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渊雷《伤寒论今释》《金匮要略今释》】
陆渊雷(1894-1955),名彭年,江苏沙县(今上海市川沙县)人。
早年师从朴学大师姚孟醺治经学、小学,通诸子百家,工书法、金石,熟悉近代数、理、化、天文等近代科学,尤精于天文历算,并通晓英、法、德、日诸国文字。
1919—1925年先生曾执教于多所大中院校,讲授天文、航海、国学等,授课之余,研习中医学术,其父震甫公,亦儒亦医,故陆氏早年就阅读古医籍,早岁问学于章太炎先生,1925年师从恽铁樵先生,并协助创办函授学校,1927年悬壶沪上,1928年先后任教于中医专门学校和上海中国医学院,1929年,与徐衡之、章次公一起创办上海国医学院,聘请太炎先生为院长,自任教务长。1932年办遥从部,创办《中医新生命》杂志,1931年后任中央国医馆常务理事,学术专任委员会委员等职。一直致力于整理和发扬中国医学,著述甚多,有《伤寒论今释》、《金匮要略今释》、《陆氏论医籍》、《中医生理术语解》、《生理补正》及《病理补编》等。其间参加了反对废止中医的斗争。受恽铁樵先生革新中医的影响,亦为迎战当时余云岫等人中医不科学之逆潮。先生力主“中医科学化”,并为此付出了艰苦卓绝的努力,乃至暮年,顽疾缠身,仍抱病工作,未尝懈怠。解放后,陆氏当选人大代表,积极筹组上海市中医学术团体活动,为新中国的卫生工作和新时期中医事业的发展贡献了力量。
【图书名称】伤寒论今释
【成书朝代】民国
【作者】 陆渊雷
【简介】八卷。陆渊雷(名彭年)撰。成书于1930年。卷首有章炳麟序。卷一至卷五为太阳上、中、下篇;卷六为阳明、少阳篇;卷七为太阴篇、少阴篇;卷八为厥阴篇、霍乱篇。陆氏“用古人之法,释以今日之理”。注文先引前贤之论述,也参考日本医家之观点,后附己意。方后广引诸家用法,附以验案,并结合西医之说,以期融会贯通,然未免有附会之处。但仍为近代研究《伤寒论》颇有影响的参考书籍。现有1931年上海国医学院铅印本,1935年、1948年上海千顷堂书局铅印本,1956年人民卫生出版社铅印本等。
【图书名称】金匮要略今释
【成书朝代】民国
【作者】 陆渊雷
【简介】
八卷。陆渊雷(名彭年)撰。刊于1934年。又名《金匮要略方论今释》、《订正金匮今释》。是书以《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至“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证治第三”为第一卷;“疟病脉证并治第四”至“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为第二卷;“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至“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为第三卷;“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第十一”至“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脉证并治第十三”为第四卷;“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至“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治第十六”为第五卷;“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第十七”至“趺蹶手指臂肿转筋阴狐疝蚘虫病脉证治第十九”为第六卷;“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第十二”至“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为第七卷;“杂疗方第二十三”至“果实菜谷禁忌并治第二十五”为第八卷。原文据《仲景全书》之赵开美本为底本,并以日本丹波元简《金匮玉函要略辑义》及丹波元坚《金匮玉函要略述义》为旁校。注文博引中、日古今医书近百家,尤重丹波父子之言,且每以西医解剖、生理、病理等理论疏证。如首篇“肝病传睥”,释为“交感神经之刺激”,“胃肠常日受制,则消化不良,或干呕,或便闭,或胃脘痛”;妇人杂病篇“转胞”,胞系了戾不得溺,以为“乃游走肾之嵌顿症也”。故以“中西医汇通”著称,于《金匮要略》之阐释自成一家之言。其考校、训诂详尽,而常为《金匮》教学及研究者所引用。现存1934年上海陆氏医室铅印本、1939年四川国医学院铅印本等,通行本为1955年、1957年人民卫生出版社铅印本
1729 年 清 尤怡 在泾《伤寒贯珠集》 《金匮要略心典》
(1662年~1735年),清代伤寒学家。字韵伯,号似峰。浙江慈溪人(今浙江余姚丈亭人)。
他的“以方名证、因方类证”的作法较切临床实用,对后世研究《伤寒论》颇有影响。生平事迹不详,仅知其业儒而兼治医,后客死虞山(今江苏常熟)。
曾校正《内经》,著有《内经合壁》一书,已佚。又著《伤寒论注》、《伤寒论翼》和《伤寒附翼》三书,合称《伤寒来苏集》,为伤寒学派的重要著作。
《伤寒来苏集》四卷。书成于1669年。柯氏在编注此书时,贯串了“仲景之六经为百病立法,不专为伤寒一科”的思想,对《伤寒论》原文逐条逐句地加以研究、校正。编法上的特点是“以证为主分篇汇论,挈其大纲,详其细目。证因类聚,方随证附,辨明异说,发挥隐旨。如麻黄、桂枝、白虎、承气汤证等,各以相关条目归纳类聚,揭示了伤寒方证一体的规律性。柯氏阐析、注疏,条理比较清楚,并能充分发挥个人见解。其以方类证的研究方法颇受后人推崇。在《伤寒论》注本中具有较大的影响。刊本颇多,现存十多种清刻本。1956年上海卫生出版社出版了《伤寒来苏集》排印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