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咱的由来等故事5则
故事五则
收集整理:阿训昱
...................................
01 砬咱的由来
“砬咱”是彝唔,汉语的意思是“老虎的儿子”。相传很久以前,富厂森林茂密,地广人稀。阿步路河边居住着一户人家,老妻早年就去世了,老汉一个人拉扯儿子长大。后来了儿子又娶妻生子。老汉年迈体衰,一场大病之后了就长期卧床不起,吃喝拉撒全在床上、生活十分不便。头两年,儿子、儿媳都还能尽心尽力地服侍老人;七八年过去了,老汉还是不死不活地在床上躺着,儿媳就有了怨言,十分不耐烦。老人饥一顿饱一顿,屎尿在床,屋子里臭气熏天。
不久,就发生了件怪事。苟延残喘的老汉嘴里时常发出奇怪的叫声、身后慢慢长出一截尾巴,越长越长,硬得像一根麻栗棒。尾巴穿透了床板,在床下来回摆动,呼呼有声、把床下的地皮都扫得光溜溜的。儿子、儿媳见了都很害怕,只有孙子端饭送水给爷爷。
老汉久病在床,见自已遭人厌弃,就对儿子说:“明天是个好日子,心想的事情都能成。你们既然害怕我,就把我背到虎街子垭口吧!”儿子见老汉如此说,又经不住媳妇的教唆,就在第二天早上带上小儿子,用一大竹篓把老汉背到四古么寨子后山虎街子哑口。父子俩放下老汉正准备回家时了只听见老汉呼哨两声,就见一只白虎从密林中窜出,直扑过来。父子俩吓得两腿哆嗦,爬到大树上去躲藏。只见白虎走近老汉,并不撕咬,只是伸出舌头,十分亲热地舔老汉。老虎的舌头舔到哪里,老汉身上的虎毛就生到哪儿,不一会儿,老汉周身上下都长满虎毛,只剩下头和脸,变成了人面虎身的怪物。
就在这时,躲在大树上的孙子不小心掰断了树枝,老虎受到惊吓了就逃窜回密林中。过了许久了不见动静,父子俩才战战兢兢地下树,准备回家。孙子不忍心就这样把爷爷丢弃在山上,就想了一个办法,要父亲把空竹篓背回家。父亲大惑不解地说:“一个破竹篓,拿回家有什么用?扔在山上算了。”
孙子就说:“你的父亲老了,得了怪病,你用竹篓把他背到这里;等以后你老了或得了怪病,没有竹篓,我用什么背你上山?”儿子听了这话,大吃一惊,感悟到父亲哺育自己长大十分不容易,想到自己老了的这一天,也被儿子背上山的同样下场,心中十分悔怕,才知道自己的做法真是忤逆不孝。
父子俩又一同把半人半虎的老汉背回家中,备加关心照料。说也奇怪,几天之后,老汉身上的虎毛、尾巴都没有了,病也好了。一家人又和睦相处了十多年,老汉才去世。
后人为了不忘孝顺老人,每隔三年都要在背老人上山的这一天在虎街子垭口举行仪式,杀羊宰猪来敬献山神,称为“泼饭祈”。这户人家居住的寨子由此就得名砬咱。
流传地区:南片砬咱
收集整理:阿训昱
............................
02 富厂观音庙的由来
相传,白竹山庙会本是龙街、白竹、吉村、瓦厂四方合办。由蛇马、水竹坪、富厂、吉村外加密古各选一会首牵头轮办。每年的农历正月十四会期这几天,四乡八里的人就络绎不绝、扶老携幼到白竹庙朝山祭神。祈求全家人清吉平安。由于白竹山位于四方的中心,山清水秀,树密林深,神灵又十分灵验,而且是当地青年男女相约见面、定情幽会之所在,故而人山人海,十分热闹。人们踏歌饮酒,尽兴狂欢,四五天方才散去。
因为吉村、龙街离白竹山路途遥远,那里的人每次朝山天不亮就要起身上路,走到白竹山时,已是红日西斜,赶不上四方凑份子举行的公祭不说,就连拴马歇脚、支锅做饭的地方也没有了。路近早来的人还在庙门上大书一联:“白竹灵山四只脚,有人不来自缩脚”,讥笑路远不能及时赶到的人。路远的人看到后愤愤不平,就聚在一起商议,要把白竹庙里的观音菩萨金身和神位请到永平的贵口另建新庙。
到了正月十四这天,事先从吉村、龙街挑选好的二十对小伙子、大姑娘就在庙门口打歌、对调子,吸引人们的注意。趁着人们围观踏歌唱曲庙中空无一人的机会,另外的两个力大如牛的壮小伙,偷偷背起观音菩萨的金身塑像转身就跑,健步如飞,一路直奔龙街贵口。
说也奇怪,两个小伙子把菩萨背下山的时候,身轻如燕,一点不感到沉重;一口气跑到富厂岭岗时,却像背了一座大山,,压得喘不过气来,寸步难行。小伙子就把菩萨放在岭岗上,坐下休息。当两人想再次背走菩萨的时候,如同蚂蚁撼大树,塑像纹丝不动,就像生了根一样。小伙子感到怪异,就把事情告诉了富厂寨子中的老人。老人们说:“这是观音菩萨显灵指点,不能违背神灵的意愿。”
于是,人们就在富厂岭岗搭房建庙,安放菩萨金身。庙子建成这天正好是农历二月十九,黄道吉月,就定为朝拜的会期。从那以后,吉村,永平、水竹坪村的人就再也不去白竹山凑热闹了,因为每年二月十九的富厂观音庙会也和白竹山的正月十四一样热闹非凡。
讲述者:常学诗
收集整理:阿训昱
.............................
03 白沙井的传说
白沙井的传说,要从密古的田心寨子说起。相传很久很久以前,在寨子上方大槐树下居住的杨家院墙外,“哗哗”地流淌着一股水桶般粗的清泉。清泉从寨头流到寨尾,滋润着寨子里所有田地,形成一个又一个的瀑布直奔吐鲁河。在这里居住的人们,依靠这上天赐予的甘泉,把全部的陡坡地都改造成旱涝保收的良田。稀奇的是,用这清泉浇灌、栽种出来的粮食、蔬菜格外香甜。如果做一锅白米饭,就着一盆腌菜芋头汤,好吃得能撑死寨中的懒汉。更神奇的是,寨中人家若是要办红白喜事,只要在办事的头天晚上到水源处焚香祷告,第二天,所需的炊具碗碟就会整整齐齐地堆码在水源边上,只是归还东西时有一个规矩:只能把洗过的碗碟放在原处,人掉头就走,不能回头望。但有好奇的人想知道碗碟是如何收回去的,总是忍不住回头偷看。虽然什么也没有看见,但再次去借东西时就不那么灵验了,慢慢地就再也借不出碗碟了。水也一天比一天流得小。再后来,贪图方便的人们就到水源处屠狗宰猪,水源周围污水四溢、臭气熏天。六月初六这天中午,狂风暴雨、电闪雷鸣,敲锣打鼓一样热闹的声音在水源头响起,一路喧闹到田心寨子对面拉萨后山的黑马潭最高峰。从此,大槐树下的清泉就干涸了,田心寨子的百亩水田只好又全部改成旱地。
过了许久,一个打猎人偶然发现,在过去几十年方圆五里都没有水源的黑马潭峰顶,出现了一口宽三尺,深不见底的水井。黑马潭峰顶出现水井的消息一传十,十传百,这就使得翻越黑马潭山成为往返蒙化、永昌的捷径。马帮、猎人在井边歇脚休息,取水做饭,十分方便。令人称奇的是,泉水从井底“突突”上涌,井内的白色细小沙粒也随着泉涌的节奏,在水中翻腾弥漫,刷刷作响,像仙乐一般优美动听。无论年份旱涝,井水总是时时盈满却又不会漫出井口。一对红色的小雀整天蹲在树枝上守候,从井中刁出从树上落下的叶子。白天看井,太阳在井底;晚上看井,月亮在水中。水清沙白,甜如甘露,白沙井的美名就像长了翅膀一样在四方传扬。
有一天,一队走夷方的马帮在井边开稍时,骡马躁动不安。机警的马锅头四处察看,发现水井上方盘桓着一条碗口粗的巨蟒。惊恐之中的马锅头来不及多思,就取出火枪向巨蟒射击。巨蟒翻滚了几下就不见了。过了几天,马帮原路返回时,发现一条巨蟒死在井中。就在马帮刚翻过山垭口时,拉萨寨子左边就响起山崩地裂的声音,一股白色水柱从水井中冲天而起,泥石流挟裹树木从拉萨后山咆哮奔涌而下。直泻吐鲁河。寨子里的人都被这突如其来的变故惊呆了。就这样,白沙水井也就从黑马潭峰顶消失了。
没几天,在拉萨和田心寨子的脚下,吐鲁河边,泥石流入河的地方,又出现了一洼奇异的清泉。冬天,泉水热气腾腾,供人们取水洗脸泡脚,消除疲劳;夏天,井水冰凉彻骨,劳作的人们取水饮用,滋味胜过城里的冰淇淋。泉水四周密密匝匝地长着荇菜、野芹,采一把回家,全家人就能喝上清热败火、消暑解腻的野菜汤。直到今天,寨子里的老人们都还在讲:“咱们密古是一方福地,这水是真龙水呢!”
讲述者:苏绍祥
收集整理:阿训昱
................................
04 天地三台的传说
相传,密古居住的陈姓人家是从南京应天府搬来的。当时苏家有一女子相随来到密古。陈家在密古垦荒置业,苏氏女子也结婚生子,论起来苏陈两家还是甥舅关系的亲戚。过了许多年,陈家经过多年的苦心经营,枝繁叶茂,外甥也长成了一个聪明标致的小伙子。
陈家员外年纪大了,叶落归根的愿望难以实现,就想在密古山上择一吉地作为百年之后的归宿。风水师换了一拨又一拨,陈员外理想中的墓地还是没能定下来。有一天,一个湖南籍的地师骑着白马路经密古、因偶感风寒便在陈家调养。数天后,地师得知陈员外心事、便自荐择地、以谢陈家的多方照料。
于是地师整日骑马游山,早出晚归踏勘吉地。二十多天过去了,一言不发。陈家父子一来忙于家业,二来见地师行为怪异,疑心地师是一个江湖骗子,几十天下来就有些不耐烦,便索性委把外甥陪同照料地师。这样又过了几十天,地师还是一言不发,员外便有些不悦。只有外甥毫无怨言,一如既往、无微不至地照料地师的衣食住行。
终于有一天,地师要走了,临走的前一天,地师带着外甥再次上山踏勘吉地。地师对外甥说:“此山地有三台,是上天赐给密古的上好吉地。我本身不会看地,全靠座下这匹白马。承蒙你多方照料,今日为你家也择下一块吉地,待你母亲百年之后安葬在此、保你家业兴旺,子孙繁昌。今天上山,若白马前蹄刨地三下,卧地不起,便是上好吉地,你可插下一桩作为记号,若是来年此桩枝叶茂盛,便是预言应验;若是白马前蹄刨三下,鸣叫三声,则为中吉地,可供你舅家择用;若是白马只是刨地三下,则为下吉地。”两人走到第一台地的时候,白马果然刨地三下卧地不起,外甥大喜过望,采一松枝插桩作为记号;到第二台地时,白马又刨地三下,长鸣三声,外甥暗暗记下;到了山顶第三台地的时候,白马只是刨地三下。
第二天地师就走了,一去便杳无音信。外甥把第二台地告诉陈员外,陈员外多方斟酌后,也无话可说。
来年的春天,插在第一台地的松枝果然青枝绿叶,外甥心知肚明,只装聋作哑,守口如瓶。
几年以后,外甥的母亲去世,便安葬在第一台地上。说也奇怪,外甥的家运从此一帆风顺、心想事成,家业如日中天,骑骡跨马,家财百万。老舅心怀嫉恨,怀疑外甥在择地时做了手脚,责令外甥迁坟。外甥无奈只好答应。迁坟这一天,刚刚拆开坟石的时候、一对白鸽突然从墓中飞出,落向巍山紫金山。陈家见此,知道地脉己经泄露、无法补救、后悔不迭。
从此,苏陈两家的家运也就和寨中普通人家没有什么两样了,只能靠勤苦劳动振兴家业,再无侥幸。天地三台的故事也就这样流传下来。
讲述者:苏绍祥
收集整理:阿训昱
....................
05 白竹杨氏“忌心”的传说
讲述者:杨佩钦
收集整理:阿训昱
相传,白竹苗族杨、王、马、古、熊六姓中的杨氏,祖辈世居永昌。二百多年前,杨氏远祖兄弟三人因不堪官府欺凌,生活困顿,不得不背井离乡。一路颠沛流离,历尽千辛万苦,到龙潭白竹时,幸遇熊王二姓同族苗胞,便在白竹暂住。三兄弟看中了密古苏家的秤杆平滩宝地,便多方商量,与苏家谈妥后便在白竹安家,娶妻生子。
杨氏先祖三兄弟在白竹安家后,思念永昌故里和祖宗先灵,相约在一吉日举行仪式,祭奠祖宗先灵,聊慰思乡之情。三兄弟携妻率子斋戒沐浴,杀猪剽牛,虔诚祭祈。当祭奠门神时,需用猪心。然而,用大勺翻遍土锅,还是没能捞出煮在锅里的猪心。长辈们大怒,认为是守候在锅边烧火的三弟幼子偷食了猪心。偷吃祭品的行为激怒了在场所有人,认为这不仅会惹恼神灵,降灾全族,而且按照苗家习俗,这是大迷不道的行为。面对众人的逼问,小儿子满腹委屈,却又百口莫辩。小儿子的父亲迫于当时情势,不由分说,羞恼之中取来杀猪尖刀,白刀子进,红刀子出,一刀杀死自己的儿子,挑出儿子的心脏,敬献神灵,完成祭典。
事后,人们发觉,因为用土锅煮肉,小儿子只顾烧火添柴,忘了搅动锅里的肉,猪心因高温被粘在土锅底上。所有的人都为错怪了小儿子而感到后悔,老三更是痛惜自己错杀爱子,但大错已经铸成,万般痛悔也于事无补。
从那以后,为了让杨氏后人永远记住这惨痛的教训,便立下家训:合族之人以后再也不食用任何动物心脏。并告诫世人,要和睦相处,诚信待人,不要轻易地怀疑任何一个人。
(作者阿训昱授权代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