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凉降温也不慌!这家二中旁的吊子煨汤,暖了一街武汉人

秋意浓,冷风吹,一瞬拥有“凉凉夜色”的大武汉,让多少还穿着短袖的武汉人在风中凌乱。

好在身经百战的武汉人,对抗变换随心的天气,始终有一手。

就和早上必须嗦粉吃面一样,秋夜伴凉,武汉人必喝一碗暖心又暖胃的汤,而湖北传统的吊子煨汤,正是武汉人对抗寒秋的“必备良方”。

▲得意生活影像部出品

视线越过山海关路牌,两大排“吊子”依次排开,每一罐里头都盛着满满的温度。

如果是武汉二中旁美食的常客,一定不会忽略在山海关街口的这股“热”,这家名叫金三角吊子煨汤的馆子,把湖北煨汤的地道写在脸上。

几姊妹在店里头不断忙活,保证了食客们随时都有喝到一碗温暖鲜汤的机会,而食材基本都是当天采购回来,新鲜的滋味按时“发光”。

就像美食动画里头大餐揭盖的场面——至少对于每天过来排队的客人,这不算夸张。

走进店内,可能会觉得小店拥挤的排布风格,稍微显得有些局促,这不妨碍在固定时间到来的客人,将剩余不多的角落填满。

每天人潮聚集的节点会有两波,午间及晚间的高峰期,店内的空间显然满足不了来往客人,小店门前摆上一排红色塑料椅子,将店内的人气延伸至街头。

更多的食客熟练地将一碗热气腾腾的汤,端到塑料板凳上,武汉人的潇洒不羁刻印在这些人骨子里。

只喝一碗汤不够,有的客人会打包回去,为馋嘴的另一位带上一份温暖;只吃一次也不够,有的客人轻车熟路,自带配菜,对煨汤时间点卡得正好,一开口就是老江湖。

即使是下雨天,也有客人冒雨前来,对于他们来说,这一碗在秋夜里送来温暖的吊子煨汤,就是他们想要的那个味。

要用多长时间来炖出一碗味道正宗的吊子煨汤?

每天凌晨,从6点开始准备食材下吊子,直到11点,客人们才能吃到经过时间熬制的鲜香浓汤。

时间沉淀足够的老吊子,是煨汤入味的秘诀,在煤炉火的灼烧中沸腾,隔着老远,就能闻到浓郁的香味。

十几个吊子依次排开,每隔一段时间,都需要对火候进行一定程度的把控,加入更多的食材。

每一罐吊子里的品类不尽相同,给予钟爱尝鲜的食客更多选择。

地道的排骨藕汤,是武汉本地人所无法拒绝的经典口味,基本每天都会在食客的热衷下早早卖完。

在沸腾的汤汁里待得足够长的莲藕,身体的每一分寸都变得软糯,入口即刻化开,微妙恰当的口感值得回味。

骨肉的汁水充分融入进汤底里,一碗温润的汤端上来,油亮汤清,肉香四溢,忍不住唇齿与软嫩骨肉立马进行交错撕扯。

分量充足的一碗浓汤,让武汉秋季的来临显得如此恰到好处,鼻尖嗅探着腾腾热气,味蕾触碰着入味汤汁,一瞬间邂逅暖上心头的滋味。

在武汉食客里亦受欢迎的猪肚汤也是一绝,猪肚的口感与汤汁的鲜味平衡恰到好处,整个品尝流程显得柔和而舒适。

本身就分量充足的浓汤,搭配莲子的调味解腻,不至于在尚未完全满足之前就因为腻味而止步。

可供额外选择的粉丝主食品类的加入,在满足大胃口食客需求的同时,也在口感上加入更多新元素。

武汉人对嗦粉的情结,就像热衷面食的北方人一样,是一种由热爱转变而成的习惯,若有数餐缺席,便浑身不舒服。

Q弹粉丝承载着满满一碗汤汁鲜甜,水分被充分吸收到每一根里,再送入口中,鲜香的层次汇入一处。

好奇的我们询问将一碗汤熬制成熟的秘诀,店内姊妹里的大姐回答,并没有太多神秘的技巧,秘诀就是花时间、花心思去熬,肯下功夫,才能将食材本味充分发挥。

大姐告诉我们,从父辈那一代,他们家就在97年开了第一家店,一开始在孝感,后来一路发展到武汉,金三角吊子煨汤落位这条街之前,一家三代便已经钻研其中之道许久。

留住武汉食客的东西,是通过几十年用心熬制搭配,才能发挥出来的食材本味。

或许在武汉人心中留存悠久的,便是这种在人间烟火中沉淀的味道。

在秋风中品尝这一碗街巷人潮里头的老汤,是关于老武汉时间的味道,是只有亲自尝试才能体会的那一份温暖。

#今日话题:
有哪一种汤
是你的秋冬“暖宝宝”?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