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来不曾离开——关于电影《偷书贼》
爱过的人 读过的书 经历过的事
成就了当下的你
从来不曾离开
故事发生在纳粹德国时期的一个小镇——天堂街。影片以一个死亡幽灵的出现作为故事的开启。
一位年轻女人携带两个孩子准备交给他人来抚养,可惜小男孩儿不幸因病在路途中去世。在小男孩被下葬的那一刻,作为母亲的绝望和忧伤让人动容,将我们带回到了那个恐怖的时代。虽然画面是美丽而干净的雪野,但冬季的寒冷使人不寒而栗。
小女孩莉塞尔捡起从弟弟身上掉出的《掘墓人手册》,随后被带到了天堂街,开始了被收养的生活。莉塞尔的美丽和聪慧如同一道阳光,照亮了这个新的朴素的家庭——宽厚善良的胡伯曼先生和暴戾善良的胡伯曼太太。
来到陌生的小镇让莉塞尔很不适应,还好小男孩鲁迪的出现成为她这一段生活的陪伴,让这一段生活变得活泼起来。这期间,胡伯曼先生开始教莉塞尔认字和读书,第一次读完了弟弟留下的《掘墓人手册》,并从此爱上了读书。
1939年4月的元首纪念日,莉塞尔给不知在何方的母亲写了第一封信,怀着期待参加了纪念日活动。当游行结束后人们聚集在广场的时候,一场关于焚书的仪式开启了。面对弗朗兹关于她母亲是共产党员的挑衅的时候,莉塞尔将弗朗兹给的书投入了火中。然而,这个疑问也在她的心中深深扎下了根。就在人群散去以后,莉塞尔重回广场,从余烬中救出了她人生的第二本书《隐形人》。
马克斯的出现打破了本来平静的生活。由于马克斯是一个犹太人,使这个家庭进入了一个不得不保守共同秘密的状态,从而密切了一家人之间的关系,也给莉塞尔的生活带来了新的乐趣。
在给伊尔萨送衣服的过程中,伊尔莎发现莉塞尔就是在灰烬中拿走书的姑娘。这让伊尔萨回忆起自己的儿子,于是莉塞尔成为了伊尔莎藏书室的常客,直到被其丈夫发现为止。在伊尔莎家中,莉塞尔读到了《传梦人》,并且听到了“母亲从来不会放弃自己的孩子。”这似乎让她心中“母亲抛弃了我”的念头释然了。
1941年2月,圣诞夜,弗朗兹送给莉塞尔一个笔记本作为圣诞礼物,并告诉莉塞尔“文字就是生命”。
随后,弗朗兹病倒了,莉塞尔开始为弗朗兹读书以度过漫长的是时光。在读完《隐形人》后,莉塞尔穿过雪野爬进了伊尔萨家中的藏书室,将偷来的书一本本读给马克斯听,一盏油灯照亮的地下室成为一个新的美好的世界。
随着战争的推进,小镇已经不再宁静,人们需要躲避到防空洞中。有一天,纳粹警察发现了生活在附近的一个犹太人,而胡伯曼先生因为帮助说话而被记下了名字。为了能够保护胡伯曼先生一家的安全,弗朗兹选择了离开,在深深的夜色中他的背影让人忧伤……
没过多久,胡伯曼先生被征兵,他的离去使莉塞尔心里充满悲伤,望着火车离去,她留流下了泪水。莉塞尔和鲁迪,两个少年来在湖边,开始怀念自己的亲人,对着湖水喊出了内心早就郁积的话“我恨希特勒!”
1942年11月,空袭愈加频繁,防空洞里的人们看着被毛毯覆盖的手风琴,开始怀念它的演奏者——胡伯曼先生。为了打破防空洞内的沉寂,莉塞尔开始讲述幽灵小孩的故事,其实就是他弟弟的故事。在隆隆的轰炸声中,故事徐徐展开,每一个人都沉静在故事里,直到空袭警报解除。清晨来临,人们重新回到街上,他们曾经生活的地方。莉塞尔看着被纳粹驱赶的人流,仿佛看到了马克斯……
令人欣喜的是,不久以后胡伯曼先生回到了家里。在胡伯曼先生的鼓励下,莉塞尔开始书写属于自己的故事,仿佛一切又回到了故事的开头——一个年轻女人带着两个孩子出现在火车站台……
故事在幽灵的自白中走向结尾——祥和宁静的天堂街在轰炸中变成一片废墟,搜救人员救出了莉塞尔,然而胡伯曼先生和太太已经死去,鲁迪带着还未说完的话也去世了。俯视镜头让人内心充溢着悲伤和凄凉……
1945年,美军占领天堂街,马克斯出现在莉塞尔工作的制衣坊……
电影结束,满满的暖意覆盖心头。故事没有太多的矫情和桥段,简简单单的纪实手法,徐徐展开一段关于人性良善的故事。虽然,我们通篇看到的都是莉塞尔这个姑娘的故事,但真正的主角却并不全是她,而就电影的主题来讲,天堂街的人们都应该是主角的一部分吧。因为正是这些人物,让我们看到人性深处的善良。
喜欢整个影片,它的配乐非常好听,获得第86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原创配乐提名。莉塞尔和鲁迪的扮演者也是不错的,使人心生爱恋之感。
电影的选景非常漂亮,也是自己特别喜欢的。它突破了以往关于纳粹德国这一段历史刻板印象,画面沉静,使人感到潜藏在人内心的力量,或者喜悦、或者悲伤,处理得非常好。
几个比较喜欢的镜头:
一个是关于开篇的雪野上的葬礼,肃穆而忧伤;
二个是行走在雪野里的车子,使人感受到莉塞尔内心的孤独和无助;
三个是鲁迪跳河的背景,沉静而柔情,许多情谊在这个背景下展开;
四个是鲁迪和莉塞尔在湖上,阳光柔和,似乎一切都令人温暖;
五个是弗朗兹抬头仰望星空,内心的欢悦和欣喜让人陶醉;
六个是弗朗兹离开时的背影,深沉的力量,对人物内心做了最好的诠释……
这部电影改编自马克斯·苏萨克《偷书贼》这本书,但在影片中弱化了“偷”这个概念。不过,始终萦绕在耳畔的死亡幽灵的声音,让人一直有一种生的迫切感。
也许,该书的作者和影片的导演都在追寻着一个关于生死和善恶的答案吧。从片头的弟弟的死去,开始认识到死亡的不可抗拒,到在轰炸中亲人的离去,都成了一种不可抗拒的绝望。
“文字就是生命”这句话对莉塞尔的影响如此之大,通过阅读偷来的书拯救了马克斯得到了证实。所以才有了她在防空洞里讲故事进而写下自己的故事,终究战胜了不可抗拒的死亡幽灵,而活了下来。
也许,对于生的信念就建立在对文字的信念上,建立在对马克斯的信赖上吧。静下心来想一想,人终究使靠着信念活下去的。
没有什么要说的了,对于一部老片子,也许说过的人已经很多了吧,如果没有死亡幽灵的侵扰就会更好了。
我们只需要静静欣赏就好,静静欣赏就好。
(照片均来自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