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纹淌池歙砚
下图这方眉纹淌池砚,亦是罗纹底眉纹石质。石色青灰,折光感很强,从某些角度看似乎是无纹理的光板,但从另外的角度看则是细密罗纹底的眉纹,非常漂亮。
此方砚长14.2厘米,宽8.7厘米,厚2.4厘米,砚造型为清代淌池造型。
砚堂局部图可见密集的罗纹底质。
湿水图可见绚丽的罗纹与眉纹,光泽有如丝滑的绸缎。
背面覆手造型。
试研墨判断砚之下发墨能力。
磨感稳,下墨飞快,发墨也是相当的好,从实用角度来说是一方非常不错的老歙砚。
试研墨后,极易清洗,几无墨迹残留。
一般来说,笔者偏好宋、明时期的歙砚,对清代歙砚大多不太感兴趣。原因在于元代之后,歙砚老坑口大多停采或零星取石材,清代大多所谓歙砚并非老坑口石材,有的甚至是相似石纹理的他山之石。因此,与宋明时期老歙砚坑口相比,清代的歙砚研墨下发能力都会逊色不少。因此,但凡因包浆看不清石质的晚明、清代及民国时期的歙砚,笔者多避而远之。清代时期的老砚中,笔者更重端砚上三坑,特别是其中的老坑。此篇中的这方清代老歙砚在清代歙砚中已算佼佼者。
宋、明时期的歙砚细密罗纹、罗纹底眉纹的老歙砚,笔者将之与清代端砚老坑同等看重。歙砚老鱼子,特别是鳝肚眉,大概与端砚老坑仔或老宋坑之佳品对等。当然,现如今的歙砚新鱼子与端砚新宋坑,大多是不堪用的,不可与老坑口相比。
砚圈常有某地方石堪比端歙之说法,这种说法古来有之。可分两类:一是古时文人喜欢夸张的比喻方法;或客随主便,文人在当地拜访,主人拿出地方砚石相赠,盛情之下不得以夸耀一番。二是端歙众多坑口的下、发墨能力也是天壤之别。如果拿端、歙之中的普品坑口来作对比,强于这类端歙坑口的地方石也是有的。关键是以什么标准,以什么口径来作对比,见仁见智。
下图这方蝉形砚,将眉纹留于砚背,细密罗纹留作研堂,研墨下发极佳。
下图这方罗纹底眉纹砚,下发也是及佳的。
下图一字池抄手砚,干图显得像青黑的光板,湿图底质变青灰,有黑色类似鱼子点底质,其间有残存的枣心眉眉纹,眉纹走向与砚池为垂直方向。研墨下墨比较快,发墨上佳,研墨极为细腻。类似上好的端砚麻子坑。
下图研堂研磨的比较深,研堂上层有罗纹底细眉纹,砚堂凹进去的石质为鱼子底,背面有长眉眉纹。此砚研墨下发墨算中等偏上。
下图这方几乎没有石纹纹理,石色偏青灰,研堂下方边缘有一道不明显的眉纹。研墨下墨比较快,发墨也不错。
下图这方太平有象眉纹砚,年纪相对比较轻,罗纹底,长眉,折光感强。下墨、发墨也还不错,但逊色于宋、明时期罗纹底眉纹砚。
参考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