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六壬精义讲解续3
192、数术预测与心理作用有什么关系?
有人问:术预测的起课与人的所思所问有关,所思不同,课式所反映的内容也不一样;问题不同,主体反映的对象也有所差异在同一个问题上;不同人来求算,就有不同的解释。那么,这就意味着,我们数术预测与当时求测者和预测者的心理活动有关,怎么想就有什么样的结果,那岂不是事物的发展都是受人心理活动的支配?事物还有什么规律可言?
其实,当我们想预测什么问题的时候,我们的眼前确实已经遇到了与这个问题有关的事情,在每一个具体的问题中,都包含着我们对该事物最关心的某个环节,如果我们不想到某件事情,就不会提出与该问题有关的问题来;只要现实确实存在着某件事情,只要求算者脑内闪现出该事物的图象,则无论他如何提问,这种图象必然会通过我们特有的方法展现在数术模型中,因为数术预测是象和形的结合,形体的运动可以通过象展现出来,当求算者想要提问之时,事物太极的“一”立刻就产生了,太极是介于0和1之间的东西,是问题从无中产生有的开始。而当问题一提出,事物的矛盾就立刻展示出来。因为问题是1,它的展开就是2;事物本身都是矛盾的,只要一件事情产生,就必然有一件事与它相对立,有了矛盾的二,把二分解,立刻就得到了四象。四象就是事物在某一个发展阶段的图象,也就是在该阶段各种“用”的综合,把“用”综合起来,进行主客体之间关系的五行分析,最后得出一种活动最剧烈的、首当其冲的、在全局中起主要作用的“用”而发之,称为“发用”,发用以后的传递或发展就是“传”,传就形成了事物的发展主流和大趋势。因此,传是五以后的综合发展趋势,它可以用八卦来表示,因为它是一种全方位的时空展现,事物的全息尽在其中。
因此,在数术预测过程中的心理作用,是基本上可以排除的,无论求算者对所问事物的希望如何,认识如何,只要他脑中出现了事物的图象,并且其图象被我提取摄入到我的模型之中,事物原本的发展状态和发展的趋势,就不是以求算者的意愿来发展,而是按照事物气数发展的必然规律进行运动了,故我们在进行数术预测之时,不必担心其心理因素的变化和所问问题的不一致,因为有所想就必有其象,有所问就必有所发,只要他脑子里的图象清楚专一,四象就必然清楚和容易判断。只有那些事情模糊,自己都不知所想和所问之事物,才使图象模糊,给我们的判断造成麻烦。
193、数术预测和气功特异功能有关吗?
我们说,人的认识是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统一,任何任何事物都是先有感性的直觉认识,而后上升到理性的逻辑体系。数术学是怎么样发明的?人们不得而知。不过。数术学产生于几千年前,那时人们的认识水平有限,产生如此精密的理论体系真是难以想象,但他们确确实实是这样做的,足可见他们在感受知认识上的远远高一现代之人。
这种高感知认识,必然来自人体的特异功能现象,根据我们数术中心数位特异功能者长时间的研究,发现了许多令人惊奇的现象:特异功能特异感知所看到的未知事物的图象,竟然和我们大六壬三传所展示的图象差不多,并且他们在对大六壬毫无所知的情况下,可随口点出六壬盘中的空亡之处。他们用特异思维对事物状态的分析,也与六壬四课所反映的图象基本相同。更有甚者,当我们把奇门遁甲演示出来。他们便立刻“看”到我们所算的人正处在哪个门,哪个星,哪个方位上,以及它的处境和状况等,并且就立即在奇门盘上用思维能量改变其处境,使其化险为夷。奇门遁甲的谜底,轻而易举地被他们揭穿了。当我们推演太乙神数时,略加提醒,他们马上就看到神数中的秘密。原来“天数“是如此这般,明白了天数和人数的真正含义。
总之,当我们的数术研究与特异功能结合起来,才真正认识到了数术学的功能和价值,认识了气数的重要,认识了数术学的预测机理。数术学完全就是对特异功能的理论化和系统化。它是人体特异感知认识的理性阶段。过去,凡是能神机妙算的人,必有特异功能和特异思维,理论只是推动他感知和思维的工具而已。不过,特异感知的形成有先天的,也有后天的,后天的在于数术理论的学习和气功的修炼,日长天久,必有奇效。
194、数术预测需要心理暗示和语言暗示吗?
有人说:“什么数术预测,完全是对人心理活动的揣摸,看人脸色说话,或者听人声音中所流露出来的感情变化,以随时改变自己的言辞,尽量事情说得圆滑,左右逢源,正反都可。”或者干脆说“数术预测就是通过对被测者的心理暗示和语言暗示来完成的”等等。
实际上,们预测完全可以不必见面,预测者和被测者可以采取“双盲“的方法,即双方都不知道对方是谁,而只由中间人(此人应与被测者有关系)电话中报三个数字就可以进行预测了。事实证明预测反映的被测者的现实状况和事情发展的结果都是非常的吻合,这里完全与什么心理暗示和语言暗示无关。
在我们所求得的数字之中,必然包含了事物现状的图象。有了图象的出现,事情的发展结果就已经确定了,图象的东西和现实的事物有时并不是同步发生的,正象我们要制造某个机器,首先必须画图纸,先有了机器的整体图象,然后才能按照这个图象去制造机器。在我们的数字中所反映的图象正是如此,不管它是事物什么阶段的象,它必然隐含着相对应的事物,过去发生过的也好,现在发生和将来要发生的也好,它们都是具体事物的象的表现,图象发生的时间和空间已经在大六壬模型中表现出来,如果这个图象所标志的时间,与我们所预期发生事物的时间相吻合,则图象在事物之先发生,否则则事物已经发生或事物不在我们所预期的时间内发生。
我们的六壬预测,只需要获得事物的图象就可进行,当然这个图象决不是一般意义的平常图象,如吃饭、睡觉等。它是事物矛盾的集中体现,或者是事物矛盾的焦点或中心,中心的发展才是事物矛盾的深入和发展。我们所求得的这个焦点,是事物不同阶段的争夺热点,或矛盾最激烈的地方。过去人说“事无刑害不发”,“至克处以见杀机”,“不杀则机不现”等等,正是从矛盾最激烈的焦点处看到事物的发展和转折的。
因此,某件事的发展,是不以某个人的心理状态来确定的,人们的心理状态有千差万别,而事物的发展却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我们看事物,必须完全抛弃掉心理暗示和语言暗示,否则将会产生先入为主的思想意识,从而把我们的判断引向歧途。
195、数术预测是不是必然符合事物的规律?
任何一门科学都必须经得起验证或实践考验。科学的逻辑,必然是符合客观事物发展规律的逻辑。那么,数术学的逻辑是不是符合客观事物发展的规律呢?我们说,从数千年在人们长期实践中走过来的数术学逻辑,没有被岁月所否定,就必然有它的科学性或合理性。简单地一笔勾销,就等于无视历史攸久的文化,不珍惜前人的劳动成果。在中国首屈一指的巨著《四库全书》中,有相当一部分是讲数术文化的,可见数术文化是我国古代经典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我们说,数术是研究气的规律的学问,那么“气”对万事万物的影响是不是必然的呢?或者世界上的一切事物是否都按照气的规律来进行?如果万事万物的运动都可以转换成气的运动,则我们的数术预测就必然地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
一切气的运动,都是我们看不见,摸不着的,因此,它带有非常浓厚的神秘性。现代的西医医生给人看病,只相信疼痛是由炎症”或细胞肿瘤所造成的,而造成炎症的又是各种在显微镜下能够看得见的微生物所至,他们绝不相信脑袋里的毛病能够与脚有关,不相信某一器官的病变会与其它器官的“气”机不调有关。而一个有经验的中医师,把人的脉博一摸就知道某人全身各部位的疾病情况如何,哪个器官与哪个器官不和,再根据五行的辩证关系对症下药.要知道中医的摸脉并不是单纯地摸脉博的跳动,而是在“探气”,用自己的神力来探知从脉跳中流露出来的五脏六腑之'气”的强弱,气弱则补之,气旺则泄之.高明的医师甚至不用摸脉,从病人身体各部位的气色和举止,就可知道其病因之所在,和其生命的寿夭.中医治病一般都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主张综合地辩证施治.这是因为,从古代流传下来的中医理论,其最基本的理论就是人体是各种气的统一,如营气、卫气、宗气、脉气、五脏六腑之气等等.所谓的“器官”,也只不过是'气官”而已,它们是宇宙中各种气质的汇聚,储存和出入之地,人体实际上就是一个小宇宙,它具有宇宙中所具有一切物质或气的成份,人体中气血运行的规律,与宇宙的气运规律是完全对应的,气运不对应或发生偏转或受到阻碍和外界力量的干扰等等,都会使人体的气机产生病变,所谓病就是一种不谐调,该聚的不聚,该散的不散,或气质的聚散不当而导致的不平衡.就象癌症就是某种气机的恶性聚集一样。许多练气功有素的人,当他们感觉到身上的气机不调时,只需加进某种意念,瞬刻之间或在较短的时间内就使身体自动地恢复平衡,因为思维就是一种能量,它能驱散或聚集气机,就象一切气的指挥机关,它能调动自身的各种组织.自觉调整平衡。
一个平衡事物,必须是能够自组的,即能够自动地组织,调节自身的平衡和抵御外界不良气机的侵扰。事物失去了自组能力,则其必然就会走向灭亡,象一个人患了癌症而自身又无法抵御一样.一切事物维持自身平衡的能力,就是'气”.气—方面可以组成物质,另一方面也是事物能量的标志。我们说,物质都是由能量组成和能量来维持的,物质越大的,其能量也越大,而人的能量更是那万万不可缺少的“一口气”,气没了,维持生命的能量也就完了。? .
人和宇宙万物都是一样的.组成和维持事物,都必须具有能量,而这种能量我们又看不见,摸不着,只能感觉到它的存在,它象物质,又不是具体的物质,象思维又不是具体的思维,现代气功理论把这种奇妙的东西叫做“场”,“粒子能”,“思维能”和'统一场”等等不一而论,但真正是什么尚不能定论,有些人干脆象牛顿一样,把它推到上帝那里去了,认为它是一种主宰一切的“神”的力量。
不管'气”是个什么东西,我们都可以从它的表现上来摸到它的脾气,我们可以取出在地球上感受最深的最具有代表意义的“气”的几种表现的变化,来代表“气”的变化规律,这也是取“气”之象,以言“气”之实。地球最具代表意义之气质,就是五行之气,.因为五行之气的变化是地球一年四季时空变化规律的集中体现,地球运动的规律,又可以对应于一切事物运动的规律,这来之于事物的全息原理,事物可以小见大,和以大见小,因此,五行之气又可以分布于一切事物之中,地球的五行运动完全可以和事物的五行运动相对应,于是,研究事物的五行运动就如同研究地球的五行运动—祥,具有同样的规律。
用五行之气,来取代或代表一切事物运动之气,是取“气”之“象”,即气的现象表象来研究事物,通过现象的研究,以求得对事物本质的认识,这也是数术学最基本的原理之一。气可以通过五行之象表现出来,而五行之现象又是地球气质运动的缩影,任何事物又都是由气所组成的,当然也可以用五行之气来表示,于是,一切万物之气发生了统一的对应,形成了统于的规律, 一切都可以用五行来代表,这好比万物之“气”是皇帝,皇帝不出面,而由宰相“五行”出来统管事物一样。
把一切事物统一于五行之后,五行运动的规律,也就是事物运动的规律,这是我们数术预测的理论依据之一。在事实上,这 种规律确实具有着神奇的作用。无论是什么事情,不管它们内部结构如何,其自身有着什么样的独特运行方式,它的气数演变都会向着五行运动的规定的方向发展,这是千真万确的。如果没有这个规律和事实,数术学恐怕早就销声匿迹了 。
l 96、为什么有许多预测并没有反映事物的发展,或者说“不准”?
我们数术预测,经常也有没测准的,这是不是就象有些人说 的任何预测就象丢钱币,猜中正反两面的准确率各有50%,随便什么事情,说准和不说准的机率也都是50%。既然这样,数术预测就只是一种形式了,还不如算命先生见人说话来得准。
那么,没测准的原因究竟在哪里呢?在数术学中是不是存在某种测不准的机率呢?我们说,没测准的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我们对“数术语言”的不通,正象一个英国人到令国来,偶然能听懂几句中国话,但大部分都是似懂非懂,这必然会闹出很多笑话。数术语言是一种“天机”的展现,即事物发展过程中暗藏的某种神秘力量对事物进行控制的一种暗示。因为它是一种无形的“气”或能量的作用,而通过分别代表着各种气质的特殊的信息符号(神将之类)显示出来,这些符号上下的组合,往往是杂乱无章的,相互间的作用也显得主线不清,头绪纷乱。我们的数术判断,就一个学生在考场上应付考题,题目看懂了,才有作对的希望,看不撞则只有瞎猜,平常成绩好的可以打个八九十分,。获得高准确率,成绩差的,连50%的准确也达不到.在数术判断中,着懂了题目或看懂模型所反映的图象,就是看懂了“天机”。不过,天机是不会轻而易举就让人看懂的。道教的道观里,都有“天机部”,能真正步入天机部的人亦非常人也.我们学数术,必须从小学开始,逐渐到中学,大学,到了“大学”就要接触天机部。到了研究生,博士就可以在夫机部里自由翱翔了。
另外,测准的原因还有很多,如求测者思想混乱,或问题很多,不知问什么,问和想不—致,导致取到的图象混乱,在判断中抓不住事物的主线,模棱两可,这往往容易判断错误。又如预测者神力和定力不足,精力不能尽入图象之中,一致于在图象中不能综合全局,击中目标。数术判断对预测者的要求是很高的,特别是对'性”的要求,即人的思维能量和神力定力的控制能力,神浮则气浮,神散则气散,神气浮散者,对事物的觉察能力则自然减弱,因此,凡判断能够“通神”者,必然是练功有素看。 数术是“数”,练功是“气”,“气”是能量,有数无气则必短寿,有气无数则必层次不高,只有“气数”的结合,相互促进,才能提高层次和能力,才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很快打开“天机部”的大门。
l 97、人和事物究竟有没有“命”和“运”?它们真正能提前知道吗?
什么叫“命”呢?命就是一种事物的存在,过去讲“性命”,命是体,性是体之用,或者叫性质、本性之类。在人体上,命就是人的身体,性就是人的思想性格等等。在事物上,命就是某种客观的存在,一个国家的“命”,就是整个国家的实体,如政府、军队、公民等等。一个公司的“命”,就是一切组成公司的人和物,这种组合把各种相关之“用”统一起来,形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整体的结构破裂,则命也就宣告完结。
在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把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分成“理”、“象”、 “数”三个部分,“理”就是事物按照一定的联系组合起来的物质实体,某事物之所以是某事物,就是因为它形成了一个整体展现在我们面前,亦即它的存在就是合理的,张三之所以是张三,就是因为他与李四不一样,他具有着自己的特征和性格,这就是张三存在之“理”。“象”就是事物的一切特征和运动所展现出来的图象、现象、表象等,任何事物都具有它的表象,张三长的模样是美是丑,他在平常的活动中是什么样的状态等等, 都是张三的“象”。“数”就是事物与事物问的联系,关系以及事杨发展状态或运动阶段的数理表征和逻辑顺序。一个家庭有五口人,有父母、老大、老二、老三,该家庭是某性家族的第二十代子孙等等。事物都是由数字的关系组合起来的,并且按照数字的顺续进行先后的运动。事物的“理”出现,就必然有“象”, 有了理和象,就必然有它们之间数字的逻辑联系。
一个有机的命,就是把事物的理、象、数统一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物质存在。我们说,一个人有生命,他就必须有肉体、有头脑、有思维、有运动,即“性命”的组合或“体用”的结合。
所谓运,就是命在时间空间中的不断运动,把命在时空中的 运动痕迹连接起来,其时空变化的逻辑顺序,正是地球五行运动变化的逻辑顺序,因为命的时空运动,离不开地球的时空运动,因此,我们一切有机之命,都是“身在五行之中”的,都逃不五行的运动规律。
即然命的状态可以通过象表现出来,其运动又遵循着五行动的规律,我们就必然能够找到一种把事物的象和其数理关系统一起来的逻辑规律:有一种象出现,按照它的数理关系,紧接就出现第二种,第三种,第四种……第九种象,它们都是连续发生的。这些象的发展是随着我们的时间向前推移的,而时间的推移就必然有着白天黑夜,一年四季.我们以第一种象出现的空间为中心,其象随着时间的变动而进行的上下左右前后等各个方向的运动就形成了一个以该事物初始状态为圆心,其运动的空间范围为直径的太极模型,因此,从事物初始状态一,按照太极逻辑顺序(即时空变换顺序),我们就可以从一得出二,从二得出四,……等程序的向下推衍,由于事物的太极运动,与地球五行的太极运动具有着时空的必然对应,或者叫“全息的必然对应”,我们立刻就可以得出事物发展的不同阶段的图象所处的时间参数和空间位置,以及各阶段象的处境状态和与周围之象的关系。
我们说过,事物的象与形是可以不同步发生的,当我们想预测未来,我们就可以通过太极模型捉取未来之象,当我们想知道过去,同样也可以把过去的图象展现出来。特异功能者,甚至不用数术模型,而直接通过特异思维追踪过去和未来的图象。
因此,命和运不仅是万事万物存在和运动的标志,而且命运的发展是可以提前知道的.这是我们研究数术学最重大的意义之一。
198、人和事物的命运可以改变吗?改变它的动力在哪里呢?
既然人和事物有命运的存在,那么这个命运是不是天定的,或者说是生来就有的呢?果如此,我们的人生奋斗还有什么意义可言呢?
.我们说,一个人如果仅仅作为一个生物体,其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与一切事物运转的过程是完全一样的.这个过程就是事物太极的运动过程.在凡某种意义上说,事物的产生和发展都有它的必然之数。当某一个人和某一件事—旦形成,其初始状态的结构就决定了该人或事的气数长短和演变规律,结构是恒稳态的,它在以后的运动过程中,就可以通过自身的牢固系统,抵御外来的干扰和破坏,其气数就必然延长。相反如初始状态的结构上有许多缺陷,或在有些相关的联系上存在了自己相残的因素,从而使其内部结构产生了相互抵消的运动,则当它运动到与相残因素相对应的时空区间,这种因素就立即起作用,导致机体的破坏和消亡,这种现象,就是人体和事物的“空洞”现象。任何事物都有其气数上的缺陷,即“空洞”,当它仍处于青壮旺年时期,这种空洞则容易填补,因为气旺而不空,而当事物处于它的暮年,这种空洞就越来越大,从而形成一种难以克服的病变,最后变成了人和事物的“死门”,当年月日时正好遇到这个“死门”之时,则事物的气数便从此而断.因此,过去道家的修练者,总是在寻求这种突破“死门”的接气续命之法,以求长生不死。
事物初始状态的结构不稳定的,或漏洞百出的,很容易在它运转中遭到各种因素的冲击,当它不能抵抗这种冲击时,则其结构必然破灭而重新组合,形成新的事物。中国古代的王朝有存活
了几百年的,也有几年的,从数术角度说,其差别就在于它们王朝建立的初期是否形成了一个强稳结构,这种强稳结构,就是其“内部诸因素都是相互促进的:不利的有气克之,不足的有气补之,相互之间都是相容和相合的。算命先生看人的八字,就是看人的初始结构,结构好和气旺的,必能长寿和有所作为,结构不好而气弱的,必体弱多病,办事不顺,且灾难重重等等。
因此,一切自然形成的事物,包括人体在内,都是有它的定数的,及产生和消亡之数,这个定数就是“命”。命可以说是基本上不变的,因为它代表了某种结构,主要的结构遭到破灭,则命就会改变其形态。
命是不变的,但运却可以随着某种因素的改变而改变,这种运的变动就是对命进行修补、完善和帮助命消灾避难,抵挡外界因素的干扰冲击。在自然界的运动中,事物都是按照必然的气数发展规律进行运转,事物的生老病死有着固定的定数,这些定数是早已规定好的,正象太阳、地球要存活多少年,都可以计算得出一样。然而,自然界加入了人类的运动,情况就不大一样了,人们在自己的活动过程中,可以改变事物的现状,改变事物的运动,从而使事物的结构和气数得到加强和减弱,使事物呈现出千变万化的态势。尤其是人类特异思维现象,可以直接改变事物的气数成份,令事物改变原有的结构和运动状态。不过,在一般情况下,人们的思维都是随自然而走,总是受着习惯的束缚,加之人们对自然界气数运动的规律缺乏认识,不能自觉地有意识去改变事物气数,而只是在事物现象上作文章,其运动总是显现出不自觉地随着事物气数的运动而运动。因此,.绝大多数的人,都逃不脱事物命的安排。这就是所谓“必然王国”的必然现象。
那么,事物要想得到改变,其真正的动力在哪里呢?这种动力并不在事物的矛盾之中,因为它是一种相互抵消,不断耗散的运动,矛盾的动力只能加速旧事物的灭亡和推动新事物的前进。事物的矛盾发展,就是所谓的“必然之数”的发展。然而,我们要维持现有的事物,或者改变原有的状态,比如延长自己的寿命和寻求事物的平衡与稳定,就要采取一种抑制矛盾和能量耗散的运动。现代耗散理论研究得出,一切事物都是在不断地耗散之中,这种耗散的原因主要是维持事物结构的能量的散失,如果不断地补充所耗散的能量,则事物的结构将会从熵增变为熵减,即从无序化逐斯地趋向于有序化。生物不断地摄取食物,就是在不断地补充所耗散的能量。然而,这种补充因为消化食物的过程中,也有能量的耗损,它不能完全补充结构在运转过程中所耗散掉的动力,要改变能量散失的最好方法,就是使事物进行一种反向的运动,是一种气的反向运动。能量的耗散,是气的耗散,气散则气数减少,气增则能量增大,气数增大,寿命变长。因此,事物改变的真正动力,就在其组成物质结构的“气”中。
“气”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耗散掉的气怎么样才能把它补回去呢?这个特殊的使命可以由人的思维来完成。种种研究表明,思维就是一种能量;思维停留在那里,气就集聚在哪里。一个生命垂危的人,只要一刻不停地把意念集中在自己的体内,想着如何排除疾病,想着自己轻松愉快地站了起来,想着太阳照亮全身,想着青草树木山川河流之气不断地流向身体,一段时间以后,他就会真的奇迹般地站起来。道家气功练功的过程,就是这种反向地抑制人体能量散失,且不断收集自身和宇宙万物的能量,以求改变自身结构,改变自己的气数,从而延长寿命的过程。古人云: “顺者亡,逆者仙,只在其中颠倒颠”,就是这种用意念,使气进行反向流动,从而回补机体能量的方法。
气不仅能够补充能量,而且可以驱散邪恶不良之气,以及消除因恶劣环境所造成的“死地”,从而使我们趋吉避凶和使事情办的顺利等等。气的功能是巨大的,我们—且能够掌握和灵活驱动之,则将会受益无穷。
我们数术学是研究气数的学问,一切事物的气数运转,都可以通过数术模型计算出来,气数的强弱、进退,是我们用思维调整气机的重要依据。因此,改变事物,离不开数术的武器,更离不开我们对思维意识的训练和对气功的长期艰苦的修练。
l 99、学习数术究竟有什么意义?
很多的人对数术不理解,认为它毫无科学道理,纯粹是骗人的把戏,而许多搞数术的人,也因为不明白其中的科学性,而故弄玄虚,把数术人为地神秘化。更使人们把数术当成江湖骗术,认为不值得去研究它。
由于数术学的研究对象非常特殊,其方法和手段也超乎寻常,特别是它的核心内容“气”的东西,到底是个什么东西,到现在人仍也解释不清楚。更无法解释“气数”的真正含义。人们总在说:“气数已尽,大势已去”但就是不知道这个“气数”到底是什么。正象以前人们老看见打雷闪电,而就是不知道还有电流这种具体内容的存在。由于当今社会对气功和人体特异功能现象的深入研究,人们正在不断地对“气”的本质进行探讨,人们对许多不符合常理和逻辑想象的特异现象,已经开始引起关注。不过,这种对宇宙中神秘之“气”的研究,还未引起科学界的足够重视。
实际上,数术学的神秘性,就在那看见,摸不着的“气”的神秘性,数术学的模型,实际上就是对“气”的运动规律的模拟,它是人类特异功能现象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和理论再现。特异功能者可以通过自己的超感觉直接“看”到事物的图象,以描述过去和将来事物发展的状况,而数术却是通过一种特有的数术语言,通过一定的模型,来模拟过去和将来事物发展的状况,它们对事物“气”的认识,一个是感性的认识,一个是理性的认识,二者是统一的,相辅相成的。
可以说,中国古代文化,就是一种“气”文化的展开,诸如“人气 ”、“胆气”、 “英雄气”、 “生气”、 “死气”、 “小孩气”等等,任何事情在语言上都可以加一个“气”的后缀,然而,如果人们能够真正地弄清“气”的内容,这就无异于导致一场观念的大变革和科学革命,随着人体气功特异功能和数术的神秘面纱被逐步揭开, “气”的神秘性也就不再神秘,且日益被人们所灵活运用,我们整个的人类社会,也将会步入一个崭新的时代,这就是“自由王国”的自由运动。
数术学是一门极其特殊的学问,在世界上它是独一无二的中国预测学。它的哲学观和思想体系,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精粹和灵魂,甚至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中也无不贯穿着数术学的思想.数术学的研究方法和手段在现代科学上也是罕见的,它对我们研究模糊问题和用现代科学所无法解决的计算预测未知事物问题,提供了可借鉴的手段;数术学独特的运筹谋略思想和方法,也是我们现代社会政治、经济、军事等各个领域出奇制胜的有力武器。因此,研究数术学不仅有着现实的实用价值,而且更有着极其深远的重大意义。
200、我们如何认识个世界? —
自从有了人类文明以来,就有了如何认识这个世界的问题,西方人与东方人对世界的起源、物质的运动、物质与精神的关系等等问题的认识是大不相同的。西方哲学有一个典型的特点,就是把世界的物质运动和意识运动绝然地分开,作为两个相互对立的东西,进行谁先谁后,谁决定谁的长期争论。唯物主义者把一切事物归结于物质之中,认为物质是先于意识而产生的,任何事物都是先有了物质的内容,物质的基础和条件,才能产生相应的意识形态和行为,物质是决定一切的力量,他们反对任何超物质的或先于物质的东西存在。唯心主义者却截然相反,认为早在物质产生之前,就已经预先有了一种存在的意识,在这个意识的驱使之下,才形成了意识想要形成的物质。然而这个即意识必然有一个主体,即产生和承载意识的载体,正象信息图象必须有电波来承载和传导一样。这个主体是什么呢?就是冥冥中存在着一种必然的因素或者叫规律,事物的产生消亡都是由这个因素所支配的,这个因素想要你亡,就必然产生一系列相应的事物,促使你逐步地走向死亡,想要你兴,就总是意外地产生许多有利的条件来帮助你走向兴盛。因为它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又似乎是冥冥中的意识的安排,故只能把它当成一种“神灵。于是有了基督教的“上帝”、“耶酥”、“女神”等等。使一切事物产生和消亡的
意识主体,完全归结于“上帝”和各种“神灵”。
直到i18世纪末的康德哲学,才试图把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统一起来,虽然世界上的一切变化都离不开物质的运动,但人的意识在物质的变化过程中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自然界的冥冥之主宰,并不在神灵之中,而在人的意识本身,故而提出: “人为自然界立法”的口号。他的最大功劳就是把物质和意识的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相互转化的关系有机地联系起来。
继康德之后的黑格尔辩证唯心主义和马克思恩格斯的辩证唯物主义,大大丰富了西方哲学,他们都肯定了物质与意识辩证的对立统一关系;然而其唯物和唯心的问题还是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只不过已经把物质和意识先后的争论之范围缩小到只论证世界的起源问题上才有意义;离开了这个范围,物质和意识的关系就是等同的,它们之间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不能说谁先谁后。
中国人自古以来,都没有把物质和意识对立起来,而把它们看成是自然有要整体,自西汉以后直到明清时代,中国哲学一直就是以儒家所推祟的《周易》文化为主干,以道家和家思想为辅枝,其对世界的最基本的认识,就是认为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由阴阳两种对立的东西所组成,它们是同时产生,同时消亡,谁也离不开谁,在对待物质和意识的问题上,它们有一个共同的思想,就是“天入合一”的思想。所谓的“天”,就是整个宇宙包括一切物质运动的内容.所谓“人“,就是专指人类群体,它包抱一切人的思维、意识、文化等内容.天和人、物质和精神是合一的,决不能把它们分开。孟子说:”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董仲舒也说:“天亦有喜怒之气,哀乐之心,与人相副.以类合之,天人—也。”这就是说:天也和人一样,有着喜怒哀乐,如果把天理和人理结合,实际上天和人是一回事,他们是同一的。所以我们用自己的心去理悟人的性格、感情、思维、意识。
中国古代人的世界观,实际上就是把—切物质看成是有精神意识的,这种物质与箱钟意识的同时存在,叫做“体”和“用或者叫“命”和“性”的统一。任何东西都有它的体,(物质实体)和用(功用和精神观念意识等内容),有体就有用.用的组合就形成了一系列关联的事物. —
那么,古人们根据什么来认为天和人是同一的呢?宋代的程颐、程颢两兄弟说: “在天为命,在人为性,主于身为心,其实一也”。王夫之说“天人之蕴;一气而巳,故道一也,在天则为天道,在人则为人道”,天与人“唯其—本,故能合。”这就是说:天与人是来源于一个同一本源的,所以才能合一.这个本源化成“天”的因素,就成为命,“命”就是物质的全体;化成'人”的因素,就成了'性”,性是灵性、性格而推衍为思想意识和一切文化现象,这个源就在人的心中。故命、性、心,实际上都是同一的.这个同一的“源”究竟是什么呢?就是“一气而已”.这就—语道明,万物之源都在一“气”之中。天和人的源是统一的,它们就理所当然也是统一的。故心乃万物之源,而人心则为天地之心。因此人们常说:“天地无心,以我为心”。
这些思想,虽然难免有点唯心的成份。它在人们认识世界的过程中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它说明这样一个道理,世界上的一切都是由'气”组成的,而“气”的中心又在于人的“心”中。所以,人“心”.是可以主宰“气”的运动的。由于天人的合一,也从某种意义上说明,人心的不自觉地运动,与天的运动(万事万物的物质运动),有看极其密切的关系。天道的运动,可以通过人心的运动反映出来,天道和人道是同一的.而人心的自觉运动,也可以不同程度地改变“天”的运动.这就是天与人的相辅相成的关系。
人和事物都有“命运”,命就是“天命”,它代表了一种物质运动的必然规律,运就是时空的变幻,命在不同的时空中,就有着不同的运动状态和运动形式.在不同时空状态下的连续发生和叠加,就形成了“命运”,而维持“命运”发展和变化的中心不在天,也不在地,而在于人的“心”中,这是一个超乎常理的,让人不可思议的命题。
然而,真正学会了数术学的人,才能真正认识到这个命题是极为正确和无比的重要,这也是数术学与一切科学不相同,又不容易故人们所接受的重要原因之一。当我们无任何依据:而仅仅只凭着当事人的一句话或摸几堆数就可以得出整个事情的前因后果,发展现状和发展结果,甚至无任何当事人在场也同样可以提出准确的预测结果时,常常使人目瞪口呆。这时又有谁会想到数术学对事物判断的来源和依据,就在预测者或被测者的“心”中因此,当我们学会了数术学以后,我们一切思想观念和对世界的认识,就会发生一个巨大的变化.我们观察和判断事物的敏锐程度,就会远远地超出常人。因为,我们的思维已经进入到了第二维甚至至第三维的空间,通过对自己“心性”的调整和训练,事物的直观感觉就会突破一切思维障碍而显得异常灵敏,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第六感觉”或“超思维现象”。
由此,我们得出,真正认识世界在我们自己,真正改变此界也在我们自己。我们只有学会了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特别是数术文化,把数术学运用于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就会发现,我们的周围环境,身体状况,思想状况以及我们的一切生活都在发生着微妙的变化:当我们能够把握和利用这些变化化之时,事物就会随着我们的意愿而运动,当我们的的心性运动发生共振之时,我们就可以说,我们已经“跳出世界之外”,而不在五行之中了。朋友,不信你试一试!?
大六壬的预测机理
剑 虹
第一节 六壬“天机”发端
何为发瑞呢?端者始也。发端就是事物的开始和发生,或者是事物在某一发展阶段上开始进行新的运动。
我们把事物的运动均看成是质点运动,则质点运动在时空中便显出曲线型轨迹。设在曲线上任取一点为座标原点,则该点的时交参量为O,以该点为圆心,作圆,分别截取曲线上R和一R为两个相反方向的线段。其线段之和仍然等于O。
按照事物产生和发展的规律,任何事物都由两种相反或相敌对的力量所组成,例如前面新的力量要产生,而后面旧的力量也不甘灭亡,必然要产生针锋相对的斗争。正象R和一R,它们永远都是反向的对立的.R和一R绝不可能单独存在.它们必然要结合在一个原点之中,而统一成为一个完整的事物,这就是我们所常说的“矛盾的对立统一”。
原点是O,向前的发展为1,这就意味着一种“无中生有”的过程。0本身为无,但它是相对于不同的参考系来说的,它只是取事物某一发展阶段上的一点,如果离开这一点,它便成为“有”了。
有可以成为万物,同时万物也可以成为无,从无到有和从有到无,均在于我们选择不同的时空点.。
那么,我们如何来确定事物运动的“0”和“1”呢?
我们把任何事物的运动,均设为质点的运动,即把所要求算事物变成为1,这个1就叫做“太极”,太极在有与无之间,有可能成万,万又可以归一。因此,任何事物都可以把它作为一个“一”来看待。正象我们的天文学家把无论多大的星体都看成是小小的一点一样。
我们知道,六壬从太极开始,太极为一,这个一为“虚一”。“虚一”的含意既包括了万物,又什么也没有,而从“虚一”到“实一”,关键就在于我们如何把事物赋予其中。
把事物变成为一,这个一就不是“虚一”了,而是具有了实实在在的内涵。’即成为“实一”了。事物的一,就是该事物在某一发展阶段上的发端或起始边界。“一”把整个事物包含于其中,正象我们小学的算术,设整体为1,部分为分数,分数无论如何加减,都不能超过1(带分数除外)。
对于这个实实在在的“一”,古人们给它起了个名字,叫做“天一”或“太一”、“太乙”等等。天一为万物质点的中心,事物都围绕它而运转,它也是万物产生变化的根源。
为什么叫“天一”呢?这是古人们假设了世界上最原始的宇宙生成,即有形物质的产生和发端,他们设想了一个最原始的宇宙蛋,其中孕育了一个盘古,盘古奋力劈开了宇宙蛋,于是轻的物质上升为天,重的物质下降为地;于是数便由此产生,天为一为阳,地为二为阴,两种对立物质产生了。从天一、地二中又相继产生了水火、山泽……于是“天一”便成为有形物质开始产生的起点。这个“天一”赋予太极之中,便使空洞虚无的太极模型变成事物演变的起点或者发端。
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太极的思想实际上就是从古人们的宇宙生成观和物质运动观中抽象出来的哲学概念,它可以包罗万象——你赋予什么事物,它就成为什么事物:又可以虚无漂渺——它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又可以不合任何事物。它是事物运动的最高原则和数理模型。
然而,我们所说“事物的发端”,并不都是从“盘古开天地”开始,它也许是事物刚刚处于萌芽阶段,而尚未升发;也许是事情已经发生,而去追综它已逝的形象;也许是从已经发生的事情中去探求其未来的发展;也许事情就根本没有发生等等。于是这个“天一”与“太极”之间就存在着一种微妙的关系。
我们如何把具体的事物与太极模型中的“天—、地二”联系起来呢?或者说如何把从太极到两仪到四象八卦所反映的内容与所要预测的事物相对应呢?
我们所遇到的是千变万化的事物群链的矛盾纠纷,从表面上看,这些纷繁复杂的事情与太极模型中所反映出来的太极、阴阳、五行八封等内容毫无一点瓜葛,太极模型的变化发展怎么能够反映事物的变化发展呢?
现代自然科学,总是千方百计寻找自然事物的相互联系和内在规律,并且力图用一套完整的数学模型,来描绘和精确计算这种联系和发展,其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将研究对象按照不同的性质、类别、序列等进行综合和分析等.分别用各种字母或数字进行代换,然后按照独特的公式公理系列进行演算,最后再把所代换的字母还原成所要求算的事物。
这些公式公理的计算方法,二定是建立在A类事物或B类事物相似或相等量关系基础之上;它有一个先决的条件,必须是用已知来求未知,而且这些公式公理必须是经过严格的求证和验证而得,并且在具体计算过程中决不能有半点的违背。这就是严谨的科学逻辑,是科学赖以生存的首要条件。
然而,在我们这个世界上,并不是所有的东西都符合这种逻辑的,非此即被的东西,总是被亦此亦彼所取代,精确和有序总参杂着更多的模糊、混沌和无序。等量关系并不能满足人们对世界认识的需要。
于是,更多搞科学的人,又把眼光转向了自己的老祖宗,把几千年前就开始流行的古董翻出,从这里似乎又发现了一个新的天地。
人们发现了中国古代最早的代数学,只不过这种符号并不是ABCD,而是充满了神秘色彩的子丑寅卯和甲乙丙丁等等,它们不仅仅是序数的代号,而且可以明确地反映时空、阴阳五行信息、能量等等更多属性。并且它还有个最大的特点,即它是处理集合和模糊群发生概率问题的最有力而有效的工具。
中国人的这种特殊符号,通过太极模型完整地表现出来,而事物的代换形式,或者叫事物的先后生成关系,又通过河图洛书的顺序加以反映。如何反映呢?中国古人找到了一个连接事物和太极模型的中间环节——象。
“象”就是现象、表象、抽象、虚象、实象等等。它属于经验范围的领域,”象”还有性质、属性等含义,属性与气又有直接的关系,例如一个人气质刚毅、坚韧不拔,这和金的属性相同。一个人长得很苗条、气质秀逸,这又和木的属性差不多等。任何事物都有其象,事物的象或者属性性质是可以相等和相似的,于是在事物和固定的太极模型之间便有了可以对应和等量相似的,于是在事物和固定的太极模型之间便有了可以对应和等量的依据,事物的代换使可以成立。
把整个事物看成为1,就和太极之1产生了对应。于是该事物的整个情况,便可通过其象的对应和还原原理求算出该事物的现状和运动发展的趋势,这就是我们大六壬预测最基本的原理之一。
那么,在现实的预测之中,我们如何截取那个关键的一点呢?这就要回到我们太极发端的问题上来了。
太极发端乃天机发端也。
什么叫做“天机”呢?古人常说“天机不可泄也”,就是说事物发展的必然之理,会按照一定的程序、一定的规范在向前发展,而我们平常人觉察不到这种规律,往往违自然的规律去办事,必然会遭到挫折和惩罚。这种自然规律往往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如果人们知道了它而不会运用自然之理去适应和改变它,就会盲动或消极,从而更加违背自然的意志,遭受更大的挫折和灾难。因此,事情应顺其自然,在自然中求得平衡和发展。
不过,对于苦心钻研数术的人来说,“天机”就不为天机了。这个天机就是我们洞察天地间一切事物发展机率的转折点,或者叫做“机变点”。
那么,我们如何发现天机呢?天机就在人和事物开始产生变动的一刹那或—个闪念之中。为什么呢?因为任何人都是处于一定的事物之中,事物的自然变动会对人的思维发生作用,而人的思维运动也会对事物产生重要的影响。故动则为机,机的变化为动。通常人们说:“灵机一动。”就是这种“天机”的闪现。会捕捉天机的人,才能真正谨得预测。
天机一动,要对某具体事物进行预测的信号便闪现出来。这时,便存在了一个“机”,这个“机”,就是该事物的“天一”、太乙”或“太一”等等。将其代入太极模型,就形成了完整的预测。
第二节 太极展开、矛盾分化
我们要看清楚整个事物的发展和现状,光把它变成一个质点来研究是远运不够的。还必须把它分解开来,把它里面的每一个部件,每一种成份都显现出来,我们才能得出更精确的结论。
如何分解呢?古人非常聪明地发现: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以两种对立的成分出现。如天地、上下、左右、任何事物都是相对于它物而言的。如果没有开始.也就没有所谓终结,没有好的对比,就谈不上什么坏。而在我们生活的空间中,任事物都离不开天地的范围。于是,事物最早的两种成分就是天地。任何事物都包融于天地之中。.因此,从太极的o或1中,最早分化出二,即两仪的运动。
这就是六壬设立天地盘作为起变标准的最站得住脚的依据。天地既立,事物轮廓即现,事物的第一层次便被打开了。
二的出现,是一进化了一个层次,但它也是很粗糙的。毛泽东经常说:“事物总是一分为二折。”我们看问题,总是要从两个角度来看,所谓“偏听则迷,兼听则明”。阴阳对立的两种事物从大体上可以反映该事物总的基本矛盾,这也是事物质的一级分化。
事物矛盾对立的双方,其总的对立的焦点只有一个,但它们各自内部的焦点却是可以不断分化的,事物的矛盾运动,是一种非常复杂的运动,它可以无限细分,也可以无限扩展,正象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总的矛盾焦点只有一个,但它们各自内部的矛盾焦点却是不计其数。矛盾每分化一次,事物也就更深入二层,从一个中心,分化成两个中心,又从两个中心,分化成四个中心,从四个中心,又分化成八个中心,从八个中心到六十四个中心,事物分化为六十四个层次,其发展的最细小的环节也可以看得很清楚了。
事物的分化过程,具有着它的必然性,正象现代遗传学所研究出的一个重要结论:由一个DNA大分子可以分裂成四种核苷醉,这四种核苷酸就组成了遗传密码的四对碱基。而其中任何三个碱基就构成了—组遗传密码,由此而形成了分子遗传学中的六十四个遗传密码。遗传密码构成基因,象英文字母构成文字,组成了生物的细胞。而基因在染色体上都是有序排列的。
这一个重要的发现告诉我们:自然界的一切有机的事物都是有序的,无序就不能一个具体而完整的东西,而这种有序性正是通过不断矛盾分化而表现出来。比如说,我要成立一个公司,当我一切条件都不具备时,就只能说是一个虚的,或者叫做混沌,它没有一个实在的内容,它使“成立公司”这种事处于一个无序发展的散乱状态。而当公司成立了,它的一切便按照正常的轨道在运行,如财政、工商、管理等各个部门都会参入对它的管理和干预,它必须每天按照一定的程序在运转,这就处于一种有序的状态。“公司”本身便成了一个具体存在的“有机物”。
有机构的存在,必然有矛盾的分化,这种分化就是有序的具体表现,这种序数就是矛盾由二到四、由四到八,由八到六十四等等无限细分。这种矛盾的细分过程,也就是一种序数的演变过程。那么无序数将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呢?这就是著名的“熵增加原理”。: 所谓熵增加,就是事物随时随地都在从有序走向无序,从而趋向于混沌和散乱,事物便逐渐地走向消亡。
不过,我们不必为嫡的不断增加而感到恐惧,我们应该看到,还有一条更为重要的原理,即熵减原理的存在。所谓熵减原理,就是事物在不断供给能量的情况下,会不断地从无序变为有序,如人的新陈代谢等等。无序走向消散和死亡,有序走向聚集和生长。
现代分子生物学也告诉我们,有机构分子是在不断分化的。如由一个分子分化为两个分子。由两分子又分化为四个分子,由四个分子分化为八个分子……,这样.一共分裂到50次,就再也不会分裂了。分子的分裂到了一个极点,就会走向死亡。不过新的分子便会由此而产生,正象旧的矛盾消失了,新的矛盾又会接踵而来一样。
这个50之数,正是我们数术学所常说的“大衍之数”,它构成了事物生死交替的循环。因此,我们从太极图上,便可明显地看到这种阴生阳死,阳死阴生的圆圈运动轨迹。
所谓熵减和熵加,虽然是说事物的有序与否,和能量增减的趋势,但从另一个角度上说,它却是事物成功和消散的分水岭。熵减则趋向于成功,熵增则趋向于消亡。
因此,在数术学上,历来强调旺相休囚和长生死墓,它们都是事物能量增减的象征性标志。
有序就必然有数,数体现了事物程序,次序和相互的数量关系。有序则数显而明了.无序则数隐而模糊,为什么六壬起课事散或事未成则数不现,课不成,以致于过三不问?就是这个道理。
事物的分化,是我们一步步深入打开事物和追踪线索的基础,也是我们判断事物变化的依据,事无变则不发,事发则机显,机显对事情端倪可见,预测可成。
第三节 太极环闭、四课定象
事物由阴阳的两重关系,进一步分化为四象的关系,其主要矛盾对立的中心也被分化了。正反两方面的事物,分解成了主客两方各自的阴阳对立,事物内部的矛盾又进一步深化。这时,四象便把事物的现状较为完整地显现出来了。
我们再来看看太极模型。事物从太极状态到展开的运动,是一种周而复始的圆圈的运动,太极每展开一个层次,便把这个圆圈分成了若干等分,这些等分,就分别代表了不同事物所处的不同位置,或者叫地位,地位有主有次,有先有后,就象八卦中所说的父母、六子关系一样。整个事物就在这诸多矛盾的大杂烩中进行运动。
古人聪明地把事物的太极运动关系与周围的时空关系相结合,并把每了种事物都与相应的时空联系起来.而事物和太极模型相联系的重要环节.就是事物与事物之间的相关和相同属性,他们用八种具有普遍性质的基本物质。按照一年四季不同气候属性与这八种物质属性相对应,而分立于八个方位,形成一个圆周的运动模型。事物无论如何展开,只能把这个圆周分成更多的等分,而总也逃不出这个太极图的范围。
矛盾的分化,便形成了太极所特有的序数关系,于是按照圆周的等分,便设立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地支立于下.和甲乙丙丁戊己庚辛王癸十天干立于上,天干和地支原本都是序数的代号,但后来又按照它们所立位置的不周分别赋予它们各种特殊的含义。这些含义包括了世界上各种事物的普遍性质;从而使任何事物都可以找到与天干地支相同的性质,而与之产生对应关系*
四象的成立,不仅代表了圆圈中分割出来的四个相等的区间,而且也可以表示在这四个区间中所发生的事情。四象代表一个平面的空间,它把所发生的事情和各种矛盾关系描绘在这个平面上,让人们了解它的现状和处境。因此,四象只起到了二个定位的作用。
为什么叫“四象”呢?我在《中国数术学“数”的概念》一文中,较详细一讲解了这个问题。所谓“象”者,形象或现象也,它的存在,只能反映一种“象”的成份。在一个平面图形中,任何高明的画家绝不可能使它变成一个真正的实物。因为它只代表了两维的空间,它反映的仅仅只是图象而己。
因此,四象只能为虚象,为定位,它不代表运动。而事物只有到了八卦的层次我们才能真正看出它的运动态势来了。
在六壬中,四象就是四课。四课确立了主客的关系,以及主方所具有的矛盾、和客方所具有的矛盾。主方为干,干上神和干上神之阴神,客方为支,支上神和支上神之阴神。
主客的矛盾直接体现在干上神和支上神之间。干上神和支上神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干上阴神和支上阴神、是主客双方本身所固有的内部矛盾体现,这种矛盾虽然是次要的,但在它激化到某种程度时,势必会影响到主要矛盾。因此,当我们在观察主要矛盾的同时,不可不察及其阴神,即次一级的矛盾冲突。
按照太极的普遍性原则(太极无处不在,无时不在),主客和其阴神都同样遵循着阴升阳降,阳升阴降的运动规律,故干支上之阳神发展到极点就一定会向其阴神发展,到最后,阴神则成为其主要的判断对象了。事物的主要矛盾便被次要矛盾所取代。
什么叫阳神和阴神呢?所谓“神”者,凡事物的出现都叫神,人有人的精神,物有物的灵神。所谓“阳神”,出现的就叫阳神,事物已充分地暴露在我们的前,或者已经发生过了,现在仍然继续进行。所谓“阴神”,即没有显现出来的隐藏的事物叫做阴神,阴神之极又转为阳神。
那么,有人会问,既然阴神和阳种是一对矛盾,那如果阴阳神之间是相生相合的关系如何解释?我说,一对夫妻本来就是阴阳矛盾的统一。如果他(她)们光闹矛盾,那就无法共同生活下去,最后只好吹灯散队,这叫“克”,就是对立。但如果他(她)们非常相亲相爱,互相支持,这就叫“生”,就是合作。矛盾是一种对立的统一,它既对立又统一。对立的成分起主要作用.就成为克,统一的成分占主要地位.就成为生和合,不能一概而论。共产党和国民党打了许多仗。也还有合作的时候,只不过这叫“合中有克”而已。因此也可以说互相促进的叫生,互相拆台的叫克。生克关系是判断事物成败的关键。
如果说,四象仅仅是为我们描绘了一张平面的、静态的图象,那么,把这个图象打开,使其变成立体的.完整的动态事物,就需要更深一层次的内容了。
第四节 太极变异 三传发用
随着天地运转,五行变更,四课中的矛盾关系不断尖锐,终于在某一个转折点上开始爆发了。这个爆发点是在矛盾最尖锐的地方,即相克最厉害的地方。它的爆发。将使事物走向一个新的起点和新的环节,或者产生新的矛盾。
我们说,矛盾处于一个封闭的圆圈之中,它是不会前进的.它们的运动永远是阳长阴消、阴长阳消的相互运动过程。它在事物的发展进程中只能是稳定的、平衡的、渐变的、静态的、量变的等等。然而,事物总是在不断变化的,人有生有死.事物有产生有来亡。它们总逃不脱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由否定到否定之否定的过程。前面我们从太极图上,已经较为详细地分析了这种过程,并且指出,太极图的封闭状态只是一种常态稳定的状态,但这种常稳不是恒定的,当事物产生突变和变革之时.它必然是打开的.从而呈螺旋上升的运动趋势。而当事物从新恢复平静,太极图又重新闭合。因此,太极的运动是开合的运动.太极打开的运动,就是一种变异的运动。
不过,事情有大变,有中变、有小变。大变有大数.中变有中数,小变有小数。那么,小的变革算不算是太极的变异运动呢?
我们说,太极也可有大有小。小到细胞的分裂,大到宇宙的变迁。它们同样都在遵循着宇宙中万事万物发展变化的原则。因此,小的变迁只要是事物前进了一步.都可是把它称为太极的变异运动。
六壬三传的运动,也正是这种变异运动的开始直到终结的反映。
首先是初传,初传又叫发用。为什么叫“发用”呢?发用又称作发动,事物的变迁由此发起。“用”即为“动”也。三传是由四课中主客矛盾最尖锐的地方开始发起。这又叫“机”或“机变”。 什么叫“传”呢,传就是“相因”。即相互因果,上传为下传之因,下传为上传之果。果可以成为更下一传的因,因也是上一传的果,因果是可以互换的。事物的这种传递关系,反映了事物质点运动曲线上点的连续性和相关性。
传一般情况下,都是阳传阴,即阳神传阴神。但也有不传阴的,如伏吟、昂显、别责、八专,迟吟五种形式。四课在有克的情况下,都是阳传阴,有克则机现,其因果关系就反映得明显,事物的转折就可一目了然。而无克,则说明事物仍然处于量变发展阶段,对于现存事物的否定尚未到来,或者即将到来。上面的五种形式是事物即将定到尽头,而进入最黑暗的时刻,它即将发生变革又未能发生变革。因此,它是最痛苦、事业最倒霉的时刻。
我们说,大六壬是专门算“机”和“运”的,所谓“机”就是事物变化的转折点.所谓“运”就是事物随机的运动过程。机运的变化就是事物走向转折的变化。在大六壬中,天地盘和四课,表示了事物在稳定的量变过程中所处的位置和状况。而三传则表示了事物走向变化,或者变革的运动,它们的功能是不一样的。因此.判断三传的变化必须要深通变机之理,晓万物之情,方可有充足的把握,以求取精确的结果。
第二传和第三传就是说明事物从动作即发用开始。一步步走向高潮,再一步步进入尾声。事情将重新开始新的运动。
为什么是三传而不是四传五传呢?因为数学的基本原理中有一条最重要的理论,就是“五行相生,遇三则变”。这些内容,请见我的《中国数术学研究》。综上所述,人们势必会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大六壬从太极发瑞,到天地盘的四课三传。它们是不是正好就反映了所要求事物的现状和机变之点呢?你凭什么说.这个课式正好就是截取了事物运动轨迹上的一点。并且通过这一点的情况来反映事物的转折变化呢?
我们说,太极模型是经过古人长期总结出来的一套完整的反映世界万事万物循环住复运动规律的一个基本模式。它是一个带有普遍意义的模型。正象我们的数学公式,它是普通适用的。当我们空说太极模型时,它仅仅只是一套符号系统,并不代表任何事物,而当我们把任何一个具体事物代入进去,通过某“象”之间的影响和作用,并且通过各种“象”在什么时间和空间中将产生作用。因为各种“象”在太极模型中是圆周运动的,它必然有各种“象”的交会和矛盾。通过数术学的一系列基本理论,我们就可以大体地判断事物的发展趋势了。这种认识论和方法论与现代系统论的黑箱理论、协同学说和信息沦等都是不谋而和的。
截取事物轨迹的点来作为研究对象,是现代物理学最一般、最常用的基本研究丰段。唯—不同的是,就是物理学只研究质点的运动速度、方向和空间位置.它是一种把大化小,而并不考虑其内部的质态、属性以及其内部的变迁等内容。这初研究方法当然是简捷明了,是科学研究所必不可少的手段。
然而,当我们要研究具体的事物时,这种方法就显得无能为力了。科学的研究手段历来都是综合和分析相结合,既然有一个整体.当然也就应该有解剖。我们必须把质点分解开来,仔细研究其内部的结构,才能叫做完整的研究。
太极学说就是这样一种既有综合又有分析的理论体系,它截取空间质点的方法虽然与现代科学方法有所不同.但它们的实质却是一样的.它唯独依据的是这样一条理论:空间无处不太极,事物无时不太极;凡太极都有数,凡事物也有数,有数就可以对应.有对应就可以求算事物。数(或者是象、数和象是统一的)是事物相互联系的表现。
至于事物的数和太极的数是不是正好吻合,这个问题就成为数术学到底是否科学的分水岭。
当我们在想着预测某一种具体事物的时候,我们先设想了某一个或几个数,这几个数是不是正好就反映了我们所要求算事物的具体情况呢?
我们把这些数字代入太极模型,从而求出了一个空间运动的几何点,由此点展开,变成天地盘、四课、三传。于是,我们再把所知道的事物,哪怕是一两条信息.再代入到四课里面去。我们就会发现,四课所反映出来的图象与我们所知道 的部分事物的图象完全不能对应或者大体上不能对应,或者有的对应,有的不对应,这就说明按照我们所得出的数字求出的点,离实际事物所要求测算的点还差一段距离,这个距离有大有小,距离太大,则我们的预测就会完全不准确。距离很小,则我们就会基本上能够看清该事物在这一空区域内所受到的影响,和它将会向什么方向发展了。
因此。数术预测的准确与否,关键在于我们所求算出来的点,与实际事物的点的距离(这里暂且完全除开经验判断和课式处理技巧方面的内容)。不过,我们求算出来的点与实际点只要处于同一个区间范围之内,那么事物和模型的对应就可以进行,而且基本上可以反应事物的运动态势。正象模糊数学中的模糊集合,只要模糊信息群的对应。就会从模糊群产生的协变效应中.求算出事物模糊群发生的概率。
因此,数术学算事物.仅仅只是求算事物发生的概率而已,求算的概率越高,事物就越准确,反之,则准确率就很差了,我们可以作一个形象的比喻。我们的预测就象射击打靶,事物之点就是靶子,而我的求算出采的点就是子弹,子弹击中了靶子,预测就可以说是成功的。子弹打偏了,预测就失败了,至于打到几环上,这是大体上几分准确的问题了。
现在的关键就在于我们如何起数,和找对应,如何判断两个点的差距等等,这都是数术学本身解决的问题。同时也具有着经验和技巧的成份、这里就不谈了。
不过、我仍按照大六壬规定的起数方法去操作一般都是不会逃出大体的范围的,具体的准确与否,还必须积累更多的知识和经验,以及数术学的哲学思想和事物机、运、命变迁的规律、以及各种信息的处理技巧等等。
中国古代大六壬的预测方法,体现了一切数术预测的玄机,它是一种非常科学的预测手段,数年来,经过我们的反复实践,它的成功率是极高的;有时甚至达到了料事如神的地步。我们越精通它,判就越准确。这就不能不使我们想到,世界上一切事物的运动,是不是都逃不脱某种必然的规律,任何一件事倩、好象是早已经被规定好了一样。
由此。推动了我们更深入地研究,我们对中国古代的命运之学又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赋予了全新的思想内容,这些请详见其它的教材。
中国数术预测学之“数”的概念
剑虹
一、数的原理
世界上万物都有数。
《四库全书?御定星历考原》说:事物“静则随方而定,动则依数而行”。这说明,数是事物存在和变动的标志。在数术学上,数具有着一种特殊的意义,它并不是简单地从数字到数字,而是把世界上的万物同数联系在一起,构成了中国独特的“数”的学说,或叫做“事物运动学说。
那么,数学上的数,到底是什么含义呢?这个数与数学上的数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呢?
所谓数,就是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即事物之间相互依赖、相互生成、相互斗争、相互转让化的一种量的关系。如太极、两仪、四象、八卦、九宫、五行、三才等等,它们都在一定的数中,都有着不同的数量关系。
任何事物,都处于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之中,而处在这个时间和空间的事物,都通过一定的数表现出来,如“三堆火”、“五棵数”等等。事物的相互作用,可以通过的增减、变幻反映出来。
因此,数的含义就是一种联系,变动的概念。
数术学的数,在其过程中,与数学的数是等同的,但在其具体内容上却有着自己独特的内涵。数术学的数是包含了时间和空间范围在内的时空变换体系,它反映了不同时空体系的事物群带关系。
现代自然科学,如物理学、化学等等,它们的共同特点,都是通过物质之间的数量关系,进行等价的变换,从其等价规律中找出其变量参数,用相对固定的定律、定理和公式求出事物的函变量。这种函变量关系是建立在自然界严谨的逻辑规律体系之中,受着自然界必然规律操纵和检验。
而数术学的数字关系 与各们具体科学的数字关系是否有着某种人为和牵强附会而毫无科学依据呢?
数术学研究的对象是事物与事物间的联系和变化规律,然而,从普遍的现象看来,某种事件的发生,并不与其他事件存在着等价关系,例如:我们要预测卫星发射是否成功,科学家们必须严格地计算卫星定点轨道,掌握各种有关数据。在他们具有充分把握的情况下,才能预测卫星发射是否正常。而数术学的“预测”却 完全不知道这些数据和其中的内情,而靠自己设立了一套“数据”,这套“数据”与卫星发射本身的各项科学数据没有任何操作关系,用它来进行变换和“预测”卫 星的发射好坏与否,这对于严谨的科学来说,不是太离谱了吗?
中国古代贤哲们并不愚蠢。他们有着自己的思路,正是因为他们发现了数字
本身更深层的奥秘,才开始了解决预测学上重大难题的艰苦探索。
数术学研究的是事物的整体群落关系或者系统关系,它只考虑事物的形成与否,和其整体的发展趋向,以及影响事物的主客观因素,而并不研究事物如何形成和形成过程中数量关系。而并不是某项具体事件内部的数量关系和其相对稳定的函变关系。
还是举卫星为例。具体科学所研究的是卫星发射轨道,和卫星动力、加速度等等,这是发射卫星的具体问题。而数术学则完全抛开了这些具体的数据、公式、规律等等。这是发射卫星的具体问题。而数术学则完全抛开了这些具体的数据、公式、规律等等。它只从这个事物的本身,即“卫星能否发射”和“发射能否成功”这个角度来进行理论研究,并且找出卫星在发射过程中将会受到哪一方面的影响,诸如“天时”、“地利”、“人和”之类,开始进行数的筹算,由此而判断卫星发射过程中将突然发生的转折和将要遇到的各种后果等等。 ’
这里遇到了一个问题:“事物本身”的形成和变化到底取决于什么呢?哲学家说:事物的产生取决于物质的运动。科学家说:事物的产生取决于自然界的规律和有序化的发展。神学家说:世上任何事物的产生都是由“上帝”安排的,而事物的发展取决于“上帝”的意志。
中国古代数术学家们则认为,世上任何事物,都是由“气数”来决定的,一件事物的能否成立,或者什么时候产生变化,取决于其“气数”的发展、演变。数术学就是研究气数的学问。过去人们常说:“此人不成气数”,意思就是说他不会有何成就。
当然,古老的“气数”说,与当今高度发达的自然科学相比 ,显得那样原始和“不科学”。但是,从它存在了几千年这件事本身来看。它并不是毫无科学依据的。它虽然不同于现代流行的任何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但它与当今社会崭露头角且仍倍受指责的气功、人体和思维科学有着不谋而合之处。正是由于它的“不可思议”,所以它总是被列入“异教邪说”“封建迷信”等等之例。
那么,什么叫气数呢?它以什么来衡量?用气数来衡量事物有没有科学性?
所谓“气数”,就是各种“气质”的组合的数量关系,这种气质,就是事物不同外在属性的综合。例如:此人脾气很躁,便显火性,但又刚毅,则显金性,并且仁义,更显木性等等,此人不同性格的综合,构成了他特有的气质,便形成了它的气数。
衡量气数的基本单元,是“五行”之象。即金、木、水、火、土五种气质。五行不仅仅是简单的五种原素,它还代表了五种时间和空间方位体系,并且还囊括了一年四季气候变化,物候变化以及人的心理、行为变化等等的整体框架。
五行的属性并不是人们强加上去的。《易源》说:“然则五行也者,盖其托数以纪实,而非因数以得体也”。它是人们根据一年四季重复不断的变化规律,而以五种已知的物质形态。来象征性地描述了这种规律、因此,它只是“托数以纪实”而已。
我们知道,中国数术学是以“象”作为它的基本研究对象。所谓“象”就是事物的外在表现,所谓的“象数”也属于“气数”的范筹。凡物皆有象,有象便有数,象数是事物本质的外在反映。
从这里我们可以推知,数术学是从事物现象出发而推究基本质的学问。它在具体的运算过程中仅仅以现象作为时空的变换参量,而不是从事物本质的内在差别人手,来研究事物本质的量的变化,它是从事物与事物间的联系中来求得“数”的平衡和“数”的转化,例如:五行的本身,也仅仅是五种普遍的性质而已;它代表某个具体事物,只是象征着该事物所具有的某种属性,该事物的发展变化.也是自然界的运动所反映在这五种属性上的相互生成,相互制约、相互转化、相互推进的作用。
从现象来研究本质.并不是不可能的.在古代自然科学很不发达时。人们都是靠这种方法来认识自然界的,只不过中国人已经把它高度提炼.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而使之要更加精确化和完善化了。
不过用现象来推求事物的本质,必然会遇到许多虚假的错综复杂的现象,这就带来了相当的麻烦,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中国古代贤哲们便找到了许多判断虚假现象和从纷繁复杂的现象中提取本质或接近本质现象的各种方法;这些方法最根本的就是通过“气数”的推算,以达到判断事物是否形成和发展的技术。
任问事物一旦形成,就必然会按照它自己的运动规律不来发展,也就是说、某事物的“数”一旦形成。这个“数”就有着它自己的发展现律,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大数难逃”。
用“气数”来推究事物,它不仅仅代表了事物所具有的各种性质,更重要的是代表了不同的时空体系,不同的数就表示了不同的时空状况。整个术数学就是把事物和时空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例如阴阳、四象、八卦等等。数的变化,也就是时空的变化,时空的变化又产生了数的变化。
我们知道,《易经》就是用八组基本的时空方位和八级包罗万象的事物群紧紧相连,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某件事发起于某一时空体系,它便与该时空中的事物群发生了联系,由此,它的数便已经确定,它的一切运动便直接受到了该事物群的影响和制约。只有当它脱离了该时空,而转向另一事物群.它的“数”就发生了变化.它又在一种新的环境中运动.又受到新的事物群的影响和制约。
当我们发现事物从一组时空迈向另一组时空领域时,或者它们的“数”发生变化时.确实存在着某种人们所难以察觉的规律性.事物的产生,发展相消亡.已经不是一种偶然的随意的运动了.而其“数”的变化规律,确确实实能够反映事物的运动规律,我们只要抓住这个规律.于是便可以说.我们对世上任何事物的产生和发展动向的预测。也就能够成立了!
那么.这个规律在哪里呢?就在我们太极模型之中.在中国古代贤哲们为我们设计的精妙的数术之中。
二、生数.成数
什么叫“生数”和“成数”呢?顾名思义.生数就是产生万物之数。成数就是成就万物之数。
在河图中.生数为一、二、三、四,成数为六、七、八、九.五为中数、这些数字在事物的生成过程中有什么实际意义呢?
我们先从“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谈起。
所谓太极就是一.两仪就是二.从一到二,从二到四分别代表了不同的层次,它们都属于生数的范围。那么,生数有什么性质呢?
《易源》说:“两仪天地也,天以一生水,三生木;地以二生火,四生金。水、火、木、金,有其似而无其体,是之谓象。本其象所出而言,故曰:两仪生四象也。”
这就是说.所谓“四象”,只是四种现象或形象而己,它们有其似而本其体、只有虚数而并没有实在的内容.虽然一代表水.二代表火、三代表木、四代表金.但它们仅仅是取其“象”而已。一、二、三、四只是按照一定的次序分立四时,而主四季之性,它们是不变的。为天地本数(见第四节)。因此称为”四初数”,即初始、原始的意思。
虽然一、二、三、四是“虚“的,但任何事物都不能离开它们,它们是组成一切事物的基本单元.是一切事物产生的和发展的根据.故而又把它们称为生数。
那么,它们是如何产生万物的呢?
《易源》说:一水、三木受数于天.而未有得乎地,二火、四金受数于地,而未有得乎灭.若夫五则天体之,地承之.地天于此乎交、变化于此乎起.则与向之水、火、木、金绝异矣.自有五以后奇偶变矣.向之得一者.合五为六。而水行遂成矣,以其生于阳而成于阴也;向之得二者,合五为七.而火行亦成矣.以其生于阴成于阳也;木三金四之得五,而成八成九者,亦皆一理也……故五者,天地生成之冲,变化之始也.非如四行之质,一受定形,而逐不能流变也.方其应感,则五之气,固已分播于所主之方,及其凝聚,则五之体,又皆随著于赋物之地,故五能冒四,而四亦载五也。从其播而命,则一五固可该矣,随其著而言之,则四之成体者.亦可指为五托体也,是以五之为数,时隐时见,而多少不可得齐也”。
从四象到万物生成,必须有一个重要数的参人,这就是“五”.五是天地之中数,它虽然是天数,但其体却为土,为地数,因此,它就具有了“杂四行以成五行”的性质。
我们知道,任何事物是阴阳相交而成,如不相交融则为“虚象”而无实形矣。天一北方水,天三东方本,地二南方火,地四西方金,它们各得其位,静则不相交感,而必须遇到流变之数五,即同时具有阴阳两种属性的中数五,才可“明阳相得”、“杂而成物”。
天一杂五以成六,地二杂五以成七:天三杂五以成八,地四杂五以九。六、七、八、九由此而得,它们是从四象中产生出来的实有成份,四象至此.才能言之有物,故此得名而为“成数”。
不过,六、七、八、九已经不为四象了,它们已具有了实在的东西,已经是在不断的演变之中,《易经》有“用九、用六”,〈连山〉〈归载〉也有“用七、用八”,卜筮有九六之变,数术有“七伏”、“八草”等等,都代表了它们是在不断地运动之中。
三、变数、极数、衍数
〈礼稽命征〉说:“天有三统,物有三变”。那么,是哪三变呢?
《易源》说:“一变而四象遇五.功用以始,今蓍之所著,尽揲数出策,无不立本于四:而听变于五者是也。二变而九六有象;乾坤以成,则易之蕴于是乎具矣.三变而七八对峙,六子以生,则八卦具,而可伸之以为六十四矣,夫子常谓小成之变。“
这就是说,从太极到两仪,两仪到四象,还并不为变,还属于一种自然流行的过程,若寻变化,必须“四象遇五”,此为一变也,物变为九、六,此为阴阳之极二变也,九、六生七八以成六子,而发展为万物,此三变也。
四象遇五而产生变化,五是变化之始,但其数又“时隐时见”恍惚不定,五托数于四象之中,其体则随着所取之地的变化而变化,所以五数没有象,它分播于四时之中,为四时交接之中数,因此而把它立在中央.以主四时之变。
我们说“五为变始”,那么为什么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呢?这里的“三生万物”和五开始生万物是否产生了矛盾?
《易源》说:“此其何故也?曰:是有妙理焉,有实三,有虚三,实三也者,全象其体,可以枚数及者也,积三画以成初卦,兼两三以成重卦,卦一象三之为三才,六其三揲,而为十有八变,皆其实有此三者也……,虚三也者,本天数也,以化醇化生之则,次第求之,其序则当在三,而此三实无形质也。于是循号物之数,率十以言,则夫自三以降,历四五以及九十.自当次数,而老氏道序.殊不其然,盖生万,则此三也者,固无在三之质,而实能揽擅生万之用,故得目之以虚三也”。
因为在四象以内,皆为虚数,故“三生万物”,则并无形质。正因为它没有具体的形质,没有实在的内容,所以这是一个普遍的真理,当我们说:“l十2于3”而并不赋予它任何事物时,它就成为了一个普遍的永恒的真理,当我们把某种事物赋加给它,说“一个男人十两杯水”,则不一定能得出一个“三“的数字来。因此,老于所说的“三生万物”只是一个“虚三”而已。
八卦之三爻的“三”,是不是虚的呢?非也。从四象到八卦已经是不同的层次了,这个“三”是杂五行以成物以后之三,它是实有之物的次序。八卦之三是“言之有物”,它是事物形象的组合.所以叫做”实三”。
这样,五数就成了具体事物形变的开端,它是事物变化的最初阶段,所以把它称为“五初数”。
事物第二变而“九六有象”,在《易经》中,“用九、用六”是乾坤二卦之爻辞,九、六是老阳和老阴相互转化的极数,它们表示了具有实在性事物的变化,代表了太极模型中所反映出来的明消阳长、阳消阴长的矛盾运动。
事物第三变“七八对峙”,七、八是少阳和少阴之数,它是由九、六所产生,即用乾坤二卦相互杂感从下到上逐爻变化而成。因此说七、八为乾坤和六子相叠,组成了六十四卦,以纪万物之成。
我们再来看看极数。
古人云,“极数知来之谓占。”我们不明极数,乃不能言占,那么什么是极数呢?
所谓极者,就是极点,极端。而极数,则是事物的发展到了极点之数。
在太极模型中,阳之极则变阴.阴之极则变阳,阴阳总是到了自己的极点而向相反的方向转化。〈易经〉中的“用九、用六”,正是这种阴阳互孪之极点。
然而,“九、六”之变仅仅是向相反的方向转化,它是一组事物的“互体”:即正反两方面的运动,它并没有具有重要意义的事物的中间变化的过程,或者叫做“扬弃”了阴阳两方面的中间运动状态。比如,阴阳为二,而必须到三才能前进,四象到五才产生变化等等,这就要牵涉到三和五的问题。
《易源》说:“变之极乎,三其三五也”又云:“是五数至变之极也,何以知其然也?五虽得为变始,而九实常为变极也,主五而及九,则始变之五,既以九出矣,运五之九,亦又九变也,是两皆臻极也
这里,它把五数称为极,五为始变之极。九为变数之极,.“三其三五”为十五,也称为极,而且三和五又是紧紧相连,这里面到底蕴藏着什么样的天机呢?
为了弄清“极数”的意义,我们首先必须明白“衍数”的概念。,
什么叫“衍数”?衍者,开展、发挥、推衍也,而衍数,则为推衍之数。
那么:何数可推衍呢?
《易源》说:“一水、二火、三木、四金各守其有定而不动,故其数无变,无变则不容推衍也,积而至于天五,则刚柔,有感有革,变化于此乎始,故遂祖之以为变元也,自一五为衍之,以及乎十,则五几十变矣,比物丑类,自未有天地,以至既为万物,象率管此,不惟不必更衍亦自不可复衍,故遂命为大衍也。曰大者,至极而无以加也,十其五而后姑大衍,则二其五以肇变者,是为小衍也”。
这就是说,四象各守其位,是不可推衍的,而至五则为变始。故五为衍数,变化之一五,则为小衍。几数有十,则五将有十变,五其十则为五十,则为大衍。故古人云:“大衍之数五十”也。
《易源》又云:“叁五者,取—五而三之;以为十五也。尤叁天者,取天数之一、三、五兼而用之,以为乾九也。用叁天之法,以观叁五之则,而五之错乎三,以总乎四十五者可明也……推一五而三之,以为十五,十五已见;又从而三之,则夫始而象四变五也。已而为叁两之九六也.已又为七八之六子也;则八纯卦已成。而六十四者,悉有其象矣,已又取八纯卦者,垒实而八之,则几天地、人物、事为、吉凶何者当为何象,何象当生何验,遂皆可以竖定也,夫子所谓极其数,遂定天下之象者,如此其极,而如此其定也”。
用五数进行推衍,推一五,则始变,二五,则九六有象,七、八有成,推三五则六十四卦以成万物之象,故为“十以见(见万物之意)”。而三其三五,则又开始了“从四变五”的往复循环。故“三其三五”之四十五为事物循环往复的终点和起点,也称为极数。这也就是《易源》所说:变之极乎,三其在五也”的真正含义。然而这里遇到一个问题,我们知道“天地之数,五十有五”,又'大衍之数五十“,为何不能成极,而独用45数呢?
道理很简单,九为变数之极,十为不变数,推五至九,其变乃出,故五其九为四十五数是也,天地数五十五减去十不变数,故余四十五为变极也。
不过,四十五乃为“小成之变”,还有“大成之变”即“阳九百六”之变等等,正为“邵康节所以怕处其极者”之变,此当别论。
四、本数、用数、设数。
何为本数,何为用数,何为设数?
《易源》说:“本数也者,自然而然,天地之十全数是也,太其载之洛书,亦比之本数也。用数也者,倚本数而致功用也,河图例易水火,以明克制,则本数之为用数,此其发端也。惟夫四象所象之四,叁五所倚之五,则皆直取天地五初数,以为之用也,及夫三两之成,而为九六也。九六之派而为七八也。天地元无此数,而人设焉,以追写变化者也。凡此之类,皆为设数也。”
本数为事物的自然发展,也是事物先天发展之数,它的数通过河图数表现出来,以一六、二七、三八、四九,各得生成之数,而各居本位。它按照天地事物的自然流动,而次第相生,不断地循环往复。正如年、月、日、时,不依物变而变,它相对于事物来说,体现出一种静目止的状态。用现代物理学的话说,是“均速直线运动”。 :
而“用数”的出现,则就非同一般了,它体现了事物纷繁变化的运动趋势,它有如在“均速直线运动”上出现了加速或减速的运动,它具体的数字是通过洛书反映出来。因此,洛书为后天变化之数。
洛书之所谓变化者,是因为它乾坤坎离各异其位,而以乾坤为体,以坎离为用,艮、震、兑、巽从其为用,洛书变西金而位于南,变南火而置之于西,构成了反向的相克之序,事物克则逆、逆则反、反则变。因此.它代表了一种事物变化的程序。
所谓“用数”,就是一种起用之数,它是某一具体事物产生变化的开始环节,正因为它代表了该事物的运动,才被取之为用。用数是一种偶然性的变数,它是事物的发用、发端,即事物动在哪里,从哪里开始由静变动。因此,它是事物的起始边界条件。任何一件具体的事物,都从“用”开始,有一用数,才能知道事物和事物的发展。
“用”是一种偶然性和必然性的统一。它的发生虽然具体有着偶然的机率,但它仍然是受着自然界必然规律的支配。“用”受着具体事物所处的天时、地利、人和即周围环境的影响,虽然它的发生是变动不居,难以捉摸的,但是,在这种变动中,必然包含着某种趋势;这种趋势是可以把握的。我们的一切数术方法,如易经、六壬、奇门等等,都是用于找寻这种变动性之中的必然性规律的。
“用”必然有“实用”和“虚用”,。实用”就是“有用”,事物能够发生或产生变化。“虚用”就是事物不能发生,或已有事物走向破灭和消亡,因此为无用”。
“有用”的必要条件是.二,数全,二.气足;气数不足,就不能或很难成就事物,而气数充足的标志是:二,旺相之数,二,生长之数,它使事物很快成就而有“应”。
“无用”则正好相反,它是事物处于“空亡”,和减数之中,使得事情难以成就,比如:我们想办成一件事,心里是这么想的,也这么去做了,但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或者准备得不充分,则事情没有办成或垮台了,这里所谓的“气数”,也就是天、地、人三者的和谐关系,是一切主观的和客观的条件因素。
本数和用数的区别,就象一片大海,和在大海上行驶的渔船,大海是固定的,而渔船却是变动的。在大海上的渔船,随时都有可能出现或沉没。
事物的这种“本”和“用”的关系,对我们数术预测学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我们从这里可以找到事物的“现”与“不现”,'成”与“不成”,事物的好坏、吉凶、也就全部隐含在其中了。
设数的出现,则全在于人为地运筹了,它属于数术运筹学的领域。
所谓设数,就是事物本无此数,而去人为增设一数,以左右事物的发展,我们知道了本数是必然的规律,用数是偶然的机率,我们可在用“用数“来求得事物必然性发展的变化趋势,但如果仅仅知道这一些,还是远远不够的。因为人的行为也是可变动的.也是可以由自已来安排的,这就是我们的数术运筹学说。
数术运筹学说.是一口专门的理论和技术,在此文中,我们将不作讨论。
以上为笔者抛砖引玉之说,难免许多错误和缺陷之处,但望数术同道批评教正。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