏本纪》和《竹书纪年》在夏朝国王谱系问题上,犯下了一个巨大错误。提前明确,已经考证出太康是古埃及第十三王朝时期的一位国王。首先是《竹书纪年》删除了启到太康之间的众多国王世系,然后司马迁误把太康当作是启的儿子。在《尚书·夏书》中收录有一篇《五子之歌》,后人多加整理,成万世经典。据说《五子之歌》描写夏朝亡国的叹息,体现了“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民本政治思想。唐人同谷子据典故也曾改编过《五子之歌》。太康贪图享乐,在外打猎长期不归,国都被后羿侵占。太康的五个弟弟和母亲被赶到洛河边,追述大禹的告诫而作《五子之歌》,表达了五个人的悔意。《五子之歌》原文:太康尸位,以逸豫灭厥德,黎民咸贰,乃盘游无度,畋于有洛之表,十旬弗反。有穷后羿因民弗忍,距于河,厥弟五人御其母以従,徯于洛之汭。五子咸怨,述大禹之戒以作歌。其一曰:“皇祖有训,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予视天下愚夫愚妇,一能胜予,一人三失,怨岂在明,不见是图。予临兆民,懔乎若朽索之驭六马,为人上者,奈何不敬?”其二曰:“训有之,内作色荒,外作禽荒。甘酒嗜音,峻宇雕墙。有一于此,未或不亡。”其三曰:“惟彼陶唐,有此冀方。今失厥道,乱其纪纲,乃厎灭亡。”其四曰:“明明我祖,万邦之君。有典有则,贻厥子孙。关石和钧,王府则有。荒坠厥绪,覆宗绝祀!”其五曰:“呜乎曷归?予怀之悲。万姓仇予,予将畴依?郁陶乎予心,颜厚有忸怩。弗慎厥德,虽悔可追?”大概意思:一、大禹说过,老百姓可以亲近,而不可轻视。人民为国家之本,本固了国家才能安宁。二、大禹说过,不要贪图女色,打猎玩乐,嗜酒,豪华的住宅。只要有此一项,就会导致亡国。三、陶唐氏部落本来有很广大的土地,因为失德,败坏纲常,导致灭亡.四、大禹为后世楷模,治定了法典,废弃了典法,导致宗庙祭祀灭绝。五、没有归宿,叹息不谨慎的行为,追悔莫及。失国的是太康,然而古埃及考古证据表明继承阿哈(启)王位的是哲尔,哲尔的名字是“五”,也可以叫“武观”,并非太康,武观也并没有失国,第一王朝还才刚刚开始,这表明中国历史记载在这里开始一定出了大问题。本书后续部分将会证明太康实际上是中王国末期第十三王朝时期的一位国王,他不可能是启的儿子。“康”实际上还是古埃及晚间太阳神的名字,考古发现这个符号最早出现时间是在古王国时期,在早王朝时期还并没有出现,所以太康,以及元康、伯康、仲康等四人或四个名字都不可能是阿哈(启)的儿子。实际上太康与阿哈(启)之间相差了大约1300多年左右的时间,而这1300多年,正是《史记》丢失了的一部分夏朝历史。但是这部分丢掉的夏朝历史却在《山海经》和《史记·楚世家》等古籍记载中得到了部分体现。古埃及考古证明武观才是启的真正儿子和王位继承人。“武观之乱”也可能是被后世过度误读产生的误解或编造。从“启十一年,放王季子武观于西河。十五年,武观以西河叛,彭伯寿师师征西河,武观来归。”这简短话难以确证是武观发动了叛乱,鉴于武观的名字是放在一个城池里面,按照古埃及考古证据习惯,这代表了一个城池的名字,很有可能是启子“五”在此地建立了包含有他名字的叫“武观”的城池。《国语》曰: “启有五观, 谓之奸子。五观盖其名也,所处之邑, 其名为观。”这段话与古埃及考古发现的证据结合起来,恰好证明阿哈之子“五”把他所居住的城邑给改名了,“盖”就是遮蔽的意思,应为“改”的同义词,即用包含他自己名字的新名字替换了原来的名字。新城邑名字在“五”名字基础上加上了心脏符号和鸟的符号,而这只鸟看上去显然是荷鲁斯鹰,是王权的象征。“五”加“心脏”何以成“武”,或许是因此改名而引来父亲动武导致的涵义引申。还没有继位之前就在所住城邑名字里加上了荷鲁斯鹰,可能被认为是一种叛乱夺权的征兆,所以《国语》称之为“奸子”,于是彭寿征西河,然后“武观来归”,但没有交代征伐过程,从“武观来归”来看可能根本没有发生战争,武观或许跟随彭寿回来跟父亲解释只不过是一个“误会”。而“五”显然对“武观”这个城邑改名很满意,在继位后还经常在名牌标签和记事板上在国王名字旁边同时带上“武观”的名字。本书后面孔甲乱夏篇章中,将证明西河是埃及阿玛尔纳时期的都城埃赫塔顿,“武观之乱”应为后人编造。虽然中国古籍记载因为错把太康当成了启的儿子,而丢掉了夏朝1300多年的历史,但是却记录下启有个儿子叫武观,或者叫五观。虽然司马迁自启以下没有记录下姒夏第一王朝的国王名单序列,但是司马迁却在《史记·夏本纪》最后一段话中完整记录下姒夏十二氏:“太史公曰:禹为姒姓,其后分封,用国为姓,故有夏后氏、有扈氏、有男氏、斟鄩氏、彤城氏、褒氏、费氏、杞氏、缯氏、辛氏、冥氏、斟(氏)戈氏。”作者幸运地根据这姒姓十二氏竟然完整精确还原了姒夏第一王朝所有国王的汉字名单。音译名英文名在位时间汉名姒氏那尔迈/美尼斯Narmer/Menes?禹夏后氏、有扈氏荷尔-阿哈Hor-Aha开始于前3080BC±30启斟鄩氏哲尔Djer41年五斟戈氏、费氏、冥氏杰特Djet10年杞杞氏美丽奈茨Merneith缯缯氏登Den42年彤彤城氏阿涅德吉布Anedjib10年辛辛氏瑟莫赫特Semerkhet9年褒(有)褒氏卡Qa’a2916?-2890BC男有男氏第一王朝国王名字与对应的“姒姓十二氏”汉字比较:
在一个石碟铭文中,有第一王朝后四位国王的出生名字,从右到左分别是彤、辛、褒、男,其中男国王出生名字前有他引入的两个Nebuy符号,此为妫姓起源。
(石碟)3 交叉验证第一王朝姒姓十二氏第一王朝可以得到多方面的交叉验证:那尔迈和皇后嫘斯霍特普的夫妻关系:两人的名字分别是禹和娇。那尔迈和阿哈的父子关系:两人的名字分别是禹和启。阿哈和皇后贝妮莉比的夫妻关系:两人的名字分别是启和眷。阿哈和哲尔的父子关系:两人的名字分别是启和五哲尔的两个名字对应:五和武观。阿哈(启)时期的一场平叛战争:对应夏初有扈之乱和钧台之亨历史记载,启、扈、钧三个字在同一个标签板上出现。彤(Den)和美丽奈茨的夫妻关系:中国记载杞缯并提,“有夏虽衰,杞缯犹在。”姒姓十二氏无遗漏匹配上第一王朝所有国王。最后一位国王Qa’a时期发生的分裂:对应中国记载有男氏时期,二臣争宠,有男以分。
(第一王朝世系)
(第一王朝世系名单象形文字对比)4 姒夏第一王朝皇室墓地姒夏第一王朝墓地,位于阿拜多斯乌姆·卡伯B墓区,在B墓区北边不多远是U墓区,那里U-j墓是蝎子王的墓,也就是黄帝的墓。B墓区主墓周围小方框为众多殉葬墓。“五”国王的人殉陪葬墓最多。那尔迈大禹的墓地紧挨着舜和启的墓,但这很可能不是他的真身墓,这个墓葬规模和建筑与强盛的禹统治时期不相符合。越来越多的埃及学家拒绝接受第一王朝的开始是以一个新王朝的开始为标志的,因为位于阿拜多斯的皇室墓葬群充分显示了从前王朝到第一王朝的连续性和继承性。根据中国记载则很清楚,禹夏与五帝时代的禅让制前王朝确实存在连续性和继承性,但第一王朝又是从禹开始建立的家天下王朝,与五帝时代又存在区分。结合中国古籍记载可以揭开埃及学家的很多困惑并纠正很多错误认知。关于从前王朝到第一王朝区分的标志或转折,埃及学家认为是在国家行政管理上的一个重大发展,是首都孟菲斯及其孟菲斯附近墓葬群的建立,但孟菲斯实际上在埃瑞-荷(尧)成为法老之前就已建立;另一个标志则是,在阿哈(启)统治时期记录每年重要事件的木签或象牙签的出现,这种木签和象牙签是埃及皇室年鉴的雏形。一个十分有趣的现象是,随着木签和象牙签的出现,涅伽达文化时期最为重要的皇室纪念物——调色板和权标头,在这一时期却突然消失。因此埃及学家认为,年鉴的出现和孟菲斯的建立,是埃及历史时期的开始标志。由于传统的关于埃及统一的理论遭到了严峻的挑战,作为这一观点重要依据的那尔迈调色板,自然成为当今学者们争论的焦点。结合中国古籍记载,显然大禹即那尔迈召开的涂山大会才是禹夏即古埃及第一王朝建立的标志和转折。而蝎子王权杖头、那尔迈调色板、那尔迈权杖头则应是禹夏建立后大禹制作的纪念物,以示对祖先黄帝、炎帝和嫘祖功绩的永久纪念,也是对五帝时代的一个总结和新王朝时代开启的标志物。
(第0王朝和第1王朝墓地)禹夏第一王朝历经九帝(包括缯),确立了“华夏”民族的族称,是华夏文明得以大发展的时期,奠定了华夏民族在祖先崇拜、转世文化信仰、丧葬习俗、文字、政权组织、医学、农业、建筑、艺术、历史记录等诸多方面的广泛基础。第一王朝时期出现了伯益、契、后稷(弃),他们是后来华夏中国的“东夷”、商人和周人的三大祖先。伯益寿命很长,三人在彤国王时期又同朝共事,他们继承三皇五帝的伟业,共同开创发展了华夏文明!三人的玛斯塔巴大墓均葬在孟菲斯附近的萨卡拉。伯益和后稷墓在萨卡拉北部,编号分别是S3504和S3035。契的墓在萨卡拉西部,编号59。下图是北萨卡拉第一到第三王朝时期的古墓图。
(北萨卡拉古墓:伯益和后稷墓地)参考:【古埃及原型解字-连载17】|鲧、禹【古埃及原型解字连载18】|系、嫘、食、享、饿、娇【古埃及原型解字连载19】|启、眷、心、尋【古埃及原型解字连载20】|扈、钧【古埃及原型解字连载21】|五、武、观、弗【古埃及象形解字连载22】|殉、冥【古埃及象形解字连载23】|己、蛇、杞、缯【古埃及象形解字连载24】|益、业【古埃及象形解字连载25】|姞、妊、嬴【古埃及象形解字连载26】|彤 -- 彤城氏起源古埃及象形解字连载27】|周、弃、稷、榨【古埃及象形解字连载28】|契、狄、商【古埃及象形解字连载29】|辛、妫【古埃及象形解字连载30】|褒、男版权声明:本文系文明基因(ID:bcrj-wmjy)原创。《埃及夏史》连载为 兵策儒剑 著作权所有。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欢迎转发朋友圈。转载授权、版权合作、读者投稿等事宜请发邮件至:135234394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