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随意发汗错!错!错!
中医书友会第1997期
I导读:小编很奇怪产后发汗项目为何能开展的如火如荼?妇女分娩时腠理大开,气血亏耗,这个时候不是更应该“存津液”吗?作者详细谈了产后发汗的危害,不仅伤阴,而且伤阳,还可能影响哺乳,您怎么看?
产后不宜发汗
作者/石玥
目前,产后发汗项目开展得如火如荼。想象一下,被蒸气氤氲的温暖包绕,如入仙境一般,周身的疲累与心中的烦恼随之一消,确实美哉。但对于产后这个群体,发汗是需要十分谨慎的。
怀孕时,宝爸陪着我逛了多家月子中心,主要是想考察其中的中医元素,竟然发现没有一家月子中心是不包含所谓中医特色的汗蒸的。作为一名从事妇科的中医博士,又是一名亲历过生产不久刚结束产假的宝妈,看到如此打着中医的旗号,很是忧愤寒心。近期门诊中接诊了许多因月子发汗而各种不适的宝妈们,心中十分着急,所以藉此文和宝妈们好好聊聊月子发汗的危害。
1.容易再染风寒
提到汗蒸,“蒸”这个字,让人联想到那热气腾腾的蒸屉包子,娇艳欲滴,表皮儿微汗涔涔。然而临出锅前若不小心掀开“受风”了,就瘪了模样儿,不再是那圆滚滚的可爱像儿。
发汗,确实是中医的治法之一,但是适用于表证,是通过汗法让外邪从体表而出。而且这种发汗,切不可以大汗过汗,只需微微汗出即可。
产妇在分娩时期,筋骨大开,腠理开泄,身体虚弱,邪气本就极易侵入。所以月子期间,不可受风,不可寒凉,不可触湿。若此时发汗,汗后的保暖调护工作很难到位,反而招致外邪入侵。《女科经纶》中言,“朱丹溪云:产后一切病,皆不可发表。”《伤寒论译释》中说“真气疏泄太猛,邪反得以逗留”。门诊时产后患者不乏发汗后反而背痛腿痛胳膊痛者。
那若已大汗、过汗,会如何呢?
2.导致血虚津伤
“血汗同源”:汗就是血,血就是汗。
血与津液都是由中焦水谷精微化生的,津液和调变而为血,津液渗出皮毛则为汗,血、汗、津液,三者异名同源,故有“津血同源”或“血汗同源”之称。《黄帝内经·灵枢·痈疽篇》言:津液和调,变化而赤为血。”
若血有所伤,津液亦耗,若此时再行发汗,必更伤其血与津液,重伤其阴。产后气血大亏,不可再汗。另外,在如此亏虚的情况下,即使欲将发汗,汗也“无源可发”。此时的女子,就从本应水润润的状态,如鲜花般枯萎殆尽了。《黄帝内经·灵枢·营卫生会》言“夺汗者无血”,“夺血者无汗”。医圣张仲景在《伤寒论》中云,“亡血家不可发汗”“衄家不可发汗”。正如此,陈修园才总结出 “保胃气,存津液”为 《伤寒论》的重要法则,纵观仲景全篇,始终贯穿着的法则。
以上皆为过汗伤阴的阐述,但仅仅会伤阴吗?
3.导致耗气脱阳
门诊中会接诊产后发汗后晕倒的患者,这是因为什么呢?
津能载气。《黄帝内经·素问·评热病论》曰:“汗者,精气也”,汗是津液所化生的,如果汗出过多,津液损伤。而津能载气,津液受损,导致气无所依附,气随津脱,甚至出现津脱阳亡之危候。这在平时的生活中也有体现,比如在澡堂时间过久,或蒸桑拿汗出过度,尤其身体虚弱之时,就会出现乏力、头晕的症状,是一样的道理。
门诊中,发汗后反而汗出不止也是产后患者的常见症状,这又是为什么呢?
气亦能摄津。气对津液是有固摄作用的。发汗太过,耗气伤津,气的固摄作用被削弱了。气的力量不足,毛孔关闭失司,所以就会出更多的汗。此时的汗,是漏汗,是“漏”出来的。汗为心之液,《素问·宣明五气论》言“五脏化液,心为汗。”若漏汗严重者,大汗淋漓不止,出现亡阳,临床上可见休克,心脏骤停,危及生命。
可见,发汗太过,伤阴又伤阳。
4.可能影响哺乳
中医认为乳汁为气血所化,“血乳同源”。
临床接诊时,会遇到产后发汗后奶水骤减甚或停乳的患者。明代医学家万全在《育婴家秘》中言“乳为血化美如饴”,《校注妇人良方》又言“夫乳汁乃气血所化,在上为乳,在下为经。”这如饴糖般甘甜美味的乳汁,是由血化生的。如上文言,“血汗同源”,过汗之后,气血耗伤,发汗之后奶量的骤减,就可以理解了。
另外,产后门诊有患者就诊时说,发汗后食欲大减。这也是发汗太过导致的。《景岳全书》“或邪气虽去,遂致胃气大伤,不能饮食而羸惫不振者有之,此过汗之诫也”。这样的话,摄入的水谷精微减少,气血化生乏源,就更影响乳汁的产生了。
综上,产后不宜发汗。若确有风寒者,应微取其汗,以和阴阳,复气血。推荐的做法是,艾叶煮水或者直接温热水泡脚,至身上微微汗出即停。及时擦干,注意保暖,别着湿衣,防风防寒。若因已过汗、大汗而出现不适,请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