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义经方体系介绍(三广理论)概念一
广义经方是中医经方学派中的“后起之秀”,尽管它起步晚,不为很多人知道,但是它有天然的优势,顽强的生命力,和强大的临床实用性,这些优势就注定它会成为中医经方学派中的后起之秀,让更多的学者能够了解它,学习它和运用它。
广义经方的“广义”体现在哪里?为何在经方前面加“广义 ”二字?它与中医经方学派中的其他其他派,有什么区别和联系?下面我就简单的介绍一下。
首先广义经方是中医经方学派中的一个细小的分支,它来源于《伤寒杂病论》等众多经典古中医,经典古中医是它的根和源泉;近现代的一切中医经方学派的优秀成果也是它的来源;更重要的是广义经方用自己独特的视角,在吸收前两者的基础上,又有自己新的任务,那就是整理发掘被淹没的历代经典与名方,然后在临床中运用,反复实践,最后形成规律从而推广这些古老优秀的宝贝,不让他们被历史淹没,让更多中医运用他们,为中医伟大复兴做贡献。
其次它的体系很广泛,有容乃大,下面的几点可以说明广义经方的广义的内涵。
第一、辩证法广。现在很多中医经方学派,他们为了强调本派学术的纯洁性,采用他们自己唯一的辨证法,基本不用其他人的好的辨证法;我们广义经方采用辨证法有:六经(病)辨证法,辨方证法,辨病机法,辨体质法,平脉辨证法,气血津液辨证。这样我们的辨证手段就多了,脚下的路就宽广了,什么是六经(病)辨证法,辨方正法,辨病机法,辨体质法等后面的章节都有解释,可结合后面的章节看。对于辨证法,太单一了,再好的辨证法都有不完美的地方,有时用一种辨证法走到死胡同时,换一种新辨证法,就会眼前一亮,柳暗花明又一村,尤其在无证可辨的情况下,更应该换一种辨证法。六经(病)辨证法辨三阴三阳,三阳属于实证、热证;三阴属于、虚证,寒证,辨完六病,就知道了疾病的寒热虚实表里,是非常简单高效的,是我们的首选;然后就是再进一步用辨方证法,把几个类似的方子区别开,最后选择最佳的方子来对应症(证)即“方证相应”,胡老说过“辨方证是辨证的尖端”,也就是辨方证法。我要说的是辨方证法是六经辨证法的进一步细化和精准化,是六经辨证法的延伸。
辨病机法是更高级的辨证法,简单的疾病用六经辨证法,辨方证法就可以了,复杂的不典型的疾病,有时候需要把方子背后的病机总结出来,这样一个方子就可以跳出条文治疗的范围,可以扩大经方的运用,形成一个方子治疗几十种病局面,形成“异病同治”,其原因就是辨出了这个方子背后的病机,也就是辨证出这个方子深藏的本质性的东西。比如当归四逆汤原文治疗手脚冷,四肢厥逆,脉微细欲绝,但是很多经方医师用来治疗痛经,头痛,肋骨痛,四肢麻木,坐骨神经痛,缩阴等等几十种病,这些疾病与原条文治疗范围风马牛不相及,能够治疗的原因是当归四逆汤背后的病机被辨证出来:“虚(血),寒,瘀,滞”这四个字。辨病机法是在六病辨证法,辨方证法之后的进一步提高和升华,也是学习经方的高级阶段,希望重视之。
辨体质法,也有很强的生命力,来源于《伤寒论》和《金匮要略》,经过日本人潜心研究整理并深加工成型,黄煌教授去日本学成后再次升华,响亮地提出了较完备的“体质辨证体系”,形成“人(病人)--体质--方证”的诊疗模式,体质辨证跳出条文,跳出六经辨证的范围,用直观的视角观察人(病人,以人为中心)的体质和体态以及精神,然后辨证出这个人属于哪个方证,哪个药证,然后就用方用药。比如柴胡体质,桂枝体质(药证体质),半夏体质,大柴汤体质,防风通圣丸体质(方证体质),半夏眼,干姜舌等等。有时体质辨证法可以和前面的三个辨证互相印证,从而确认辨证的正确性和准确性;有时前面三个辨证法在无证可辨的基础上,采用体质辨证法可以化繁为简;反过来有时用体质辨证法效果不好,就可以采用六经(病)辨证法,辨方证法,辨病机法。
平脉辨证法是仲景先师最为重视的辨证法之一,在没有讲任何方证条文时,先讲平脉辨证法,足见其重视程度;然后在每一个章节题目都写“ 某病脉证治”,病名第一,脉像第二,证是第三,治法第四,可见脉象的地位;最后在六经提纲中,两个提纲都有脉证,还有方证中也有很多脉证,者一切都足够说明平脉辨证法是多么的重要。我们历代经方医家大都有只是重视方证,不重视脉证的通病,我们广义经方很重视脉证,平脉辨证法,还需要潜心研究实践才能有更多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