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辰武解惑]什么是太极拳的用意不用力?
什么是太极拳的用意不用力
在现今的太极拳练习中,有很多拳友都对用意不用力产生了质疑,也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不用力是不可能的,又有一部分人认为不用力只用意才能练出太极内劲的功夫。
练习太极拳的拳友对杨澄甫宗师的太极十要产生了一些的质疑。
先围绕太极十要来展开基础,讲解太极十要的前5段属于身法结构,部分身法结构就是调整我们身体结构搭建一个身体框架,就像我们建楼时的一个框架一样做到稳定稳固的结构自然会产生内在劲力的流通,只要经过线下正确培训的学员就会感觉到内在能量的流动,内在劲力就开始贯这是不用质疑的。没有这种感觉那是因为前5个结构没有做到位,也没有经过真正系统化的正规训练,所以你无法感知到内劲的产生,一些内在的感知并不能产生真正意义上的打击效果,但它可以促进身体微循环内分泌的调整,所以对血压血糖和肠胃功能不好的气血虚弱的人会产生一个很好的滋养作用和调节作用。
所以它是属于基础养生层面的一个范畴,是武术本质练习的基础前提。
第2个阶段就是太极后5要,这段第1个就是讲的用意不用力,这是内在训练和上下内外相和劲力产生和传导使用的一个基础环节。不光是太极拳讲究用意不用力,太极拳讲的放松其实就是不用着力(蛮劲),其实外家拳和散打,搏击他们都要求需要身体的放松,放松是为了让身体劲力的传导,所以在太极拳运动当中强调了用意不用力的一个说法,现在这句话影响了很多练习太极拳的人到底要不要用力这个概念?
在拳架的基础练习当中,要求的用意不用力是让身体在正确放松的前提下,进行一个系统性的联动训练,通过我们大脑指挥控制身体,让身体和手脚整体结合,形成一个整体的运动。配合使我们身体产生能量能够顺利的传导,从我们需要的点释放,把这个过程在实战运用的时候称之为发力,拳架演练中称之为运劲。我们的大脑控制就是我们的意识也称之为心法,在拳法中体现为'意'(大脑的运动是我们所指的心法,心法这里是指大脑指挥而不是心脏。在中医讲意归脾,脾统一身之血可以输送全身的营养,心意相合既有动作又有内在气血流通)
拳法整体练分5个步骤
1,心法引领
2,身法运动
3,功力提升和
4,技术练习
5,经验积累
在套路结合的流畅练习当中,我们把运动前指挥这个层面称之为意,'意'是指挥身体形成一个接一个的动作,所以流传一句话叫'先在心后在身'这里讲的用意识指挥身体运动的时候,身体不是完全不用力的状态,完全不用力它就失去了练功的本质,那只是一种放松的一种调养练习,用意不用力是在意识指挥下,让身体形成一个整体性,不用蛮力的运动,在这种自然顺遂的前提下运动。所以这里就结合了我们太极前五要的身法结构,有了气沉丹田脚下有根,腹部有实,腰的旋转,带动内在劲力和气血的流通,有了意,指挥身体结构的行为,才有下一步行动上的上下相随,有了上下相随才可能有内外相合的劲,然后才能做到动中求静的内在劲力的运转。
所以我们求的是内在的贯穿,也就是我们表面看起来是很柔和的,但我们内在身体是充满了一股能量,这种能量把它称之为内劲,在以往拳论中,称之为内功,近年我们常称之为内劲,因为内功听起来飘渺给人一种玄乎的感觉,但内劲感觉更贴合我们现在运动的这种状态和理解。也就是我们在练习的时候,内外整体的运动会产生一种自然的力,顺随,流畅,沉稳。在《十三势行攻心解》中讲:勿令顺遂乃便利从心,勿令沉着乃收敛入骨,就是讲到我们内在劲力产生和运动的状态。
因为拳架练习,包含的基本功就是开发整体结构练习,就是我们常说的开肩开胯和,气沉丹田和五脏六腑的练习,还包含着我们的桩功训练的基础,落地有根,身体充实,间架结构等。结合了实战运用当中的技术动作,身法步法,所以套路练练习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训练,和基本功比起来,基本功简单,直接,易学,更能开发身体调整结构。所以出功夫的人不一定会套路,也不一定把套路打得多美多好看,而套路打得好看的人,练得美的人反而不一定有功夫,这就是为什么老一辈的拳架看上去都没有那么优美,确能个个出功夫,缘由都来自于基本功的锻炼。
练拳不要咬文嚼字要正确的理解前辈们的用心良苦和经验总结,要认真思考和体悟,因为我们现在的练习环境和和以前是不一样的,意识的锻炼不要去质疑,重要的是跟师学习,'入门引路需口授,功夫无息有法自修'有一个好老师少走10年路。三年小成是基于每天都在师傅的身边练习,系统化的训练,明白的人才知道什么叫用意。功法是需要体悟的并非文字的描述,描述解释的只是一种结果,而不是练习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