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运六气之天干五运三年化疫及其养生详解
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请长按“”给我一个“太棒了”,非常感谢您的支持!
学医首要明理,理是学中医的指路明灯,如果不懂医理,学中医就象是在黑暗中摸索,花费了大量时间,却找不到入中医的门。而五运六气就是踏入中医大门的钥匙,用它不仅能够找到疾病的外因——自然的变化,而且还能够找到疾病的内因——先天的体质偏性,治病必求于本,疾病的内因和外因找到了,中医的精髓就掌握住了!
现代人为什么学不好中医?原因就在于迷信西医和它所依赖的精密仪器,观察不到就不承认它的存在,结果人与自然的关系观察不到,就以为人与自然没有关系,整体与局部的关系观察不到,就以为整体与局部没有关系,最终象西医那样把疾病的原因单调地归于局部的细胞病变之上。中医之所以是中医,就是因为它建立在对这些精密仪器观察不到的关系认识之上,认识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就得出了疾病的外因是人与自然的矛盾激化;认识到了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就得出了疾病的内因是不平衡引起的整体管理失控。
每一个人一出生都有某种体质偏性,它就体现在血液对各组织的不对称供应之上,血液供应多了,对应的组织就会功能亢进,血液供应少了,对应的组织就会功能低下。这种偏性体现在大脑中信息的优胜劣汰上,就是对应的信息总是优先竞争出来成为意识,使人具有某种特定的性格。这种偏性在中医学上叫“主不明”、“偏心”,用现代话来说,就是身体的一把手糊涂,不知道知人善任。
很多人可能会问,疾病的内因和五运六气有什么关系?中医学的基础是气一元论,它告诉我们,万物都是由同一种最基础的物质(气)组织起来的,只是最初的产生环境不同使它们具有了不同的个性。从系统科学的角度来说,中心要素决定着系统的性质,而哪一个要素竞争出来主导系统的性质,则取决于最初的产生环境,系统的性质就是最初产生环境的一个缩影。对人体来说,最初的产生环境很复杂,有时间因素,有地理因素,有产房因素等,但在这所有因素中,有一个因素最重要,它就是时间,我们可以根据天人合一的原理,用五运六气来判断一个人的体质偏性。
比如,某人1978年8月15日生人,中运是太火,少阴君火司天,阳明燥金在泉,四气主气和客气都是太阴湿土。土旺克肾水,加上旺火反克,肾阴虚严重。金旺克肝木,加上旺木反克,肝功能也非常弱。体质类型属于湿热。明白了此人的体质偏性,就知道此人容易得什么病,也知道此人平时如何养生,治起病来就知道是什么病因,也能够预测此人在哪一年容易生病。
疾病的内因知道了,我们再来看疾病的外因,它其实有两方面组成,一方面是自然变化引起的六淫,另一方面是社会变化引起的七情。在这里,我们同样可以通过发病时间来判断疾病的原因。还可以根据某种体质对未来自然变化的适应能力来预测疾病的发生。
显然,只要掌握了五运六气,就掌握了中医的精髓,学起中医来就能够轻车熟路,知道什么该学,什么不用学,可以帮助你省下大量的时间。如果你不懂五运六气,学起中医来就是瞎学,学了大量时间也入不了中医的门。
治病必求于本,而这个疾病的本是什么?中医说的很明白,它无非就是有外因和内因,外因就是人与自然的矛盾激化,内因就是不平衡引起的整体管理失控。在这里,不管是内因还是外因,都是五运六气有着密切的对应关系,学好了它,就把学习中医的龙头抓住了,此时再来学中医,就觉得轻易而举了!
很多人不知道五运六气到底讲的是什么?甚至学了几年中医,还是对此一窍不通,如此的学习,是永远成不了大医的,最多当一个普通的中医。告诉大家吧,五运六气是一门描述自然变化规律的学问,五运和十天干对应,六气和十二地支对应,中国的先人就是用十天干和十二地支组合起来的六十花甲子揭示了自然变化的规律。
我们从小都是学西方科学过来的,还原论思路根深蒂固,遇到一个事物,我们总是毫不怀疑地把事物不断进行分解,以求找到背后的规律。西医对人体的研究也是一样,它首先把人从大自然中孤立出来,之后把细胞从整体中孤立出来,结果疾病不仅和自然变化没关系,而且和整体的功能变化也没有关系,最终只和局部的细胞病变有关系,发现了细胞病变,那就是有病,发现不了细胞病变,那就是没病,这就是西医的逻辑!
中医则是建立在对人与自然关系以及整体与局部关系的把握之上的,认识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就得出了人顺应自然则生,违背自然则死,疾病就是人与自然矛盾激化的产物;认识到了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就得出了细胞之所以病变,并不是细胞的原因,而是不平衡引起的整体管理失控造成的。要想治好疾病,方法只有一个,那就是恢复人体平衡,加强人体管理,使病变细胞在整体力量的控制下改邪归正,而中医就是一门恢复人体管理的学问。
显然,中医把一切疾病都归于内因和外因,内因就是人先天的体质偏性,或者说偏心,或者说血液对各组织的不对称供应,它会在人体造成两类疾病,血液供应多了,它就会功能亢进(热),血液供应少了,它就会功能低下(寒)。外因就是自然变化,当它加剧了人的体质偏性,使某些组织偏上加偏,疾病就产生了。
外因和自然变化的关系不用多说了,它就是中医学上常说的六淫,如果一个人先天肝木过旺,当它遇到木旺的运气时,肝木就会过旺,首先它就会克制脾土,产生脾胃上的疾病,之后,它还会反克肺金,使人产生肺系统疾病,再者,它还会引起肝系统疾病,如肝癌就是肝细胞功能亢进达到一定程度出现的结果。因此,掌握五运六气,就等于掌握了疾病的外因。
疾病的内因就是人先天的体质偏性。现代医学总是把人当成是从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搞什么双盲试验。其实,每一个人从一出生都有某种体质上的偏性,而且这种偏性在人的一生中都是不会改变的,所谓的后天变化不过是表层的变化,而根上的体质偏性是不会变的,它决定了人血液供应上的偏性,也决定了人的性格。也正是有了这种特殊的个性,才使人对同样的自然变化有着不同的适应能力,出现了不同的生老病死历程。
而人先天的体质偏性是由什么决定的呢?答案告诉大家吧,它就是最初的产生环境,人的体质偏性就是最初产生环境意志的一个缩影。影响最初产生环境的因素很多,如自然变化,地理位置,产房环境等,但在这所有要素中,时间因素往往是最重要的,因此,我们可以根据最初的出生时间来判断一个人的体质偏性,四柱算命也是根据这样的一个原理。
显然,我们可以根据天人合一的原理,通过出生时间来判断一个人先天的体质偏性,它是一切疾病的内因。而一旦掌握了疾病的内因和外因,中医的精髓就掌握到手了。
比如一癫痫患者,生于2016年5月22日。从生日就可以知道,丙寅年,水旺,寒气胜,少阳相火司天,厥阴风木在泉,三气主气和客气都是少阳相火。显然癫痫的病根就伏藏于肾,肾中相火暴动,引发心、肝、胃三经气火上冲,夹带痰涎上涌,以致昏不知人。明白了疾病的原因,就知道如何来治疗了。
看过《内经》的人都知道,运气学说在其中的比重有三分之一还多,由此可见运气学说对中医的重要性,不懂得运气学说,疾病的外因和外因判断就缺乏了一种重要的手段,治起病来就盲目很多。因此,要成为大医,五运六气的学习是首当其冲。
运气学说对中医学习的影响大了,用它不仅可以判断一个人先天的体质偏性,还可以用它来预测一个人疾病的发生。比如,你的肝木旺,如果到了春天,木旺,使你肝旺上加旺,它就会克制脾土,使你脾胃得病。当然,我们还要根据一年的中运、司天、在泉等来判断。认识到了可能即将发生的疾病,才能够有的放矢,对症下药,防患于未然。
除了预测疾病,中医的遣方用药也有运气学说有着密切的对应关系。大家知道伤寒论,它用药之精典,无人能及,而他的用药依据就是运气学说。以一个先天平衡的人体作为出发点,根据自然阴阳变化规律,计算出偏离平衡的程度,进而算出恢复平衡的用药和剂量。现代人只会机械地套用经典,却不知道要因人因时而变。
想学好中医吗?想找到中医学习的捷径吗?那就从五运六气学习入手,它是中医学习的指路明灯,学好了它,你学起中医就能够一马平川,顺风顺水,用不了多久,就可以成为一个水平比较高的中医。
运气学说,由五运和六气两部分组成。
运 指运行。五运指木、火、土、金、水,是地球以外,太阳系的行星运行规律对气候的影响的五种现象。
气 指大气。六气指厥阴风木、少阴君火、少阳相火、太阴湿土、阳明燥金、太阳寒水,是形成气候变化的空气形态因素。
故又称五运六气。运气学说认为自然界有五运六气的变化,人体也有五脏之气和三阴三阳六经之气的运动。
同时又认为自然界五运六气的变化,与人体五脏六经之气的运动是内外相通应的,因而自然界的五运六气,可以影响人体五脏六经之气的生理、病理。
中国古代研究自然界气候变化规律,以及气候变化对生物体,尤其是对人体生理、发病等影响的学说。以自然界气候变化,以及生物体对这些变化所产生的各种反应作为基础,把自然界气候现象和生物生命现象统一起来,把自然界气候变化和人体发病规律统一起来,从宇宙间的节律上来探讨气候变化对人体健康与疾病发生的影响。
历代对运气学说存在着两种不同的看法。赞同者据其预测发病规律,进行疾病分类,确定相应的治疗原则等;反对者认为以天文历法推算气候的变化和疾病的发生必然命定,且忽略地区差异。
运气学说来源于古人对于天文地理人事对应关系的长期观察,寻找其总根源,是以地球生物圈为基准宏观规律的总结,其中有其理,有其象,有其数。数是指万事万物普遍联系普遍发展规律的数学模式,数是五运六气的核心,数学是科学之母。
系以阴阳转换,五行印象,五行生克数理运算模式为核心,以太阳系五颗行星的运转和地球本身六种气候的变更为总动力根源。在天人全息相应的整体观念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气化规律带动物化规律的地球物理运动规律。古人认为天地是个大人体,人体是个大天地。
老子: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反应了古人朴素唯物自然简易的整体观,全息观,系统观。其最完美的运用和描述保持在中医元典黄帝内经运气七篇里面。
其基本的内容是五运六气,运是运转,天上星体的运转,对于地球有照射的作用,其年规律用天干表示,天干即是天的主干带动作用。气是地球本身的吸收辐射能源的作用,六种气候的推移;气的年规律用地支表示,地球物理本身的支撑作用。六气有每年的在天之气,已及相对于的阴阳正好相反的在地之气。
周易: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在天是天文,天体的运行,在地为地理,影响及人为人事。黄帝内经:天予之正,地为之主。
五运之气场在天地之间,以人为本位地面上薄薄的一层空间范围,五运也叫做中运,大运,因为来自天体的运行,所以称大。六气在上,地气在下。三合为治,至于对于地面具体的影响要三种因素的综合叠加考虑。地气是地面之下的气候变化规律。天地通气,地球内部本身也是活的,大地也在呼吸换气。
干支六十甲子,六十年,这是运气规律的一个循环周期。干支即天干和地支,干于支是古人抽象的数学符号,中国古代用来记叙年、月、日、时和方位的符号,也是运气学说的推演符号。
天干有十,依次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地支有十二,依次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天干与地支两两相合,天干之阳与地支之阳,天干之阴与地支之阴,依次相配,天干在上,地支在下,共得60个结合,始于甲子,终于癸亥,称为一个甲子。在运气学说中,用天干代表五运,用地支代表六气。
中医五运六气学说,对预防和治疗疫病曾做出突出贡献。根据五运六气学说就是结合每年气候特殊变化,提出相应预防和治疗疫病措施,因而效果明显。该学说认为,2009年为太阴湿土司天,太阳寒水在泉。因为逢年甲己,行土运,故为土运土气年。今年的气候以湿为主,属外感挟湿型。
五运六气学说在《素问·至真要大论》中指出了其治疗原则:“少阴之胜,治以辛寒,佐以苦咸,以甘治之”。故防治甲型H1N1流感可选择中药药性属于辛寒、苦寒、咸寒、甘寒类药物。
五运
以木、火、土、金、水五行之气来概括一年五个季节气象变化的总称,即木运、火运、土运、金运、水运。
《素问·天元纪大论》说:“甲己之岁,土运统之;乙庚之岁,金运统之;丙辛之岁,水运统之;丁壬之岁,木运统之;戊癸之岁,火运统之。”凡逢甲己年则为土运所统,乙庚年为金运所统,丙辛年为水运所统,丁壬年为木运所统,戊癸年为火运所统。五运又有大运、主运和客运的不同。
大运是主管每年全年气候变化的岁运,又叫中运、岁运。大运有太过与不及。
太过即主岁的岁运旺盛而有余;不及即主岁的岁运衰少而不足。
主运是分别主治一年中5个季节时令的正常气候的岁气。全年分做5步运行 ,每运主一时,从木运开始,依火运、土运、金运、水运顺序运行,每运主73日零5刻?一昼夜共100刻?。
每年木运的起运都开始于大寒日,岁岁如此。各运的特点与五行的特征一致,在各运主事时,其气候变化和人体脏腑的变化也就表现出与它相关的五行属性。
客运是每个运季中的特殊变化,每年的客运也分为木运、火运、土运、金运、水运。它以每年的大运为初运;当年的值年大运确定后,循着五行相生的次序,分五步运行。
客运是与主运相对而言的,因为主运的初运为木、二运为火、三运为土、四运为金、五运为水,年年不变。而客运则以每年的值年大运为初运,客运随着大运而年年变化。
五运之气有盛衰及平气变化。盛,即五运之气太过而有余。衰,即五运之气不及而衰少。若五运之气既非太过,又非不及,为平气之年。平气是由运太过而被抑制,或运不及而得资助所形成的。平气之年,气候平和,疾病很少流行。
六气
即风、寒、暑、湿、燥、火各见五行特征。由于暑和火基本属于一类,所以一般不列暑与火,而把火分为君火和相火两种。同时以三阴三阳来概括为厥阴风木、少阴君火、少阳相火、太阴湿土、阳明燥金、太阳寒水。每年的六气,分为主气、客气和客主加临三种情况。
主气是主司一年的正常气候变化,也就是每年各个季节气候的常规变化。主气一年分6步,分主于春、夏、秋、冬24个节气,一步主4个节气,每一步为60天又87刻。
每年从大寒日开始,初之气厥阴风木,二之气少阴君火,三之气少阳相火,四之气太阴湿土,五之气阳明燥金,六之气太阳寒水,年年不变。
客气是各年气候上的异常变化。客气每年也分风木、君火、相火、湿土、燥金、寒水六步,每步也是60天又87刻,和主气不同的是,主气只管每年的各个节序,而客气除了主管每年的各个节序外,还可概括全年。
其中主管每年上半年和全年的客气叫司天之气,为三之气;主管每年下半年的客气叫在泉之气,为六之气。客气除司天和在泉之外,其余四气统称间气。
将每年轮值的客气,加在年年不变的主气之上,称为客主加临。加临的方法,是将司天之气加于主气的三之气上,在泉加于主气的终之气上,其余4个间气依次相加。客主加临是把主气和客气放在一起加以比较、分析,推测各该年四时气候变化的正常与否。客主之气彼此是相生的,便相得而安;如果彼此是相克的,便不相得而为病。
运气发病
运气学说是研究气候变化,及其对疾病发生、发展影响的学说。五运六气的变化,总不外太过不及、生克制化几个方面。而人体病变的发生,也是这几个方面的问题。
由于运气既有五运的太过不及,又有六气的司天、在泉、客主加临等不同情况,因而疾病的发生和流行也有规律可循。
《素问·五运行大论》曰:“气有余,则制己所胜而侮所不胜;其不及,则己所不胜侮而乘之,己所胜轻而侮之。侮反受邪,侮而受邪,寡于畏也。”主岁之气,无论其为太过、为不及,都不能离开生克制化的相互关系,来推算其气运的相得与否。
例如,木气有余,不仅能克制着己所胜的土,使其湿化之气太衰,甚至还能欺侮其素所不能胜的金,而风气大行。木气不及,不仅它素所不能胜的金气,将乘其衰而来欺侮,即是它素所能胜的土气,亦将视其弱而欺侮于木。
但是,事物运动的规律,有极必有反,有胜必有衰。胜气发展到势极而衰时,亦将使自己受到灾害。
这种生克制化的规律,无论其为五运、为六气、或五运与六气之间,推而至于为五脏,为六腑,或脏与腑之间,都存在这种关系。
以《黄帝内经》理论为依据,探讨三年化疫病因、病机以及发病的特点和养生特点、推演模式和养生依据,分析治则、治法,预防措施。
“三年化疫”见于《素问遗篇·刺法论》:“天地迭移,三年化疫,是谓根之可见,必有逃门”。
一 病因
三虚感邪。《素问遗篇·本病论》云:“人气不足,天气如虚…..邪鬼干人,致使有夭亡……人之五藏,一藏不足,又会天虚,感邪之至也。”
《素问遗篇·刺法论》:“天虚而人虚也,神游失守其位,即有五尸鬼干人,令人暴亡也,谓之曰尸厥。人犯五神易位,即神光不圆也。非但尸鬼,即一切邪犯者,皆是神失守位故也。”
何谓三虚?
三虚即人之五脏之虚、天虚、邪虚,谓之三虚。出现三虚后,人再感疫邪,则谓三虚致疫。
顾植山教授深刻指出了三虚:所谓“邪鬼”、“五尸鬼”,在《黄帝内经》中又称为“虚邪贼风”,相当于现代医学的致病微生物,而致病微生物侵犯人体,中医学认为需要具备另外两个条件:“天虚”和“人虚”。天虚——自然变化节律的失常,人虚——人群抗病能力的不足,邪虚——直接致病原的侵犯。顾植山教授“三虚”致疫说,较为完整地指出了产生疫病的三大因素。
二 病机
刚柔失守,三年化疫。何谓刚柔失守?
《素问·天元纪大论》:“太虚廖廓……曰柔曰刚……品物咸章。”有人说刚柔指六气的阴阳属性,阳者偏刚,阴者偏柔。此说欠妥。
《灵枢.寿天刚柔》:“人之生也,有刚有柔,有弱有强,有短有长,有阴有阳。”
张介宾曰:“天干五运,分属阴阳。阳干气刚,甲、丙、戊、庚、壬也。阴干气柔,乙、丁、己、辛、癸也。故曰刚柔二干。”
此说有理,但是《素问·天元纪大论》说的刚柔是什么呢?目前尚无考证。但是刚柔很可能是星象的位置和表现。
《素问六气玄珠密语》曰:“木在天者,有毛头星见,大而光芒,芒之乃长,此星不可散落,落即次三年化蝗虫,遍天下食农田。”三年化疫与这种天象有关吗?又曰:
“凡六气之降升、得位、气至,观之有候气之盛衰、逆顺、吉凶,皆在五星形象之变异,日月气候天象预报之,皆自司天之气候占位应者也。
……火运火司天之年,火得天符,木行复,胜之荧惑当大,仅见辰星,辰星同度,荧惑伏之甚小,后三年而天下民病。病皆寒热,治之以甘湿,佐之以苦热;
……所谓病之年,皆以本,生数而合之可见其年……火被水刑,即水一火二,共三年,病寒热水火二证,当罚水之胜,次金火不足。”三年化疫会是这样形成的吗?
导致三年化疫的病机是刚柔失守,上刚干失其位,下柔干不能独主,中运不能执法,天地不和,天运失序,三年后变大疫。《素问遗篇·刺法论》“刚柔二干,失其守位。……天地迭移,三年化疫……刚柔失守,上刚于失守,下柔千不可独主之,中……运非太过,不可执法而定之。……天地不合。……如此即天运失序,后三年变疫。”
三 发病特点及推演模式
1、客气周期特征和轮值“主席”制
客气为天气,动而不息。但是有两个重要的位置是不能动摇的,那就是司天和在泉。司天在上,位于三之气,好比主席台,每年有一个轮值主席会坐上来。司天统主上半年的初、二、三之气,其影响延续至下半年。在泉在下,位于终之气,是下半年的轮值主席,统管下半年四、五、终之气。司天、在泉各有一左一右间气,为主席的左膀右臂。
如果到时轮值主席霸权不交,下一任的主席不能上岗,则发生“旧司天”配“新在泉”的失序状态。就是《素问.刺法论》和《素问·本病论》中讲述的司天不退位或是不迁正的情况,三年后将引发瘟疫大患,这就是中医五运六气”三年化疫”说的重要推理依据。例如类似SARS的呼吸系统传染病,在此二篇中专有历史记载。《刺法论》说:“假令庚辰(2000年),刚柔失守,上位失守,下位无合…三年变大疫…名曰金疠(肺传染病)”,《本病论》也说:“假令庚辰阳年太过…其后三年化成金疫也,速至壬午(2002年)徐至癸未(2003年)金疫(肺传染病)至也”。如图1所示:
图1:
2.客气的轮转方式
客气的轮转如同月亮的视运动,在一夜之间月亮是右行(顺时针)的。如果按月亮每天初升的方位来说,它又是一天比一天向左(逆时针)运动的。同样在一年之内,客气是按照“初-终”的方向渐进的;而轮值主席呢,则是去年的司天之气退位到今年的二之气,去年的四之气升迁到司天位成为新主。以此类推。司天和左右间气都在上位,相对于在泉和在泉的左右间气而言称为“天”,后者谓之“地”,也是阴阳相对,天地合德的。如果交司时间之后,五之气不能“升天”为四之气;或是二之气不能“降地”到初之气,也会发生“不升不降”的失衡状态,导致天序不称而引发灾病。
3.划分三阴三阳的原则
三阴三阳对称,指一个圆中的对角线,为一组阴阳能量对等的互补状态。如外周为六气圆图。
客气的三阴三阳按照什么原则划分并且命名的呢?
主气是地气,“静而守位”是最重要的职责。四时五行的天地对应原则,是天化气,地成形。在天为风,在地为木;在天为热,在地为火;在天为湿,在地为土;在天为燥,在地为金;在天为寒,在地为水。按四季顺行划分六步气位,将热和火分为两个气位,热为君火,火为相火。体现出主气的命名更注重大地上的气温和湿度在六个气位中的特征变化,名称中突出了气候和五行两大内容,而不强调阴阳对称与否。即:风木、君火、相火、湿土、燥金、寒水。
客气则是天气,其命名必须按天度与阴阳之序。在天上最大的像是太阳,由日影定态度,由日夜、南北定阴阳。一日四时,日出、日落(右行)的视运动,以中午日头在正南方最隆盛时称为太阳。此后从阳转阴,一阴生为厥阴。至日落于西方,为二阴少阴,此时阴气尚有不及。日到北方子夜之时,为三阴太阴(太、少是多少之意)。此后从阴转阳,一阳生(阳气是源动力,永远为顺行,没有逆,只有太少),为少阳。日出为二阳,日月合明之际,故阳明。又回到正午,三阳太阳。在一年中,平均将四时分为六,南北定太阳太阴,先固定下三阴和三阳的相对位置,余者平分。太阳位于最南端(冬至)称为太阳。此后太阳开始每日北归,一阴厥阴,二阴少阴,三阴太阴。太阴到达最北端(夏至)后,又开始南归:一阳少阳,二阳阳明,三阳太阳。这样,按照太阳的视运动顺序,决定天上的“阳气”多少来命名,符合六气先三阴、后三阳,以及三阴三阳相对的原则。也符合“法于阴阳,和于术数”的总原则。可谓大道至简,便于了解和记忆。
把天气加在地气的六步气位上,六气名中就涵盖了阴阳、气候和五行三重内容。以六气为本,三阴三阳为标,完成客气的整体命名:
一阴:厥阴风木 一阳:少阳相火;
二阴:少阴君火 二阳:阳明燥金;
三阴:太阴湿土 三阳:太阳寒水。
《素问·刺法论》说:天运失序,后三年变疫。
司天太过年的后三年,都是其在泉年而运为不及,为司天年太过运所侮,如甲土运太过反侮丁木运不及。后三年运不及而被所胜侮之,又被所不胜乘克之,故会发生灾疫。《素问·本病论》对此有进一步的论述,如庚辰年阴阳刚柔失守,其后三年化为金疫,“速至壬午,徐至癸未”。
司天不及年的后三年,都是其在泉年而运为太过,侮其所不胜,传其所胜。
4、发病特点:
《素问遗篇·刺法论》曰:“五疫之至,皆相染易,无问大小,症状相似。”
从上述可知,运气七篇大论的预测推演方式主要是司天、中运、在泉、主气、客气“五位一体”的推演方式(除去五运的主运、客运),而《素问》运气“遗篇”则重点论述岁气旧司天不退位、新司天不迁正及上下甲子刚柔失守的不受常规的变化情况,不能只看纪年干支的阴阳属性来推演运气的太过与不及。所以“遗篇”的推演方式是司天、中运、在泉,加上上位甲子(司天)及下位甲子(在泉)来论述,“刚柔失守”的特殊“变”的情况,形成一种新的“五位一体”推演方式。所谓上位甲子,即当年的干支;下位甲子,干为当年天干所合的天干,如与当年天干甲所合的天干已,地支为当年地支向后推三位,如当年地支子的后三位是卯,成为己卯。
《素问·本病论》论述了三年化疫理论,所谓“本”者,指六气也,有本有标,此论“本”病,不是“标”病。三年化疫理论是怎么来的呢?请看下面的60甲子(详见图3所示)。
上位甲子:甲子下位甲子:己卯司天:少阴君火在泉:阳明燥金岁运:土运太过甲子年的上一年为癸亥年,厥阴风木司天。假若厥阴风木司天不退位,则甲虽是阳年土运太过,但却不能迁居司天正位,则已卯下位甲子就孤立无援,土气被抑而表现为不及。同样道理,假若下位甲子已卯不至,而上位甲子已到位,同样会造成问题,而表现为土运太过无制。
我们细看六十年甲子年不难发现,甲子年的后3年是丁卯年,甲为土运太过,丁为木运不及,甲土乘丁木,湿土更加旺盛。故病“土疫”,即湿土为病。因为,甲子年的上一年是癸亥年,是厥阴风木司天当政,如果上一年当政的厥阴不退位,厥阴风木克制土运甲不迁正司天正位,则在下位的已卯孤立无援,湿土被抑郁而表现为不及。同理,如果下位的已卯不迁正,而上位的甲子已经即位,就会表现出土运太过无制而发生土疫。甲子年司天之气,三年后刚好转为在泉之气。“三年化疫”理论,即是源于此。2003年SARS流行,顾植山教授运用这一理论推演模式分析了SARS的发生不但与当时的运气环境有关,与三年前(2000)“燥热伏气”的运气特点关系也极为密切,庚辰年已至,而已卯年(1999)燥金司天之。
气有余仍不退位,而新的在泉之气太阴湿土已经迁正,这样就形成了燥金司天,湿土在泉,气运刚柔失守的局面。至癸未年(2003),湿土司天,又二之气时的寒湿时气偏胜,引动了燥热伏气,伏气和时气的相互作用,导致了SARS的发生。即所谓“乙庚失守,其后三年化成金疫也,速至壬午,徐至癸未,金疫至也”。
又如乙丑年是金运不及,后三年遇戊辰年是戊运火太过,燥金肺系更加受病,必发“火疫”。
由此看来,人生的第3岁是第一个容易生病之年,需要小心养护,既其后的3、13、23、33、43、53、63、73……都要注意养生。
甲子年的后4年是戊辰年,火运太过而反乘侮肾水,与太过之湿土克侮肾水,需要小心养肾,这是人生的第4岁,其后的14、24、34、44、54、64、74、84……都要注意养肾。所谓73、84阎王不叫自回去,可能与此也有关系。
甲子年的后6年是庚午年,金运太过必克肝木,与太过之湿土一起克侮肝木,需要小心养肝,这是人生的第6岁,其后的 16、26、36……都要注意养肝。
甲子年的后7年是辛未年,水运不及遇到湿土太过,更加不及,要小心养肾。其后的17、27、37……都要小心养肾。
第10年又回到本运年,强者更强,弱者更弱,所以自古以来人们就非常重视本命年。其后有20、30、40……
总之,从五运来说,人生的3岁、4岁、6岁、7岁、10岁及其乘10之年都要小心养生。
因为10天干是10年一个周期,每过10年就会回归到本命出生时的天时,遇到同样的气候变化(必须是同地区),即遇到同样的自然遗传信息密码,从而使其本命年不健康的三脏系更加“太过”或“不及”,不利于人体健康,所以我们都特别重视本命年。本命年有五运本命年和六气本命年之分,这里讲的是五运本命年。
10年一个自然遗传信息周期及人生命运一道坎,《灵枢经》称此为“天年”周期,谓:
人生十岁,五脏始定,血气已通,其气在下,故好走;
二十岁,血气始盛,肌肉方长,故好趋;
三十岁,五脏大定,肌肉坚固,血脉盛满,故好步;
四十岁,五脏六腑十二经脉,皆大盛以平定,腠理始疏,荣华颓落,发颇斑白,平盛不摇,故好坐;
五十岁,肝气始衰,肝叶始薄,胆汁始减,目始不明;
六十岁,心气始衰,若忧悲,血气懈惰,故好卧;
七十岁,脾气虚,皮肤枯;
八十岁,肺气衰,魄离,故言善误;
九十岁,肾气焦,四脏经脉空虚;
百岁,五脏皆虚,神气皆去,形骸独居而终矣。
一年或一日都可以分为四时,按照天人相应的观点,人也可以分为四时。人体阴阳之气呈现一日“四时”消长变化的节律。如《素问.生气通天论》说:“阳气者,一日而主外,平旦人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已虚,气门乃闭。”“平旦阴尽而阳受气,日入阳尽而阴受气,日中为阳隆,夜半为阴隆。”《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说:“一日分为四时,朝则为春,日中为夏,日入为秋,夜半为冬。”人年35岁左右进入壮年,所以35岁以前为青春期。八八六十四岁男人进人更年期,所以35岁至70岁左右为夏天期。70岁左右更年期以后进入衰老期,所以70岁至100岁左右为天年。
四 治法
1、刺法与调养假如甲子后三年变金疫,“详其微甚,察其浅深,欲至而可刺,刺之,当先补肾俞,次三日,可刺足太阴之所注。”(《素问遗篇·刺法论》)。
假如丙寅后三年变水疫,刺法同上。
假如庚辰后三年变金疫,刺“当先补肝俞,次三日,可刺肺之所行。刺毕,可静神七日,慎勿大怒,怒必真气却散之”。(《素问遗篇·刺法论》)。
假如壬午年后三年变木疫,“当刺脾之俞,次三日,可刺肝之所出也。刺毕,静神七日,勿大醉歌乐,其气复散,又勿饱食,勿食生物,欲全脾实,气之滞饱,无久坐,食无太酸,尤食一切生物,宜甘宜淡"
(《素问·篇刺法论》)。
假如戊申后三年变火疫,“当刺肺之俞。刺毕,静神七日,勿大悲伤也。”(《素问遗篇·刺法论》)。
1、意念调气法《素问遗篇·刺法论》“避其毒气,天牝从来,复得其往,气出于脑,即不邪干。气出于脑,即室先想心如 欲将入于疫室,先想青气自肝而出,左行于东,化作林木;次想白气自肺而出,右行于西,化作戈甲;次想赤气自心而出,南行于上,化作焰明;次想黑气自肾而出,北行于下,化作水;次想黄气自脾而出,存于中央,化作土。五气护身之毕,以想头上如北斗之煌煌,然后可入于疫室。”
3、其他治法如吐气纳气法,药浴汗泄法,服小金丹法等。
五 预防
《素问遗篇·刺法论》“不相染者,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避其毒气。……十二脏之相使…治之可刺…凡此十二官者,不得相失也。……非治疾也,故要修养和神也。道贵常存,补神固根,神气不散,神守不分”。
《素问遗篇·本病论》曰:“得守者生,失守者死。得神者昌,失神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