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期楚国有两位霸主,一是楚庄王,另一位是谁?

楚国(前1115年—前223年)是先秦时期位于长江流域的诸侯国,国君为芈姓、熊氏。周成王时期,封楚人首领熊绎为子爵,建立楚国。在春秋时期,楚国和齐国、秦国、晋国并称为“春秋四大强国”。彼时,各个诸侯国之间的长期争霸,自然形成了齐桓公、晋文公等霸主。就春秋五霸来说,《史记索隐》—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荀子·王霸》—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由此,对于楚国的楚庄王,成为春秋时期公认的霸主。值得注意的是,除了楚庄王,楚国在春秋时期还有一位霸主。

一首先,根据《春秋》、《史记》等史料的记载,楚庄王熊旅(?—公元前591年),又称荆庄王(出土战国楚简作臧王),芈姓,熊氏,名旅(一作侣、吕),楚穆王之子。公元前613年,楚穆王去世,楚庄王这位君主即位。彼时,楚庄王一方面年龄不到20岁,另一方面,在楚国内部更是爆发了公子燮与公子仪的叛乱。面对这一复杂的局面,楚庄王没有急于出手,而是暗中观察,甚至表现出沉湎于声色犬马的状况。不久之后,在全面了解楚国文臣武将之后,楚庄王重用了伍举、苏从等忠直之臣,任用孙叔敖为令尹,不仅击败了庸国等诸侯国,还促进了楚国国力的恢复和增长。

二在此基础上,楚庄王继续和晋国展开中原霸主的争夺之战。在楚庄王之前,楚国在晋楚争霸中可谓屡战屡败,也即几乎没有取得什么大的胜利。但是,在公元前597年的邲之战中,楚国终于大获全胜,以此在晋楚争霸中占据上风。此战过后,楚国的声威大振,国势日强。不久之后,楚庄王灭掉了萧国,又连续三年攻伐宋国,迫使宋国向楚求和。由此,楚庄王在位期间,楚国来到了自己的一个巅峰。楚庄王二十三年(前591年),楚庄王去世,谥号庄,葬于纪山。总的来说,在春秋五霸中,楚庄王是毫无争议的一位,而在楚庄王之前,楚国其实还有一位公认的霸主。

三根据《春秋》、《史记》等史料的记载,春秋三小霸,指的是春秋初期最早称霸的三位霸主,由于其霸业不如春秋五霸,故被成为三小霸,他们分别是:郑庄公、齐僖公、楚武王。由此就楚武王来说,可能在知名度上不如楚庄王,但是,楚庄王对于楚国的影响力,却是丝毫不逊色于前者的。楚武王熊通(?-公元前690年 楚国丹阳人,今湖北宜昌),芈姓,熊氏,名通,楚若敖之孙,楚霄敖次子。在楚武王之前,楚国的君主并没有称王,也即楚武王是楚国第一位称王的君主。对于称王的楚武王,在称呼上已经和周王室分庭抗礼了。

四最后,公元前741年,楚武王成为楚国君主。在中国古代历史上,谥号为“武”的君主,往往都在开疆拓土、对外战事上取得了不俗的成就,比如汉武帝刘彻,魏武帝曹操等。而就楚武王来说,自然也不例外,其在位期间,不断吞并楚国周边的小国,比如权国、随国等小国,就被楚国所消灭。除了不断对外用兵,楚文王还在新占据的疆域上推广县制。比如楚武王兼并权国后,将权国设立为县——权县(权县成为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县)。对于楚武王开创的县制,不仅对楚国形成了深远的影响,也促使秦国、齐国、晋国等大国选择效仿,也即这有助于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对于新占据地区的掌控。文/情怀历史

媒体来源:情怀与历史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