戛纳电影节今天开幕,是时候认识下本届评委会主席了


“阿莫多瓦,一朵西班牙的妖艳之花。 ”


号外,号外,万众期待的戛纳国际电影节今天终于开幕啦!

戛纳,欧洲三大电影节举办地之一,世界影迷心中的最高殿堂。从1947年的第一届起,以注重艺术性著称的戛纳国际电影节,今年已走到了第70个年头。

正式为戛纳电影节庆生之前,先让小十君带你回顾一下各单元的海报。前段时间闹出“修图风波”的主竞赛海报,用火焰红配上香槟金,意大利女星克劳迪娅·卡迪娜尔雀跃的姿态充满动感,正符合了今年“欢乐、自由、大胆”的主题。

修图前 V.S. 修图后▼

第49届导演双周的海报,玩起了写意风格,设计感十足的阴郁天空下,意为“梦”的“sogno”字牌高耸,整体寓意逼格满满。

第56届影评人周的海报,走的则是新闻摄影的纪实路线。海报的场景是去年口碑爆棚的电影《生吃》的首映式,相互亲吻祝贺的两位,正是该片导演与女主角。

俗话说,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海报就像电影节的脸面,这边刚看完赏心悦目的戛纳,扭头一瞧,京沪两大电影节,中华土味穿透屏幕而来,这审美差距咋整?

唉,算了,小十君我还是不瞎操心了。

说回戛纳电影节,今天将迎来七十大寿的它,除了已公布的海报与入选片单,主竞赛评委向来也是众人关注的焦点。

今年,作为评委天团话事人,主导众多新片命运的Boss,大名鼎鼎的导演阿莫多瓦,又将再次置身舆论中心。

佩德罗·阿莫多瓦,西班牙人氏,1949年生于小镇。此人自幼成熟早慧,天生性格开朗,整日沉迷于艺术世界。对电影格外有感觉的他,号称10岁就看了伯格曼的《处女泉》,引得不明真相的小学同学一阵羡慕。

中学毕业后,电话公司小弟阿莫多瓦,业余时自学拍片,先是成名于马德里,后辗转于巴塞罗那、好莱坞。导演编剧两手同时抓的他,发扬着野路子的求索精神,靠着一部部风格鲜明的电影,成为了当今影坛最特别最有趣的导演之一。

2000年,阿莫多瓦51岁。出道20年的他,依然保持自编自导的作者风范,凭借电影《关于我母亲的一切》,他既在奥斯卡得了最佳外语片,又在戛纳拿了最佳导演奖,两种不同面向的褒奖一齐涌来,助他走上了职业生涯的一个巅峰。

须发斑白,笑容可掬,时而墨镜遮面,时而围脖缠颈,嘻嘻哈哈地拍奇奇怪怪的电影,恍恍惚惚地讲悲悲戚戚的故事,阿莫多瓦如他的电影一样,总让人捉摸不定。

讲格调的戛纳体系中,热爱情节剧的他最世俗最娱乐,不像个艺术片导演。讲规整的奥斯卡标准里,百无禁忌的他最过火最疯癫,不像个商业片导演。然而,就是这么矛盾的一位,却能让业界欢呼叫好,影迷深切爱戴,他的魅力到底在哪呢?

色 彩

认识阿莫多瓦的最快方法,就是从他电影中的色彩入手。

同为色彩大师,不同于张艺谋大红大绿,不加节制的“包工队”做法,阿莫多瓦的色彩不以占据面积取胜,而是靠让人眼花缭乱的数量。

他的电影中,缤纷的色彩仿佛都想要跳脱出画面,争着成为你眼中注视的焦点。落日的金黄,树木的葱绿,大海的蔚蓝,每种趋向极致的颜色,似乎都在对你倾诉着些什么,或是人物的情感,或是环境的氛围,仔细一琢磨,都是信息量。

阿莫多瓦最为人津津乐道的,就是他对红色的运用。《吾栖之肤》里的实验品薇拉,手执利刃站在几何图案的地毯上,红色的圆形既显得诡异,又预示着危险。

《关于我母亲的一切》里的一袭红衣,将观众视点集中到了扮演“母亲”的女演员身上。黯淡的建筑,萧瑟的雨景,衬托出了女主角翘首远望的孤独身影。

火红的裙摆,加上一双玫红色的高跟鞋,《情迷高跟鞋》中的这幕,就算你一眼没注意到那截细长小腿,魅惑的气息也会让你瞬间感受到性的欲望。

如此艳俗地运用色彩呢,一是可以和怪异的故事相得益彰,二是能够让电影始终流动着一种生命的活力,追求的渴望,一种让人难以忽视的情欲。

这种许多“严肃”导演不屑的张扬做法,源于阿莫多瓦的个人趣味。那时,当了十年电话局职员的文青阿莫多瓦,被压抑生活折磨得痛苦不堪。深受视觉艺术运动“马德里新潮派”影响的他,进取的斗牛士之魂仍在,只是苦于没有宣泄激情的渠道。

因此,一旦有机会拿起摄影机,阿莫多瓦就迫不及待地用颜色表达自我,正如他所说,“事实上,导演的角色与上帝的角色十分相似,因为表现你梦想的权力是神奇的。导演是上帝,因为他是创造者,而他的造物是否存在于现实世界无关紧要。”

那些耀眼色彩的描绘下,一个赤子之心的文艺青年跃然纸上。他,就是阿莫多瓦。

欲 望

1987年,为了保持经济与艺术的独立,佩德罗·阿莫多瓦与弟弟组建了一家名叫"欲望无限"的电影公司,这也暗合了许多人给他扣上的“欲望大师”的帽子。

的确,阿莫多瓦的电影中,“欲望”或是“情欲”,一直是个反复被讨论的主题。从处女作《烈女传》到最新作《胡丽叶塔》,无论是同性还是异性关系,情人还是母子关系,片中人总渴求依赖又向往自由,矛盾中只能将欲望作为唯一的指导原则。

“我属于这个罪恶的堕落的世界。”严苛的教育环境,童年时被神父性侵的经历,使阿莫多瓦很早就失去了对宗教的信仰,长时间处于精神虚无状态,直到后来遇到电影,才有了新的依托。这种亲身体验,为他日后如此热衷表现“欲望”埋下伏笔。

执迷于“欲望”的阿莫多瓦,甚至曾经直接将片名定为《欲望法则》▼

阿莫多瓦表现“欲望”的方式,一是通过反宗教权威,二是通过特殊的性爱关系。

1983年,为了讨好自己的演员女朋友,西班牙一个富商投资阿莫多瓦,拍了部叫作《黑暗的习惯》的电影。阿莫多瓦不仅为女演员编了一个好角色,还顺便加入了修女听摇滚,飞叶子等桥段,真实呈现信徒的“欲望”,狠狠调侃了所谓教会正统。

虽然在性爱的表现上,阿莫多瓦出道以来就没有胆怯过。但1990年的电影《捆着我,绑着我》,还是让他遭到了女权主义者的空前抵制。这部电影讲了一种“斯德哥尔摩综合征”式的性爱关系,男女主角之间的欲望,以特殊的虐恋心理为基础。

通过这两种方式,人们被欲望遮蔽的隐秘情感,能悄悄地显露出来。比起那些正经的同行,阿莫多瓦选择了一种轻松的方式,还原了一些非官方非主流的社会现实。

虽然这种了无边际的戏谑常常不顾道德,但正如他所言,“我喜欢把影院想象成凶手和孤独者最好的藏身所,我也愿意把银幕看成预示未来的一面镜子。”

那些关于道德的争议漩涡里,一个自由不羁的灵魂慢慢浮现。他,就是阿莫多瓦。

性 别

提起阿莫多瓦,“性别”永远是一个无法回避的话题。

首先是“性取向”。早就出柜的阿莫多瓦,虽然本人就是个同性恋者,自己的作品也因宽容有爱的性态度而广受酷儿团体欢迎,但始终不愿被当作是“同志导演”。

他坚持用情节剧的方式去描写人性,不想成为某些政治正确议题的代表。不愿自设限制的他,谈到当年辞导的《断背山》时只调侃说,“李安拍得好,我拍会更黄”。

如果让阿莫多瓦来拍,这个镜头中的演员很有可能是光着的▼

男人、女人、异性恋、同性恋、变性者、不伦者、异装癖,阿莫多瓦电影中的人物,性的倾向与癖好庞杂,但无一例外地都受到了尊重的对待。

无论处于社会主流,还是社会边缘,至少在阿莫多瓦的电影中,最高的人性都超越了狭隘的划分,每一个自由个体都能够展现自己的喜怒哀乐。

电影《基卡》▼

其次是“女性”。戏里戏外,阿莫多瓦都被认为是这个星球上最懂女人的电影导演之一。不愿意被称为“同志导演”的他,却非常乐意扛起“女性主义”的导演大旗。

戏外,阿莫多瓦从影以来合作了众多女演员,其中,最为知名的“缪斯”佩内洛普·克鲁兹赴好莱坞发展时,他愤懑地感叹道:“他们偷走了我的女神!”

此外,无论是在文字还是电影里,父亲早逝的阿莫多瓦,始终流露出强烈的恋母情结。情深意重的母亲,应该是这个世界上他最了解的女人了。

阿莫多瓦与母亲一起织毛衣▼

“女性这种模糊闲散的特征对我极具吸引力”,戏里,阿莫多瓦始终带着一种同情之理解,塑造了许多性格鲜明,类型丰富的女性,极大拓宽了女性电影的题材范畴。

他的电影,现实又魔幻,妖艳又质朴,既有重口味的奇观,又有小清新的感动。他这个人,是赤子之心的文青作者,勇敢奔放的自由灵魂,男权时代的优雅异类。

这个世界,少了一个阿莫多瓦,也许并没多少人察觉。但如果多了一个阿莫多瓦,那肯定就有趣多了。

今年的华语电影,在阿莫多瓦坐镇的主竞赛单元不见踪影,其他单元中,也只有李睿珺导演的《路过未来》入选“一种关注”单元,邱阳导演的《小城二月》入选短片竞赛单元,到底要到什么时候,我们才能再现《霸王别姬》的戛纳金棕榈辉煌呢?

福利互动

互动话题关于戛纳电影节,你知道哪些八卦趣闻呢?

截止明天下午4点,本文下方留言区点ZAN数最多的北鼻,可获得1个月爱奇艺视频的会员激活码哦。

恭喜上期获奖用户@额,嗯。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