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资治通鉴·汉纪二十四》(八)

  方进智能有馀(很有智谋),兼通文法吏事,以儒雅缘饰(用儒雅包装自己),号为通明相(通达明理之相),天子器重之;又善求人主微指(善于窥伺皇帝内心),奏事无不当意(称皇帝的心)。方淳于长用事(得势),方进独与长交,称荐之(拍他的马屁);及长坐大逆诛,上以方进大臣,为之隐讳(替他掩饰),方进内惭(心里不好意思),上疏谢罪乞骸骨。上报曰:“定陵侯长已伏其辜,君虽交通(和他有交情),《传》不云乎:'朝过夕改,君子与之。’君何疑焉!其专心壹意,毋怠医药,以自持(不必疑心,好好养病)。”方进起视事,复条奏长所厚善京光尹孙宝、右扶风萧育,刺史二千石以上(又出卖了二十多个和淳于长有交情的官员),免二十馀人。函谷都尉、建平侯杜业(人名),素与方进不平(关系不好),方进奏“业受红阳侯书听请(接受过王立的书信请托),不敬,”免,就国。

半民:司马光说的好,翟方进就是个用儒雅包装(缘饰)的小人,趋炎附势,巴结攀附于淳于长在前;落井下石,出卖淳于长“私友”在后;打击异己,顺便借机除掉“不平”的杜业。智能有余,厚道不足,汉成帝居然称之为“君子”,可见人风不古。
  上以王莽首发大奸(第一个揭发),称其忠直(忠心正直);王根因(趁机)荐莽自代(推荐王莽代替自己辅政)。丙寅,以莽为大司马,时年三十八。莽既拔(超出)出同列,继四父(凤、音、商、根)而辅政,欲令名誉过(超过)前人,遂克己不倦。聘诸贤良以为掾、史,赏赐、邑钱悉以享士,愈为俭约,母病,公卿列侯遣夫人问疾,莽妻迎之,衣不曳地,布蔽膝,见之者以为僮使(还以为是下人),问知其夫人,皆惊。其饰名如此(博取名声)
  丞相方进、大司空武奏言:“《春秋》之义,用贵治贱,不以卑临尊。刺史位下大夫而临二千石,轻重不相准。臣请罢刺史,更置州牧以应古制!”十二月,罢刺史,更置州牧,秩二千石。

半民:当年设置六百石级别的刺史,巡查纠察地方两千石的太守,就是为了加强巡查制度。对刺史赋以职权而无职级,而又使得他们工作积极,以利于升迁,也便于皇帝控制。其三,刺史也只是临时性职务,只负责监察,并不负责地方政务,更不是一级行政机构。如今一改,所有的性质和当年设置的目的就全变了。刺史成了既有职权又有职级的官员,而且他们巡视的地区(若干个郡)变成了管理的地区,权力更大,更加不利用中央的控制。远离了初衷,最终演变成后汉末年的军阀混战的分裂局面。所以这一机械法古的政策实在是个“坑人”的昏招,是汉代儒家“经学”走向死胡同的产物。王莽就是这种学术文化的“典型”。
  犍为郡于水滨得古磬十六枚,议者以为善祥(好兆头)。刘向因是说上:“宜兴辟雍(中央太学),设庠序(地方学校),陈礼乐,隆雅颂之声,盛揖让之容,以风化天下。如此而不治者,未之有也。或曰:不能具礼。礼以养人为本,如有过差,是过而养人也(就算是错了,也是养人)。刑罚之过或至死伤(刑罚错了,确实伤人),今之刑非皋陶之法也(现在不是以法治国的时代了),而有司请定法,削则削(削减条文),笔(增加条文)则笔,救时务也。至于礼乐,则曰不敢,是敢于杀人、不敢于养人也。为其俎豆、管弦之间小不备,因是绝而不为,是去小不备而就大不备,惑莫甚焉!夫教化之比于刑法,刑法轻,是舍所重而急所轻也。教化,所恃以为治也(教化是依靠,是根本);刑法,所以助治也(刑罚是辅助);今废所恃而独立其所助,非所以致太平也。自京师有悖逆不顺之子孙,至于陷大辟、受刑戮者不绝,由不习五常之道也。夫承千岁之衰周,继暴秦之馀敝,民渐渍恶俗,贪饕险诐(贪婪奸诈),不闲义理,不示以大化而独驱以刑罚,终已不改(忽视教化,只重惩罚)!”帝以向言下公卿议(讨论),丞相、大司空奏请立辟雍,按行长安城南营表;未作而罢。时又有言“孔子布衣,养徒三千人,今天子太学弟子少。”于是增弟子员三千人,岁馀,复如故(又恢复原来状况)

半民:刘向之议,听着好听,做起来难,原因何在,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甚至是无效的;况且当时上层已然荒淫腐烂,对这些“朱门”进行教化,简直是对牛弹琴,而上行下效,民风不古也是自然,更何况此时的汉朝早已是民不聊生,如何“教化”他们的“饿肚皮”;其三增加学校、太学弟子,哪里来的经济基础。所以是既不可行,也行不通。
  刘向自见得信于上(自觉的被皇帝信任),故常显讼宗室(为刘氏总是争辩),讥刺王氏及在位大臣,其言多痛切,发于至诚。上数欲用向为九卿,辄不为王氏居位者及丞相、御史所持(把控),故终不迁(升迁),居列大夫官前后三十馀年而卒。后十三岁而王氏代汉。

半民:描述刘向的“显讼宗室”、“讥刺王氏”是真实的,“言多痛切,发于至诚”,也是事实,可是把他的死和十三年后王氏代汉联系起来,显然是言过其实了。刘向本就无此能力,西汉大厦的倾覆也不是哪个帝王将相所能支撑起来的。

(0)

相关推荐

  • 严罚对团队有用吗?—“秦汉史与项目管理”之一百六十九

    严罚对团队有用吗? 公元14年,匈奴乌珠留单于病死,匈奴右骨都侯 须卜当成了新单于,匈奴主动求和亲.须卜当的妻子是王昭君的女儿须卜居次,因此王莽派遣王昭君兄弟的儿子,和亲侯王歙等出使匈奴,请匈奴送还叛 ...

  • 只有州郡之才的黄霸被提拔为丞相,汉宣帝的良苦用心有谁能懂?

    谈秦说汉(212)只有州郡之才的黄霸被提拔为丞相,汉宣帝的良苦用心有谁能懂? 叶盛:黄霸只是州郡之才,为宰相而事钩距,固无如许精神,天下亦将无所容,而弊将不胜其多矣. 西汉以来,地方吏治最突出的,还数 ...

  • 徂徕书院:尊经明道 启发后学

    中国自古以来就强调伦理道德教育.<大学>开篇提出:"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论语>中记载,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 ...

  • 志·礼乐志(二)

    <汉书>又被称为<前汉书>,是中国第一部断代史,具有极高的文学和史学价值,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中国史学"前四史&q ...

  • 读《资治通鉴·汉纪三十九》(八)

    读<资治通鉴·汉纪三十九> (八) 孝和皇帝  永元三年辛卯 春,正月,甲子,帝用曹褒新礼(曹褒制作新礼),加元服(加冠礼):擢褒监羽林左骑. 窦宪以北匈奴微弱,欲遂灭之,二月,遣左校尉耿 ...

  • 读《资治通鉴·汉纪三十九》(一)

    读<资治通鉴·汉纪三十九> (一)   肃宗孝章皇帝下 元和二年乙酉 春,正月,乙酉,诏曰:"令云:'民有产子者,复勿算三岁(免三年人头税).'今诸怀妊者,赐胎养谷人三斛(怀孕养 ...

  • 读《资治通鉴·汉纪三十九》(二)

    读<资治通鉴·汉纪三十九> (二)   肃宗孝章皇帝下元和三年丙戌 春,正月,丙申,帝北巡,辛丑,耕于怀:二月,乙丑,敕侍御史.司空曰:"方春所过,无得有所伐杀(不要给地方造成伤 ...

  • 读《资治通鉴·汉纪三十九》(三)

    读<资治通鉴·汉纪三十九> (三) 肃宗孝章皇帝下 章和元年丁亥 春,正月,帝召褒,授以叔孙通<汉仪>十二篇曰:"此制散略,多不合经(合乎儒家经义),今宜依礼条正(改 ...

  • 读《资治通鉴·汉纪三十九》(四)

    读<资治通鉴·汉纪三十九> (四) 肃宗孝章皇帝下  章和二年戊子,春,正月,济南王康.阜陵王延.中山王焉来朝.上性宽仁,笃于亲亲(重视亲情),故叔父济南.中山二王,每数入朝,特加恩宠,及 ...

  • 读《资治通鉴·汉纪三十九》(六)

    读<资治通鉴·汉纪三十九> (六) 孝和皇帝上 永元元年己丑 春,迷唐欲复归故地.邓训发湟中六千人,令长史任尚将之,缝革为船,置于箄(音:牌,筏子)上以渡河,掩击迷唐,大破之,斩首前后一千 ...

  • 读《资治通鉴·汉纪三十九》(七)

    读<资治通鉴·汉纪三十九> (七)   孝和皇帝  永元二年庚寅 春,正月,丁丑,赦天下. 二月,壬午,日有食之. 夏,五月,丙辰,封皇弟寿为济北王,开为河间王,淑为城阳王:绍(继承)封故 ...

  • 读《资治通鉴·汉纪三十二》(八)

    读<资治通鉴·汉纪三十二> (八) 真定王杨(刘杨)造谶(制造谶文)记曰:"赤九之后,瘿(音:英,瘤子)杨为主."杨病瘿,欲以惑众:与绵曼(地名)贼交通(勾结).帝遣骑 ...

  • 读《资治通鉴·汉纪三十二》(九)

    读<资治通鉴·汉纪三十二> (九)   更始诸大将在南方未降者尚多.帝召诸将议兵事,以檄叩地曰:"郾(郾城)最强,宛为次,谁当击之?"贾复率然(不假思索)对曰:&quo ...

  • 读《资治通鉴·汉纪三十四》(八)

    读<资治通鉴·汉纪三十四> (八)   世祖光武皇帝中之上建武十年(甲午)   春,正月,吴汉复率捕虏将军王霸等四将军六万人出高柳击贾览,匈奴数千骑救之.连战于平城下,破走之. 夏阳节侯冯 ...