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回春:肇庆十八年林丰俗特展作品抢先看

前 言

1959年,20岁的林丰俗考入广州美术学院攻读中国画专业。五年后毕业,分配到怀集文化馆。1975年,调至肇庆地区群艺馆工作。若以1981年调入广州美院中国画系任教为界,他在肇庆地区已连续工作了18个年头。

从20出头的青春年华步入40余岁之人生盛期,林丰俗的足迹恰好与“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的古训相吻合。农村的生活经历以及多年在粤西山区的体验,塑造了他的人格和艺术取向。眷恋田园乡土,崇尚造化自然,一种发自灵府的淳朴乡情影响了他一生的审美取向。他所有的创作灵感都深深植根于南方田园的生活土壤之中。平畦浅壑,土径石桥,山峦水涌,乡居农舍,在平常而质朴的农村生活和自然景物中,他独具慧眼看到了一种迥异于人的艺术可能。“但肯寻师便有诗,灵犀一点是吾师。夕阳芳草寻常物,解用都为绝妙词。”清人袁枚《遣兴》这首诗,是他奉为圭臬的名句,也是林丰俗一生艺术行旅的缩影。

作为一个山水画大家,肇庆的村野田畦和林泉髙致,滋养和促成了他的跃升,构筑起他平易率真、醇和自然的艺术特色。他在肇庆完成了最重要的蜕变。在惊雷乍响,大地回春的时节,林丰俗也登上了艺术人生的转折点,一片广阔浩渺的新空间就此展开。

林丰俗与肇庆,以及肇庆之于林丰俗,是本次特展的宗旨所在。重溯这段历史,既是美术史研究的需要,更是为了进一步传承和弘扬他的艺术精神。按照李伟铭的解读,《大地回春》“致力于表现自然界季节转换的倾向,可以视为在《石谷新田》和《公社假日》中那种敏锐的直觉的进一步发展。”我赞同这样有见地的判断,《大地回春》确实可视为林丰俗肇庆时期创作的一个高点。这里借林丰俗作品标题,再厘出“云山叠翠”、“石谷新田”、“星湖春晓”、“篱竹含雨”、“大地回春”五大版块作展示,重点落在林丰俗与肇庆有关联,尤其是肇庆时期创作的作品。配合相关的图文资料、复原当年部分场景,以期立体、真实地呈现林丰俗肇庆18年间的艺术行履。

林丰俗一生都与肇庆有非同一般的关联。他的成名之作《石谷新田》《公社假日》及《大地回春》《深林》《木棉》等一系列代表性作品,大都出自肇庆时期。而在他在肇庆十八年积聚、酝酿、求索和递变的艺术行程中,有一个与郝鹤君、冉茂芹、罗国贤、黎楚池等人组合的艺术群体互相砥砺,还有各地众多饥渴的年轻美术爱好者求艺受教。肇庆地域40年前至为浓郁的美术氛围,是当今肇庆美术之所以蓬勃兴旺,以至成为强项的重要伏笔。

肇庆美术馆新馆开馆,是一件值得庆贺的标志性文化盛事。林丰俗作品特展作为首项大展,寄寓着肇庆这方水土不会忘却众多前辈艺术家和文化人的奉献,也表明林丰俗等人所为之努力、所期许的愿景正成为现实。大地回春,之后是一片郁勃繁茂。

文/ 梁 江 (中国美术馆研究员 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 肇庆学院特聘教授 广州美院中国近现代美术研究所所长)

大地回春

春天,大地复苏,草木竞萌,我不止一次地对着雨后山区梯田中黑蚴蚴的巨石和绿油油的秧苗产生强烈的情感掣动。这种特殊的视觉形象和审美感受,使我不能满足常规的画石着色程式。富于装饰趣味的木棉和油菜花,以及晨光晓雾,交光互影、灿烂宛若春天的云锦。大自然本身是那么动人心弦,于是,我在生宣纸上尝试用一种勾线填彩、色墨相兼、工意并举的技法。南国初夏,塘边溪畔,屋前屋后,凤凰树盛开着鲜若朝霞的繁花,红花绿叶,特别鲜明夺目。(林丰俗《画余小札》)

大地回春

85.5cmx96.5cm

1997年

大地回春

68cmx138cm

2009年

大地回春

180cmx97cm

2016年

石谷新田

当年,我从一个山村转住到另一个山村,常常跋涉于云雾弥漫的山路之上,闻山花送来阵阵幽香,置身密林深壑之中,听鸣泉铮淙,鸟语婉转。大自然的赐予,不断充实着我的胸臆。多少次我与山里的朋友手拉手蹚过急流山溪,在高大的松树下歇息;在冒雨搭起的临时工棚里度过疲乏而又香甜的夜晚。那挂满松烟的土墙瓦屋、那简朴的村头小水电站……这些对于我是多么的熟悉和亲切!(林丰俗《画余小札》)

石谷新田

70cmx80cm

1972年

公社假日

76cmx68cm

1972年

绥江下游会城镇

36cm×50cm

1975年11月1日写生

广宁潭布

50.8cm×39cm

1976年4月6日写生

星湖春晓

肇庆市古城墙上有一棵古老的木棉,巨大的主干已被雷火劈去半截,可是它还顽强地活着,从折断的躯干上分出三叉粗壮的枝柯,耸立青空,雄伟峻峭;春天,屈曲如铁的疏枝绽出灼灼似火的红棉花,在它主干断口处还长着几箭碧绿的量天尺(剑花)。它,就像是一位饱经风霜的铮铮铁汉。从它身上,人们不难感受到一股坚韧不拔顽强向上的强大的生命力。强烈的视觉形象,促使我采用肖像画的形式为它造像。我想,真实可信的树的形象就能产生相应的艺术感染力。(林丰俗《木棉创作小记》)

春雨小霁

43cm×42cm

1976年3月24日写生

星湖新绿

46.5cm×69.5cm

1979年3月星湖写生

羚峡春深

90cmx48.5cm

2006年

星湖春晓

68cmx138cm

2015年

云山叠翠

我觉得作为山水写生,当你到达写生环境的时候,可能会为山川烟云所感动,但这时需要更深入的观摩和了解,不要急于动笔,可四处游览,观山川树木之体态,察流水烟霞之涌动,了解当地风土人情,人文背景,加深自己对此情此景之情感,有如重归故里,再遇亲人之感,这样的话必会将真情留于笔墨之间。(林丰俗《闲谈山水画写生》)

云山叠翠

145cm×367cm

1998年

岭南初夏

68cmx68cm

2007年

罗浮春深

180cm×97cm

2015年

秋壑鸣泉

180cmx97cm

2015年

篱竹含雨

我的花鸟画主要出入于吴昌硕、潘天寿、任伯年、齐白石四家之间,笔墨取自吴昌硕,神情采自齐白石,造型吸收任伯年,构图和气量得益于潘天寿。这与许多人的说法都一样,有句俗话讲:“同台吃饭,各自长肉。”很惭愧,我对花鸟画并不用心,没有什么成绩。客观上,我的花鸟是起了陶养情趣与蒙养笔墨的作用。(林丰俗《画语十六则》)

篱竹含宿雨

46cmx69cm

2007年

石榴

34cmx57cm

1996年

关关雎鸠

34cmx68cm

2001年

秋思

34cmx46cm

2007年

来源:肇庆美术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