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生作:我不建议“大量阅读”,阅读要量力而行

一谈到学生的阅读问题或写作问题,很多人建议“大量阅读”。请教:这“大量阅读”是个封闭性问题,还是开放性问题?——我儿子说,他有很多很多“金币”,我一看,就三个五角硬币。

【一】

不读书可不可以?可以!猪也是这样的。

【二】

“大量阅读”的“大量”到底是多少量?

这“大量阅读”是个封闭性问题,还是开放性问题?

什么封闭性?就是在讨论“大量阅读”时,在书本的总量上作一个限定,比如列出500本书目,读100本以下是少量阅读,读101至300本是中量阅读,读301至500本是大量阅读。

什么是开放性?就是没有上限。如果没有上限,读100本算不算大量?读100本的跟读500本的比,算不算大量?读500本的跟读1000本的比,算不算大量?……

【三】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承受力。同样大的碗,有人一餐吃三碗饭,有人一餐只吃半碗饭。

所谓“大量阅读”,对不爱阅读的人来讲,从头到尾读一本长篇小说,已经是大量了;对爱阅读的人来说,来来来,读完一本,还有三本。

当我们要求学生“大量阅读”时,是否考虑了不同学生对“大量”的承受力?还是将“大量阅读”一刀切的?

对不同的人,“大量阅读”有统一的衡量标准吗?——我儿子说,他有很多很多“金币”,我一看,就三个五角硬币。

【四】

阅读有几种情况:要考试,必须阅读。坐在马桶上,闲来读一读。对某个问题感兴趣,想了解,不知疲倦读几本。

你的阅读是用来打发时间的,是用来研究问题的,是被迫阅读的,还是想提高自身素养,或者其他?

如果有人告诉你,你今年必须读完100本书,读完了年底要考试,你觉得有意思吗?

【五】

历史学家夏曾佑对青年陈寅恪说:“你能读外国书,很好;我只能读中国书,都读完了,没得读了。”中国古书浩如烟海,也能读完吗?陈寅恪后来才明白:中国古书尽管很多,但追根求源,说到底也不过几十本,而浩如烟海一说,不过是几十本古书以及它们的衍生品而已。梳理了脉络,抓住了根本,书便读完了。

读通了这“几十本古书”,算不算“大量阅读”?

人的精力毕竟有限,并不是越多越好,水多了会泛滥成灾的。

多则惑。

五色令人目盲。

阅读要建立起一个坐标系。

【六】

为什么去阅读,总有一个原因的。捧起一本书之前,想清楚自己为什么去阅读,阅读之后有没有解决这个为什么。不要随便拿起一本书就读,这不是好习惯。就像进饭店点菜吃饭,你不会随便点一份饭菜就吃,你不会把所有饭菜一次性都点了,你也不会一餐就把自己撑死了。有选择性的点餐。吃完这一餐,下一餐可以再来吃。读书也这样。

【七】

小孩子刚开始阅读,不要拿“大量阅读”把他们压死了。

不要用“大量阅读”把大家都搞得焦虑了。

卖书的,当然喜爱“大量阅读”。

买书的,“适量阅读”就好,少吃多滋味,多吃坏肚皮。

阅读是件好事,有阅读习惯就很好,能持之以恒则更好。切记量力而行。

【八】

请扪心自问:你“大量阅读”了吗?你“破万卷”了吗?

那些“大量阅读”的孩子,读了一点什么出来?“破万卷”只是个数量吗?

阅读,不要奔着“大量”去,量变不一定会质变。即使会“质变”,它可能是变好,也可能是变坏。阅读可以使人进步,也可以使人退步。“量”可以累积出来的,但需要在健康的基础上累积。讲究一点阅读质量,比“大量”重要得多。

我不建议“大量阅读”,我建议适量阅读、有效阅读、质量阅读。阅读要量力而行。

1、陆生作:爱阅读、看书很多,为什么还写不好作文?

2、陆生作:小学生该怎么阅读才是有效的

3、陆生作:读书,是读自己

4、陆生作:会阅读,会写作——写作文要学会“借东西”(修改版)

5、陆生作:怎么阅读,怎么写作,讲三层意思

6、陆生作:教孩子阅读写作一定要简单,兼谈绘本故事的三种模式

QQ群:左手作文法

群号:258952919

QQ群:陆生作的聪明作文法

群号:528037856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