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幼女被拐14年,父亲找到时已怀孕三月,这个案子怎么判?

对于拐卖人口,中国历朝历代都严厉打击。从秦汉到清朝,官府都颁布相关法令,严禁买卖人口。但是,不管惩罚多严,都有人铤而走险,造成了一出出的惨剧。今天就说一个《清稗类钞》里的故事,看看如果你是当地知县,遇到这样的案子,该怎么处理。

清末老照片中的官员审案

清代龙溪知县章某,遇到了一个泉州来的士绅,越境打官司。一般来说,案件都是本地审理,越境的非常少。这个案子是这样的,泉州士绅林某,女儿三岁的时候,被乳母带出去游玩,拐走了。这一晃十四年过去了,林某从未放弃寻找女儿,近期有了结果。

原来林某的仆人近期赶庙会,在人群中发现了失踪多年的乳母,于是立刻将其抓了起来,送到了林某手上。林某苦苦寻找了十四年,忙问自己女儿的下落。乳母交待,林女早已经卖给了施某为婢女,施某的女儿出嫁,林女作为陪嫁丫鬟,跟着嫁出去了。

施某女儿所嫁的,正是章知县辖内的富家子弟王某,所以林某来找女儿了。

章知县仔细一听算是明白了:林某女儿三岁被拐,卖到了施家当婢女,现在施家小姐出嫁,林女当了陪嫁丫鬟。所以,林某来这里,找女儿了。

章知县看林某把乳母也绑着带来了,于是问了问情况,乳母也全部承认了。章知县于是问:“事情我是明白了,治乳母的罪那是肯定的,我还需要做什么?是帮你把女儿找过来你带走,还是让她留在王家?”

林某激动的说:“我怎么说也是士绅大族,怎么可能让女儿继续以婢女的身份生活?要治乳母的罪,在我们当地官府就行,我跑这么远,就是让大人做主,把女儿帮我要回来。”

章知县一听,合情合理,这也是地方官该做的事情。于是,他派出衙役,到本地王家找王某和林女,让他们来县衙认亲。

事情发展到这里,还是合情合理,而且比较顺利吧。下面,麻烦就来了。

清末老照片中的富家女子和丫鬟

当时的漳州、泉州风俗,大户人家嫁女儿,都会有陪嫁丫鬟。而按照惯例,这陪嫁丫鬟跟着过去之后,实际上就是小妾了。林女跟着施家小姐嫁过来之后,一家子关系也很好,王家少爷也很喜欢她们俩。结果,施家小姐和林女,现在都已经怀孕三个月了。

这一家人也想不到,林女的父亲,忽然间找了过来。当衙役把文书带来给王家看了之后,王家少爷不高兴了,对衙役说:“这是我妻子的婢女,我已经纳为小妾。至于拐卖的事情,该抓的不是已经抓了吗?我也算是有头有脸的人物,没什么罪凭什么跟你去衙门?”

衙役赶紧解释:“让王少爷过去,不是为了拐卖的事情。主要是现在林女在你府上,人家父亲找来了,林女是留是走,你总要过去说一声呗。”王家少爷坚决不去,直接把衙役赶出了门。

故事讲到这里,咱们要先停下来,看看王家少爷说的有没有道理。

首先,林女在施家是婢女,是属于奴婢阶层。按照当时的情况,奴婢阶层是依附于主人而存在的,他们不仅要按照主人的安排工作,其婚姻也要得到主人的认可才行(之前写过一篇关于奴婢阶层的文章,其中有详细的论述,感兴趣可以去看看)。所以,林女作为陪嫁丫鬟到了王家,按照习俗被纳为小妾,确实并不违法。

按照《大清例律》,正常的奴婢买卖不受限制,买卖“良人”则是违法的。所以,就算要抓人,最多再抓买了林女的施某,和王家少爷没有什么关系了。

《大清律例》

当然,王家少爷不愿意去衙门,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他向林女解释说:“你父亲要真是来认女儿的,一打听就知道咱们家在哪,直接上门不就行了,为什么要通过官府呢?咱们王家也算是大门大户,又没有犯罪,凭什么要被那小小的衙役传到公堂去呢?”林女此时也很为难,便默不作声。

此后,衙役来了好几次,王家少爷就是不愿意跟着去。章知县也很为难,对方不是罪犯,而且在当地颇有势力,肯定不能强行抓来。于是,章知县一狠心,拿衙役动手了:命令两个衙役跪在堂上,另外两个去请王家少爷。请不来的话就跪着,之前跪着的两个再去请……就这么轮着来,看谁能办成这趟差。

衙役可怜啊,膝盖都跪肿了,最后直接躺在王家,死活不愿意动了。王家少爷一看,也没办法了,只好带着林女去了公堂。

到了公堂,父女相认,也是一番感慨。王家少爷行晚辈礼,林某也不理他,非要带着女儿回家。然后,双方就僵持着了,父亲找到女儿,带回家天经地义;但是林女已经怀孕,这样回家怎么生活?难道另外嫁人?

于是,章知县赶紧派人调停,希望双方各让一步,最好的解决办法是:林某先带着女儿回家,王家备好彩礼,再名正言顺的娶回家,这不就变成大喜事了?

王家少爷还算好说话,愿意这么干,但是林某却死活不愿意,为什么呢?

清末某大家庭合影

林某解释说:“我找了女儿十四年,这次来就是把她带回家的。我家也是名门大族,有脸面的。要是把女儿嫁给这个人为妾,早晚会被乡邻知道,这岂不是有辱家门的事情?我不管女儿到底喜不喜欢这个王某,为了保住名誉,女儿生死无所谓,必须带走。”

话说到这个地步,大家都哑口无言了。章知县也没办法,只能痛骂几句,任林某把女儿带走了。

最后的结局是,林女和王家少爷告别后,跟着父亲来到了渡口,趁人不注意,投水自尽了。

你看,本来一件好事儿,现在成了悲剧。章知县又有什么办法呢?他确实不能强留林女,不管是依礼还是依法,被拐者都应该和自家亲人团聚,这在历代法令中都有相关规定。

更关键的是,林女在王家生活的不错,仅仅是个例,更多的被拐女子不一定有这样的好运气。章知县若是硬留下林女,万一此后林女在王家受辱,章知县必然也要担责。所以,他所能做的,仅仅是提出“明媒正娶”的建议而已。

林某有没有错?当然有,为了面子,连女儿的生死都不顾了。不过在那个时代,家门荣耀一向是重中之重,就算是林女从小没有被拐,长大也不可能随自己的心意婚嫁。林女的悲剧,是他父亲造成的,更是那个时代造成的。

(0)

相关推荐

  • 姜广富:官箴碑(四)|民间故事

    姜广富:官箴碑(三)|民间故事 文/姜广富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上篇巡抚大人邀请颜知县一块去丁府祝寿,颜知县权衡再三,说什么不能去,他哄骗巡抚温大人:"承蒙抚台大人抬爱,陪同大人去祝寿, ...

  • 故事:县太爷招人(民间故事)

    有个新到任的知县,接任后,发觉衙门里的衙役,不是老弱病残,便是酒色之徒,要办事时不见踪影,有什么好处就你争我抢,于是便下决心搞人事改革,让老弱病残者病退,把游手好闲者辞退,最后只剩下张三.李二两个衙役 ...

  • 明代奇案:母亲身亡,孩子夜见人脸老鼠,知县明断,牵出三起凶案

    明弘治十年六月初二,平乐府有一个叫杜尚的进士在京候官三年,最后走了建昌伯张延龄的门路,来到张皇后的家乡,兴济县当知县. 已经42岁的杜尚到任后,并没有想着如何造福一方百姓,反而钻研如何取悦张氏侯爷. ...

  • 大清奇案:貌美女子被害,货郎伏法,新知县巧计重审,真凶被擒

    清朝乾隆年间,在江苏省江宁县城有一个名叫王启祥的裁缝.他从小心灵手巧,技艺高超,一把剪刀在他手上能玩出花来,剪裁出各种各样的衣服式样,很受富贵人家夫人.小姐们的喜爱. 凭借着自己的一双巧手,王启祥挣了 ...

  • 姜广富:官箴碑(六)|民间故事

    乔永胜:关联|小说 文/姜广富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上篇说到颜知县请丁玖来赴宴,为什么不派衙役抓捕他,因为颜知县怕他的恶奴反抗造成伤害,更重要的是给丁府留点脸面,请来县衙,给抓来县衙,不一样说法, ...

  • 李嬷嬷为什么骂袭人是狐媚子?

    本文音频:李嬷嬷为什么骂袭人是狐媚子? 袭人素有贤良之名,这个在整个贾府,无人不知.我们肉眼可见的,她也从没有主动跟任何人闹过矛盾,但就是这么一个温柔和顺,心地纯良,恪尽职任的丫鬟,却偏偏被李嬷嬷冷不 ...

  • 古代奇案故事:六条人命

    我们大家知道,古代当官的,下至七品知县,上到内阁大学士,都是通过科考,从秀才.举人.进士一步步考出来的,一个个都是饱读圣贤书,按理说,这样的官员应该爱民如子才对,可一旦当了官,有九成的人就腐化了,贪图 ...

  • 清朝奇案:同一男子 两任新娘接连惨死 八任官员 为政绩不断屈打成招

    同治年间,江西赣州府龙南县的赵知县接到本县杂货铺老板吴贵的诉状,称其刚刚出嫁不到10天的女儿妙姑无端被人杀害,恳请县太爷查明凶手,为女儿报仇. 赵知县带领衙役.仵作第一时间去往了现场,发现现场保护得很 ...

  • 故事:古代奇案故事,意气用事

    以前济阴县有个姓曹的富人,这位曹某本来有一个女儿,乳名叫阿英.某一天阿英和乳母外出,两人竟一起失踪了.女儿失踪后,曹某便派人四处寻找,毫不怜惜人力.物力.转眼间十五年过去了,尽管阿英依旧是音信全无,但 ...

  • 清朝奇案:两次成亲,新娘都离奇死亡,五届知县接手,才擒获真凶

    清朝同治年间,江西赣州府龙南县发生了一起命案.当时的知县姓赵,这天他收到一份状纸.这份状纸,是龙南县一家杂货店的老板呈上的.这个老板姓吴,叫吴贵.他说,他女儿妙姑嫁出去才几天,就被人谋杀了.他的诉求是 ...

  • 包公断奇案——血手印

    北宋中期,出了个名震天下的包青天,断案如神,让无数人沉冤得雪. 这一天,包青天从外地返回开封的路上,突然间有人拦住了他的轿子,只听一个苍老的声音高呼道:"求包青天做主,救救我可怜的孩子吧!& ...

  • 清朝一桩奇案:少爷好男风,美男惨死其床上,真相毁三观

    清乾隆十二年(公元1747年),常州府宜兴富商蒋家发生了一起命案,一俊美后生周廷赤裸死在了蒋家大公子蒋诩床上.围观下人发现周廷生前曾遭受过侵犯,而蒋家大公子素好男风,当地人皆知.案情看来似乎并不复杂, ...

  • 民间故事:中元节饿死鬼上门讨食,女人好心送饭,却酿一桩风月案

    明嘉靖年间,村中有一王姓的小户人家,家中老父名叫王启德,其妻去世的早,和小女王喜儿相依为命至今,日子虽然过得苦一些,但好在街坊邻居十分照顾这父子俩,生活也算是幸福. 时年农历七月十五中元节,这日家家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