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防疫力度之大我们都知道,况且又是河北这条“护城河”,用力只会更大,所以我不担心疫情的扩散。至于英国,我自己做好防护,非必要不出门,不与人见面,病毒应该不会找上我。前几天有朋友建议我也可以写一下伦敦日记啊,记录疫情期间的生活。我想了一下,发现自己没有生活;或者说,没有特别的生活。没有疫情的时候,我大概一半的时间在家,处理工作、学习、写字,一半的时间在外面。这一年来,我的生活只剩下在家的这一半。疫情当然对我影响很大,少了另一半精彩的生活就不说了,在家的生活也有影响,比如工作的内容会不太一样。与此同时也有好的一面,就是学习的时间多了,可以沉下心来写一些细致的、更没有人看的文章。我一直以为自己是个关心全世界的人,经她一言恍然醒悟,其实我只是一个坐在自己房间里的人。除了每晚简单翻一下BBC,其实我没有去深入了解这个国家正在发生的事情;同理,身为河北人,我也并无特别关注最近的疫情报道。我所知道的,只是我家人群里的二十位都安然无恙即可,虽然有人正被焊在石家庄的居民楼里呢。
这次疫情对每个国家都会造成长远的影响,影响的方面各不相同。有些国家人们的生活方式改变了,有些国家人们的思维方式改变了,有些国家的管理方式改变了,几乎所有国家的经济都被重创了。昨晚看到那句“笑话”后,我发了条朋友圈:大家不必担心此时在外的河北人,他们大抵是早就在外面的,因为石家庄人都被han在家呢。是啊,自从经历了三四月朋友圈大撕裂之后,谁还敢随便说话。但我对我的朋友圈有信心,不至于连这样一句真话都容不下,反正拉黑屏蔽我的早就行动过了。很多人对欧美防疫痛心疾首,认为如果他们也认真严防死守,不至于沦落至此。过去一年,全世界用行动证明了一件事——只有中国式硬核防疫才能控制住疫情。虽然不能消灭,但在16亿人口大国内控制到这程度已经很神奇了。当然跟那个彻底消灭病毒的国家比不了。然而,欧美不可能采取这种硬核防疫,因此必须承受现在的结果。为何不能?无法深入讨论,敷衍地说就是思维不同,价值观有异,故行动不会一致。昨天跟朋友讨论石家庄集中隔离的事情,他说这样风险不更大吗,而且村民们的生活受到严重影响。风险大不大有专家评估吧,就像微博网友说的,国家这样做自然有他的道理。而村民们生活受到影响,是为了抗疫大事理应做出的小我牺牲。
这种事情绝对不可能发生在欧美。算了,我们就用英国做例子吧,别扯欧美这么大范围了。前面我说在平时生活层面,我没有感觉到什么不同,这主要是因为英国的“封城”太松懈了。我的房间临街,平时还好,习惯了噪音。现在晚上给视频录音时,会异常烦躁,不是说尽量不出门吗?咋大半夜的车辆不断?所以如果仔细听,我视频里总会有车辆驶过的背景音,实在避无可避,一句话录五遍,也录不到彻底的安宁。当然也不是,后面我会写到在什么情况下人们可以出门。昨晚给好友打电话,她正在路上开车。一问,做卫生时不小心消毒液溅到了眼睛里,赶紧跑去急诊让医生清理干净。消毒液溅眼睛里还是小事儿,大不了损害视力,引起眼疾。如果有人突发阑尾炎、急性胆囊炎、或者是更严重的急症……当然这些都是小概率事件,但小概率不是被忽视的理由,小概率事件在任何一条政策制定中都必须被考虑且找到解决办法。在英国有个词很好使,用到哪都能把对方砸得哑口无言,这个词就是人权。人权之所以被称之为人权,是因为人们的确需要这些最基本的权利。英国今年的隔离政策中,有个“互助泡泡”(Support Bubble),目的是帮助那些无法与朋友和亲人生活在一起的人。举例来说吧,如果我和我朋友都是单身且自己居住,那么我俩就可以组成这个泡泡,见面聊天、公园散步也不用维持社交距离。但如果我是跟其他人合租,那我就只能跟我一栋house里的舍友组成泡泡。之所以叫Support泡泡,是鼓励大家去帮助那些需要被更多关心的人。还有“看娃泡泡”(Childcare Bubble),两个都有14岁以下孩子的家庭,可以组成泡泡互助照看孩子。
每个人都只能加入一个泡泡,如果这个泡泡中有人检测阳性了,整个泡泡都需要自我隔离。如果你想更换泡泡,那要先自我隔离十天。为什么不能忍一忍,非要与人见面?而政府居然还正经八百出台政策允许这种事发生。此时的伦敦,大概是一年来社交隔离最严格的时刻。我刚去政府网站看了一下,发现我还是可以在很多特殊情况下出门的,比如上班就医这类基本的原因就不说了。除此之外,我还可以参加婚礼和葬礼,葬礼最多限30人,婚礼只能有6人。我还可以搬家,不能找朋友帮忙,除非是我泡泡里的人,但可以找专业的搬家公司以及房屋中介。我还可以参加宗教仪式,但要遵守社交隔离要求。参加家人的婚礼,送亲人最后一程,向自己的神祷告……这些都是最基本的人权,是人活着所不能失去的东西。
❀ ❀ ❀ ❀ ❀ ❀ ❀
我这么宅的一个人,不旅行的时候,每天也就是出门去超市和锻炼而已,其它时间黏在电脑前。现在封城期间,我依然可以去超市和锻炼——最近没有锻炼,因为太冷了…前几天朋友问我物价上涨情况如何,幅度大吗?我很疑惑,并没有改变呀。他感叹:从数据上看疫情十分严重,居然还能保持物价不变。这是前几天出门买的食品,人民币约180块吧,我五天的量:
花这么少是有玄机的,我一进门正赶上快过期蔬菜“新鲜出炉”。不用可怜我,我早就想通了,反正买正价菜也常常放到过期那天,还不如去捡个便宜:
不过这种便宜也不是常有,一激动打算多拿几包,转念一想给其他穷人也留点儿活路吧,虽然在waitrose里我大概率就是那位最穷的人。很多微信号写关于英国的防疫文章,其中不乏吸眼球之作,让人看了揪心。怎样甄别信息的真伪呢?很简单,如果一篇文章,上面还是BBC截图,下面就开始“据英媒报道…”既然BBC的截图可以上,这个英媒咋就不能了?既然BBC的名字可以披露,那起码告诉我们是哪个英媒吧。
我们坚持原创,用自己的亲身经验
总结发布最实用可靠的信息
为你展现一幅真实的英伦欧陆场景
探索文化旅行
London
The United Kingdom
info@asiaculturaltravel.co.u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